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红尘静思 >

第60章

红尘静思-第60章

小说: 红尘静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几钱银子,值得下此毒手?

——拜托读者老爷注意,贵阁下如果面临注射危机,请先观察是不是用的崭新塑胶针头,如果不是,还是老办法发展过程。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认为人的本性,扭头就跑。针筒里的药,不必要啦,留给护士小姐自己打吧。

斑马线安如泰山

斑马线不仅仅是人行道而已,在机械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它更代表人性的尊严。有些驾驶朋友,一坐上汽车,就自以为高过行人一等民胞物与北宋张载用语。《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一个人性堕落的死结,只有法律强有力的处罚,才能解开。

守法精神,建立在公正的法律和公正的处罚上。儒家系统的礼让教条,不能单独存在。如果仍坚持德治第一,法治第二,那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但害人,而且害国——交通混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司机先生之横冲直撞,靠礼让去说服,再过五千年仍是老样,甚至变本加厉。举目四顾,数不尽的车辆闯红灯,数不尽的车辆不左右转而占住左右转的车道,数不尽的车辆在飞快超车,都没有受到干预,如果交通还不乱,那才骇人听闻。

仍是一句老话,重罚,公平的重罚,才是药方,而且是唯一的救命药方。

愿中国成为真正的礼让之邦

俗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应该是交流的。而现在的礼,似乎成了单行道——势利眼的狭巷。有一位朋友,多少年来,每月负担的红白帖子费用,几乎使他筋疲力尽,可是前年他儿子结婚时,虽然只请了五十位他过去送过无数礼的朋友,却只来了寥寥无几的客人,门前冷落车马稀,弄得下不了台,盖前年正是他垮台之年也。呜呼,从前人家,都保存着一本祖传老账,凡是红白事送过礼的亲友,一旦也有红白事,一定回报,而现在则是“势在礼义在”矣。

礼义是国民品质的一种自然流露。自敝大作出笼,不断有人大怒。我想,就是把肝肠怒得寸断都没有用,搬经典古书也没有用,大人物登台讲演,唾沫横飞更没有用。中国是不是礼义之邦,不能用文字言论证明,只能用行为证明。日本也好,欧美也好,新加坡也好,虽然深更半夜,寂无一人,红灯亮时,都会停车。而台北朋友,光天化日之下,却乱闯不误。要说中国是礼义之邦,打死我也不信。

——其实这是口满的话,只要打个半死,我就信啦,盖疼痛难忍,不信不行。

吾友戴德巍先生,碧眼黄发英国佬也,在东海大学堂当教习。有一次问他到中国来第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是啥,他曰:“排队。”他对中国人的不尊重排队,着实失惊打怪了一阵(现在见怪不怪,已不再动心矣)。他认为排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竿,比尊重斑马线更明显的标竿。他最大惑不解的是,中国虽然也有排队,但一旦目标物出现,好比说,公共汽车来啦,立刻天下大乱,挤成一团,真不知道当初排队干啥。他曰:“即令非洲内陆的野蛮部落,也不容易找出这种奇景。”但使他饱受教训的却是“插队”:洋大人排队,人与人之间,有一段距离,遇到商店门口或车辆出入通道,会自动中断,越过再排;中国式排除却像一连串热情如火的恋人,前胸紧挨后背,连蚊子都飞不进去。他来台北之初,不知道入境随俗,于是,不久就有一个家伙面不改色地插了进去,以后屡试不爽。

愿大家祛除虚骄,不再装葱装蒜

中国人在酱缸里酱得太久的缘故,思考方法和教育方法,都受到扭曲,以致知性不能发展,而只能用感性肯定自己。大多数人的心智,都无法成熟,心理状态像荡秋千一样,趋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自傲,另一个极端是自卑。别人还没有赞扬三句话,立刻就膨胀起来,小虫变成了恐龙。别人偶尔面露冷笑,也立刻汗流浃背,简直不敢承认自己还能呼吸,还能活着。

