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胡雪岩1-平步青云 >

第54章

胡雪岩1-平步青云-第54章

小说: 胡雪岩1-平步青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她都懂了!”胡雪岩又对陈世龙说:“将来我不止于丝生意,还有别样生意也想销洋庄。你想,没有一个懂洋文的人,怎么行?”

陈世龙的脑筋也很快,根据他这一句话,立刻就能力自己的将来,画出许多景象,不管丝生意还是别样生意,在上海必是他“坐庄”,凡跟洋人打交道,都是自己一手主持。南浔的那些“丝通事”,他也知道,一个个坐收佣金,附带做些洋货生意,无不大发其财。起居饮食的阔绰,自然不在话下,最令人羡慕的是,有许多新奇精巧的洋货可用。如果自己懂了洋文,当然也有那样的一天。

转念到此,他毫不犹豫地答道:“胡先生叫我学洋文,我就学。我一定要把它学好!”

“有志气!”胡雪岩把大拇指一翘,很高兴他说:“学一样东西就要这样子,不学拉倒,要学就要精。世龙,你跟我跟长了就知道了,我不喜欢‘三脚猫’的人。”

一知半解叫做“三脚猫”,年轻好胜的人,最讨厌这句话,所以陈世龙立刻答道:“胡先生放心,我不会做‘三脚猫’。”

“我想你也不会。”胡雪岩又说,“我再问你一句话,松江有个尤五,你知道不知道?”

漕帮里的大亨,陈世龙如何不知道?不过照规矩,在这方面他不能跟“空子”多说,即使“胡先生”这个“空子”比“门槛里”的还要“落门落槛”

也不行,所以他只点点头作为答复。

胡雪岩却不管这些,率直问道:“你跟他的辈分怎么排?应该叫他爷叔?”

“是的。”

“尤五管我叫‘小爷叔,。”胡雪岩有意在陈世龙面前炫耀一番,好叫这个小伙子服帖,“为什么呢?因为他老头子看得起我,尤五敬重他老头子,所以也敬重我。他本人跟我的交情,也就象你郁四叔跟我的交情一样。你说松江没有去过,不要紧,有我的信,你尽管去,没有人敢拿你当’洋盘‘。”

“我晓得,我晓得。”陈世龙一叠连声他说,显得异常兴奋。他也真没有想到,胡雪岩这样一个“空子”,有这么大的来头!顿时眼中看出来的“胡先生”,便如丈六金身的四大金刚一般高大了。

“现在我再告诉你,你到了松江,先到一家通裕米行去寻他们的老板,寻到了他自会带你去见尤五。你把我的信当面交给他,千万记住,要当面交给他本人,这封信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很显然的这是封极机密的信,陈世龙深深点着头问:“要不要等回信?”

“当然要。回信也是紧要的,千万不能失落。”胡雪岩又说,“或许他不会写回信,只是带回来口信,他跟你说什么,你都记住,说什么你记住什么,不要多问!”

“也不要跟旁人说。”陈世龙这样接了一句。

“对!”胡雪岩放心了,“你懂我的道理了。”

陈世龙这里倒交代清楚了,但写这封信却成了难题,胡雪岩的文墨不甚高明,而这封信又要写得含蓄,表面没有破绽,暗中看得明白,他没有这一份本事,只好去请教郁四。

郁四是衙门里的人,对于“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转”这句话,特持警

惕,认为这样的事,不宜在信中明言,万一中途失落了这封信,会惹出极大的麻烦。

“你我都无所谓,说句老实话,上上下下都是人,总可以洗刷干净。”

郁四很诚恳的说,“不过,你无论如何也要替王大老爷想想,事情弄到他头上,就很讨厌了!”

这个警告,胡雪岩十分重视,翻然变计,决定让陈世龙当面跟尤五去谈。

十半个月以后,陈世龙原船回湖州,没有把畹香带来,但一百两银票却已送了给畹香,因为她也听说王有龄放了湖州府,愿意到湖州来玩一趟,只是要晚些日子。陈世龙急于要回来复命,无法等她,“安家费”反正要送的,落得漂亮些,就先给了她。

“做得好!这件事不去管它了。尤五怎么说法?”

