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雨花香 >

第8章

雨花香-第8章

小说: 雨花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纳满口赖道:“实是蔡秀才自要退婚,况且江纳薄薄有几分体面,蔡秀才不曾死,女儿又要受一家聘,也是极没奈何的事。望老爷详察。”府尊道:“据你口词,是极要成就蔡秀才,到是蔡秀才有负于你,他今不愿退婚,你正好成就他了。”江纳道:“如今既是他不仁,我也不义,江纳也不愿与他结亲了。”府尊笑道:“据你说,如今又不要成就他了。也罢,如今本府与你处一处。毕竟要蔡秀才心悦诚服才好,不然本府这里依你断了,他又到上司那边去告,终是不了的事。本府处断:‘当初蔡秀才有百金为聘,你如今要与他开交,直须千金才好。’”
江纳连忙叩头道:“尽江纳的家当,也没有千金,那里设处得出?求老爷开恩。”府尊道:“你既是这般苦求,本府与你两言而决。你若不要退婚,蔡秀才一厘要你不得;你若立意要退婚,限三日内再将七百金上库,凑成八百,叫蔡秀才领了这些银子,本府就与你立一宗案,可令蔡秀才没齿无怨了。”江纳却全没有要蔡秀才完姻之意,只要求八百金之数,再减下些便好。
府尊看了这光景,藉势威逼,不问可知。江纳便磕穿了头,告破了口,再不睬了,提起朱笔批在签上:“着原差限三日内带来回复,如迟重究。”江纳回来,只得又与曹宦商议,出五百金完交。
到第三日,一面进曹宦的书,一面将五百金上库。午堂差人又带江纳上去,府尊问差人道:“江纳完多少银子了?”差人道:“已上过六百了。”江纳又跪上去,苦苦的求道:“江纳尽力措置,才得这些银子,此外一厘也不能再多了,叩求老爷开恩。”府尊道:“这二百银子,也不要你上库了,你到曹乡绅家讨一贴来,就恕你罢。”
差人又押江纳到曹宦家来讨贴。曹宦晓得这风声,就不相见,说:“有事往乡里去了,有话且留在这里罢。”江纳一向结交曹宦,今略有事,就不肯相见,却是为何?若是江纳拿了这二百两去,那曹宦自然相见了。空着手去说话,怎肯相见?江纳会意,只得回来凑了一百现银,写了一百欠贴,叫人送与曹宦。曹宦那个贴,就是张天师发的符,也不得这样快到府里了。
当日,蔡文英、江纳一齐当面,府尊就叫库吏取出那六百两银子,交与蔡秀才,蔡文英看也不看,那里肯收?府尊看在肚里,悉见江纳之诬了。因失声道:“我到忘了。”对着江纳道:“你女儿年纪既已长大,定是知事的了。本府也要问她,肯改嫁不肯改嫁?”就发签立刻要江纳的女儿来审。
不多时,女儿唤到。府尊叫江纳上来道:“你女婿有了六百金,也不为贫儒了。我今日就与蔡秀才主婚,两家当从此和好,不可再有说话。若不看曹乡宦的情面,本府还该问你大罪。”一面吩咐预先唤的花红鼓乐,一乘轿,一匹马,着令大吹大打迎出府门。又叫一员吏,将江纳完的六百两银子,送到蔡家,看他成亲回话。
惊动满城的百姓,拥挤围看,没有一个不感府尊之德,没有一个不骂江纳之坏,那江纳羞得抱头鼠窜而归。这蔡文英有了膏火之助,并无薪米之忧,即便专心读书。职科及第,不过几年,选了崇阳县知县,又生了公子,同着老母、妻子上任,好不荣耀。他做官极其廉明正直,兴利除害,凡有势宦情面,一毫不听,百姓们遍地称功颂德。又差人接了江纳到任上来,另与公子并教公子的西席,俱在书房内安养,甚是恭敬,将从前的事,毫不提起。倒是江纳,每常自觉羞愧。
