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749章

汉魏文魁-第749章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开销,自然应当把俸禄敬奉至亲——赵爽对他此举亦颇为赞许。

可是诸葛亮虽然花力气把马钧调至兵部,此后数月间却几乎是不闻不问,马钧只在向上官回事的时候见过这位诸葛侍郎几面。赵爽亦未曾透露口风,故此马钧并不清楚得入兵部,靠的乃是孔明之力。

一晃眼即至延康三年的元旦,节前节后,官员例有将近半个月的假期。然而都城至武功虽不甚远,以这年月的交通状况来说,一来一往,起码二十日(除非跨马疾驰),所以马钧也不敢返乡省亲。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母亲过年,乡愁顿生,难免镇日间长吁短叹。

兵部总需要留几员官吏值班,马钧便主动挑起了这一重担——他想攒多了假期,好返乡去与母亲团聚呀,甚至还计算着要积攒多少俸钱,才够在都中购置一所小宅,干脆把母亲接来同住。只是都中米贵,宅地更是天价,若然不能升官,估计没有个**甚至十来年的,断然难以达成心愿……

且说元月四日一早,马德衡按例辞别赵爽,来至兵部值守——说是值守,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只备突发状况而已,倒是难得地躲了一回清闲。他先填入朔州产的无烟煤,生起火炉,随即在火上置一陶罐,煮些清水,再洗净漆杯,撒上一小把赵爽赠与的茶叶,笼火而坐,等着水开。饮茶的习惯,始于是宏辅,据说可以消食去毒、安神静心,近年来都中颇为流行。只是茶叶的来源主要是蜀地,江南各州才刚尝试种植,产量很少,故而非富贵人家不得享用也。赵爽的茶叶还是是宏辅相赠的,新茶既得,旧茶乃陈,干脆就送给弟子马钧啦。

马钧还听说,豪富之家如诸曹、夏侯等,近来习惯将茶叶碾碎,和以北地酥酪,甚至五味调料,再以滚水冲之——不过据赵爽转述是宏辅的话:“此异端也,非饮茶之正道!”

近年来北边相对安靖,正当朔、并的拓拔鲜卑归附已久,其酋诘汾受拜为归义侯;凉州的西部鲜卑式微;幽、平的东部鲜卑大人轲比能亦遣使纳贡,受拜附义侯,另一名大人步度根则遁出塞外……中国与鲜卑、乌丸之间的互市贸易非常繁荣,洛阳市内经常可见来自胡地的各种特产——酥酪亦在其中也,只是无论赵爽还是马钧,平素都吃不大起。

马钧烧开了水,泡得了茶,便以双手笼着漆杯,坐在厅中发愣。既得闲暇,难免思念家人、故友,也不知道马齐有否顺利抵达平州,更不知道陈纻落选之后,此刻心境如何,有无刻苦攻读,以期下科得中——这年月通讯很不发达,马氏邨内倒是曾有信来,却并没有提及陈纻半字,马钧哪里知道陈兹免其实已然做了叛民,早遁出曹魏地界去了……

想到陈纻,又不禁念及那套《物理初言》——可惜啊,未知何日才能复见,读完后面那几卷。其实赵爽的书斋中便藏有一套,因为赵君卿也是编撰者之一嘛,然而马钧当日阅读前两卷的时候,根本跳过了序言和之间满满两页的编者姓名——是宏辅可不是吕不韦,不会光传自家姓名,而把真正执笔者全都湮没了——若然知道赵爽也有参与,必然提出借阅啊。他倒是曾经探访书肆,寻找此书,可惜毫无所获。

是宏辅的著作,在这年月就算是畅销书了,士人间无论瞧得懂瞧不懂的,只要购买得起,也购买得到,家中必要收藏一函,即便《物理初言》那般艰涩之书,也已经脱销好几个月啦。

马钧不禁慨叹,好不容易得着一阵清闲,此刻偌大的兵部衙署就只有他和两名斗食小吏留守,若能一手热茶,一手《物理初言》,一口气读上一整天,可有多么惬意。

欲待放松,却又无聊——这连忙了好几个月,骤然清闲下来,他倒感觉浑身不自在了——想想架阁中也有些书籍,虽然都是他不怎么感兴趣的兵法战策,但闲着也是闲着,不妨取来一读,消磨时光吧。

