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马屁经 >

第28章

马屁经-第28章

小说: 马屁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他们将安禄山的外衣脱下,象征性地往他身上浇洒几点水,然后用贵妃的锦绣床单作大褪褓,将安禄山全身包裹住,放在彩车上。贵妃和韩国、髓国、秦国夫人戏弄安禄山:“禄儿,乖乖,禄儿,乖乖。”安禄山也装孩儿哭,逗得后宫一片喧笑声。玄宗听到热闹声,不甘寂寞,也来到贵妃宫中凑热闹,并学着他三位姨姐,拍了拍车上的三朝“婴儿”。安禄山睁眼一看是玄宗皇帝,吓得做了一个怪相。

玄宗、贵妃、三位夫人和所有在场的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个个捧腹大笑。玄宗当即赐给贵妃洗几金银钱,并再次给了安禄山珍贵的纪念品。这场戏直闹到深夜,贵妃与玄宗兴致用尽为止。

从此,安禄山的声名在后宫流传。这为他出入宫禁创造了条件。他常常假借玄宗和贵妃之命,涉足后宫。安禄山与杨贵妃表面上以母子相称,贵妃口口声声“禄儿”,安禄山将“母妃娘娘”挂在嘴边,实际上彼此早已眉来眼去,非同寻常。安禄山有时陪贵妃同桌欢饮,你来我往,亲亲热热,难舍难离。有时相聚到深夜,贵妃安排让安禄山在宫中宿寝,这是破先例的。不久,宫中便有人议论他们的关系。

但玄宗感到自从安禄山常来后宫,沉闷的宫闹比往常活跃多了,三位姨姐更显得精神,贵妃也笑得更美更甜了,自己倒感到乐在其中,根本没有去想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什么离格之事。

其实,让安禄山出入宫禁,是玄宗的旨意。

玄宗视安禄山为支撑国家的台柱,惟恐他被人用毒酒、毒食毒死,每次上朝总是提醒他。后来干脆不让他到外面去酒食,特许他在宫中用餐。自然,杨贵妃的种种桃色传闻最引人视听。玄宗不会不有所耳闻,有时也产生丝丝怀疑。但高力士等一班掌管内宫的宦官,总是给玄宗皇帝灌迷魂药,极力否认流言,担保决无此类事情;玄宗从内心也不希望自己最亲信的人会干出对已不忠的事。因此,经高力士一番化解,不仅心中的疑云消释一净,而且更加亲信他了。

历史上,安禄山这类人多呢,有的甚至更胜一筹。这类人做人的原则就是:为了蝇头小利,千万别把自己当人看。唐中宗时代的御史大夫窦从一其实比安禄山更典型更无耻。

窦从一在唐中宗时代任御史大夫,按照唐代的官制,这是一个三品官,是司法监察部门的最高长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干。可是这个人极没有骨气,那时宦官很有势力,他见了没有胡须的人便以为就是宦官,都要低头哈腰,后来居然大大风光了一番,由皇帝李显亲自当月下老,给他娶了个老婆。

一年岁末,李显在宫中设宴,酒酣耳热之际,忽然对窦从一说:“我听说你早已失偶,对你很是同情,今天是除夕,我给你成亲吧!”

话刚落音,便有一行人由内宫迄通而出,前面是宦官持着灯笼为前导,后面,在金缕罗伞的遮掩之下,有一个女人,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插满珠翠,由西阶进殿,坐到窦从一的对面,看来这一切是早已安排好的。

皇帝命窦从一按当时的习俗念一首《撤扇诗》,念完之后,罗扇撤去,去掉头上的顶戴,换掉礼服,再一瞧,竟然是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是韦皇后的奶妈。此时的韦皇后己是将近五十的人了,这个老太婆少说也有七十岁,而窦从一却只有四十多岁!这可真是一个恶作剧,李显及众位大臣都鼓掌大笑,十分开心,就这样,老太婆便成了窦从一的妻子。

窦从一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没法说,圣命难违呵!但他很快也就想开了,皇帝作媒,这是多大的面子呵,更何况娶的又是皇后的奶妈,他正可利用这层关系去讨好、巴结皇帝皇后。当时人们将奶妈的丈夫叫“阿”,从此以后,窦从一每一次谒见皇帝或上书朝廷,便自称“皇后阿”,别人都叫他“国”,他还欣欣然颇有自得之色。

不久,景云元年(710年)。中宗侄儿、睿宗儿子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推翻韦后统治,天下大变。窦从一立刻宣布恢复原来名字,斩杀丑妻,献出她的首级,以示与韦后断绝了一切关系。窦从一这种表现,居然得到睿宗的信任,还再做了几年宰相,真是成功乃是丑妻,再成功仍是丑妻。

谄谀者厚言元耻,一切唯上所需,注定了他会卖身投靠、攀龙附凤,将起码的人伦道德抛置脑后。

明英宗时代著名宦官王振,得宠时口含天宪,出纳王命,被英宗称之为“先生”,公侯勋爵则呼之为“翁父”,权势炙手可热,气焰万丈,趋之奉之者踏破门槛。只是身为宦官,不能生下一男半女,身边虽有许多美女娇娃,但那只是玩弄而已,花架子的摆设,与普通人家天伦之乐比较起来,不免有些寂寞。

