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南河镇 >

第2章

南河镇-第2章

小说: 南河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轴拢弦三两声,曲调未成已有情。
空怀凌云志,却是女儿身
无奈扮须眉,偏遇忠厚人
意先结金兰,徐徐图婚姻
憨郎惹人爱,爱为怨之根
只知手足情,不解弦外音
相送十八里,难舍又难分
百般相喻示,费煞奴家心
玉手琼指,孙兰玉轻扰慢捻,琴音铮铮鏦鏦若泉若溪;朱唇皓齿,孙兰玉含珠吐玑,歌声婉婉约约如诉如泣。一曲唱罢衷情诉尽,感动得润儿眼圈都已红了。
“好一个‘十八相送’,来而不往非礼也,待愚兄也回赠妹妹一曲。”说着陈德润从孙兰玉手中接过琵琶,并忘情地拨动了琴弦。
绿树不语连理枝,红豆无言知相思
戏水鸳鸯结双对,愚兄为人却无知
一错再错恨千古,相逢相处不相识
楼台一别梦方醒,贻误贤妹悔已迟
化作彩蝶伴君舞,今生错过待来世
  
凄凄惨惨戚戚,悲悲怨怨切切。动情处陈德润已是热泪盈眶,孙兰玉亦是泪眼婆娑,四只胳膊紧紧地搂在了一起,咣当一声后,琵琶砸落在楼板上。。。。。。
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更无庚帖以供交换。高雅的爱情不需要这些世俗的东西,一方宣纸两首诗,便鸾凤和鸣直抒胸臆;一把琴弦两支曲,又在少男少女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翰墨丹青成了爱情的使者婚姻的信物,使超凡的爱情和脱俗的婚姻充满了诗的激情,步入了画的意境。
圣洁的爱,可遇而不可求。




