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重生玉缘 >

第113章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重生玉缘-第113章

小说: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重生玉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也就看不上他,但是魏清芍就是看中他的人品,魏清芍曾亲口对魏清莛道:“你看魏志扬会读书吗?二十岁就是两榜进士,可你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陆志远现在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好在他人品好,意志又坚强,这样的人比他好百倍千倍。”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事发

    陆家,对于真心对女儿好的人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好归宿,可对魏家不是。

    陆志远的才华决定了他以后成就平平,而陆家行事一向低调,他们帮不上魏志扬什么忙。

    魏志扬喜欢权利,对魏清莛,他本来是想着要是能换一些利益就换,不能换也不强求,但魏清芍姐妹几个不一样,她们是他精心培养的,他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她们请先生,还带着她们去了南边,让她们多长见识。

    对于魏清芍他早就有了安排,魏志扬脸上难看,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害她们?他虽然在考虑她们婚事的时候参进了利益,但也尽量为她们着想了,选的无一不是别人羡慕的婚事,可魏清莛也就算了,为什么他从小关怀到大的魏清芍也这样?

    魏清莛转身离开,她很想查清楚当年的事情,但不会打草惊蛇,到明年的五月,她的时间还多。

    小吴氏在秋冷院里等魏清莛,魏清莛看见她时脚步一顿,她回来这么久,小吴氏一直呆在佛堂里,这时候怎么出来了?

    小吴氏感激的冲魏清莛行礼,“陆家已经请媒人过来说了,大老爷已经同意交换庚帖,婚期大概会定在四月,芍姐儿的婚事真的要谢谢你。”

    “那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魏清莛眼睛微转,“不过吴姨娘要谢我,不如帮我一件事。”

    小吴氏打起精神,“什么事?”

    魏清莛紧紧的盯着她的眼睛问:“当年我娘是怎么死的?”

    小吴氏脸色煞白,强笑道:“三姑娘说的是什么话,夫人她,不是病死的吗?”

    魏清莛眼睛生寒,“我娘性子坚强,别说当时我外祖只是被查办,就是真的下狱,她也不会丢下我们姐弟的,更何况,她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了?”

    小吴氏脸色苍白,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三姑娘,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大老爷更不会告诉我。”

    “我自然知道他不会告诉你,只是吴姨娘当时就在母亲身边伺候着,难道就什么都不知道?”

    小吴氏摇头,狼狈的从秋冷院离开,她心里现在就如惊涛骇浪,是这样吗?是像三姑娘说的那样吗?

    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本来不觉得有异的事全都变得模糊了。

    他怎么能?怎么能这样?

    “娘,你怎么了?”魏清芍看着小吴氏苍白的脸,见她是从秋冷院过来的,就蹙眉问道:“魏清莛又说难听的话啦?女儿不是告诉过你吗?以后有事我去和她说……”

    小吴氏摇头,只是怜惜的摸摸女儿的脸,她是个懦弱的人,当年魏志扬的事闹开后,她不敢闹,却又离不开他,这才走错了路……“她只是问娘一些事情。”

    “什么事请?”魏清芍皱眉,“是魏志扬的事?”

    “芍姐儿,他是你父亲……”小吴氏到嘴的话咽下去,以前她总是怪芍姐儿私底下对魏志扬不敬,这次她和魏清莛找到陆家的婚事,虽然她对陆家很满意,觉得比魏志扬选的人家还要好,却对女儿有些不满。

    她要是想嫁进陆家可以好好地和魏志扬说啊,为什么要私自定下来呢。

    可刚才听到魏清莛的问话,她只觉得心寒无比。

    对王氏,她的感觉很复杂,她恨她,觉得是她抢走了她的婚事,但私心里又知道不是这样的。她嫉妒她,京城,就没有一个人不嫉妒她的,她的身份,她的才华,她的相貌。但她也敬重她,甚至是可怜她。

    王氏的心胸是她所见女子中最宽怀的,她没有看不起她这个妾室,甚至是带点怜惜的感情的对待她。也许是因为她不爱魏志扬吧。

    魏志扬怎么比得上她的心上人?以前她觉得魏志扬很好,可现在看来,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看着魏志扬在魏清莛面前暴跳如雷的样子,小吴氏有些悲哀的想,当年王氏之所以这么淡定,是觉得魏志扬只是一个小丑吧。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丑断了她的幸福,听说当年王任两家已经在议亲了。

    可不管怎样,王氏的确做到了魏家当家主母的本分,魏志扬能有今天,还是王氏一步步扶持他的结果,可王氏竟然是魏志扬害死的吗?

    小吴氏想起了当年芍姐儿出生时王氏坐在藤椅边含笑看着她的模样,王氏,对于魏志扬私底下的那些事情应该都知道吧,她是不屑吧?

    小吴氏一把抓住魏清芍,“芍姐儿,以后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娘不拦着你了。”

    “娘?”魏清芍惊疑,娘对她针对魏志扬的行为一直是不赞成的,有好几次都闹得不要见她了,是发生了什么事吗?魏清芍想起小吴氏才从秋冷院出来,心中若有所思。

    在魏家乱哄哄的时候,恩科也正式开始了,三老爷一直管理家族的庶务,这段时间却将手里的事全都交给了管事,自己闭门读书,也是魏家现在忙乱,魏志扬忙着应付各种事,而魏老太爷还没从两个孙女的打击中缓过神来,吴氏忙着照顾魏老太爷,还要和太姨娘斗法,陌氏则是忙着她女儿的婚事,明年魏家还要有两个女孩出嫁,也没空去关注三房。