但王振这点几乎无法改变的“缺陷”,却为一位官员阿腴奉承提供了契机,此人就是工部郎小(工业部副部长)王佑。一次,王佑到王振府中去探望,闲聊之中,王振看到王佑乃一翩翩美青年,身材伟岸,脸型俊秀,只是没有留通常非常流行的胡须,就困惑地问道:“王部长怎么没有胡须啊?”王佑不加思索地朗声下拜,说道:“老爷既无,儿安敢有?”这一句话立刻使王振哈哈大笑,非常高兴地答应收下这个干儿子,从此王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做一个宦官的干儿子,应是官员的奇耻大辱,但王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没有胡须作为契机,大庭广众之中认阉为父,可谓别出心裁,也是无耻至极。 5.借“花”献“佛”显功夫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并已被立为太子。可他的功劳不如其弟李世民,武艺谋略不如世民,才识气度也不如世民;李渊遂有改立世民为太子之意。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曲意巴结李渊的妃嫔,语言讨好,送礼贿赂,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有人说,他与李渊的宠妃张捷好、尹德妃私通。媚事左右达到这个地步,也可谓登峰造极了。

而李世民却持身严正,从不与这些妃嫔相往来,他在反隋战斗中,克服了名城洛阳以后,一些妃嫔向他索取各种珍宝,并为自己的亲属谋求官职,这正是一个向这些宠妇讨好的好对机,对确立自己为太子是很为重要的一步,他却拒绝了,说:“珍宝已经登记造册上报,官职应当授与贤才有功之人。”

这样一来,李建成便赢得了张、尹二妃的好感,她们对李渊吹枕头风,说:“皇太子仁爱孝顺,陛下百年之后,将我们托附给他,必能得到保全。”而对李世民则攻击诽谤说:“现在陛下健在,世民便对我们憎恨厌恶;陛下百年之后,我们必不能被他所容,只怕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李渊对李建成更是亲近,对李世民则越发疏远,如果不是李世民为了自救、奋然而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中国的历史怕又要是别一种写法了。

李建成与李世民,对皇帝身边的人,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可见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办成件大事,也是需要用用拍马手段的。而有时候不与当权者身边的人拉好关系还真不行呢。

清光绪某年,镇江知府大人欲为其母做80大寿,消息传到周炳记木号、周老板锁眉顿开,高兴万分。周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部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木号的老板们为了放宽税贴,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礼献媚。可这位知府自称清正廉明,所赠礼品均拒之门外。周老板同其他老板一样,无可奈何,但仍时时在寻找拍马的机会。他曾听说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对大夫人的活百依百顺,现在孝子为母做寿,正是天赐良机。于是周老板派人打听大夫人喜欢什么,得知她最喜欢花,可眼下初人寒冬,哪来的鲜花呢?周老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大夫人做寿这天,周老板带着太太一行早早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一下轿,丫环们就用绿色的绩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周太大在绫缎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开”到大夫人的面前,祝大夫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大夫人听了笑眯眯的,忙请他们人席。

用席期间,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换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太夫人眼花缭乱,眉开眼笑。直到席终,周太太才说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宽木行税贴。大夫人正在兴头上,忙叫儿子过来,吩咐放宽周炳记木号的税贴。老母开了金口,孝子只得点头答应。

从此,周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来都借“花”献“佛”。那孝顺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难违,难作清官了。

在武则天那个风波险恶的朝堂之上,大臣们很少有安全感,多少宗室贵戚、王公大臣、刺史将官都被无端诛杀。以致朝廷每任命一名新的官员,宫婢们都私下议论:“送死鬼又来了!”果然,不出十大半个月,这名新官便遭捕杀。

而杨再思,却能一路顺风,由一个小小的县尉,几年时间,爬至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这样的高位,并被封为郑国公。关于他作官的诀窍,史书上说是“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

有人曾经当面间他:“足下名高位重,为什么如此低三下四?”

他回答倒也坦率:“世路艰难,正直的人要遭受祸殃,如果我不这样,怎么能保全我自己呢?”

他除了善窥君主的心思以外,媚事上司身边的人也是他极拿手的功夫。当时在武则天面前最为受宠的是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杨再思便竭力巴结这两个人及他们的亲近。有一次,他参与他们的宴会,张易之的哥哥张同休打趣他道:“杨大人长得象个高丽人。”他听了这话,仿佛是得到某种夸赞一样,十分高兴,当即剪了好多纸条贴在头巾上,披着件紫袍,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跳高丽人的舞蹈,引得满座之人元不嗤笑。

张昌宗长得唇红齿白,一副女性模样,杨再思巴结道:“人家都说六郎(指张昌宗)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那意思是说:莲花还没有张昌宗的脸蛋漂亮哩!巴结人居然挖空心思到了这个地步,那媚态也可谓十足了。 6。女人是最锐利的拍马武器 饱暖思淫欲,官儿们在名利双收后,便想着怎样玩的开心,怎样潇洒走一生。纵观封建官场,当权者大多以“淫色”作为玩的第一等选择,为了一介女子,他们可以争风吃醋,甚至不惜大动干戈。于此一来,那些拍马攀缘之徒,或色鬼们的政治对手,就有隙可钻,他们投其所好,献上美人肉弹,让其尽情享受,讨得他的欢心,消磨他的意志,最后达到攫取权力或整倒对手的目的。

齐景公就是用“美人计”取悦鲁定公而赶走孔夫子的。

齐景公自从在夹谷受过孔子一番奚落之后,很是耿耿于怀,一直想寻找机会报复。

适巧,贤相晏婴又死了,后继无人;而鲁国又重用孔子,国政大治,齐景公真有点坐立不安,便对大夫黎弥说:“鲁国重用孔老头,国政大治,这将会造成对我国的威胁,将来他的霸业发展,我国必首蒙其害,这却如何是好?”

黎弥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他沉思了一会儿,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