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8章

水经注-第8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山。然榆中在金城东五十许里,阴山在朔方东,以此推之,不得在上郡。《汉

书音义》苏林为失,是也。其水东入长城,小榆水合焉。历涧西北,穷谷其源也。

又东合首积水,水西出首积溪,东注诸次水,又东入于河。《山海经》曰:诸次

之水,东流注于河,即此水也。河水又南,汤水注之。《山海经》曰:水出上申

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也。河水又南,

陵水注之。水出陵川北溪,南迳其川,西转入河。

△又南过离石县西。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北山,南流迳离石县故城西。《史记》云:

秦惠王伐赵取离石者也。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绾为侯国,后汉西河郡

治也。其水又南出西转,迳隰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忠为

侯国,王莽之慈平亭也。胡俗语讹,尚有十城之称。其水西流,注于河也。又南,

奢延水注之。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山海经》所谓生水出盂山者

也。郭景纯曰:盂或作明。汉破羌将军段颎破羌于奢延泽,虏走洛川。洛川在南,

俗因县土,谓之奢延水,又谓之朔方水矣。东北流,迳其县故城南,王莽之奢节

也。赫连龙升七年,于是水之北,黑水之南,遣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筑大城,

名曰统万城。蒸土加功,雉堞虽久,崇墉若新。并造五兵,器锐精利,乃咸百炼。

为龙雀大镮,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

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又铸铜为大鼓

及飞廉、翁仲、铜驼、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则今夏州治也。奢

延水又东北,与温泉合,源西北出沙溪,而东南流,注奢延水。奢延水又东,黑

水入焉。水出奢延县黑涧,东南历沙陵,注奢延水。奢延水又东合交兰水,水出

龟兹县交兰谷,东南流,注奢延水。奢延水又东北流,与镜波水合。水源出南邪

山南谷,东北流,注于奢延水。奢延水又东,迳肤施县,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

东南流,县因处龟兹降胡著称。又东南,注奢延水,又东迳肤施县南。秦昭王三

年置,上郡治。汉高祖并三秦,复以为郡。王莽以汉马员为增山连率,归世祖,

以为上郡太守。司马彪曰:增山者,上郡之别名也。东入五龙山,《地理志》曰:

县有五龙山、帝、原水自下亦为通称也。历长城东,出于赤翟白翟之中。又有平

水,出西北平溪,东南入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

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

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其水东流。昔段颎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闻羌

在奢延泽,即此处也。门即桥山之长城门也。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

自临洮,至于碣石,即是城也。其水东北流,入长城,又东北注奢延水。又东,

与白羊水合。其水出于西南白羊溪,巡溪东北,注于奢延水,奢延水又东,入于

河。《山海经》曰:生水东流注于河。

△又南过中阳县西。

中阳县故城在东,东翼汾水,隔越重山,不滨于河也。

△又南过土军县西。

吐京郡治。故城即土军县之故城也。胡、汉译言,音为讹变矣。其城圆长而

不方。汉高帝十一年,以封武侯宣义为侯国。县有龙泉,出城东南道左山下牧马

川,上多产名驹,骏同滇池天马河。其水西北流,至其城东南,土军水出道左高

山,西南注之。龙泉水又北,屈迳其城东,西北入于河。河水又南合契水,傍溪

东入,穷谷其源也。又南至禄谷水口,水源东穷此溪也。河水又南,得大蛇水,

发源溪首,西流入河。河水又南,右纳辱水。《山海经》曰:辱水出鸟山,其上

多桑,其下多楮。阴多铁,阳多玉。其水东流注于河。俗谓之秀延水。东流得浣

水口,傍溪西转,穷溪便即浣水之源也。延水又东,会根水,西南溪下,根水所

发,而东北注延水。又东南,露跳水出西露溪,东流,又东北入延水,乱流注于

河。河水又南,左合信支水,水发源东露溪,西流入于河。河水又南,左会石羊

水,巡溪东入,导源穷谷,西流注于河。

△又南过上郡高奴县东。

域谷水东启荒原,西历长溪,西南入于河。河水又南,合孔溪口,水出孔山

南,历溪西流注于河。孔山之上,有穴如车轮,三所。东西相当,相去各二丈许,

南北直通,故谓之孔山也。山在蒲城西南三十余里。河水又右会区水。《山海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西北二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谷柞,其下多杻