才刚起身,突然门外奔进一名小吏来,躬身禀报道:“诸葛侍郎遣人召唤马令史。”马钧闻言,不禁一愣,心说诸葛亮虽然是自家恩师的好友,但跟自己可素无往来呀,而且职位也隔着十好几级呢,他突然传唤自己,究竟是为了何事?难道有账算错了,要叫自己去申斥吗?还是说临时有什么急务,而值班的令史只有自己一人……

只得放下茶杯,拔腿就往正堂而去。小吏赶紧拦住了解释:“非也,侍郎不在部内,特遣车来,召令史往城外去。”

马钧一头雾水,迷迷糊糊地便跟随着小吏出了门,登上前来迎接的马车。马车一路疾驰,出了洛阳西门,马德衡瞧瞧这条道路似乎颇为熟悉,便即开口问道:“未、未知侍、侍……接吾何处、处去?”可是驾车人只管闷着头抖动缰绳,根本就不理他。

果然,四周景物越来越熟,马车最终驰入了一所庄院之中——正乃马钧在科举时曾经寄住过的是氏庄院。这一来马德衡更迷糊了,心说诸葛亮找我,不在衙署,也不在他家,却来了是太尉的别业,究竟是何意图?啊呦,想当日陈兹免为了泄愤,在别院正堂的梁柱上刻了十六个字,虽然其后删去姓名,别是终于被发现了吧?因为我跟陈纻是同乡,所以召去查问?

想想陈纻对自己还算是不错的,况且又是同村,自己又岂能出卖于他?可是再一想,既然召自己来,那肯定已经锁定目标为陈纻啦,就算不招出他来,恐怕他亦难逃责惩也……可是既然如此,又召自己来做啥呢?仅仅同乡可没有连坐的道理啊!

ps:忘记说了,昨天那章,读者“九月樱飞”出场,扮演钱盈。

第二十一章、诸葛连弩

马钧未免想得太多了,诸葛亮这回把他召到是氏庄院,压根儿跟陈纻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陈兹免当日在梁柱上刻字,那早就被仆役发现啦,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仆役怕遭责罚,于是悄悄地削了去,是宏辅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且说此日一早,诸葛孔明亲往是氏庄院来拜是宏辅,禀报说:“连弩已粗成矣,先请恩师品鉴。”是宏辅大喜,便命仆役在庭院中树起标靶来,好让诸葛亮演示。他随口问道:“马钧可得用否?”

诸葛亮回复说这连弩是我一个人造的,还真没有找马钧帮忙——一来尚未试验,不知其人本领究竟如何,不敢妄用;二则最近几个月都在忙着造连弩呢,我连部中都去得少了,跟马钧也没有见过几面。是宏辅似乎有些失望,随即一捻胡须,建议说:“马钧见在都中否?可召来同鉴也。”

诸葛亮也不清楚老师为什么那么瞧得起这个马钧马德衡……他所以最近对马钧不闻不问,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未便宣之于口,那就是:等把马钧弄到兵部来,才恍然察觉那只是个孩子而已,还没有自己初拜是宏辅为师的时候岁数大呢。这般弱冠少年,真能有多大本事吗?真能够帮得上自己的忙吗?算了,还是先自己单独研制连弩吧,等忙过这事儿,再找机会考察马钧的能力不迟。

可是既然师尊有命,诸葛亮必然凛遵,于是便遣人驾车。前往兵部衙署去召马钧过来。是宏辅说了。你先把连弩将出来我瞧瞧。等马钧到了,再一并演示便可。

是宏辅相当之好奇,所谓的诸葛连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武器呢?虽说历史已被改变,这连弩未必与原本历史上的“元戎”完全相同,但理论上应该不会差得太远吧。

