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宠信你的员工 >

第22章

宠信你的员工-第22章

小说: 宠信你的员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个人空间受到重视
这类员工更重视私人生活的质量,他们是为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工作而生活。如果私人生活受到工作的很大制约,这类员工的工作情绪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对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与私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不想多做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所以对薪资的要求也不高。对于这种员工,弹性工作时间以及放假,就是最好的奖励。不要期望他们会自动做超出职责之外的事情,在衡量他们的工作表现时,重点不是他们加班与否,而是是否完成职责之内的工作。
作为老板或者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们最重视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需求是什么。征求员工的意见,尽量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员工的热情之火,并使之持续燃烧。


《宠信你的员工》 四宠信,随时随地激励

比尔•;盖茨说:我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挖掘了自己潜在的能量。
任何人都有潜力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几万倍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个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一米高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它逃跑。就在那天的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高5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高2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上,火苗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着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一万倍的高度。 
人的潜力就像这只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
一个人究竟有没有潜力,或者这种潜力究竟有多大,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这种潜力正孕育在你的思想里,需要有人来点拨,等待厚积薄发。
任何人都有潜力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开始不满意一个员工时,那位员工的表现似乎就越来越差,各种行为似乎都在印证:这是个问题员工。
其实,问题有时候恰恰是出现在你的身上。很多管理者时常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弱点上,却没有创造机会让员工发挥潜能。从而导致了员工没有受到激励,无法发挥潜力,结果就是绩效、士气低落,流动率节节升高。
每一个员工都是有潜力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挖掘这种潜力,或者说教会员工自己来挖掘这种潜力。
不妨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
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只做有限的几件事,获利不够多。因此,心中郁结,难以排解。于是,他找到一名得道高僧请教。
高僧闻知他的困惑后,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再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商人顿悟!利益寻求犹如往钵盂里装东西,潜力无穷。商人经过僧人的点拨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专注,就一定还有潜力。由此,商人依僧人指点,在经商的路上不断发展,成就斐然。
商人从僧人的指点中,挖掘到了自己的潜力,所以他成功了。
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之所以被称之为潜力,就是因为它是被隐藏起来而没有被挖掘出来的能力。大多数的员工都会认为自己是有潜力的,但大多数人也都不知道如何激发这种能量,或者浑浑噩噩,或者怨天尤人。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学说,人最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浑浑噩噩、怨天尤人不是人的本性,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问题可能出现在员工本身,但出现在管理上的可能性更大。
譬如说,一个缺乏物质基础、福利保障、人性管理、奖罚规则的公司,正如大锅饭一样消磨着员工的意志,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员工都不会赖在这里人浮于事。这样的管理制度,我们员工的潜力何来呢? 
显然,职位设计和如何将员工的工作与整个组织联系起来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在这方面,睿智的老板懂得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如何教会员工自己处理这种关系。而且,这些企业还拥有能够提高员工生产率、创建积极的工作环境、并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组织结构、政策、程序、工具以及相关资源。此外,这些员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工作富有挑战性。


《宠信你的员工》 四懂得激励才是最佳老板

我们说,一个好的将军在征战沙场的时候,不仅仅要表现出个人的威猛无敌,更要学会统率三军将士攻城掠地,后者比前者更为战事所需要。同样,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激发下属的能量,才能在绩效表现上卓光异彩。
那么,让我们把商人与僧人的故事读下去:
多年以后,商人又来找到僧人,说:我已经证实了我的价值,我想在我的后半生,写点什么。可是,我总是思考很久,也不能下笔。请您指点。僧人又拿出那个钵盂,先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完后,僧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能装。于是商人又往钵盂里装了很多沙子。装完后,僧人又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还能。商人又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这时,僧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许久,说:不能了。这时,僧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水、沙子、石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顿悟。接受新的事物,必须首先将所有的以往旧观念放弃掉,才能真正地、完全地接受新事物。
商人经过两次的请教,受益匪浅,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为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第三次去请教僧人。僧人依旧拿出了那个钵,对商人说:“你仔细看这个钵,很小,却可以无穷尽地装载很多东西,是因为这个钵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商人经过再三斟酌后回答:“不是,这只是个普通的钵,是因为使用钵的人思想在不停地转变,才使得它也更有价值!”僧人听后,笑了笑,从身后又拿出了一个钵,对商人说:“世间何止一钵,又何止一山一水,一个钵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可是如果把两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的钵放在一起,那所装的又何止山水呢?不是吗?”商人听后,独自回到家中,反复思考,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以后,无论是对待手下或是对手,都能做到因材施用,知己知彼,集齐众人之智慧,事业从此步入巅峰!
商人终于在第三次请教僧人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创造佳绩,个人的能力发挥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坚不摧的制胜利器。作为领导者,对于挖掘团队的力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一个员工能够“受到鼓舞”,并自愿付出更多的努力时,肯定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并能从中获得归属感。这种感觉不仅来源于对公司愿景和方向的了解和认可,也来源于员工对这些愿景和方向的认同、憧憬与激动,以及他们从工作中实际获得的成就感。
当然,领导力无疑是所有这些方面的关键因素。激励员工发挥高绩效的关键在于领导层:领导层如何表现,如何基于自己的信仰而行动,以及如何在员工中激发热情和自豪感,都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热情。当这种热情真正被提升的时候,在领导经验、重点和质量方面,你会发现,你公司的表现与其他公司的表现截然不同!


《宠信你的员工》 四点燃员工激情的激励法则

有人说,一个人的潜能就如一盒待燃的火柴,但自己却不能点燃它们。因为那必须要靠氧气和外力的帮助。一盒放置过久的火柴,如果没有点燃就会发潮,就再没有人能点燃它们了。一个能够激励他人的管理者,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像是借助于氧气和外力来最终划亮火柴一样,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火花都是可以被点燃的。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管理者?如何更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士气?如何适当授权,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向前并命中目标,达到管理的至高境界?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叫马儿喝水。”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管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除非它自己愿意,否则马儿不会喝水,谁都不能逼迫它;激励员工士气的道理也一样:除非员工发自内心愿意努力,否则再多的鞭策也是枉然。
着名管理学家尼尔森提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效益。”我们不禁会问,这些更有效率的方法或者叫做法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小心违背了它们,难道真的会受到惩罚吗?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这些法则。
激励法则1:认可——点燃员工的热情
一种非常低效和低级管理的做法,就是简单地认为“我的员工是来工作的,薪酬是对他们工作的回报”,“为什么还要我老是向员工称赞他们本来就应该做的工作呢?”这种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中是非常可怕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金钱不具有奖励性的价值而且很容易会被人所淡忘,但公众性或组织形式的认可可以留给别人一个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印象与感觉。一个礼物或纪念品可以是一个象征:使一个成功的印象得以扩展。因此,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它和钱一样重要。
认可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从提升某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到简短到只有几行字的感谢信;从你介绍一个下属的方式到你看似不经意间提到的对公司里鲜花摆放的满意程度。为了获得这种结果非常短暂的认可,人们往往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因为在所有人看来,即使是毫不起眼的认可,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它美好犹如黑暗中你所擦亮的第一根火柴,让你看见希望在握。
激励法则2:尊重——让管理从人性开始
如果你是这样的上司:你要求下属在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闲聊,不得接打私人电话,所有的时间都得在工作。而且总是想方设法把员工的时间占有,认为只有员工多做工作才能多出成绩。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十分懂得尊重员工的领导者。在你的管理下,员工总有做不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