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世谓之清水。东流入上郡长城,

迳老人山下,又东北流,至老人谷,傍水北出,极溪便得水源。清水又东,得龙

尾水口。水出北地,神泉鄣北山龙尾溪,东北流,注清水。又东,会三湖水,水

出南山三湖谷,东北流入清水。清水又东,迳高奴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

之洧水也。故言:高奴县有洧水,肥可{难灬}。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博物

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

始黄后黑,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釭,甚佳,彼方人谓之

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项羽以封董翳为翟王,居之,三秦,

此其一也。汉高祖破以县之,王莽之利平矣,民俗语讹,谓之高楼城也。丰林川

长津泻注,北流会清水。清水又南,奚谷水注之。水西出奚川,东南流入清水,

又东,注于河。河水又南,蒲川水出石楼山,南迳蒲城东,即重耳所奔之处也。

又南历蒲子县故城西。今大魏之汾州治。徐广《晋纪》称:刘渊自离石,南移蒲

子者也。阚骃曰:蒲城在西北,汉武帝置。其水南出,得黄卢水口,东出,历蒲

子城南,东北入谷,极溪便水之源也。又南,合紫川水,水出东北紫川谷。西南

合江水,江水出江谷,西北入紫水。紫水又西北,入蒲水,蒲水又西南,入于河。

河水又南,黑水水出定阳县西山,二源奇发,同泻一壑。东南流,迳其县北,又

东南流,右合定水,俗谓之白水也。水西出其县南山定水谷,东迳定阳县故城南,

应劭曰:县在定水之阳也。定水又东,注于黑水,乱流东南,入于河。

 卷四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

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

垩、涅石。《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

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

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

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

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

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又有燕完水注之,

异源合舍,西流注河。河水又南得鲤鱼涧,历涧东入,穷溪首便其源也。《尔雅》

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非夫往

还之会,何能便有兹称乎?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水东出羊求川,西迳北屈县

故城南,城即夷吾所奔邑也。王莽之朕北也。《汲郡古文》曰:翟章救郑,次于

南屈。应劭曰:有南故加北。《国语》:二五言于献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其水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

是也。赤水出西北罢谷,东流谓之赤石川,东入于河。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

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

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

北注河。河水又南,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迳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

右犹有遗铜矣。其水东北会白水口,水出丹山东而西北注之。丹水又东北入河。

河水又南,黑水西出丹山东,而东北入于河。河水又南至崿谷,傍谷东北穷涧,

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东南注于河。昔

魏文侯筑馆洛阴,指谓是水也。

△又南过皮氏县西。

皮氏县,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龙门东南,不得延迳皮氏,方届龙门也。

△又南出龙门口,汾水从东来注之。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

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

功尚存。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

和中立。《竹书纪年》:晋昭公元年,河赤于龙门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

于龙门三日。京房《易妖占》曰:河水赤,下民恨。河水又南右合畅谷水。水自

溪东南流,迳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原自山东南出至

河,晋之望也。在冯翊夏阳县之西,临于河上。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侯以问

伯宗,即是处也。《春秋谷梁传》曰:成公五年,梁山崩,遏河水三日不流。召

伯尊。遇辇者,不避,使车右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因

问之。辇者曰:君亲素缟,率群臣哭之,斯流矣。如其言而河流。河水又南,

崌谷水注之。水出县西北梁山,东南流,横溪水注之。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

三成,故俗以三累名山。按《尔雅》,山三成为昆仑邱,斯山岂亦昆仑邱乎?山

下水际有二石室,盖隐者之故居矣。细水东流,注于崌谷。侧溪山南有石室,

西面有两石室,北面有二石室,皆因阿结牖,连扃接闼,所谓石室相距也。东厢

石上,犹传杵臼之迹。庭中亦有旧宇处,尚仿佛前基。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

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昔子夏教授西河,疑即此也,而无以辨之。溪水又

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秦惠文王十一年,更从今名矣。王莽之冀亭

也。其水东南流注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河水又南,右合

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俗谓之子夏庙。陶水

又南迳高门南,盖层阜堕缺,故流高门之称矣。又东南迳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