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74章

水经注-第74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隐以金钉。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虚设白楸

之言,空负黄金之实。虽意锢南山,宁同寿乎?湍水又迳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

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

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阳三县五千馀顷。汉末毁废,

遂不修理。晋太康三年,镇南将军杜预复更开广,利加于民,今废不修矣。六门

侧犹有六门碑,是部曲主安阳亭侯邓达等,以太康五年立。湍水又迳穰县故城北,

又东南迳魏武故城之西南,是建安三年,曹公攻张绣之所筑也。

△又东过白牛邑南。

湍水自白牛邑南,建武中,世祖封刘嵩为侯国。东南迳安众县故城南,县本

宛之西乡,汉长沙定王子康侯丹之邑也。湍水东南流,涅水注之。水出涅阳县西

北岐棘山,东南迳涅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封四年,封路最为侯国。王莽之所谓

前亭也。应劭曰:在涅水之阳矣。县南有二碑,碑字紊灭,不可复识,云是《左

伯豪碑》。涅水又东南迳安众县,堨而为陂,谓之安众港。魏太祖破张绣于是

处,与荀彧《书》曰:绣遏吾归师,迫我死地。盖于二水之间,以为沿涉之艰阻

也。涅水又东南流注于湍水。

△又东南至新野县。

湍水至县西北,东分为邓氏陂。汉太传邓禹故宅,与奉朝请西华侯邓晨故宅

隔陂,邓飏谓晨宅略存焉。

△东入于淯。

○均水

△均水出析县北山,南流过其县之东。

均水发源弘农郡之卢氏县熊耳山,山南即修阳、葛阳二县界也。双峰齐秀,

望若熊耳,因以为名。齐桓公召陵之会,西望熊耳,即此山也。太史公司马迁皆

尝登之。县即析县之北乡,故言出析县北山也。均水又东南流迳其县下,南越南

乡县,又南流与丹水合。

△又南当涉都县北,南入于沔。

均水南迳顺阳县西,汉哀帝更为博山县,明帝复曰顺阳。应劭曰:县在顺水

之阳。今于是县,则无闻于顺水矣。章帝建初四年,封卫尉马廖为侯国。晋太康

中,立马顺阳郡县,西有石山,南临汮水,汮水又南流注于沔水,谓之汮

口者也。故《地理志》谓之淯水,言熊耳之山,淯水出焉。又东南至顺阳,

入于沔。

○粉水

△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

粉水导源东流,迳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

皆取名焉。

△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粉水至筑阳县西而下汪于沔水,谓之粉水口。粉水旁有文将军冢,墓隧前有

石虎,石柱,甚修丽。闾丘羡为南阳,葬妇,墓侧,将平其域,夕忽梦文谏止,

羡不从。后羡为杨佺期所害,论者以为文将军之崇也。

○白水

△白水出朝阳县西,东流过其县南。

王莽更名朝阳为厉信县。应劭曰:县在朝水之阳。今朝水迳其北而不出其南

也。盖邑郭沦移,川渠状改,故名旧传,遗称在今也。

△又东至新野县西,东入于淯。

○比水

△比水出比阳东北太胡山,东南流过其县南,泄水从南来注之。

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馀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

太胡者民。应劭曰:比水出比阳县,东入蔡。《经》云:泄水从南来注之。然比

阳无泄水,盖误引寿春之沘泄耳。余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

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非泄水也。

《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

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匈者曰:兵盛则水浅矣。章子夜袭之,斩蔑于是水

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

按《山海经》云:澳水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字林》及《难字》,

《尔雅》并言氵药水在比阳,脉其川流所会,诊其水土津注,宜是氵药水,音药

也。比水又西南,历长冈月城北,旧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潕阴北山,泉流

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

公私引裂,水流遂断,故渎尚存。比水又南迳会口,与堵水枝津合。比水又南与

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

北流,迳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更名其县曰平善。城内有《南阳都乡正卫弹劝碑》。

澧水又西北合溲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迳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

注比水。比水自下,亦通谓之为派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

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澧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

