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记忆传授人 >

第1章

记忆传授人-第1章

小说: 记忆传授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美' 洛伊丝·劳里



序  我向文学献辞

梅子涵

世界上有不少的文学家。他们写书给我们看。

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童话,让我们过上了文学的生活。

那真是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多么能够想象和讲述!

他们编出吃惊的故事。他们说啊说啊总能说出吃惊的感情。

他们成功地写了一个人,无数的人就知道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成为世界的人。

他们智慧地表达了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就成了灯光,我举过头晃动,你也映照,大家都提在手里照来照去了。

他们写出一个个句子,连成一个个段落,语言、文字就这么变为了完美的一篇、完整一本。在文学里面,我们能读到语言、文字为自己兴奋的表情,它们为自己的妙不可言吃惊!

文学的阅读、文学的生活就这样让我们平常的日子里能有喜悦掠过,能有诗意荡开,能有些渴望,能有很多想不起来的爱……

我们开始讲究情调了,注意斯文,注意轻轻地呼吸。

看见了天空的颜色,看见了风筝。

看见黑夜平淡地接在白天的后面,可是活着是不能马马虎虎的。

看见人是活在人格里的,人格都是有一个方向的,文学里的好人也是我们的友人,因为我们喜欢他们的方向;文学里的坏人也是我们的仇敌,因为我们憎恶他们的方向。

看见梦幻不是空洞的浪漫,梦幻是可以让生活成为童话的。

文学的阅读、文学的生活,让人不舍得离开。

它们成了一个人日常生活外的另一种生活,因而也成了日常生活里的一种生活。

我们就这样既是在文学的外面,也是在文学的里面;我们想念着文学的里面,也响应着文学的外面;我们说着文学里面的故事给文学外面的人听,文学里面的快乐和感动就成为文学外面的日子的部分。

这样活着,珍贵的生命多了丰富,感觉的位置也不是在低处了。

我们在高处站立。

我们看望得很远。

文学就是这么好的一种东西。

所以文学是必须搁在童年面前的;童年必须经常地在文学中。

这不是一件需要举行启动仪式的事。

它越是最简单地开始,越是能最真实地进行。它越是不隆重地被捧在手里了,它就越是在真的接近隆重。

这么说的时候,我就又想起那本法国小说里的少年,他十四岁,叫扬内茨,是波兰人。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了,他住在父亲为他挖的三米深四米宽的洞里,洞在森林里,他的父亲已经战死。不远处的公路上有德国人的巡逻车和子弹,可是他却从洞里走出来走到另外一个洞里去。那里聚集着二十几个游击队员,很多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是走了十几公里的危险道路而来,他们挤在这洞里,聆听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是音乐。他们聆听肖邦的钢琴曲,它正从一张唱片里放出来。然后聆听一个人朗读童话,童话的名字叫《山丘小故事》,是英国的吉卜林为孩子们写的。

在这个藏身躲命的洞里,音乐和童话是如此隆重!

年少的孩子,游击队员和年轻的大学生们如此隆重。

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这样的聆听和阅读是日常的,所有的盼望都来自记忆。有了体面的习惯的人,甚至会在艰难的呻吟里把隆重安排好。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和那些游击队员们,后来解放了祖国。

我把这一些话搁在我们的这一套完美的儿童文学书籍的前面。

这是我对文学的献辞。

我对阅读的献辞。

我对童年的献辞。

我对纽伯瑞的献辞。

这位叫纽伯瑞的英国人,是人类最早的为儿童写书,设计书,出版书的人。他是一个让儿童的阅读快乐着荡漾起来的人。他的生命、他的实业和事业、他的人格名声、他身后的一切,也都在童书和童年的快乐里荡漾。这个杰出的人,在这个非常有重量的儿童文学奖里,一直灿烂了!这么多年来,当那些手里拿着选票的人,把它投给一本书的时候,心里都会珍重地掂量掂量,它会影响灿烂吗?

纽伯瑞奖,盛放进它的奖里的一本本给孩子们的书,于是也就灿烂了。很多年都灿烂。我们把这些灿烂捧到手里吧。

序  找回选择权

儿童文学评论家  郑荣珍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怀抱奇思梦想。也许穿越时空的飞行器已经发明,也许饮食方式起了革命,也许学校的学习不再是一场噩梦,也许星球之间早已没有了藩篱。因此科幻小说兴起,以破除现实世界规则的天马行空,建构虚拟的未来世界;然而未来世界出其不意的逻辑,乍看之下或许充满新意,但是新世界的新逻辑,却可能隐含更多生存的难题、人性的考验,这也是科幻小说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方,它迫使人们正视文明演进的轨迹,提出未来可能产生的危机,让读者不得不回头审思眼下的生活和脚步。

在1994年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的《记忆传授人》,看似写实,细读之下,方知进入了一个乌托邦世界,是一部描绘未来社区生活形态的科幻小说。书中没有邦国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社区意识。

故事以即将迈入十二岁的乔纳思为主轴。乔纳思最喜欢每年的十二月,因为众人翘首盼望的社区“大庆典”就要来了,它不是指的圣诞节,因为社区里没有宗教意识,而是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将在这一天一起进级,领受长一岁的贺礼。比如一岁的孩子将有自己的名字,八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依据兴趣当义工,九岁的孩子可以领到自己的自行车,最重要、也最受关注的是:十二岁的孩子将获知将来被派任什么工作。