    三老爷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参加了恩科,等三老爷消失了好几天,满脸胡茬消瘦的回来也没人发现什么,只是区氏心疼的给他炖了好几天的汤。

    接下来就是等消息的时候了,只是这时,京城又出了一件轰动的事。

    安徽河南两地已经干旱了将近三个月,两地的官员却一直隐瞒不报,现在灾民被拦在两省之内,但也有人走小路逃出了两地,一路向北,听说是京城的几个公子哥出城打猎,碰到这些逃难的灾民,这才知道两地发生了旱灾。

    回家和大人们一说,大人们自然要查实上报,皇帝大怒,派人下去彻查。

    现在朝上闹哄哄的就是议定要谁去救灾。

    北地打了几年仗,皇上这几年怜惜百姓,减免了不少赋税,国库根本就没多少钱。

    最要紧的是,安徽河南两地是世家石家和牛家的地盘,他们在这两省几乎是土皇帝般的存在,没有谁愿意去这两地赈灾,去了也多是受这两家的气。

    皇帝看着一个个畏缩的人暗暗咬牙,最后还是六皇子站出来提议让四皇子带兵去平反。

    皇上一个茶杯冲着六皇子的脸摔下去,咬牙道:“平反?没有反怎么平?那都是朕的臣民,朕的臣民饿了三个月朕才知道,到底是谁反了?”

    这句话让朝上的大臣打了一个寒颤,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当年的王公,齐齐跪下。

    皇帝稍稍平息怒气,眼光在几个儿子身上一滑而过,最后放在四皇子身上,道:“老四,你带着人去安徽河南,记住,朕是让你去赈灾的。”

    四皇子上前接旨,任武昀习惯性的跟在四皇子身后,出来了才发现不对,摸摸鼻子,喊道:“皇上,不如让臣和四皇子一起去吧。”

    皇帝看着憨头憨脑的任武昀,点头,“也好,你保护好四皇子的安全。”

    任武昀应下,一下朝,就拉住四皇子,“你怎么不推辞啊,我可听说了这次赈灾不是什么好差事。”

    四皇子含笑道:“就是因此才接下啊,算了,我们快走吧,幸好窦容已经考完了,让他和我们一块去。”

    “只怕他母亲不愿放人。”任武昀这才觉得自己的好,“还是我好,想走就走,想去哪就去哪,从没人管。”

    四皇子看着笑得灿烂的任武昀,心中微酸,笑着点头道:“是啊,你最自由了。”

    窦容听说皇上点名让四皇子去赈灾,眼睛一亮,“圣上这是打算栽培你了?”

    四皇子点头,“说来还要多谢魏姑娘呢,要不是她让父皇知道了老六的德行,对老六灰心了,我要得到这个机会怕是难得很。”

    窦容点头,“她是我们的福星,好像每次碰到她,我们的行事就要顺利些。”

    任武昀眼睛一亮,“那不如我们带她一起去吧。”

    四皇子和窦容齐齐冷下脸来,齐声开口,“你又胡闹!”

    窦容道:“你当那是什么地方?是随便去的吗?一不小心就没命了,再说了,她现在正准备着嫁给你呢,连书院都不能上了,还怎么出门?”

    任武昀撇撇嘴,“定亲之后还去上学的不少,要不是她的祖父在后面捣乱,她要和我们去赈灾还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四皇子直接不理他,和窦容商量,“朝廷能拿出来的赈灾粮食很少,只怕安抚不了灾民,而且,这都过去三个月了,只怕灾民对朝廷也不信任,粮食进入两省,还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孔言措也在和魏清莛说两省旱灾的事,“只怕四皇子这次的差事不好办。”

    魏清莛只是借着出来买首饰的机会到书院里来看看孔言措,没想到就得知四皇子他们要去赈灾的事。“当地没有粮库吗?按说灾情一起,当地就应该控制着放粮赈灾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逛街

    孔言措苦笑,“这就是为什么皇上和王公会千方百计的想削弱四王和世家势力的原因了。”

    “安徽是石家的势力范围,而河南是牛家的势力范围,那里的官员虽然拿的是朝廷的俸禄,却要看这两家的眼色行事,先帝在时还好,那时你外祖带人去平叛,全国虽然有世家把持,他们却不敢违背朝廷的旨意,当地的官员还算硬气,先帝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铲除世家势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先帝去世,他们的势力就开始抬头,不过他们估计在朝中的王公,一直不敢太过,但八年前王公一出事,加上四王和皇上相斗,他们就趁此把持了地方的政务。”

    “他们也算聪明,不敢一下子做的太过,只是一点点的蚕食,到现在……这次两省的旱灾过了三个月才被发现就是最好的证据。”

    “所以莛姐儿,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支持皇上收回四王权势的原因,只有全力大一统,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些。”

    是集权好,还是分权好,其实真的辨不清楚,即使是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大家不也在为这两个争论不休?

    魏清莛不是多聪明的人,可她却知道,如果真的帝王集权成功,百姓依然过不多好,不管是集权,分权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从中一点一点的分化好,让百姓得到更多的权利,但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的。

    魏清莛也不愿和孔言措再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灾区并不是没有粮食,只是有人不愿将粮食拿出来。”

    孔言措点头。

    魏清莛是经历过七年前那场大雪灾的人,即使已经过了七年,她还是能回忆起当年被活活冻死在街边的那些孩子,那些和桐哥儿一样大小,只会睁着一双圆溜溜眼睛的孩子。

    怒火上升,点头笑道:“真是好啊,既然有粮食,他们还怕什么?三个月,足够这些灾民起来造反,难道那些石家和牛家还敢滕养私兵?灾民闯进去要粮食应该不困难吧?”

    孔言措直觉得魏清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