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通天人物 >

第39章

通天人物-第39章

小说: 通天人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感觉也没有了,他整个人就像是空了一样。他、他在什么时候变成了一支空枪?!他已等了那么多年,坚忍地等待了那么久,他一直期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可是,他身上积存已久的神力,那火焰般的感觉,却突然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呼天成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有很长时间,他一句话也不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时候,他的脸凝成了一块黑铁!

又过了很久很久,呼天成叹了口气,摆摆手说:“你去吧。”

第二天,当公安局的人勘查了现场之后。主管刑侦的县公安局副局长老秦对呼天成说:“老呼哇,这事,在目前的形势下,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定性为‘事件’,要是这样,我就把人带走了,要判就是死刑。另一种,定性为‘事故’,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管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区别,可这个字却是千钧重啊!老秦跟呼天成是老熟人了,那话里是有话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老秦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于是,呼天成说:“老秦哪,出了这样的事,谁都痛心。要叫我说,孩子们从小就在一块玩,也没啥仇气,就‘事故’吧。”

老秦重复说:“事故?”

呼天成说:“事故。”

事后,当人们终于醒过神来的时候,这件事的处理曾给呼天成赢来了极大的声誉。村人们一次次地说,到底是人家天成有主意呀!人家听说后,在床上躺了半晌,人家一点也不慌。要是有的人,只怕都吓死了!可人家不慌不忙的,就把事处理了。还有的说,老天爷,一个字,就是一个字的差别呀!天成生生救下了一个年轻人的命……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就在那天夜里,秀丫曾求过呼天成。

十天之后,刘书志的副支书被撤掉了。起因是一垄玉米……

十法则

“十法则”又叫做“呼家堡法则”。

“呼家堡法则”是呼天成有关新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完善的,可以说是呼天成领导艺术的具体体现。当它落实到人们头上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制度。

一、村歌。

晨曲(一):《东方红》。

晚曲(二):《大海航行靠舵手》。

注释(一):《东方红》乐曲是呼家堡的晨曲,也叫“醒曲”。每天早上五点半,呼家堡广播站准时播送这首乐曲。而每一个呼家堡人一听到这首乐曲,就必须准时起床,快步来到呼家堡的广场上。迟到者将扣掉半个“政治分”。

注释(二):《大海航行靠舵手》乐曲是呼家堡的晚曲,也叫“思考曲”,又是人们劳作一天之后的“总结曲”。呼天成说,干了一天了,要想一想。

奇迹:一九七五年夏天,呼家堡村曾出现过这样的“先进事例”。村民刘二孬的儿媳妇生下了一个七斤半的女儿,这妞妞生下十天后,在一天早上五点半时,小嘴一动一动的,嘴里突然迸出了“咚儿咚”的声音,此后每日如此。刘二孬的儿媳妇经过多次倾听,终于发现她嘴里吐出的是“咚儿、咚咚、咚——咚儿、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儿、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经过反复论证,人们终于证实,这竟是《东方红》乐曲的节奏!呼天成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这就叫“深入人心”嘛。于是,这个妞妞就被命名为“歌童”。

二、村操。

村操又叫做“呼家堡健身操”。这套操有八节,是呼天成发明的。

第一节:扁担运动,又名“挑粪运动”。注释:两只胳膊平伸与肩齐,前四拍为前后伸,后四拍为左右伸,先伸后甩,两只脚踏步配合。

第二节:锄地运动,注释:模仿锄地的姿态,前四节为左腿弓右腿蹬,后四节为右腿弓左腿蹬,手脚并用,上下结合。

第三节:摘棉花运动,又名“扭麻花运动”。注释:模仿打花杈的姿态,两只手前伸,一上一下,身子跟着扭动,先左扭而后右扭。

第四节:扬场运动。注释:模仿扬场的姿态,两只手用力甩出,而后上扬,先为左扬,后为右扬。

第五节:打畦运动,又名“老头踩埂”。注释:双手背在身后,两只脚先后高抬低落,落地前暗自用力一踩。先为左行,后为右行。

第六节:砍黍秫运动,又名“老婆看瓜”。注释:模仿杀黍秫的姿态,腰尽量往下弯,两只手配合弯腰,左抓右捞,而后右抓左捞。

第七节:挂秆运动,又名“挂烟秆”。注释:模仿在烟炕房里挂烟秆的姿态,先蹲下,而后上跳,上跳时一只手半握拳上举,先左后右。

第八节:擦汗运动,也为收式。注释:两只手在胸前左右前后擦拭,两只脚小步上下踏动。

规定:本村全体老少,除有病请假外,每天必须上早操。如不按时上操者,扣一个工分。

奇迹:村里年已八十六岁的万发爷,每天早上拄着拐杖按时起来上操。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一天操后,当人们已做到“擦汗运动”时,却发现他仍然举着胳膊,勉强做到了“挂秆运动”,就上去帮他拽胳膊,结果却发现人已经硬成棍了。他在操场上溘然长逝,第一个做到了“活到老做到老”,受到了村里的表扬。

三、村规。

村规(一):钟声就是命令。

注释:单声是上工,音为“当、当、当——”;双声是下工,音为“当当、当当、当当——”;三声是开会或紧急集合,音为“当当当,当当当——”。后来村里装上了电铃,上工的铃声为“长短长”;下工的铃声为“短长短”;开会或紧急集合改为广播通知。

