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脊梁 >

第115章

脊梁-第115章

小说: 脊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书记重重的哼了一声,气呼呼的带着情绪说:“这些人是永远不甘心失败的,他们失去了钻营的条件和钻营得来地结果,自然是心有不甘,也自然会闹事造谣。
要想安定团结。一团和气。除非我们什么都不干,什么都闭只眼睁只眼。那自然就没有什么意见,队伍空前壮大团结了。”
“不,我们不能够这样看问题。”李书记摆了摆手,说:“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在党建工作上还是有很大不足的。既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少部分的抵触下举步艰难呢?这里面反映了一个深刻问题啊!就是我们在一些工作思路上还是有局限点。”
尹扬眼睛一亮,说:“对,李书记说的非常好,这也是一直困扰我地一个问题,我常常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做什么?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有时候,我甚至会在别人的怀疑中感到迷茫。连我都会这样,那么其他同志肯定也有类似的疑问。”
李书记点了点头,说:“我们是公务员改革的试验县,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打破一些常规,所以我们也常常受到周围人地怀疑,讥笑,冷淡等等负面的对待,这些不断地积累下来,自然就会对我们的干部产生影响。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一下,你们发现没有,我们现在的热情正在消退,三月初那次会议上面,我们曾经是多么的充满激情和信心。那个时候,那些人就像春天里的残雪一样,一触即溃,消融的飞快。全县的干部群众都敢于和腐败、渎职、等不正当关系做斗争。
但几个月下来,因为我们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去了,对这方面的学习和宣传减少了,一下子问题就出来了,很多工作又因为周围的影响和惯性回到了以前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上去了,给这些人又有了生存的空间,所以他们蠢蠢欲动。”
“恩。”尹扬赞同的点了下头,说:“两手要硬啊!李书记,我看我们那个专项小组要尽快成立起来,就由你直接负责。信访工作就正式分配给曾浩负责,对了,曾浩进常委班子的事情,也可以尽快在党内讨论一下,可以的话就安排他进来吧,毕竟信访工作很重要,没有个常委专门负责不行。
另外我们要加强与同志间的沟通和交流,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随时提出来讨论,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班子的团结和稳定,这个方面我们确实做的不好,这与我有很大关系。巩书记建议我参加下一个学期省委党校的学习班,我看我是真有必要去学习一下了!”
听到尹扬最后一句话,何少坤叫出声来:“什么?巩书记要你去党校学习?他还说什么没有?”
尹扬奇怪的看了何少坤一眼,说:“没有啊!他只是感觉我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希望我能够通过学习提高一下。”
何少坤和李书记相视一笑。
下午三点,在县委会议室,尹扬,郝方方,还有李书记与一班要求与县委对话的乡镇干部见面了。
尹扬看着下面济济一堂的乡镇干部,他表情严肃。那群在他进来之前熙熙攘攘的乡镇干部在看见尹扬以后,一下子全部安静下来了。
尹扬等待了四五分钟,给足了他们压力以后,才说:“曾主任,人都到齐了吧?”看到曾浩答应了一声,尹扬淡淡的说:“你先把签到表给他们发下去,让大家签到,等下会议记录员把表收上来,既然是正式的谈话,那么就必须按照正式的程序来进行。”
看到面前的签到表,听到尹扬的话,孙震国的背心不禁渗出冷汗,也有点后悔了。
自己还是太冒失,刚刚接到了市里一个朋友的电话,知道尹扬已经去了市里,并和凡书记谈了有一个小时,现在看到尹扬没有表情的脸,孙震国感觉到有点不妙的味道。
 
