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一分钟心理操纵术 >

第22章

一分钟心理操纵术-第22章

小说: 一分钟心理操纵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我说的话,他马上笑得喜气洋洋的。在商务上,他最喜欢他人夸他敏锐、冷静了。”
伯爵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他人恭维她“仪态万方”,就是那些质朴的女人也不例外,因此,这样的赞美是最有效的。只有那些惊世艳俗的绝代佳人才会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这时,你可以称赞她十分聪明,也许,这正是她缺乏自信的地方。
恰如其分地赞美
阿奇?巴特是罗斯福的竞选参谋,他曾对颂扬这一问题作过准确而有益的评论。
一些与罗斯福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他似乎永远不会犯错误。巴特称这些人为“疯狂的摇尾者”,这些人总是这样不停地重复:“太难以想象了,这可真是个奇迹!多么超凡脱俗啊厂
阿奇?巴特同样对罗斯福十分钦佩,但他和那些人不同。于是,很少人能像他那样能顺利地赢得罗斯福的敬重。
事实上,大人物们很讨厌那些无止境的恭维。特别是罗斯福,他很讨厌那些疯狂说“是”的人,而永远欢迎批评他的人。
过于赞颂还不如不赞颂。
对手陌生人,你最好先慢慢地去了解,直到你找到他们喜欢别人怎样赞扬他,再运用这一策略也不晚。你应该时刻谨记:绝对不要随便去恭维他人。为此,我们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陌生人在见面之初就突然对我们的头发和指甲大加赞美,也许无论谁都会对此十分恼怒。
但是,那种委婉的、间接的赞颂却往往是万无一失的。
可以想象,假如我们得知有人在背后称颂我们,我们会不高兴吗?而如果我们亲身听到他人的这种赞扬,也许还会让我们反感,或者说这话的人没安好心呢!可是,就是因为间接知道了这一事实,这些赞扬才会变得如此动听,因为人们往往认为,背后说的话肯定是发自内心的。
“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长于此术。当他想驾驭一位与他作对的下属,他就会故意在他人面前赞扬他,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一定会把他的话千方百计地说给那个敌视他的下属听的。切斯特菲尔德说:  “这种策略没有破坏性。在第三人面前称颂他,这第三人为了献殷勤,多半会把这些说给他听,为了加强效果,他也许还会夸大其词。无疑,这是各种恭维的策略中最愉悦人、最放心的一种。”
还有一个间接恭维他人的好办法。贝克斯是前任军事部长,也是克里夫兰的律师。前不久,在芝加哥法庭上,他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当他向一位出生于外国的法官陈述案情时,他假装偶然地,事实上是故意地说了一句赞誉非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的话。当时在场的一位机灵的律师和其他几个出庭的人都留意了他的这个小招术,贝克斯正是凭借这个小方法而顺利使法官对他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种计策十分简单。假如约翰?史密斯十分自傲于自己讲故事的手段,那么,我们可以当面称赞有谁怎样擅长讲故事,听了这些话,他也会特别高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说:“让你所恭维的人在心里洋洋自得便是其中的诀窍。因为你所夸奖的他人的优点也恰好是他所具备的。你夸奖他人和夸奖他并没有任何区别。”
当我们直接赞美他人,而不非得让他正式肯定时,我们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威尔逊就运用了这个策略使他和布莱思之间的关系得以缓解。有人把威尔逊多年前写的一封信公开了。威尔逊曾在信中发誓把布莱恩打得晕头转向。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威尔逊并没有直接澄清事实,可在不久以后,在布莱恩也参加的华盛顿的某次宴会中,他夸赞了布莱恩的品格,还对他之所以闻名于世的缘由大加赞赏。不久,布莱思就亲热地向威尔逊表示他不会再为从前写过的信而烦恼了。
颂扬是大人物用来驾驭和团结他人的一种最有力的丁具。
也许,最靠得住,又最能立即生效的赞扬是这样的:在我们发言之前,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信心,那么,这种赞扬则可以决定他们成功与否。女人永不厌倦丈夫赞美自己是个好主妇。同样,男人也同样珍视来自于上司的赞赏。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大人物从不吝惜赞扬他们的下属。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
贝特福特是帮助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友之一。一次,他遭遇了事业上的挫折,这次,他是因为过度扩张而惨遭“滑铁卢”的。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十分惊讶。
贝特福特记述道:“一天下午,我刚离开百老汇路27号,就注意到洛克菲勒和普拉特两位先生在我后面的不远处。但我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我不想再碰触自己的伤疤。但是,他们把我叫住了,洛克菲勒先生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背,诚恳地说:  ‘太好了,贝特福特,我们刚刚才听说你在南美的事业。’
“我想,他们肯定要责备我,或者听到一些错误的消息,于是我连忙说:‘可是,这次确实产生了很大的损失,就算竭尽全力,我们也只收回60%的投资。’
“‘这已经很不错了,多亏你的决断,才替我们创造了如此棒的成绩,我们也有许多时候不如你。”’
这就是洛克菲勒,在应该责备他人之时,他反而替对方找出一些值得赞赏的地方来。
如果想让下属对自己忠诚不已,那么,赞美无疑是最有力的方法。而且这种做法有更深远的意义。成功的自信心能让人不断地努力,只要你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颂扬和信任自己的下属,他们的心中就会容易生出成功的自信心来。
什瓦普曾经这样说过卡内基:  “他是一位时时会握你的手,鼓励你一下,赞美你几句的人。我曾经和世界上的许多伟人打过交道,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我还从未见到一个人会不赞赏他人,而靠一味的批评就能建立伟业或长期发展自己事业的。”“我不知道你是否易地而处地想过,如果你就是这种知人善任的领导的下属,你是如何竭尽全力,以报其知遇之恩的……对于这一伟大的事实,卡内基先生很早就明白了,而且,正是因为他十分精于此道,才能成为商业巨子。”
