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决战朝鲜 >

第513章

决战朝鲜-第513章

小说: 决战朝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树昌一次又一次的迅速给出座标和方位,调动着炮火消灭敌人,轻松的打垮敌人的进攻。当炮火过去后,他好像忘了自己是在被敌人兵力重重包围的山腰上,忘了自己一个人在正斜面上与成千上万的敌人周旋,竟在步话机里快活的喊:“哈哈敌人被打得滚啦,都哇哇叫啦……”
    这时的我说不出一番怎样的心情,我想带着部队从侧面袭击那些还在不断的往上进攻、冲锋的伪军人群,但我却知道我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除了给部队带来伤亡外,不会有其它的结果。我也想问问于树昌还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要或是心愿,但我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因为我知道,在这时候于树昌是不会提什么要求的
    伪军再次朝碉堡上纷涌了上来,这一回他们或许是豁出去了,一边用炮弹轰击着早已残破不堪的碉堡,一边顶着自己的炮弹就往上冲
    在已方炮火还在轰炸的时候冲锋,这种战术对于苏联或是志愿军战士的部队或许比较常见,但对于联合**却是基本不采用的,因为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误伤。而这时伪军却突然做出了这样的惊人之举,让我们也有些意外。
    “82518251”炮兵观察员在话筒中急喊。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三分,整整五分钟话筒里都没有一点声音。
    炮声停了下来,伪军成片成片的朝碉堡围了上去,有些伪军甚至已经站在了于树昌所在的碉堡上。战士们纷纷低下了头,我的脑袋嗡了一声掏出了怀表看了下时间,十六点十五分,我想记住这个时刻。
    “天津2号,天津2号……”没想到这时话筒里又传来于树昌微弱的声音。
    炮兵观察员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声:“8251,你……”
    “我……我没事”话筒中的于树昌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1号,1号目标……”
    “你说什么?1号目标是你的碉堡”炮兵观察员回答道。
    “快呀敌人包围了我的碉堡,快射击猛打打我的碉堡……”
    “什么?”炮兵观察员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别管我,向我开炮”话筒里传来了于树昌的喊声:“同志们为了胜利,对准我的碉堡,开炮向我开炮”
    ※※※※※※※※※※※※※※※※※※※※※※※※※※※※※※※※※※※※※※※※※※※※
    谨以本章向志愿军第第217团通信连1班战士于树昌致敬,他在金城战役中指挥炮兵与敌人周旋,最后在敌人占领了他的碉堡后,高喊着“向我开炮”,引导炮弹炸向自己的碉堡。他也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
第七十四章 敢死队
    第七十四章敢死队
    第七十四章敢死队
    “轰……”的一片巨响过后,炮弹就带着啸声在我们面前爆出了一道由硝烟、烂泥和飞起的尸体组成的浓烟带。这些浓烟就像是一只噬人的怪兽似的,一眨眼就将数百名伪军吞到了肚子里。硝烟散尽后,怪兽不见了,数百名伪军也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阵地前一片片的尸体。新旧尸体混成一团,怎么也分不清理不开。能区别的只有那些鲜血,有的殷红,有的乌黑……
    这一轮炮击,再一次解决掉伪军进攻的两个连队,但战士们全都没有欢呼,也没有喝彩,因为他们知道,与这些敌人一起走的,还有他们的战友,一直与敌人周旋着的通信兵于树昌。
    “8251……8251……”炮兵观察员还在不甘心的在步话机里一遍一遍的呼叫,但是在战士们都知道,那里不可能再传来于树昌淳朴乐观的话声,因为他所在的碉堡已经被夷为了平地
    “做好战斗准备”我高声朝战士们叫了声。其目的是转移战士们的悲伤,并让他们尽快的把悲愤转化为力量。因为我知道,看伪军这样进攻的形势,他们不会、同时也不能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因为我军大部队很快就要来了。
    “是”战士们应了声,挥起了铁锹就在阵地上挖了起来。他们有的把战壕里的烂泥往外铲,有的给战壕开一道小沟放开里面的积水,有的则十分无奈的一铲一铲的往外舀着积水。连日来的大雨给战士们的土木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这一切却吓不到大多来自农村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就当是在田里干农活了。
    只是苦了我这个从小都没有下过田的团长虽说我也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娃,但父母决心把我培养成一个读书人,所以从小就没下过田。这时就很不习惯这种浑身都是烂泥、军装已被污水浸透的那种感觉。特别是那些污水还因为混杂着战士们的鲜血而带着一丝丝红色……
    “团长”这时刘顺义跑到了我的身旁报告道:“伤亡统计出来了,我军还剩下五百多人,除了山顶阵地的两百多人外,其余的我都让他们分散在反斜面待命”
    “嗯”我点了点头,心下一阵阵的发痛。虽说我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了这个伤亡数字的时候还是有些受不了。585。2高地上原本有志愿军两个营两千多人,但是现在……才一天不到就伤亡了四分之三了
    刘顺义这个决定无疑是对的,现在一没有坑道二没有足够的防炮洞,想要坚持下去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把兵力分散。接着再使用“添油战术”往山顶阵地上慢慢加人。
    我看了看天色,天还是蒙蒙的亮,阴天的天气就是这样,光线虽不好但要想它完全暗下去却又没那么快虽说我也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天黑了下来,伪军也不可能会放弃进攻,但不管怎么样,天色入黑之后对防守的我们总是有利的。
