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 >

第13章

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第13章

小说: 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都是借环保之名来完成的。1969年1月,美国加州发生重大石油泄漏事件。由于油压力过大,圣巴巴拉海湾的海底油田发生严重井喷,海面覆盖了1~2厘米厚的油层。1982年,在里根政府任期内,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冻结距海岸线4。8~322公里的美国大陆架石油开采。这项法案每年都被重审延长。 

1989年,由于船长擅离职守,埃克森美孚的Valdez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触礁,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原油泄漏事故,这也成为美国环保史上一次标志性事件。1990年,时任总统老布什签署行政令,将石油禁采区域扩大为墨西哥湾中部和阿拉斯加近海外的所有近海海域,禁令有效期至2002年。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又将有效期延长至2012年。 

美国的石油禁令因环保问题而起,但并非唯一原因,因为1989年的原油泄露事故并非是石油开采引发的,而是运输引发的,其结果却是出台禁止开采原油的禁令,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禁止在近海开采原油,除了环保原因,更与美国的长远石油安全战略有关。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封存本国石油资源,有备无患,不仅在石油战略物资储备上掌握了主动,而且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美国将来开采出来的原油价格,恐怕已经是现在的很多倍! 

虽然美国总统小布什在2008年7月14日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并敦促国会采取类似措施废除相关法律禁令。9月1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石油公司在征得邻近州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距岸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海域开采石油。但此项法案对于美国近海油田的开采,实际意义不大。 

首先,美国近海180亿桶石油储量中,约88%位于距岸50英里的范围内,而这部分依然被禁止开采,开禁的部分占比很小。众议院其实是在“阳奉阴违”,诚如白宫在随后的声明中所说:该法案自称开放了美国能源资源,实际上却阻碍了这方面的发展,因为它永久禁止了距岸50英里内的石油开采,并增加了向大型石油公司征收的税种。 

其次,沿岸州政府出于环境的考虑,在民众的压力之下,将反对开采近海油田,并且根据众议院的法案,沿岸各州无法从石油开采中获得特许权使用费,州政府就更不会批准在其附近海域开采石油了。 

掌控着石油资源,就掌控了石油战争的最核心武器。 

日本在资源储备方面,更是处心积虑。 

日本的战略资源极度缺乏,因而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注重保持和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据统计,日本99%的石油、73。3%的煤炭、99%的铁矿石以及100%的镍、锰、钛等稀有金属均依靠进口。由于绝大部分资源都依赖进口,一旦战时其物资进口被切断,日本的军事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将在短时间内陷于停顿和瘫痪状态。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都实施储备制度。 

日本的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2003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日本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日本是产钢大国,年产钢铁基本上维持在1亿吨左右。但日本的铁矿石和焦炭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以也同样实施储备制度。钒、铬、锰、钴、镍、钼、铂、银、铜以及钨等其他稀有金属也不例外,都必须实施战略储备。2 

与美国一样,日本有些资源也禁止开采。比如煤炭,日本国内也有煤炭资源,但大都已经关闭,不再开采,而是作为一种储备手段,留到最需要时开采。煤炭在日本能源消耗中占比较低,但日本仍然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煤,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储备。

4。3、全球争夺资源

资源不是货币,但是未来人们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资源的购买力将远远大于目前以纸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所代表的购买力,资源不仅具有货币所具有的功能,还具有货币没有的功能,比如,资源作为工业原料的功能就是纸币所缺乏的。 

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越多,这个国家就越主动。因此,普京政府极力加强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以“尤科斯事件”为标志,普京政府加强了对石油工业的整顿与控制。第一,国家强力介入能源工业,强化国家对能源工业的控制;第二,对石油企业停止执行私有化计划;第三,限制私营石油公司进行强强联合;第四,政府全面控制俄罗斯国内石油公司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大型合作项目。3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对在本国开采资源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外国人根本别想染指。美国早在1920年颁布的《矿产租赁法》中就规定,除非通过持有某公司的股权,否则禁止外国人享有租赁物所有权。此后的一系列法律,进一步强化了其对资源的控制和保护。 