后世对于诸葛连弩的猜测很多,可究竟是连弩还是连发弩,是单兵弩还是弩车,全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史书上记载得太过简略了,光说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也有人号称复原出了诸葛连弩,单兵持用,弩上有匣,内容十矢,利用杠杆原理。合一下机括即发一矢……

然而是宏辅觉得这东西并不怎么靠谱。首先,复原模型是木制的。必然难以反复使用,弩矢钢质,也与“以铁为矢”的描述不尽相同——真要是按照实战需要,加以金属弩机,以铁为十矢,这分量可不轻啊,一般人未必能够长久端持、瞄准。再说了,既名“元戎”,意为将也,仅仅从字面意义上来揣测,也还是弩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再则汉魏用弩,力多较步弓为大,仅靠双臂根本无法拉满,而必须要借助腰力甚至是腿力——乃有腰张、膝张、踏张、蹶张等名。复原模型单手即可上弦,即便利用了杠杆原理,张力也是很弱的,加上矢仅八寸,有效射程还不到二十步,根本不适应实战需要嘛。而且固然能够连续发射,但上弦速度并不算快,就算二十步内能破重甲,也仅一发耳,接着人就冲到你面前了,如何以弩来格挡敌械?

第三,就是相关杠杆原理了,这年月的的科技水平虽然落后,称杆(杠杆)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就连民间亦知以桔槔取水,诸葛亮照此简单原理来“损益”连弩,就真能被人赞颂为“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何思之深,何德之清……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吗?

再说既然杠杆原理并不深奥,相关的机括也不复杂,那如此军国重器,又为什么会失传呢?

算了,不胡乱猜测了,还是睁大眼睛来仔细瞧瞧这新制成的诸葛连弩究竟是什么式样吧。

诸葛亮把是宏辅请到庭院当中,终于亮出了他新研发出来的连弩。此弩原本置于一乘马车上,此刻揭开遮盖的麻布,是宏辅终于得睹真容。他的第一反应——果然是单兵弩啊,竟然这么小……

其实也不能算很小,比后世的所谓复原模型终究要大上一圈,弩长近四尺,臂开四尺余,是宏辅估计以自己的小身板儿是扛他不动的。于是便问孔明:“其重几何?”孔明躬身答道:“重一百一十斤,力四石六斗。”

我的天爷啊,是宏辅心说这都超过关王刀的分量了……汉代的度量衡单位普遍比后世为小,一百一十斤大概得近三十公斤呢吧,自己勉强能够扛之上肩,可还真平端不起来。这真是单兵用弩吗?未免太沉重了一些吧。

诸葛亮指着连弩介绍:“弩上安匣,内储十矢,以铁为之,其长八寸,扳动机括,乃可连发也。发尽而易匣,顷刻之间,亦可再发。”

看起来,跟后世的所谓复原模型很象啊,虽然略微大了一点儿,也更沉重了……“可中多少步?”

“三十步内可破重甲,四十步内可破轻甲,五十步外则无力矣。”

有效射程还不如比较强劲些的骑弓嘛,虽说比复原模型的二十步要强了许多——废话,个头儿还大了哪——而且四十步内可破轻甲,也算勉强有点儿实战价值……但就这些参数,完全不符合你诸葛孔明之盛名哪。弩之比弓,长处有三:一是可以腰腿之力拉弦,张力既强,射程乃远;二是上弦后可以较长时间瞄准;第三点最重要,就是非经训练者不能用弓,但就连普通百姓亦可使弩,训练成本大大下降。

所以除非你把这玩意儿的重量减少一半儿,就连我这种武力值在及格线上徘徊的家伙也能够轻松使用,否则真没有什么意义。有那寻找和训练能持此弩的大力士的时间、精力、成本,我还不如训练个弓箭手出来哪。

当下微皱双眉,捻须不语。

诸葛亮说这东西确实还有值得改进的余地,但就目前的形制而论,真不难使,一试便知。是宏辅摇摇头:“且候马钧来。”

好不容易等到马钧到来,进了庭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