 第一章孙兰玉以文摘偶 陈德

打开世界地图,在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一块美丽富饶而幅员辽阔的土地。这块沃土看上去酷似一昂首挺胸的鸡母,她凝视着浩瀚的大洋,同时哺育着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华夏民族。如果是有心人,你还会发现在这块热土的腹地,有一个酷似跪俑的板块,因长期繁衍生息着秦人,这个板块被称做三秦大地。三秦大地因为位居陕州以西,所以又叫做陕西。在陕西的腹地,又坐落着一个古老而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归宿,烈山氏炎帝在这里长眠,最后一个奴隶制国家,在这结束了它长达八百年之久的统治,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又在这里诞生。这里是中华大地的原点,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世世代代数以万万计的炎黄子孙们,都带着他们的子孙来这里寻根问祖,就连那些漂洋过海,长期旅居在五大洋四大洲的华裔们,也不例外。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有许多古地名均源于此,诸如位于洛水之北洛阳,淮水之南淮阴,华山北麓的华阴等,均因此而得名,但既在山之南又在水之北而山水俱阳的,恐怕只有这个古老而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了。
古城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文明史。自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以来,先后有包括周、秦、汉、唐在内的十三个封建王朝,相继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都。山水俱阳,而且又是千古帝王都,所以将古城叫做阳都,自然是名副其实,而且当之无愧的了。
阳都古城的北面,是气势恢弘景色秀丽的九宗山。山上有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与其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昭陵。后来者居上,比昭陵气势更加恢弘的,是乾陵。乾陵是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与其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武则天原是李世民的“才人”,被“子纳父妾”后,又成为李治的皇后。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取而代之,并当仁不让地走上了政治舞台,成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第一个女皇帝,并叱咤风云达数十年之久,致向来重男轻女的当地人也不得不敬而畏之,尊武则天而淡化了李治,将乾陵称之为“姑婆陵”。
除唐陵外,这里还有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等九个汉代皇陵。比汉陵更为久远的,是周陵。
至于那些王公大臣和名将贤相的陵冢,则更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所以自古有“江南才子山东将,阳都黄土埋皇上”的说法。当地人也以“金疙瘩银疙瘩,不如咱阳都的土疙瘩”而引以为自豪。
阳都古城的南面,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水。渭水共有十九条支流,其中包括三峪河在内的七条支流,环绕在于省府长安城的周围,同渭水在一起,共享着“八水绕长安”的美誉。渭水的冲刷,造就了富饶辽阔的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又哺育着数千万的三秦儿女,其流域的仰韶文化、周岐文化、先秦文化和汉唐文化,又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阳都古城正好位居八百里秦川的中部,占天时、据地利而兼有人和。
隔山不算远,隔水不算近。源于甘肃、穿越陕西,蜿蜒八百公里的滔滔渭水,在给南北交通带来不便的同时,也造就了多处胜景奇观。
悠悠三峪河南来,滔滔渭水东逝,地处渭水与三峪河的交汇处的阳都古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由之地。由于地势平坦河面宽阔水流平稳,因此南来北往的船只云集于此,在历尽沧桑后,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气势恢弘的水陆码头,而独享“千年古渡”之美誉。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千帆如旌百舸争流,因此“千年古渡”与“华岳仙掌”、“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和“雁塔晨钟”在一起,被称为长安八景。
位于渭水之阴的南河镇,是阳都古城的延伸,是千年古渡的南码头,也是西出阳关东去中原的第一驿站,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商埠,更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资的集散地。其繁华程度,足以与阳都古城相媲美,十里长堤下荷花田田,苇叶纤纤,芳草萋萋,岸柳依依。三条长街上那些南来的北往的,走东的闯西的,肩扛的手提的,乘轿的骑驴的,耍猴的行乞的,说书的卖艺的,看相的算命的,猜拳的行令的,偷鸡的摸狗的,放贷的聚赌的,讨价的还价的,高出的低进的等三教九流们,更是摩肩接踵万头攒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那些土的洋的,富的穷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丑的俏的,买的卖的,赚的赔的,输的赢的等七行八业形色各异的人们,有喊的有叫的,有哭的有笑的,有吵的有闹的,与那粼粼的车声、萧萧的马声、滔滔的水声以及艄公们时而急促、时而悠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像十里洋场,给人一种既嘈杂喧嚣而又繁华热闹的感觉。
据说这儿最初只有南北走向的一条短街,常住人口也仅限与当地的土著,他们一边务农一边摆渡,过着亦工亦农的生活。后来各地的豪门大户们,也都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于是纷纷来此购地、置产、兴业,街道也由一条增加为两条,后又由两条发展为三条。这三条街道,又被据说是来自十七省一百单八县的人不断地向南延伸,鼎盛时期竟长达一公里有余。
中间的正街,是白天最繁华的地方。苏州的绸布,杭州的茶叶,宁夏的皮货,四川的药材,上海的五金,景德镇的瓷器,新疆的玉石,浙江的湖笔,广东的端砚,安徽的宣纸等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西安的羊肉泡,兰州的牛肉面,重庆的火锅,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各种风味小吃异香扑鼻。横的竖的木的布的等五花八门的招牌幌子上,用行、草、隶、篆各种不同的字体,刻着印着绣着各家字号铺面的名称;身着不同服饰操着不同的口音拖着不同的腔调的伙计们,在各自的铺面前人情地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商们。
东街的晚上,是最红火的去处。北头五六家青楼妓院都是雕梁画栋的木式阁楼,朱漆大门的左右两侧,都对称地挂着两个冬瓜型的大红灯笼,灯笼上分别绣着“怡春院”、“潇湘院”、“群芳院”等字样。大红灯笼下,那些穿绸挂缎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妓女们,在嗲声嗲气地招揽着那些或大腹便便,或衣冠楚楚达官显贵们。南头的七八家烟馆均为青砖瓦舍,黑漆大门的左右两侧,也对称地挂着两个橘红色的西瓜灯笼,灯笼虽不及北头的那么鲜亮,但每日进账的银子却不见得逊色。这里用不着招揽,那些面黄肌瘦的烟鬼们便会打着哈欠、又是鼻涕又是眼泪地送上门来。一阵吞云吐雾、在美轮美奂的梦境中遨游一番后,他们就会像换了个人似的,立即变得精神抖数起来。来时失魂落魄,去时又踌躇满志。
西街上除了几家车马店外,还有几家木匠铺,几家铁匠铺和几家皮匠铺。车马店里除客房、厨房、车房和草料房外,还有一些高大的仓房和一些临时性的场圈。客房里是通铺,厨房里一日三餐是大锅饭,专供那些那些伙计相公和小商小贩们前来歇脚和用餐,因为那些东家掌柜和富商大贾们,早已住进了正街上的酒楼或者饭庄,有的干脆包上一个妓女,住进了东街北头青楼妓院。这里除了各种工匠,和三个一团五个一堆聚在一起揽工的苦力外,还有成群的骡马、骆驼和牛羊,街上充斥着牲口的臊味和粪便的臭味,就连那些衣衫褴褛的乞丐们也少有光顾,因而显得萧条了许多。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还有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渭水上游距南河镇不远处有一巨石,石上有一双尺二长的大脚印,传说是姜子牙用无饵的直钩,在距水面三尺高的地方垂钓时留下的。为兴周灭纣,西伯侯姬昌曾踏破铁鞋,终于在这儿访到了这位异人。为一显诚意,姬昌竟弃骡马而亲自驾车接子牙前往西岐,因求贤若渴心切力猛,途中一根锨把粗的麻绳,竟被姬昌拉为两段。子牙问他拉了多少步,姬昌摇头说他只顾拉车不曾记得,子牙笑着说:“侯爷无心,子牙有意。不多不少整整八百步。”见姬昌不解其意,子牙又笑着说:“一步一年,侯爷的江山将是八百年。”姬昌闻言大惊,欲结绳再拉时,却被子牙拦住说:“不必了。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违也。”言毕弃车,携姬昌一路腾云驾雾而去。
西周加上东周,果然是八百年。后人暗暗称奇,于是将此地叫做“断村”,后似觉欠妥,又改“断村”为“段村”。这个所谓的段村里,其实并无一户段姓人家。
三峪河是渭水的一条支流,源于秦岭北麓的三个峪口,其中西边的峪口中清泉丁冬溪流潺潺,滋养着大片的石榴树,夏季里花红似火,故名红峪;东边的峪口中瀑布飞流直下如高山泻玉,滋养着漫山遍野的紫薇,故名紫峪;中间的峪口里清流如练水声淙淙,两岸兰花遍布幽香扑鼻,故名兰峪。
兰峪中有一位采药并兼治各种疑难杂症老人,据说是药王孙思邈的后裔,人称老神仙。这老神仙已年过五旬,膝下却只有一女年方二六,且长得娉娉婷婷若兰若玉,故取名孙兰玉。这个正值豆蔻年华又若兰若玉的少女不但人材出众,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东西两峪的人在羡慕之中遗憾之余,竟各自演绎出一段传奇的故事来。
红峪的故事取材于周亚夫军细柳的典故。在离红峪不远处有一个叫做“细柳营”的村庄,据说是汉文帝刘恒时大将军周亚夫的屯军之处。周亚夫后来因获罪于汉景帝刘启而被祸灭九族,只有一人因逃入红峪而幸免于难。这个周姓的族人因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