  
 第七十三章 对话 下
 
尹扬不高的声音传了过来:“平时呢,很少能够有和大家坐在一起谈话的机会,今天有这么个机会坐在这里,一起好好的说说话,这很好,以后我们还要增加这种面对面谈话,互相交流意见的机会。
好了,今天主要听你们提问题,说意见,我来回答。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说说吧!”
下面一群人都低下了头,偷偷地用眼角瞄着和孙震国坐在一起的几个乡镇的头头们。
孙震国咬了咬牙,抬头望向尹扬说:“尹书记,其实我们来没有别的什么意思!我们向来对县委是拥护的,对你我们也是服气的,但我们真的是活不下去了,这才来找你的,希望县里能够体谅我们这些下面干工作的人的苦衷。”
尹扬静静的看着孙震国,直至孙震国眼睛闪躲开了,尹扬才说:“孙书记,你可以说得具体点吗?”
孙震国借喝水掩饰了一下自己的慌张,也稳了下心神,听到尹扬的话以后,他面色似乎非常为难的说:“尹书记,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乡镇的同志,很多家庭都是来自农村,负担都很重。
就拿我来说吧,我爱人就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个老父亲,小孩正在上初中,全部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你知道我一个月才2000多块。
现在物价这么高,2000多块刚刚够全家人勉强生活。如果家里万一有个啥事,我真地没有办法支撑,这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个小病大灾的?再说人都有几个亲戚朋友,你说一年下来,这来来往往对我们这种收入的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开支啊!上个月我舅舅过六十,发了请贴可没把我给愁坏了,后来还是跟乡里先支了300块钱才应付过去。
所以尹书记。你是有钱,不在乎这些。可我们不同啊!我们全家就指望我这点收入养家活命,当然。乡里还有很多同志比我更困难,工资比我低,负担比我还要重,你让他们怎么生活?”说到这里,孙震国似乎找到了底气,声音高了起来:“所以乡里就想办法节约点钱下来,给这些同志补贴一点,但现在你农业减负,要求到两百以下,我们就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也不可能再把一些以前分摊下去费用再派下去。
尹书记,这里都是乡镇干部,都是知情人,所以我也不藏着掖着,你知道我们一年。都是靠这些摊下去的费用来给乡镇里工作人员补贴点啥,比如干部们的医疗补助,逢年过节的一点福利,出差的费用,全都指望着它。但你一句话。我们也没有说什么。何况眼见着乡里乡亲们也确实过的不容易,我们咬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谁叫我们穷呢?
可现在你又要把乡里地费用砍去百分之三十,这么大的一个乡政府,那么多地工作要去开展,还有那么多的指标要完成,你就给这么一点钱,你叫我们怎么去做?我想不通,所以来找你汇报一下情况,希望你能够理解!”
台下地乡镇干部全都附和着连连点头,嗡嗡地议论声也响了起来。
尹扬敲了一下话筒,开口了:“刚刚孙书记讲了乡里的一些困难,我仔细听了一下,确实是反应了我们乡镇干部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这个不可否认!
但同志们,我们似乎在两个地方把两个不同的问题给混在一起了。
第一个就是我们农民减负问题和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问题,这两个问题不应该也不能够扯到一块儿来,尤其是一个党委书记更不应该把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这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站错了立场。
我们是什么?是党员!党员是什么?是问老百姓要福利的吗?立场就是错误的。别忘了我们在党旗下的誓词啊!
关于福利问题,国家有明确的工资条例和相关福利制度,我今天可以表态地是,县委和县政府会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标准,准时准额的给大家发放,当然奖金也是有的,但那与你整个工作地考核情况结合起来,县里也会考虑再适当的加大奖励力度。
至于部分困难的公务员家庭,各个单位可以把具体情况报上来,由县里统一根据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能力范围,给予国家相关政策允许下的帮助,这点,我尹扬代表县委可以表态,绝不是喊口号,而会认真落实,相关地情况我们可以公开给全县干部,如果到时候你们觉得我做地不好,或没有兑现承诺,你们可以再找我对话,我欢迎并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意见!
另外,我问一下孙书记,你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那么你们乡地群众,他们每个月收入多少?他们又是靠什么生活?如果你的收入已经低于了你们乡人均收入水平,我马上就给你补上。我还要翻倍的奖励你!因为你干的不错,你对得起你清水集的每一个农民,你对起你自己的良心!你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党员,一个真正的党的代表!”
尹扬的声音在整个会议室里回荡,李书记脸色严肃,他犀利的目光在全场扫视,那些乡镇干部碰到他的目光都有点闪躲。
郝方方也坐正了身子,他目光有点复杂,但他的脸色也很严肃,他幽冷的目光也在打量着台下的干部们。
尹扬稍微停顿了一下,就接着往下说:“第二个把两个问题混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县里砍的开支和费用不是你们维持工作必需的部分,而是经过科学地管理。加大对资金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管理与监督,并做出具体的指导,从而减少浪费,节约办公成本。
举个例子说,现在你们乡镇每个月的电话,是怎么使用的?有过管理吗?我想都没有,那么用公家的电话私用应不应该?肯定不应该,我们小学读书就知道这个道理,颗粒归仓。公私分明,那么这个要求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说说。”
台下没有人吭声。
尹扬就说:“有些又会说。这个怎么管理呀?不好管啊?或者说,这打个电话才多少钱?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你们有些人应该知道你们一个乡政府。一个月电话费是多少?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那家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一个月地电话费,还没有你们一个乡的乡政府地电话费多!至于好不好管,你们试问一下,如果我们是放在五六十年代,你看好管不好管!
所以不是不好管,而是我们有没有去管?有没有认真去管?有没有以一个党员,一个国家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去管!
话说回来,县委初步拟订,将根据每个干部地职务和岗位特点。衡定每个月的电话费补贴标准,那么超出补贴范围的你自己买单。对于一些公用的或特殊的电话,指定责任人,每个月话费清单必须打出来,由主管领导签字。方可报销,审计机关负责对这个进行监督,发现有未按规定使用电话而产生的费用,领导签字领导负责,领导没有签字的相关责任人负责。我相信在公平公开的制度面前。我们可以管好电话费,用好每一分钱。这是对全县百姓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那么你们感觉我砍开支会影响工作吗?
用这样的方法,我同样还可以砍招待费,砍办公用品,砍电费水费,这些会影响工作吗?
我也举个例子,在我县,某乡镇在饭店光吃饭就挂帐好几万块!这钱是怎么来的?用地是谁的钱?与之相比的就是东崖镇党委、镇政府,他们没有等县委下什么文件,做什么要求,他们已经把一楼会议室的空调,甚至灯管都拆了,就留下几个节能灯,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为了省钱,没有空调了,大家开会就没有那么罗嗦,也就不用管饭;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灯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地电费了,这些正好省下来。所以人家全镇能够建立起养殖基地,能够现在就开始对全镇的土地进行改造,人家就可以大规模的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