在这则科幻故事里,令人眩目的不是机器战警或奇形异状的外星人,而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社区。它的领导结构很简单,最高单位是长老会,由一群社区里最具智能的长老组成,负责决定社区的大事、法则、众人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让农作物有最佳产能,这里始终保持恒温,没有春夏秋冬,没有太阳、月亮、动物和风雨。为了将危险减到最低,不让大家有病痛,这里没有汽车,用药免费,一般的妇女不用生育,而由职业“孕母”代理。为了避免增加社区成本和保持稳定,成长迟缓的婴儿,年纪过大的老人,第三次犯错的犯人,都要被“解放”,也就是安乐死。

这里崇尚一致性,避谈个人特质,以免凸显差异。因此不需色彩,每个人也丧失色彩辨识能力,每家每户住同样的房子,用同样的家具,吃分配的食物,过着单调统一的生活。

唯恐居民判断力不足,做了错误的选择,长老会还为大家决定人生的伴侣,一生的工作,为每个家庭分配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只有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义工,享受自由选择的快乐,并借此让长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能力,然后在十二岁的庆典中,每个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被派任的工作。

书中主角乔纳思在“十二岁的庆典”里,被指派担任“记忆传授人”的职务。这是一项备受尊崇的工作,只有最聪明,最有智能和勇气超强的人,才可能中选。在“上级指导员”——现任记忆传授人的带领下,乔纳思一点一滴地领略到:过去的世代里,所有的东西都有颜色,生活中处处有选择,有冒险的快乐,也有温馨的情与爱;当然也有残酷的战争,病痛、伤害,饥饿的痛楚,以及使人心碎的生离死别。而这些,在他十二岁生日以前不曾经历过:甚至整个社区除了记忆传授人之外,也无人知晓。所以他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来传承过去的经历,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大家智慧的建议。

乔纳思在接收记忆的过程中,体验了过去家庭组成方式特有的温馨、关爱,享受了色彩缤纷的喜悦,也经历了战争严酷的伤痛,他这才发现:在自己所处的乌托邦社会里,虽然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担心没工作,甚至不用担心身体不适,但是单调、没有变化、没有选择权的生活竟是如此的无趣。

他慢慢体会到现有的社区缺乏真爱,逐步认清社区制度的不合理与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过度冷淡,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惜、对个人差异的尊重;于是他最后决定逃亡。因为记忆传授人曾经说过,记忆传授人一旦离开,所有的记忆就会重回社区成员的身上,让大家体会人与人间的差异性,并能运用判断力获得选择权的快乐。

在本书的最后两个章节里,作者描绘了乔纳思身心受到饥饿、恐惧、寒冷的煎熬,以及逐渐步入另一社区的喜悦,却没有明确点出乔纳思的逃亡行动是否成功,而是以乔纳思仿佛看见圣诞佳节合家团聚的温馨情境结束,留下了一个让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因而这本虽然没有感官刺激,却被公认为最能激发阅读兴趣的科幻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旋即引起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到底乔纳思是否抵达了另一个他所向往的社区?或一切只是他临终前的幻想?学校的老师也很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书中想要传达的价值观,探讨社会的各种形式,并借此引导孩子尊重历史、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第一章  分享

十二月就要到了,乔纳思开始感到恐惧。不对,不是恐惧,乔纳思心里想着,恐惧是指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深感不安。一年前,一架来路不明的飞机在社区上空盘旋了两圈,当时他确实觉得恐惧。那两次,他都亲眼所见。当时他眯着眼睛望着天空,看见那架外型优美的喷气机快速飞掠而过,飞机的身影远去后,才听到它轰轰的声响。过了一会儿,同样一架飞机,又再次从另一端疾飞而来。

起初,他只是单纯地被吸引,因为平常飞行员飞越社区上空是有违规定的,所以以前从没机会这么近距离打量飞机。有时候飞机载运补给品,横越河面后降落在河对岸,孩子们就会骑着自行车,来到河岸,着迷地看着飞机卸货、起飞,最后朝西方远离社区的地方飞去。

但是,一年前的那架飞机不一样。它不是那种外型矮壮、肚子圆鼓鼓的货机,而是一架机头尖尖、单人驾驶的喷气机。当时乔纳思焦虑地四处张望,看见其他人包括大人和小孩,也跟他一样,通通停下手边的工作,困惑地等待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接着所有的居民接到指令,进入最近的建筑物,不准随意走动。扩音器里传出刺耳的声音:“立刻行动,把自行车留在原地。”

乔纳思不假思索,马上把自行车丢在家后头的小径上,跑进屋子里,独自留在屋内。他的父母都外出工作了,妹妹莉莉那时正在幼儿园消磨她下课以后的时光。

他从前面的窗户看出去,街道上空无一人。平常在这时刻,往来频繁的清道夫、环境美化人员和食品送货员,这会儿都不见了。路边到处是被匆忙扔下的自行车,有辆自行车车轮朝天,还在旋转着。

那时他真的害怕,他强烈地感觉到整个社区剑拔弩张的气氛。他的胃不禁剧烈地翻腾起来,身子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发抖。

可是,什么也没发生。几分钟之后,扩音器再度响起,这次语气较缓和、轻松,广播员解释说:有位正在受训的驾驶员读错了航行指示说明,所以转错了弯,飞错了方向。

“不用说,他会被解放的。”扩音器里的播音员在播送最后这条消息时,语气带着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