一日,蔡文英到书房里谈话,江纳拉到一小亭子上,背着西师恼愧道:“当日的事,都是曹宦做起,从来府尊要他贴子,才减二百两,他就躲了不面,掯去我一百两现银,又写一百两欠贴,才肯发贴,后来,晓得府尊另断成婚,自己不过意,着人将欠贴送还与我。但曹宦在地方上,凡有事不论有理无理,只得了银,使以势力压做,不知屈陷了多少事。有一日,忽然半夜里失了火,房屋家产尽成灰炭,父子家人共烧死九口,竟至合门灭绝,你可不快心,可不害怕,当初他若肯好言劝止,或者没有其事也不可知,我如今想起来,恨他不过。”蔡文英笑道:“岳父恨他,在小婿反欢喜他。当初若无此事,小婿江宁科举,北京会试,一切费用,那有这许多银子应付,即或向岳父挪借,也只好些微,决不有六百两助我,可是感激他不了。”翁婿大笑。
一日,时值立春,天气晴和,内堂设宴,铺毡结彩,锦幛围列,老母、夫妻、公子,团聚欢饮。蔡文英道:“今日在这锦绣堂中,合家受享荣华,皆是高府尊成全,不可不知感图报。”其时高府尊已年老告致,因备了许多厚礼,差人赍书遥拜门生,往来不绝,竟成世交矣。 
第十一种 牛丞相
雷者,因阳气被阴气包裹不得出,猛然劈出,所以成声,原有天神主之。人有乖戾之气,上与相合,则击之。要知良善之人,从未有遭雷击也。
牛耕马驮,辛苦万千;猪羊充食,千刀万剁。是皆恶报偿还,前因后果,必然之理也。人心行好,狗可变做状元;人心行坏,丞相可变做牛,好坏都是自作自受,冥王何预焉?
明朝有个状元罗伦,他是江西吉水县人。极有胆气,凡见事有不当者,即敢言直谏,朝廷因他忤旨,谪他到福建市舶。未几,奉旨复官,他辞疾不赴。这罗状元是个理学大儒,腹中博通今古,天下的事物,哪件不知!哪件不晓!
一日,由扬州经过,行到湾头东乡地方,忽然阴云四合,大雨倾盆。罗状元奔到村馆中避雨,只见雷电交加,霹雳一声,将耕牛一只击死田内。少刻云散雨止,远近的人都拥挤来看,罗状元亦随众往看。只见牛身被雷斧破开,血流倒地,因而心中不忿,大喊道:“牛是诸畜生内最有功于人的,每日耕田耙地,千辛万苦,到后来皮肉筋骨,都供人用,最为可怜,有何罪过?此时朝中有许多大奸大恶,天雷不击,何以击此最苦之牛?”就借避雨村馆中笔砚,在于牛身上大大的字写二句,云:“不去朝中击奸相,反来田内打耕牛。”同看的都欢喜说道:〃这才批得真正有理。〃
众人正在称赞之时,忽见天上乌云一块,疾来如飞,罩聚牛身,复又一雷,看的众人都惊跌在地。少刻爬将起来,同罗状元再去一看,那牛身上二句之下,竟是雷神用朱笔另写二句,云:“他是唐朝李林甫,十世为牛九世娼。”罗状元同众人看罢,方才知道这牛是奸相变的。他受尽万千苦楚,再加雷斧而死,以报宿世之恶也。唐朝至今尚未报完,惊叹不已。
这罗状元因此明白,回到吉水本乡,闭户另著明理书传世。可见恶人果报,填还应在屡世不止也。 
第十二种 狗状元
佛法广大,不论四生六道,但有觉悟,自然证果。可惜此狗,修入洪福,贪迷荣贵,幸而不幸也。
极细如蝼蚁虮虱,皆具佛性,一得觉悟,俱可成道,况狗兽之大乎!独叹人为万物之灵,百般呼唤,痴迷不省,深可惜也。
一踢尚还五板,若杀彼生命,供我肥甘,如何还报得了,可不害怕!予于状元不说姓名,恐卑污于人也,阅者相谅,勿谓无稽虚语。
扬州小东门内,有个韦明玉,三十多岁。因往镇江游甘露寺,就在寺内削发为僧,方丈中彻大师,是个参悟得道的高僧,每常说法,直捷指点,座下拱听甚多。方丈内养有一狗,但遇大师说法,即伏旁侧耳细听,或说世情闲话,狗即外出。
