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44章

水经注-第44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迳原东,与沮水合,分为二水。一水东南出,即浊水也,至白渠与泽泉合,俗谓

之漆水,又谓之为漆沮水。绝白渠,东迳万年县故城北,为栎阳渠,城即栎阳宫

也。汉高帝葬皇考于是县,起坟陵,署邑号,改曰万年也。《地理志》曰:冯翊

万年县,高祖置。王莽曰异赤也。故徐广《史记音义》曰:栎阳,今万年矣。阚

骃曰:县西有泾渭,北有小河,谓此水也。其水又南屈,更名石川水。又西南,

迳郭{艹狠}城西,与白渠枝渠合,又南,入于渭水也。

其一水东出,即沮水也。东与泽泉合,水出沮东泽中,与沮水隔原,相去十

五里,俗谓是水为漆水也。东流,迳薄昭墓南,冢在北原上。又迳怀德城北,东

南注郑渠,合沮水。又自沮直绝,注浊水,至白渠合焉,故浊水得漆沮之名也。

沮循郑渠,东迳当道城南。城在频阳县故城南,频阳宫也,秦厉公置。城北有频

山,山有汉武帝殿,以石架之。县在山南,故曰频阳也。应劭曰:县在频水之阳。

今县之左右无水以应之,所可当者,惟郑渠与沮水。又东迳莲芍县故城北,《十

三州志》曰:县以草受名也。

沮水又东,迳光武故城北,又东,迳粟邑县故城北,王莽更名粟城也。后汉

封骑都尉耿夔为侯国》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也。

 卷十七

○渭水上

△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

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

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迳首阳县西,与别源合。水出南鸟

鼠山渭水谷,《尚书·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地说》曰:鸟鼠山,同穴之

枝干也。渭水出其中,东北过同穴枝间,既言其过,明非一山也。又东北流而会

于殊源也。渭水东南流迳首阳县南,右得封溪水,次南得广相溪水,次东得共谷

水,左则天马溪水,次南则伯阳谷水,并参差翼注,乱流东南出矣。

△东北过襄武县北。

广阳水出西山,二源合注,共成一川,东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南,迳襄武

县东北,荆头川水入焉。水出襄武西南鸟鼠山荆谷,东北迳襄武县故城北,王莽

更名相桓。汉护羌校尉温序行部,为隗嚣部将苟宇所拘,衔须自刎处也。其水东

北流注于渭,渭水常若东南,不东北也。

又东,枲水注之,水出西南雀富谷,东北迳襄武县南,东北流入于渭。《魏

志》称:咸熙二年,襄武上言,大人见,身长三丈馀,迹长三尺二寸,白发,著

黄单衣、黄巾,拄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十二月,天禄永终,历数在晋。

遂迁魏而事晋。

△又东过獂道县南。

右则岑溪水,次则同水,俱左注之。左则过水右注之,渭水又东南,迳獂

道县故城西。昔秦孝公西斩戎之獂王於此。应劭曰:獂,戎邑也。汉灵帝中

平五年别为南安郡。赤亭水出东山赤谷,西流迳城北,南入渭水。渭水又迳城南,

得粟水,水出西南安都谷,东北流注于渭。

渭水又东,新兴川水出西南鸟鼠山,二源合舍。东北流与彰川合,水出西南

溪下,东北至彰县南,本属故道候尉治,后汉县之,永元元年,和帝封耿秉为侯

国也。万年川水出南山,东北流注之。又东北注新兴川。又东北迳新兴县北,

《晋书地道记》,南安之属县也。其水又东北与南川水合,水出西南山下,东北

合北水,又东北注于渭水。

渭水又东迳武城县西,武城川水入焉。津源所导,出鹿部西山,两源合注,

东北流迳鹿部南,亦谓之鹿部水。又东北,昌丘水出西南丘下,东北注武城水,

乱流东北注渭水。

渭水又东入武阳川。又有关城川水出南,安城谷水出北,两川参差注渭水。

渭水又东,与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一,东北流,注于渭水,

有落门聚。昔冯异攻落门,未拔而薨。建武十年,来歙又攻之,擒隗嚣子纯,陇

右平。

渭水自落门东至黑水峡,左右六水夹注。左则武阳溪水,次东得土门谷水,

俱出北山,南流入渭。右则温谷水,次东有故城溪水,次东有闾里溪水,亦名习

溪水,次东有黑水,并出南山,北流入渭水,又东出黑水峡,历冀川。

△又东过冀县北。

渭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注之,其水导源平襄县

南山温溪,东北流迳平襄县故城南,故襄戎邑也。王莽之所谓平相矣。其水东南

流历三堆南。

又东流而南屈,入黄槐川,梗津渠,冬则辍流,春夏水盛则通川注渭。次则

牛谷水,南入渭水。南有长堑谷水,次东有安蒲溪水,次东有衣谷水,并南出朱

圉山。山在梧中聚,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

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

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二百馀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是岁,

广汉钳子攻牢,篡死囚,盗库兵,略吏民,衣绣衣,自号为仙君,党与浸广,曰:

明年冬,伏诛。自归者三千馀人。信而有徵矣。其水北迳冀县城北。秦武公十年,

代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县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改曰