自傲是一种自己欺骗自己,兼欺骗别人的伎俩,结果飞到云端,一团虚骄,高估自己的分量。一些对国际形势近乎白痴的朋友,竟然大写国际形势的文章,一些即令在台北也只圈里少数人知道的家伙,竟然以为全世界的人都敬仰他。一些对西洋文化一知半解的老头小娃,竟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盖过全球,嗟夫。

自卑同样是自己欺骗自己,兼欺骗别人的伎俩,盖自傲和自卑是一个物体的两面——自傲是顾影自喜,自卑是顾影自惭。因为自傲,便生出恐龙嘴脸,两个自卑,就成了软面条。所以,如何使心理上的秋千稳定下来,从两个极端,归于平衡——自尊,应是最重要的课题。

自尊是一个健康民族的健康心理状态,也是最高贵的国民品质。自尊不是自傲,更不虚骄,不是自卑,更不是婢膝奴颜,而是用自己做出来的事攫聚尊重,不是靠做出来的姿态。自尊是一种欣赏别人的人格、见解和生活方式的修养,也是治疗恐龙型人物或软面条型人和的良物。当然,用巨棒把恐龙和软面条,活活打烂,更能大快人心。不过,那只是个人的灾祸,而不是国家之福。一个国家里,如果到处都躺着被巨棒打烂了的恐龙尸体和狼藉面条,元气就丧尽矣

千言万语只一愿

愿中国人认真

今年(一九八○)二月初,报上有一则新闻曰:

高雄讯:为了三两红糖,妇人赵庭芳远从高雄县燕巢乡赶到高雄地方法院检察处,控告杂货店商人赵凤山涉嫌诈欺,检察官林鸿鹏侦讯后,以罪证不足,判处不起诉处分。告诉人赵庭芳控称,她于去年(一九七九)十二月十四日,教儿子到赵凤山所经营的凤业商店(燕巢乡深水村)购买红糖,回来后觉得分量较少,遂至另一商店称量后,发现少了三两。她再到赵凤山店里理论,赵某不承认偷斤减两,反谓系其子于途中偷吃。她返家后再问其子是否偷吃,儿子坚决否认。她气愤不过,乃到派出所控告。警员认为如此小事,不宜兴讼,遂来劝解。最后赵凤山拿出一千元请客,但是本人却不出面。告诉人赵庭芳认为赵老板此举缺乏诚意,日前气冲冲地坐车到高雄地检处按铃申告,控告赵凤山诈欺。检察官林鸿鹏侦讯后,认为赵凤山应不会只为价值二元的三两红糖诈欺,且红糖已开封,无法证明短少是谁搞鬼,因而判定不起诉处分。

不久,某报的“小评”老爷,就给这位女主角赵庭芳女士,上了一课“小事学”,课题是“小题大作”,课文曰:

高雄最近发生了一件讼案,导因于顾客在商店中购买一斤红糖,回家过秤,发现少了三两,她不甘损失这两元两角,向店家理论,店家认为糖包业已拆开,可能买糖的孩子在途中取食,但店家还是愿意以一千元请客道歉,她却拒绝,向法院告上一状。这官司虽经检察官裁定不予起诉,但已劳师动众,耗费了自己的精力不算,还耗费了警方与法院的精力。我们是法治国家,法院是裁判是非曲直的地方。但为了三两红糖的争执便上法院打官司,毕竟于法虽合,而于情欠妥。假如这种三言两语便可解决的小事,都要通过法院判断,法院若不增加几百倍人手,势将难以应付。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为了节约国家的人力,希望类此的事情不再出现。

