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

第14章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第14章

小说: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说:“我有眼睛,可以当老大。”

尾不服气,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

说着,尾巴在树上缠了三圈儿。

过了几天,蛇饿的要死,而且头所感受的痛苦远远地大于尾巴。于是头就对尾说:“你放开吧,我让你当老大,在前面走。”于是尾巴得意地在前面走,可是没走几步就掉在火坑里烧死了。

每一个人都渴望快乐地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但是每种满足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而一个人的生命中满足自己各项欲求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让这些资源在有序中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的配置,综合满意度才能最高,一生的快乐总量才能最大。

有人说,现在太忙,没时间学习怎么样经营人生。可是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

一位日理万机的教授,在周末仅有的一点时间里,听上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也有人说,现在太穷,没钱享受生活。可是,青藏高原并不富裕的牧民为了一场高原的歌会而精心地准备,并且看到过在歌会上这些牧民知足、纯朴、灿烂的笑容。

有一个人花9000元买了一个豪华书架,一位朋友来参观,奇怪地问:“这个书架真漂亮呀,可是为什么上面一本书也没有呢。”

这个人回答:“是呀,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可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啦。”

这是一个笑话,可是却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一个人生的黑色幽默:我们为了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损失了最有意义的东西;甚至为了一些虚幻的形式,白白赔掉了人生的真实内容。

日常生活中一切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次交易。如果我们处理不好,生命中出现了逆差,就会处于无穷的烦恼之中。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就是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顺差,把处部的干扰转换成生命的营养,使自己活得更为快乐与自如。

获得人生的顺差,关键只在一念之间。因此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把外在的事物化成我们内在的营养,来滋润我们的生命。

快乐在于今天

快乐寓言之所罗门之梦

有一天晚上,伟大的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一位智者告诉了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保持平常心,不会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始终保持快乐平和的状态。

但是,所罗门王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王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带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可以让他胜不骄、败不馁而且永远保持快乐的至理名言:“只活在今天!”

==================================

==================================

==================================

==================================

第七章 和过去说再见(1)

王卫宾

人一旦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有执著恋顾之心;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这已经是过去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容或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过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

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如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一条横幅格外醒目:“这已经是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低垂的头都扬了起来。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费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即为之护航。当飞权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人群中又出现了四年前那条横幅:“这已经是过去!”

球员们慢慢地把高高扬起的头低了下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个人在转世为人之前,都要经过奈何桥。而在过奈何桥之前,我们需要喝一种叫做“孟婆汤”的饮料。这种饮料的味道如何,没有人描述过,但是它有一种奇特的功用,就是可以让我们把前世的一切喜怒哀乐全部忘记,也就是把前世的记忆格式化,以一片空白来到人世。

有人开玩笑说,也许这是出于对一些我们不应知道的秘密的保护,避免泄密的出现。但我想,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恐怕是对我们的保护,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前世是富甲天下还是不名一文,是才华超人还是大字不识,都已经是过去,我们所面临的与?那些已经没有关系。

假如没有孟婆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背负着上一世、上上世甚至上上上世的苦乐得失来过活,无论是曾经幸福还是曾经不幸,对我们来说都是是一种痛苦的负担。不要说轻松,每天能够抬得起头来看看这个悲惨世界就已经不错了。

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最大保护?

既然上苍在我们出世时就已经提示我们放下已经成为过去的一切,那么我们昨天的得失还念念不忘,把白天的烦恼带到床上;让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24小时在脑子里盘桓,成为失眠时的胡思乱想,还有什么意义呢?

忘记破碎的过去

一个老人在集市上买了一个精美的花瓶,并绳子捆好背着回家。走在路上,不小心绳子断了,花瓶掉在地上,正碰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呯地一声碎了。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

一个过路的少年喊住老人,问他:“你不知道花瓶碰碎了吗?”