“他说他不写回信了。如果胡先生要运丝到上海,最好在七月底以前。”

“七月底以前?”胡雪岩很认真地追问了一句。

“是的。尤五说得很清楚,七月底以前。他又说,货色运过嘉兴,就是他的地段,他可以保险不出乱子。”

“嗯,嗯!”胡雪岩沉吟着,从两句简单的答语中,悟出许多道理。

“胡先生!”陈世龙又说,“小刀会的情形,我倒打听出来许多。”

“喔!”胡雪岩颇感意外,“你怎么打听到的!”他告诫过陈世龙,不许向尤五多问什么。真怕他多嘴多舌,向不相干的人去打听,这语言不谨慎的毛病,必须告诫他痛改。

陈世龙看出他的不满,急忙答道:“我是在茶店里听别的茶客闲谈,留心听来的。”

他听来的情形是如此:前几年上海附近,就有一股头裹红巾的人起事,官府称之为“红头造反”,其中的头脑叫做刘丽川,本来是广东人,在上海做生意,结交官场,跟洋商亦颇有往来。

“是这样的,”他第二天悄悄对陈世龙说,“我们的丝要运上海,销洋庄,只怕小刀会闹事,碰得不巧,恰恰把货色陷在里面。尤五说不定知道小刀会的内情,我就是想请教他一条避凶趋吉的路子。你懂了吧?”

“懂了!”

“那么,你倒想想看,你该怎么跟他说?”

陈世龙思索了一会答道:“我想这样子跟他说: ‘尤五叔,胡先生和我郁四叔,叫我问候你,请老太爷的安。胡先生有几船丝想运上来,怕路上不平静,特地叫我请示你老人家,路上有没有危险?运不运,只听你老人家一句话。’”

胡雪岩想了想,点点头说:“好!就是这样子说。”

“不过胡先生,你总要给我一封引见的信,不然,人家晓得我是老几?”

“那当然!不但有信,还有水礼让你带去。”

名为“水礼”,所费不货,因为数量来得多,光是出名的“诸老大”的麻酥糖,就是两大篓,另外吃的、穿的、用的,凡是湖州的名产,几乎一样不漏,装了一船,直放松江。

“这张单子上是送尤五本人的,这张是送他们老太爷的,这张送通裕的朋友。还有这一张上的,你跟尤五说,请他派人带你去。”

接过那张单子来看,上面写着“梅家弄畹香”五字,陈世龙便笑了。

“你不要笑!”胡雪岩说:“不是我的相好!你也不必问是哪个的?见了她的面,你只问她一句话,愿意不愿意到湖州来玩一趟?如果她不愿意,那就算了,愿意,你原船带了她来。喏!一百两银子,说是我送她的。”

“好!我晓得了。”最近因为洪秀全在金陵建都,彼此有了联络,刘丽川准备大于一番。上海的谣言甚多,有的说青浦的周立春,已经为刘丽川所

联合,有的说,嘉定、太仓各地的情势都不稳,也有的说,夷场里的洋商都会支持刘丽川。

这些消息,虽说是谣言,对胡雪岩却极有用处。他现在有个新的顾虑,不知道尤五是不是也跟刘丽川有联络?这一点关系极重,他必得跟郁四去商量。

转述过了陈世龙的话,胡雪岩提出他的看法:“尤五给我们一个期限,说是在七月底以前,可以保险,意思是不是到了八月里就会出事?”

“当然。到八月里就不敢保险了。”

“照此说来,小刀会刘丽川要干些什么,尤五是知道的,这样岂不是他也要‘造反,?”胡雪岩初次在郁四面前表现了忧虑的神色:“ ’造反,两个字,不是好玩儿的!”