在卡内基的学生什瓦普看来,赞美下属就是一种获取超强动力的源泉。
那时,什瓦普刚刚就任一家造舰厂的总经理,为了唤起工人们工作的热情,斯顿克?伯立奇记述道:“他广泛赞扬各个层面的人,从经理到铆钉工人,无所不至,那些受到赞赏的人对此比对金钱还要珍视。”
只用了短短的27天,“伏灵号”军舰就竣工了,打破了甘登造船场的所有纪录。
为此,他把所有参与造舰的工作人员都召集到他身边,发表了一篇充满热情的庆功演说,给每个人都颁发了一枚银质奖章,还宣读了威尔逊总统亲自写的嘉奖信。接下来,他从自己口袋里掏出自己的一块金表,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亲手交给了负责监理的“汤姆”梅森。什瓦普先生就是依靠这种私人间的亲密接触、赞誉、重视……成就了他新的事业。与他过去依靠这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道理都是一样的。
领袖对下属的赞赏就像食物对于饥民一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它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芝加哥日报》的出版者沃尔特?斯特朗曾跟作者说,他的保险柜里有自己珍藏的3封他的前任维克多先生在与他共事的20年间写给他的短笺。他说:“这3封短笺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或许,那种赏识并非是必需的。”
有些高级职员是不会轻易称赞他人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计策去赞扬那些行事稳重的社会名流。
爱德华?博克曾说,著名的《星期六晚报》的出版者赛勒斯?克提斯对于批评和赞扬都很谨慎。
可是,现在的大人物们都已经抛弃了那些旧思想,他们不再相信不断的批评和凌厉的威严就能成就宏伟的事业。
他们也不会困于那些陈旧的管理模式。如果下属想让上司赞赏自己,那多半是想拿更多的薪水。小兰德是雷明顿?兰德公司的总经理,他说:“赞美增加不了企业成本,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当然,的确存在着那种人,他们一听到他人赞美他,就会变得很危险。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说过这种人,他们会在上司的赞美下忘乎所以,直到最后败得很惨。鉴于这种情形,管理人员就得采用一种严厉的方式,痛打落水狗。只有痛责才会让这种人奋发图强。
除此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需要人们牢记:当一位领袖为众人所憎,限之时,他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意志去赞美下属。当一个让人憎恶的人称赞我们所做的工作时,停止做这件事就是我们本能的反应。不过,真正的领袖不会因这种可能性而退缩。因为,赢得下属的好感才是他的首要目标。
波特是著名的公益活动家,他曾制定过六条规则,作为管理工人的重要方法。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要当着众人的面对他们所做的事给予充分的赞美。”
希尔和哈里曼是美国两大实力最强的铁路建筑家。我们在这两个平时十分严厉的人身上也发现了相同的态度。派尔告诉我们,希尔十分重视自己的下属,而且对他们寄予厚望。同时,正像我们提过的那样,哈里曼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挑选出各种人才,并对之加以无尽的赞美。
第13章 洞察他人内心的心理策略
从小处观察人
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林肯讲过的那些有名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无穷无尽的棉纱一样,而他则在永不停息地纺织着。他之所以要讲这些故事,有一个原因是众人皆知的,那就是:他不仅想让人们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想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人们却忽略了林肯运用这种策略时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他是有针对性地讲这些故事的。
康韦尔说:“通常情况下,聪明人能够很快就领悟某个事实,无须人去做过多的说明,有时,过多的说明还会让人愤怒不已。”
林肯都是在小心地衡量过对方之后,才讲故事的。那些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如果对方异常聪明的话,他就要另想办法了。
大家都知道,大人物常常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驾驭各种各样的人。在上面几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他们所留意的几个方面,如人们的特殊癖好、需要和各种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存在于人之间的真正的基本差异,即人们思考与做事的能力范围,还有他们在品行上的特别之处。
一般情况下,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驾驭一个人来说,这点小事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重要的官司之中,前任陆官司令贝克就将自己全部计划的基础放在了这点小事上。
贝克以克里夫兰著名律师的身份,代表约克镇巡回法庭的麦考密特家族来到了芝加哥。
在那里,所有出席的律师都为他所运用的策略所倾倒。他在法律上技巧的娴熟自然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在对付法庭上的法官时所使用的策略让人钦佩。
贝克对这位威严的法官有些耳背的事情早有察觉。而此前的许多优秀的律师之所以败在他的法庭上,都是因为他们让法官很迷惑。
于是,贝克就故意站在离法官很近的地方。
一位目睹了贝克此次出庭的著名芝加哥律师说:  “一般来讲,以贝克这样重要的身份,接这种案件一定会引证若干不同的案件,说出许多法律论点的。可在这位法官面前,他只说了两个论点,引用了几个例证。他说他的这两个论点是无须反复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