老人回答:“我知道。”

少年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

老人说:“已经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花瓶碎了,不能再把牛奶救回来;磨完的粉子,不能再磨;锯木头剩下的木屑,不能再锯。

失恋带来的痛楚、矛盾留下的仇恨、成功的负荷、分歧带来的争吵、距离带来的误会、名利带来的贪求与挫折,所有这些,都是已经破碎的过去。把它们忘掉,不再为它们挂怀,才能更轻松地生活。

人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是对那些善忘者的讽刺挖苦。殊不知,这正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们的一生中,凡是次要的、枝节的、破碎的,都应该忘记。

实际上,人之所以成为世上最聪明的动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在记忆力上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忘记大多数事情,而有选择或下意识地记住一些事情,这使得人能够及时摆脱那些不愉快的、可能会影响心情和健康的事情或记忆。

拥有并维持这种遗忘,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快乐的关键。

当我们健康时,对自己的身体就一无所知,身体被遗忘了,当身体有病时,我们才忘不了它。如果不是头痛,我们会念念不忘自己有个脑袋吗?当我们头痛时就忘不了自己的脑袋。

当鞋子挤脚的时候,也就是它不合适的时候,我们就忘不了自己的脚;当鞋子合脚时,我们又会忘记鞋子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就是忘却,而疾病才是顾念——它成为头脑中一个念念不忘的标记,一种持续不断的紧张。

中国人喜欢怀念过去,并视之为一种睿智的生活态度。“八仙”里的张果老倒骑毛驴,以一种幽默的行走状态,成为这种观念的“形象大使”:访过千万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帮助别人打击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是牢牢地记住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言行,我们多“怀念”它一次,它就多伤害我们一次,那些曾经希望我们不快乐的人,也就会多得逞一次。

从这种意义上说,“报复”别人最好的办法是对他的恶意不屑一顾,至少是在木已成舟时能够忘记它。

诗人苏东坡生性率直坦荡,像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喜欢直抒胸臆,不断遭人诬害,却从未暗算过别人。他却总是乐观而宽容,过得充实而自信。

人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所有眼前的事情,在时间的长河里都显得那样微小,真正值得去做的不是怨忿,而是继续创造。

放下得越快,得到的越多。正是由于苏轼能够及时忘记那些不该记住、也不必记住的事情,不计较一时得失,他才得以留下了许多豪放而豁达的伟大诗篇,得以长寿而“不老”。

可以说,苏轼以他异常充实的一生,以他惯常的粲然一笑,留给了我们一部“健忘哲学”。

清理人生的系统

霍金告诉我们,宇宙由大爆炸开始,又走向下一次大爆炸。因此,时间是不可逆的。

当我们的一天被造物之手没收,像电影院的收票员一样,就永不会归还我们了,不管这一天是快乐还是不快乐。而且,无论明日后日多么快乐,都冲消不掉逝去的那一天。

《圣经》上说:“你们要喜悦,而你们的喜悦也没有人能够从你们心里夺去”。

小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堪称大人的老师,尤其是他们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当一个孩子生另一个孩子的气时,他往往会说,“我不和你玩儿了”,然后便走开。过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主动回来找那个孩子玩儿,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根本不会把这种摩擦当成什么事儿,更不用说还傻傻地放在心上。

他们总是能够把许多在我们看起来很大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更多享受到轻松的人际关系。

但成人却往往与此相反,常常会把小事变成大事。有些人甚至会为了几毛钱和人打架乃至拼命。在工作场所,有时就是因为对方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就耿耿于怀地寻机报复。

在学校里,同学间为了一些日后看来无所谓的事情打得头破血流死去活来。而更危险的是,这种情绪往往会成为一种心态,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们与小孩子在处理问题上的差别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清理自己的“内存”,从来不让多余的东西,特别是“系统垃圾”留在自己的头脑里。

如果把人的头脑比作一台无比精密的电脑,那么整个人生就是输入信息和运行程序的过程。

我们一生下来,就不断的接受外来的讯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观念和行动,这就好像是向一台电脑里面输入不同的信息,安装运行不同的软件一样。如果输入的信息清晰明了而且合理,安装和运行的软件大小适宜,符合我们的任务要求,那么就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而输入和安装的东西里带有BUG,甚至带有病毒,那么我们不仅不能完成工作,而且可能造成电脑经常死机、崩溃,甚至象CIH一样把我们的硬盘都格式化,把我们的人生成为一场噩梦。

但是不管信息和软件的好与坏,我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