郁四想了好一会答道,“不会!照刘丽川的情形,他恐怕是‘洪门’。

漕帮跟洪门,大家河水不犯井水。再说,尤五上头还有老头子,在松江纳福,下面还有漕帮弟冗,散在各处,就算尤五自己想这样做,牵制大多,他也不敢冒失。不过江湖上讲究招呼打在先,刘丽川八月里或许要闹事,尤五是晓得的,说跟刘丽川在一起于,照我看,决不会!“

这番分析,非常老到,胡雪岩心中的疑惧消失了,他很兴奋他说:“既然如此,我们的机会不可错过。郁四哥你想,如果小刀会一闹事,上海的交通或许会断,不过夷场决不会受影响,那时候外路的丝运不到上海,洋商的生意还是要照做,丝价岂不是要大涨?”

“话是不错。”郁四沉吟着说,“倘或安然无事,我们这一宝押得就落空了。”

“也不能说落空,货色总在那里的。”

“你要做我们就做。”郁四很爽朗他说,“今天六月二十,还有四十天工夫,尽来得及!”

“郁四哥!”胡雪岩突然说道:“我又悟出一个道理。”

胡雪岩认为尤五既然是好朋友,当然会替他设想,如果尤五参与了刘丽川的计划,则起事成败在未知之数,他的自身难保,当然不肯来管此闲事,甚至很痛快他说一句“路上不敢保险”,作为一种阻止的暗示。现在既然答应在七月底以前可以“保险”,当然是局外人,有决不会卷入漩涡的把握。

这个看法,郁四完全同意,“换了我也是一样。”他说,“如果有那么样一件‘大事’在搅,老实说,朋友的什么闲事都顾不得管了。”

“再说,尤五也是懂得生意的,如果夷场有麻烦,丝方面洋庄或许会停顿,他也一定会告诉我。照这样看,我们尽可以放手去做。”

“对嘛!”郁四答道,“头寸调动归我负责,别样事情你来。”

于是又作了一番细节上的研究,决定尽量买丝,赶七月二十运到上海,赚了钱分三份派,胡、郁各一份,另外一份留着应酬该应酬的人,到时候再商量。

离开阿七那里,胡雪岩回到大经丝行,在陈世尤到上海的半个月之中,他已经把两爿号子都开了起来,丝行的“部照”是花钱顶来的,未便改名,仍叫“大经”,典了一所很象样的房子。前面是一座五开间的敞厅作店面,后面一大一小两个院子,大的那个作丝客人的客房,小的那个胡雪岩住,另外留下两间,供老张夫妇歇脚。

大经的档手,照阵世龙的建议,用了那个姓黄的,名黄仪,此人相当能

干,因而老张做了“垂拱而治”的老板,有事虽在一起商量,胡雪岩却常听黄仪的话。

“胡先生,”等听完了胡雪岩的大量购丝的宣布,黄仪说道:“五荒六月,丝本来是杀价的时候。所以我们要买丝,不能透露风声,消息一传出去,丝价马上就哄了起来。”

“那么怎么办呢?”

“只有多派人到乡下,不声不响地去收。只不过多费点辰光。”

“就是为这点,事情一定要快。”胡雪岩又说,“销洋庄的货色,决不可以搭浆,应该啥样子就是啥样子。这一来,我们自己先要花工夫整理过,打包、装船,一个月的工夫运到上海,日子已经很紧了。”

黄仪有些迟疑,照他的经验,如果红纸一贴,只要货色合格,有多少收多少,那丝价就一定会涨得很厉害,吃亏太大。因此,他提出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由胡雪岩跟衙门里联络,设法催收通欠,税吏到门,不完不可,逼着有丝的人家非得卖去新丝纳官课不可。

“不好,不好!”胡雪岩大摇其头,“这个办法太毒辣,叫老百姓骂杀!

那我在湖州就站不住脚了。而且,王大老爷的官声也要紧。“

“那就是第二个办法,”黄仪又说,“现在织造衙门不买丝,同行生意清谈,我们打听打听,哪个手里有存货,把他吃了进来。”

“这倒可以。不过货色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