汉阳郡。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后马超之围冀也,凉州别驾阎伯俭潜出水中,

将告急夏侯渊,为超所擒,令告城无救。伯俭曰:大军方至。咸称万岁。超怒,

数之。伯俭曰:卿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乎?遂杀之。渭水又东合冀水,水出冀谷。

次东有浊谷水,次东有当里溪水,次东有托里水,次东有渠谷水,次东有黄土川

水,俱出南山,北迳冀城东,而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出岑峡,入新阳川,迳新

阳下城南,溪谷、赤蒿二水,并出南山,东北入渭水。

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右迳瓦亭南。

隗嚣闻略阳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一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

又西南,合为一水,谓之瓦亭川。西南流,迳清宾溪北,又西南,与黑水合,水

出黑城北。西南迳黑城西,西南流,莫吾南川水注之,水东北出陇垂。西南流历

黑城南,注黑水。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世

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侵陇右,汉阳长

史盖勋屯阿阳以拒贼,即此城也。其水又南与燕无水合,水源延发东山,西注瓦

亭水。瓦亭水又南,左会方城川,西注瓦亭水。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

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

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皞庖犠所生之处也,汉以属天水郡,王莽之阿

阳郡治也。又东潜源隐发,通之成纪水,东南入瓦亭川,川水又东南与受渠水会,

水东出大陇山,西迳受渠亭北,又西南入瓦亭川。川水又西南流历僵人峡。路侧

岩上,有死人,僵尸峦穴,故岫壑取名焉。释鞍就穴,直上可百馀仞,石路逶迤,

劣通单步。僵尸倚窟,枯骨尚全,惟无肤发而已。访其川居之士,云,其乡中父

老作儿童时,已闻其长旧传此,当是数百年骸矣。其水又西南与略阳川水合,水

出陇山香谷西,西流右则单溪西注,左则阁水入焉。其水又西历蒲池郊,石鲁水

出东南石鲁溪,西北注之。其水又西历略阳川,西得破杜谷水,次西得平相谷水,

又西得金里谷水,又西得南室水,又西得蹄谷水,并出南山,北流,于略阳城东,

扬波北注。川水又西迳略阳道故城北。泥渠水出南山,北迳泥峡北,入城。建武

八年,中郎将来歙与祭遵所部护军王忠、右辅将军朱宠,将二千人,皆持卤刀斧,

自安民县之杨城。元始二年,平帝罢安定滹沱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从

番须回中,伐树木,开山道,至略阳。夜袭击嚣拒守将金梁等,皆杀之,因保其

城。隗嚣闻略阳陷,悉众以攻歙,激水灌城。光武亲将救之,嚣走西城,世祖与

来歙会于此。其水自城北注川,一水二川,盖嚣所堨以灌略阳也。川水西得白

杨泉,又西得蒲谷水,又西得蒲谷西川,又西得龙尾溪水,与蒲谷水合,俱出南

山,飞清北入川水。川水又西南,得水洛口,水源东导陇山,西迳水洛亭西南流,

又得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迳犊奴川,又西迳水洛亭南,西北注之,乱流西南,

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

西南,出显亲峡,石岩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犠之后有帝女娲焉,

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迳显亲县故城东南,汉封

大鸿胪窦固为侯国。自石宕,次得虾蟆溪水,次得金黑水,又得宜都溪水,咸出

左右,参差相入瓦亭水。又东南合安夷川口,水源东出胡谷,西北流历夷水川,

与东阳川水会,谓之取阳交。又西得何宕川水,又西得罗汉水。并自东北,西南

注夷水。夷水又西迳显亲县南,西注瓦亭水。瓦亭水又东南,得大华谷水,又东

南,得折里溪水,又东,得六谷水,皆出近溪湍峡,注瓦亭水。又东南出新阳峡,

崖岫壁立,水出其间,谓之新阳崖水。又东南注于渭也。

△又东过上邽县。

渭水东历县北,封山之阴,流迳固岭东北,东南流,兰渠川水出自北山,带

佩众溪。南流注于渭。渭水东南,与神涧水合。《开山图》所谓灵泉池也,俗名

之为万石湾。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多离其毙。渭水又东南,得历泉

水,水北出历泉溪,东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南,出桥亭西,又南得藉水口,水

出西山,百涧声流,总成一川,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左则当亭水注之,

右则曾席水入焉。又东与大弁川水合,水出西山,二源合注,东历大弁川,东南

流注于藉水。藉水又东南流,与竹岭水合,水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东北入藉

水。藉水又东北入上封县,左佩四水:东会占溪水,次东有大鲁谷水,次东得小

鲁谷水,次东有杨反谷水,咸自北山,流注藉水。藉水右带四水竹岭东得乱石溪

水,次东得木门谷水,次东得罗城溪水,次东得山谷水,皆导源南山,北流入藉

水。藉水又东,黄瓜水注之。其水发源黄瓜西谷,东流迳黄瓜县北,又东,清溪、

白水左右夹注。又东北,大旱谷水,南出旱溪,历涧北流,泉溪委漾,同注黄瓜

水。黄瓜水又东北历赤谷,咸归于藉。藉水又东得毛泉谷水,又东迳上封城南,

又得核泉水。并出南山,北流注于藉。藉水即洋水也。北有濛水注焉。水出县西

北封山。翼带众流,积以成溪,东流南屈,迳上封县故城西,侧城南出。上封,

故封戎国也。秦武公十年,伐邽,县之。旧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

有白龙出是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