一日,明玉腹饥,先取一饼在东廊下倚柱咬吃。这方丈狗来跳望,如有求食之意。明玉性起,怒踢一脚,其狗负痛,就地急滚,明玉懊悔自思:“饼又不曾与食,何苦踢此一脚,令他痛滚?”心中不忍,因将吃不完的半个饼,丢地与狗咬吃。过了三日,狗死,报知大师,令埋于后园。
过了一十八年,忽报本地新科状元到寺内进香,兼看江景。大师即忙传众僧远远迎接。只见许多旗伞执事,皂隶夫马,好不荣耀。状元在山门外下马步行,甚是幼小,美貌端壮。上殿焚香拜佛完,到方丈谒见彻大师,留茶谈话,甚是谦和、恭敬,揖别而出,又往两廊闲步。
忽见明玉倚柱背脸,状元看见大怒,呼来跪下,说道:“我来寺里进香,又不曾滋扰汝等,如何没眼看我,好生可恶!”喝叫左右拖在廊下,责了五板逐出,然后往山顶后边观看江景才回去。众僧送山下辞归,都来看明玉。这明玉苦眉道:“我并不曾说话冲撞,又不曾行止犯法,无辜遭此官棒,其实不服,恼恨不已。”
正在苦楚之时,忽又见戴红高帽的两个夜不收,将明玉和尚拉着往外飞走,口中喊道:“状元叫你去立等说话。”明玉惊怕,暗想道:“莫不是方才打得不好,又要重打不成?”没奈何,只得随去,慌得寺内众和尚,齐进方丈,公禀彻大师,要往状元府前焚香跪门,彻大师吩咐道:“汝等不必前去,此番必不难为他。我于状元未来时,已先有二句,粘在壁上。”呼侍者取来与众共看,上写云:
一脚还五板,半饼供三年。
众僧看完惊异,方知这状元前生是本寺狗变的。随着人探听,果然唤到时,状元看着明玉道:“我方才一时怒气,责汝五板,仔细想起,甚不过意。但你在寺众清苦,竟在我府中别扫一间静室,每日蔬菜茶饭供养你修行,岂不自在?”明和尚喜出望外,感谢不已,竟依住下。
光阴瞬息,已将三年,明和尚忽而去世。状元吩咐造龛送化而终。可见世人一举一动,都有前因,凡事岂可不惧耶? 
第十三种 说蜣螂
神鬼仙佛,或现或隐,遍满世界,奈人之肉眼凡胎,何能知识?可见一切欺心坏事,虽于无人处为之,在神明已洞若观火。所谓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者,丝毫不错。人只要心存正念,虽形迹垢污,亦不妨碍。若徒饰精洁于外,机甚左矣。
康熙初年,扬州有一人,姓陈,名友德,年四十余岁,性最爱洁。每喜穿玉色极细布袍。石青缎套,常坐船至江西、湖广卖盐。
一日,行到湖广岳州府,顺路间往岳阳楼游玩。但见楼虽倾坏,其江山景致甚佳。正在玩赏时,见一寒士,身穿破衣,尘灰垢泥,来向友德拱手道:“台兄想是闻岳阳楼的景致来玩的,但此楼胜处,全在衔山吞江,气象万千,真天下之奇观。”
友德是个爱洁的人,见其人邋遢,因而不礼貌,亦不应答。那寒士忽倚着楼上栏干,来携友德的手,指点山水之妙。忽有蜣螂虫迎面飞来,友德以手挥落楼檐。那寒士看见,说道:“这蜣螂虫,俗名‘推屎郎’,虽是积污推粪之虫,但其志在于转凡脱化。鸣蝉楼于树杪,飧光吸露,蝢加飞腾,乃最有能干之物,未可轻忽也。”友德口虽微应,亦不答话,少刻下楼别去。
后十年,友德一日进扬城南门,由大街出小东门有事。正行路时,忽然见三个人将友德周身一看,慌忙齐说道:“兄可姓陈,名唤友德么?”友德惊异问道:“小弟是便是的,但与兄们从未识面,如何知我姓名?”三人道:“祖师在南门里常家降乩,判云:‘此时有一人,姓陈,名友德,年约六十余岁,须发雪白,身穿玉色布袍,石青缎套,从南门大街往北走,可代我赶上唤来,我有话说。’因此奉请回去一见。”友德怒喊道:“我平生最不喜仙佛。你们说甚么祖师,妖言惑众,哄骗谁来?快快回去!”
那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