日本则通过法律和政策、金融支持,鼓励民众到海外购买资源。 

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日本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金属矿业事业团用政府提供的补贴费,在国外可能贮存有大型优质矿床的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查明有望的矿床赋存区后交矿业公司继续进行勘查。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发放补贴的标准是钻探和坑道工程补贴12,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补贴23。矿业公司进一步找矿时,可通过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获得政府贷款。日本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进行地质调查也可以获得政府资助。 

日本政府正是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了一批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4 

正是由于日本在海外控制着庞大的资源,所以它才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出其不意地将中国陷入弱势境地。 

2005年2月,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日本新日铁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上涨71。5%的协议,最终迫使中方不得不含恨吞下苦果。2008年2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发表的声明显示,该公司与日本新日铁、日本钢铁公司达成的谈判结果为,大部分铁矿石的价格较2007年上涨65%,这让正坐在谈判桌前的中方代表感到愤慨。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也正是从此以后,铁矿石价格似乎走上了不归路,几乎一年一个台阶。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按照人们的认识,像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其铁矿石的85%依赖海外进口),更应该喜欢铁矿石价格下跌才对。问题在于,早在多年以前,日本企业就走出去进行资源参股、收购,单就铁矿石而言,日本专门挑选储量大、铁矿石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矿参股或收购。无论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铁矿石大国,还是印度、加拿大等铁矿石的后起之秀,都遍布着日本资本的身影。这意味着,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企业将能够带来三大好处: 

其一,日本企业可以从铁矿石涨价中分一杯羹。由于日本企业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已经成熟(日本三井集团一家就控股4528。5万吨的铁矿石资源,占世界总贸易量的7。87%),它能从铁矿石涨价中获取丰厚利润。其二,将能削弱甚至挤垮中国部分钢铁企业,使日本钢铁企业因竞争性的减弱和钢材价格的提升而获取丰厚利润。其三,日本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是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含量高,日本企业在这类产品的定价权方面非常强势,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技术发达,日本对铁矿石的利用率为世界最高。更何况,日本钢铁企业更容易借助铁矿石涨价的借口提高产品价格。正因为这些因素,最近几年,日本企业连续在谈判中出损招,屡屡陷中方于被动地位。倘若基本面不发生变化,日本钢铁企业还可能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

4。4、资源贱卖是中国最大的痛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边禁采自己的资源一边去全世界收购资源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资源成为它们蚕食的对象。 

以前面提到的我国近年发现的仅有的几个世界级金矿为例,贵州省黔西南州烂泥沟金矿(远景储量在150吨以上)被澳大利亚澳华控股;辽宁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远景储量达300吨)被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控股比例高达79%;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探明储量为150吨),被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控股比例高达90%。6 

而发达国家则一直严密地守护着自己珍贵的矿产资源。2005年,当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优尼科公司拥有美国稀土的第一大矿业—芒廷帕斯稀土矿山)时,美方提出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中海油必须把优尼科公司下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山卖给美国公司。 

美国何以对稀土矿如此重视? 

原来,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高技术武器、高科技电子、激光等几乎都离不开稀土。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72%,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在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击落“飞毛腿”导弹,稀土在其制导系统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美国芒廷帕斯矿山是美国最重要的稀土资源地,但美国在2001年停止了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开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也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一方面保护自己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和日本、韩国等国联手压低中国稀土的价格。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的价格竟然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稀土的成本! 

中国的稀缺资源被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从1990~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信、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稀土企业的代表说,按照目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5%之间。就算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卖的也是土的价钱。 

原因在于我国大量稀土在以最粗放的形式出口,而国内商家又相互压价。我国对稀土缺乏战略资源的统一调控,在战略资源的价格、产量、品类和级别上没有形成政府或协作组织型的宏观调控。目前由于缺乏宏观规范,大多出口产品的价格都几乎是买家说多少就多少,初级产品、粗放产品以不计环境成本的价格出售给了国外。7 2008年上半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稀土9421吨,占同期稀土出口总量的46。1%。 

外国人拿着印着代表货币的符号换走了我们珍贵的资源,一旦将来我们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