奇迹:有一天早上,住在村子另一头的呼墩子正在家中茅房(厕所)里撒尿,听到钟声后,提上裤子就跑。等他跑到时,裤子还湿着,正往下滴水。呼天成问他是咋回事。他红着脸说:“尿了半截。”于是,呼墩子当即受到了表扬,并被任命为民兵连长。从此,村里平添了一句歇后语:“墩子当连长——尿了半截”。

村规(二):安装在各家各户屋门上方的“广播匣子”不能关,更不能私自拆除。呼天成说,要注意听“精神”。

注释:绰号为“牛屎饼花”的村广播员姜红豆,每天早、午、晚播音三次。姜红豆说,她用的是“很普通的话”。村里人说,她是“普通话煮红薯——半生不熟”。

奇迹:长期以来,呼家堡的“广播匣子”几乎成了呼家堡人的“精神钟表”。早晨,只要“广播匣子”一响,全村人没有一个不醒的。有一天晚上,村里六十七岁的顺发老头和他的老伴三奶奶听见“广播匣子”突然响了,由于两人都耳背,一个说:“根他娘,播了,西头开会呢。”一个说:“噢,听见了。东头。”他大声说:“西头!”她回道:“先去吧。我知道,东头。”就这么,一个拄着拐棍去了西头,一个去了东头,站到半夜仍不见人来,才知道是弄错了。两人回去后,又打了一架!说是耽误开会了。一个说是在东头开,一个硬说是在西头开……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老了,实在是打不动了,就互相“呸”,第二天才弄明白,那是姜红豆用“很普通的话”播了一条“最高指示”。

村规(三):“不许放屁”。这是语录。呼天成说,尤其是八圈。

注释:凡是外人来参观的时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有利于“建设”的话多说,不利于“建设”的话不说。比如,可以说说棉花。

奇迹:八圈是个“多嘴驴”,老是管不住嘴。他说他是唱戏的,不说心里难受。有一次,上边来了一个参观团,在村里住了三天。那时八圈还在村里挑粪,参观的人一见他,就喊他大爷。八圈是“四类分子”,自然不敢随便就当人家的大爷。于是人家一叫他大爷,他就指指嘴,他嘴上捂着一个破口罩。一连三天,竟一句话也没说!倒是挣了很多个“哑巴大爷”。后来,人走了,他才说,他舌头上长了个疔。

村规(四):不准打架斗殴、玩纸牌。

注释:抓住一次,不管是在本村或是在外村,凡参与者在全村社员大会上作检查,全家停电一月。

村规(五):不准养狗。

注释(一):呼天成说,咱有民兵。

注释(二):民兵连长呼墩子说,谁家媳妇几点钟起来尿,谁家的床几点钟响,他都一清二楚。

四、评议法,又叫“月月红”。

注释(一):长期以来,呼家堡一直采用“评工记分、按劳取酬”的分配方法。最高分:十分。最低分:五分。年终决算,按分值分红。

注释(二):也有例外。村中大头,曾是十分劳力,因为大脚踩倒了两棵玉米苗,呼天成说,大头连女人都不如!经群众认真评议为四分半,意为不如女人也。后来,呼天成说,大头还是不错的。历时半年才又重新评议为十分。

细则(一):“背靠背”。

注释:“背靠背”是呼天成的又一创造,这也是一次制度化的“思想大扫除”。村中实行评工记分,每月一次。评议方法为“背靠背”。即评议到哪个,哪个就离开会场,去地里转一圈。等评议完后再把他叫回来,当面公布评议结果。呼天成说,“背靠背”就是七喳喳八嚓嚓,可以评议人,也可以评议事,公公婆子二大爷,一锅连皮,六亲不认。

细则(二):“脸对脸”。

注释:评议完一个人时,要把他叫回来,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与不足,指出不足时人人都要发言。呼天成说,不要“老好好”。谁当“老好好”就给他最低分!彻底杜绝“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坏习气。

细则(三):“脱裤子”。

注释:“脱裤子”即为一种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果在当月评议中,分被降下来了,那就要当众“脱裤子”,面对众人深挖自己的思想根源。如刘铁锤的儿媳妇,有一段时间出工不出力,“深挖”三次都没过关。后来,她把自己的裤子脱掉,当众让人看她确实是“来了红”,众人这才背过脸去,说:过了,过了。

五、干部法,亦为“亮相法”,也叫“墙上挂”。

长期以来,呼家堡也一直采用的是“临时干部制”。“临时干部制”是一种激励机制,凡是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者,不分老幼,均可成为呼家堡的干部。干部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要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群众评议。

典型(一):比如,呼国庆在年仅九岁时,就曾当过三天的“临时记工员”。十二岁时,当过第三小队的“临时小队长”。十五岁时,当过“大队过磅员”,主管全村分红薯。

典型(二):比如,徐三妮,也就是“豁儿”。十八岁就当过建新村的“临时负责人”,曾带领全村妇女掂瓦刀上去垒墙。工作极负责,后又选拔为村里的支部委员。徐三妮后来表示宁肯当一辈子老闺女,也永不外嫁(有人说她是嫁不出去),于是被呼天成命名为“永久支委”。所以,徐三妮成了呼家堡唯一的终身干部。

典型(三):连“四类分子”八圈也当过干部。有一段时间,因八圈表现比较好,曾当过三天的“厕所所长”,主管全村八个“茅房”。后因他的嘴不把门,胡说八道,又被免职。这充分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

干部细则(一):“小孩尿尿”(呼天成语)。

注释:“小孩尿尿”即为一事一长,专职负责。如倒粪时,就任命一位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