其源微小,至城渐大。城周回侧水,申伯之都邑,《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

谢者也。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然则是水即谢水

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瀯水,城戍又以渟瀯为目,非

也。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迳新都县,左注比

水。比水又西南流,迳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国志》以为新野之

东乡。故新都者也。

△又西至新野县,南入于淯。

比水于冈南,西南流,戍在冈上。比水又西南,与南长坂门二水合。其水东

北出湖阳东隆山。山之西侧有《汉日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骑都尉,尚湖阳长

公主,即光武之伯姊也。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堂。珍之玄孙桂阳太守

匝屿渌哪暝饽赣牵谀勾瘟⑹簦彰诹海智阃牵鹤治藁佟J

弘之以为樊重之母畏雷室,盖传疑之谬也。隆山南有一小山,山坂有两石虎相对

夹隧道,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

水西南流,迳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蓼国也。《竹书纪年》曰:楚共

王会宋平公于湖阳者矣。东城中有二碑,似是《樊重碑》,悉载故吏人名。司马

彪曰:仲山甫封于樊,因氏国焉。爰自宅阳,徙居湖阳,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

君。世祖之少,数归外氏,及之长安受业,赍送甚至。世祖即位,追爵敬侯。诏

湖阳为重立庙,置吏奉祠。巡祠章陵,常至重墓。其水四周城溉,城之东南,有

《若令樊萌、中常侍樊安碑》。城南有数碑无字。又有石庙数间,依于暮侧,栋

宇崩毁,惟石壁而已,亦不知谁之胄族矣。其水南入大湖,湖阳之名县,藉兹而

纳称也。湖水西南流,又与湖阳诸陂散水合,谓之板桥水,又西南与醴渠合,又

有赵渠注之。二水上承派水,南迳新都县故城东,两渎双引,南合板桥水。板桥

水又西南与南长水会。水上承唐子襄乡诸陂散流也。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

子亭。汉光武自新野屠唐子乡,杀湖阳尉于是地。陂水清深,光武后以为神渊。

西南流于新野县,与板桥水合,西南注于比水,又西南流注于淯水也。

 卷三十

○淮水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

《山海经》曰:淮出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自桐柏。

《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通》曰:南阳平氏县桐柏大

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淮,均也。《春秋说题辞》曰:淮者,均其势也。

《释名》曰:淮,韦也,韦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尔雅》曰:淮为浒。然

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

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骃言复阳县,胡阳之乐乡也。宣帝元

康元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东观汉记》曰:朱祐少孤,归外

家复阳刘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

守、令所造,文辞鄙拙,殆不可观。故《经》云东北过桐柏也。淮水又东迳义阳

县,县南对固成山。山有水,注流数丈,洪涛灌山,遂成巨井,谓之石泉水,北

流注于淮。淮水又径义阳县故城南,义阳郡治也,世谓之白茅城,其城圆而不方。

阚骃言晋太始中,割南阳东鄙之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四县,置义阳郡于安昌

城。又《太康记》、《晋书地道记》,并有义阳郡,以南阳属县为名。汉武帝元

狩四年,封北地都尉卫山为侯国也。有九渡水注之,水出鸡翅山,溪涧潆委,沿

溯九渡矣。其犹零阳之九渡水,故亦谓之为九渡焉。于溪之东山有一水,发自山

椒下数丈,素湍直注,颓波委壑,可数百丈,望之若霏幅练矣,下注九渡水,九

渡水又北流注于淮。

△又东过江夏平春县北。

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水出县西南油溪,东北流迳平春县故城南。汉章帝建

初四年,封子全为王国。油水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

丈,入于油水,乱流南屈,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北迳城阳县故城南,汉高帝

十二年,封定侯奚意为侯国,王莽之新利也。魏城阳郡治。淮水又东北与大木水

合,水西出大木山,山即晋车骑将军祖逖自陈留将家避难所居也。其水东迳城阳

县北,而东入于淮。淮水又东北流,右会湖水,傍川西南出,穷溪得其源也。淮

水又东迳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嬴姓矣。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

楚人灭江,秦伯降服出次,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汉乃县之。文帝

八年,封淮南厉王子刘勃为侯国,王莽之均夏也。淮水又东,得浉口水源,南出

大溃山,东北流翼带三川,乱流北注浉水。又北径贤首山西,又北出,东南屈,

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分南阳置也。晋太始初,以封安平献王孚长子望,本

治在石城山上,因梁希侵逼,徙治此城。梁司州刺史马仙琕不守,魏置郢州也。

昔常珍奇自悬瓠遣三千骑援义阳行事庞定光,屯于浉水者也。浉水东南流,历金

山北,山无树木,峻峭层峙。浉水又东迳义阳故城北,城在山上,因倚陵岭,周

回三里,是郡昔所旧治城。城南一十五步,对门有天井,周一百馀步,深一丈。

东迳钟武县故城南,故江夏之属县也,王莽之当利县矣。又东迳石城山北,山甚

高峻,《史记》曰:魏攻冥阨。《音义》曰:冥阨或言在鄳县葙山也。案

《吕氏春秋》九塞,其一也。浉水迳鄳县故城南。建武中,世祖封邓邯为鄳

侯。案苏林曰:音盲。浉水又东迳七井冈南,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至谷口。

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水出西南具山,东北迳光淹城东,而北迳青

山东,罗山西,东北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