“小评”老爷既然认为告状是合法的,却又认为告状有损法律尊严,不告状才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不知道这算哪门子逻辑推理?如果说“小事”不应告状,“大事”才应告状,这就要回到过去谈过的话题,势必得请大法官会议,或“小评”老爷之类,组织一个委员会,为“小事”、“大事”下个定义,划个标准。大亨之辈,认为柏杨先生身首异处是小事,可是在我老人家看来,这事可大啦。同样地我认为你阁下恐怕非向法院请求惩凶不可。三两红糖涉及到儿子的人格——他到底偷吃了没有?和母亲的人格——她称错了没有?女主角显然不是追求面子和追求金钱,老板大人已拿出一千元请客矣,她追求的是一个“真”,这不是可哂的,而是可敬的。赵庭芳女士是如此的纯洁,相信法律保护弱者,不遗巨细,她单枪独马,以乱箭横飞中,向传统的酱缸挑战,虽然败下阵来,但更使我们崇拜——崇拜她执著的认真精神。

执著的认真精神是现代化的基本精神。一个认真的行为,竟被肯定为一种应受责备的小事,而且乞求上苍,希望它“不再出现”,这说明虽然经过西洋文明百年来的冲击,有很多人的意识形态,仍沉淀缸底。所以如此,可能因为下列两点:

第一是,“讼必凶”的观念,残存不退。专制时代谚曰:“屈死不告状”,这里面含着海一样的血泪。盖司法黑暗,“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理无钱的小民,只好把自己屈死当成小事;有钱无理的大爷,当然更一口咬定小民屈死是小事。如果小民含垢忍辱,倒还罢了,如果胆敢把小事诉诸法律,于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那就死无葬之地矣。

第二是,大多数中国同胞,迄今仍没有培养出“对事不对人”的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而只习惯于“对势不对人”和“对人不对事”。酱眼朦胧,一片模糊。表面上看来,只是对所谓“小事”不屑理会,其实是没有能力分辨是非,对所谓“大事”,不但没有能力,同时也没有胆量分辨是非。而最好的掩护,莫过于对啥事都认真:“今天天气哈哈哈。”连艳阳天都不敢肯定它艳阳天,连倾盆大雨都不敢肯定它倾盆大雨,还能有肯定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勇气乎哉也。

看一下台北人行道上的红砖,有几个是真正铺平了的?再看一下欢迎国宾时,夹道飘扬的旗又有几个旗杆是竖直了的?再看一个任何建筑,又有几个不是粗糙的?柏杨先生御驾驻跸的台北新店明德新城,就有一栋五层公寓当中裂缝,只因为当初填地基时,认为那是“小事”,没填结实。这还是被称为第一流的国泰公司产品,如果是第二三流的一些公司的产品,恐怕早塌他娘的啦。

一个螺丝不认真旋紧,可能使空中霸王在空中解体。一个钢板不认真焊接,可能使百万吨巨轮在海上稀里哗啦。核子发电厂的一钉一铆,如果认为它是小事,不去认真,请读者老爷想一想它的后果吧。

不认真,就无法发展精密工业,也无法建立精密思考和精密推理,中国就永远不能现代化。一直坚持和稀泥不求甚解,坚持对“小事”不可认真,认真就是“百般挑剔”,恐怕只能古代化。

愿孙淡宁女土的幼稚园早日开办

谚云:“行行出状元”。在只有一个最高层面的社会里,科举考试的状元才是真状元,其他行业有成就的状元,不过饿不死而已。事实上这句话是官场人物安抚小民的一句空话:你可别不满意造反呀,你也是状元呀。呜呼,戏剧界的状元,见了官场状元,都得蹶屁股以便挨板子。有谁听说过一个杰出的木工,能跟县官(更别说宰相啦)平起平坐乎哉。但二十世纪七○年代之后的社会层面,才真正开始“行行出状元”,一个“演戏的”或“唱歌的”影响力,能把官场人物气得冒烟,一个工程师,更受到人们更多的尊敬。

多元层面的结果是,每一场所可以想到的行业(小偷除外),都是康庄大道,不仅可以崛起状元,而且可以崛起巨人。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