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83章

水经注-第83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眩目。惟马岭小差委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益州刺史鲍陋镇此,

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

有似猨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

馀丈,夏则没,亦有裁出处矣。

县有夷溪即佷山清江也,《经》所谓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馀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

名之。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

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

黄龙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

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下,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

不辍。此峡多猨,猨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

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

夏后疏凿者也。

 卷三十四

○江水二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

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下皆

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迳建平郡沙渠县南,又

北流迳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江水又东迳巫县

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奏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

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

也。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昌郡之宣汉县东,又南迳建平郡泰

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

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南,屈迳巫县

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

水。溪水又南入于大江。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

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

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

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

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

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

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

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

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

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氵斥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

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

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进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

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踰山越险,仅及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

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

△又东过秭归县之南。

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

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

庸。后王命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松曰: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

《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

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

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

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

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江

水又东迳一城北,基城凭岭作固,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北对丹阳

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

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

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

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徵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城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

八步,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

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复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灭夔者也。服虔曰:在巫山之阳,秭归归乡矣。

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

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

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信与!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

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

县。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

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临大江,东傍深溪,溪源北

发梁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又东过夷陵县南。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

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

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

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

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馀烬插

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

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

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

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百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

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

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

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

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

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

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

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

表。仰瞩府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

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

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

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

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

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陟马}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

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

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

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

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

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

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

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

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援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云。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

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坚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

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

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

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