    “冷枪部队的伤亡怎么样?”我随口问了声,眼光不由瞟向了身旁的李平和。李平和也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望向刘顺义。其实我心里想知道的不只是冷枪部队的情况,还有在冷枪部队里的林雪和金秋莲。
    “冷枪部队的伤亡不大”刘顺义回答道:“他们所在的坑道只是坑道口被炸塌了,战士们开始还没发现,那坑道被烂泥一封就啥都看不到,后来是他们自已挖出来的……全都去了半条命,差点被憋死。不过除了三名同志被石块和原木砸伤外,其它人都没有什么大碍”
    “唔”听着刘顺义的话,我和李平和全都不由庆幸的松了一口气,但互相望了一眼后,又再次看到对方眼中的担心:这三名被砸伤的人里,有没有林雪呢?当然,我担心的还比李平和多了一个金秋莲……
    刘顺义似乎看装了我们的心思,在后面补充了一句:“受伤的战士都是男同志”
    这话才最终让我们放下心来,李平和马上装作不在乎的转过身去继续观察战场的形势,对于一名政治工作者来说,在战场上应该对所有的战士都一视同仁,他不能让战士们看出他特别关心某一个人,就算林雪是他的妹妹
    但我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关心自己该关心的人,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拍了拍刘顺义的肩膀,说了声:“谢了,刘副团长继续在反斜面上组织战士们吧”
    “是”刘顺义没有反对,点了点头就退了下去。
    所谓人各有所长,我擅长的是指挥战斗,刘顺义擅长的是组织人员,这时候让他照顾我的后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政委”我举起望远镜朝伪军的方向望了望,有意我意的说了声:“反斜面上的战士大多都是从坑道里被战士们抢救出来的,可以说都死过一次了,我担心他们的战斗意志会有所动摇,你去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吧”
    李平和感激的望了我一眼,过了好一会儿才拍了拍我的肩膀,低声在我耳边说道:“我去看看林雪”
    不知道为什么,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所有来自李平和的威胁都消失了。之前就算李平和嘴里说着把林雪当作妹妹,但我却感觉到他没有真正的放心,心里一直还保留着对林雪的那份感情,或者也可以说还抱着一丝希望。所以在我心里也隐隐有一丝威胁,虽说因为自信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但与李平和之间还是有一点隔阂。但是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连这仅有的一点威胁也消失了。
    还没等李平和下去,伪军的炮弹很快就一片片的打了上来。如果只是面对敌人一面的炮火,那么反斜面无疑就是最安全的。但如果被敌人包围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正斜面反斜面之分,于是在敌人炮轰时最安全的地方其实就只有山顶阵地。原因是山顶阵地面积小,而且山顶阵地也是临界点,炮弹打高一分就从我们头顶跨过,低一分就落在正斜面上。这也是平时作战时,我们安排在阵地上的观察员的生存之道。
    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趴低身子尽量躲藏在战壕里就是了,炮弹这事还真说不准,虽说理论上炮弹很难打在山顶阵地上,但炮弹一多总会有些一部份碰巧砸在山顶阵地上掀起一片片烂泥和脏水,有时还会带走几名战士的生命。但我所担心的却并不是这些,我担心是伪军会故技重施,再次像上回那样乘着炮火就往我军阵地上冲……
    这种战术,人不人道是另一回事,划不划算又是另一回事。其实是个人都能想明白,如果不乘着已方的炮弹往敌人阵地冲而是在炮火停止后才发起冲锋的话,那么等待已方的很有可能就会是敌人成片成片的炮弹。就像刚才的战斗一样,我们似乎只需要对着步话机里调动炮兵一阵轰炸,伪军就只能无奈的丢下一大片尸体往回撤。
    反之,如果乘着已方的炮火往上冲,虽说不可避免的会有些误伤,但却很有可能会让敌人来不急做准备。即使敌人有心理准备,那炮弹巨大的轰鸣声也会让炮兵观察员无法把正确的座标和指令通过步话机传达给炮兵阵地
    我小心翼翼的从战壕里冒出了一点点脑袋,头顶上方到处都是劲风,也不知道是弹片还是碎石带起的,甚至有时我还怀疑是炮弹从我头顶上飞过。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不重要,我很清楚的知道一点,在这战场上如果老天要你死,就算你隐蔽得再好也躲不过。
    在四处飞溅的烂泥中,我努力的睁开自己的眼睛朝阵地下方望去,但看到的却只有一堆堆呈辐射状爆散开来的硝烟,伪军留在阵地上的尸体和武器,一次又一次的炮弹的冲击力带到空中裂成几块,接着在空中把残肢、武器碎片、血水和土石混杂在一块再重重的落下。但它们的苦难还没有停止,接踵而来的炮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似乎就像一个搅拌肥料的机器,不把战场让的这些东西拌匀了就绝不罢手。
    我观察了一阵,甚至还拿出了望远镜,但最终还是没能看穿那层层的烟雾。于是只得无奈的把脑袋缩回了战壕。想了想,就使劲拍了拍趴在身旁的战士示意他做好战斗准备
    538团的战士都是老兵,很快就明白明白了我的意思,并把我的命令一个接着一个的传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在炮弹的轰鸣声中齐刷刷的准备好了各式枪支和手榴弹。手里拿着步枪的就纷纷为自己的步枪装上了刺刀……
    炮声突然就缓了下来,事实上,在这时候我们已经听不清炮声了,但我却可以从地面明显减少的震动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我想,炮弹之所以不是在同一时间停下来,应该是伪军炮兵协调不一的结果,毕竟他们是一支急着从包围圈打开缺口的逃兵,我不能再要求他们保持冷静和整齐划一。于是很明显,这多出来的一些炮弹肯定会为我们帮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