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19章

水经注-第19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得湮没而不章焉?故遂刊石记功,垂示于后,其辞云云。使河堤谒者山阳东缗

司马登,字伯志,代东莱曲城王诲,字孟坚。河内太守安城向豹,字伯尹。丞汝

南邓方,字德山。怀令刘丞,字季意。河堤掾匠等造。陈留浚仪边韶字孝先颂。

石铭岁远,字多沦缺,其所灭,盖厥如也。荥渎又东南流,注于济,今无水。次

东得宿须水口,水受大河,渠侧有扈城。水自亭东南流,注于济,今无水。宿须

在河之北,不在此也,盖名同耳。济水与河,浑涛东注,自西缘带山隰,秦、汉

以来,亦有通否。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将通之,不果而还。义熙十三年,刘公

西征,又命宁朔将军刘遵考仍此渠而漕之,始有激湍东注而终山崩壅塞,刘公于

北十里,更凿故渠通之。今则南渎通津,川涧是导耳。济水于此,又兼邲目。

《春秋·宣公十二年》,晋、楚之战,楚军于邲,即是水也,音卞。京相г唬

在敖北。济水又东迳荥阳县北,曹太祖与徐荣战,不利,曹洪授马于此处也。济

水又东南,砾石溪水注之。水出荥阳城西南李泽。泽中有水,即古冯池也。《地

理志》曰:荥阳县冯池在西南,是也。东北流,历敖山南。《春秋》,晋、楚之

战,设伏於敖前,谓是也。迳虢亭北。池水又东北,迳荥阳县北,断山东北,注

于济,世谓之砾石涧,即《经》所谓砾溪矣。《经》云:济出其南,非也。济水

又东,索水注之。水出京县西南嵩渚山,与东关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其

水东北流,器难之水注之。《山海经》曰:小陉之山,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

注于侵水。即此水也。其水北流,迳金亭,又北,迳京县故城西,入于旃然之水。

城故郑邑也。庄公以居弟段,号京城太叔。祭仲曰:京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

北有坛山罡,《赵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献荥阳,因以为坛台罡也。其水乱流,

北迳小索亭西。京相г唬壕┯行∷魍ぁ!妒烙铩芬晕舅魇闲值芫哟耍屎判

索者也。又为索水。索水又北,迳大栅城东。晋荥阳民张卓、董迈等遭荒,鸠聚

流杂堡固,名为大栅坞。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又东

开广旧城,创制改筑焉。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邑,省州置郡。索水又屈而西流,

与梧桐涧水合。水出西南梧桐谷,东北流注於索。斯水亦时有通塞而不常流也。

索水又北屈东,迳大索城南。《春秋传》曰:郑子皮劳叔向于索氏。即此城也。

《晋地道志》所谓京有大索、小索亭,《汉书》,京、索之间也。索水又东,迳

虢亭南。应劭曰:荥阳,故虢国也,今虢亭是矣。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虢

亭,俗谓之平咷城。城内有大冢,名管叔冢,或亦谓之为号咷城,非也。盖

号、虢字相类,字转失实也。《风俗通》曰:俗说高祖与项羽战于京、索,遁于

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止鸣其上,追之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鸠,

故作鸠杖以扶老。案《广志》,楚鸠一名嗥啁,号咷之名,盖因鸠以起目焉,

所未详也。索水又东北流,须水右入焉。水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亦曰柰榆

沟也。又或谓之为小索水,东北流,木蓼沟水注之。水上承京城南渊,世谓之车

轮渊。渊水东北流,谓之木蓼沟。又东北,入于须水。须水又东北流,于荥阳城

西南,北注索。索水又东,迳荥阳县故城南。汉王之困荥阳也,纪信曰:臣诈降

楚,王宜间出。信乃乘王车出东门,称汉降楚,楚军称万岁,震动天地。王与数

十骑出西门,得免楚围。羽见信大怒,遂烹之。信冢在城西北三里,故蔡伯喈

《述征赋》曰:过汉祖之所隘,吊纪信于荥阳。其城跨倚冈原,居山之阳。王莽

立为祈队,备周六队之制。魏正始三年,岁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割河南郡自巩、

阙以东,创建荥阳郡,并户二万五千。以南乡筑阳乡亭侯李胜字公昭,为郡守,

故原武典农校尉,政有遗惠,民为立祠于城北五里,号曰李君祠。庙前有石蹠,

蹠上有石的。石的铭具存。其铭曰:百族欣戴,咸推厥诚,今犹祀祷焉。索水又

东迳周苛冢北。汉祖之出荥阳也,令御史大夫周苛守之。项羽拔荥阳,获苛,曰:

吾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侯,能尽节乎?苛瞋目骂羽,羽怒,烹之。索水又东

流,北屈西转,北迳荥阳城东,而北流注济水。杜预曰:旃然水出荥阳成皋县,

东入汳。《春秋·襄公十八年》,楚伐郑。右师涉颍,次于旃然。即是水也。

济渠水断,汳沟惟承此始,故云汳受旃然矣。亦谓之鸿沟水,盖因汉、楚分

王,指水为断故也。《郡国志》曰:荥阳有鸿沟水,是也。盖因城地而变名,为

川流之异目。

济水又东,迳荥泽北,故荥水所都也。京相г唬很笤谲粝囟希爰

隧合。济隧上承河水于卷县北河,南迳卷县故城东,又南迳衡雍城西。《春秋左

传·襄公十一年》,诸侯伐郑,西济于济隧。杜预阙其地,而曰水名也。京相

曰:郑地也。言济水自荥泽中北流,至垣雍西,与出河之济会,南出新郑百里。

斯盖荥、播、河、济,往复迳通矣。出河之济,即阴沟之上源也,济隧绝焉。故

世亦或谓其故道为十字沟,自于岑造八激堤于河阴,水脉径断,故渎难寻。又南

会于荥泽,然水既断,民谓其处为荥泽。《春秋》,卫侯及翟人战于荣泽,而屠

懿公,宏演报命纳肝处也。有垂陇城,济渎出其北。《春秋·文公二年》,晋士

谷盟于垂陇者也。京相г唬捍孤ぃ5亍=褴舳镉泄事こ牵创耸且病

世谓之都尉城,盖荥阳典农都尉治,故变垂陇之名矣。

泽际又有沙城。城左佩济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九年,王会郑釐侯于

巫沙者也。泽际有故城,世谓之水城。《史记》: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攻魏,

走芒卯,入北宅,即故宅阳城也。《竹书纪年》曰:惠王十三年,王及郑釐侯盟

于巫沙,以释宅阳之围,还釐于郑者也。《竹书纪年》,晋出公六年,齐、郑伐

卫,荀瑶城宅阳。俗言水城,非矣。

济水自泽东出,即是始矣。王隐曰:河泆为荥。济水受焉。故有济堤矣,为

北济也。济水又东南迳釐城东。《春秋经》书:公会郑伯于时来,杜预所谓釐也。

京相г唬航褴粝囟氖铮泄梳嵆且病

济水右合黄水,水发源京县黄堆山,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若巨

鼎扬汤。西南流谓之龙项口,世谓之京水也。又屈而北注,鱼子沟水入焉。水出

石暗涧,东北流,又北,与濏々水合。水出西溪,东流,水上有连理树,其树

柞栎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溪水历二树之间,东流注于鱼水。鱼水又屈而西

北,注黄水。黄水又北,迳高阳亭东。又北至故市县,重泉水注之。水出京城西

南小陉山,东北流,又北流,迳高阳亭西,东北流注於黄水。又东北,迳故市县

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阎泽赤为侯国,河南郡之属县也。黄水又东北到荥泽南,

分为二水,一水北入荥泽,下为船塘,俗谓之郏城陂,东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

《竹书·穆天子传》曰:甲辰,天子浮於荥水,乃奏广乐,是也。一水东北流,

即黄雀沟矣。《穆天子传》曰:壬寅,天子东至於雀梁者也。又东北与不家沟水

枝津合。二水之会为黄渊,北流注於济水。

△又东过阳武县南。

济水又东南流,入阳武县,历长城,东南流,蒗{艹砀}渠出焉。

济水又东北流,南济也。迳阳武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阳桓矣。

又东为白马渊。渊东西二里,南北一百五十步,渊流名为白沟。又东迳房城

北。《穆天子传》曰:天子里甫田之路,东至于房。疑即斯城也。郭《注》以为

赵郡房子也。余谓穆王里郑圃,而郭以赵之房邑为疆,更为非矣。

济水又东迳封丘县南,又东迳大梁城北,又东,迳仓垣城,又东,迳小黄县

之故城北。县有黄亭近济,黄水出焉,又谓之曰黄沟。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故

因水以名县。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

魂幽野。于是丹蛇自水濯洗,入于梓宫,其浴处有遗发焉,故谥曰昭灵夫人,因

作寝以宁神也。济水又东,迳东昏县故城北,阳武县之户牖乡矣。汉丞相陈平家

焉。平少为社宰,以善均肉称,今民祠其社。平有功于高祖,封户牖侯。是后置

东昬县也。王莽改曰东明矣。

济水又东,迳济阳县故城南,故武父城也,城在济水之阳,故以为名,王莽

改之曰济前者也。光武生济阳宫,光明照室,即其处也。《东观汉记》曰:光武

以建平元年生于济阳县,是岁,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大于凡禾,县界大熟,因

名曰秀。

△又东过封丘县北。

北济也,自荥泽东迳荥阳卷县之武修亭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年》,郑子

然盟于修泽者也,郑地矣。杜预曰:卷东有武修亭。济水又东,迳原武县故城南,

《春秋》之原圃也。《穆天子传》曰:祭父自圃郑来谒(天子)。夏庚午,天子

饮于洧上,乃遣祭父如圃郑,是也。王莽之原恒矣。

济渎又东迳阳武县故城北。又东绝长城,魏筑也。按《竹书纪年》,梁惠成

王十二年,龙贾率师筑长城於西边。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云:是梁

惠王十五年筑也。《郡国志》曰:长城自卷迳阳武到密者是矣。济渎又东,迳酸

枣县之乌巢泽,泽北有故市亭。《晋太康地记》曰:泽在酸枣之东南,昔曹太祖

纳许攸之策,破袁绍军处也。济渎又东,迳封丘县北,南燕县之延乡也,其在

《春秋》为长丘焉。应劭曰:《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是也。汉

高帝封翟旴为侯国。濮水出焉。

济渎又东,迳大梁城之赤亭北,而东注。

△又东过平丘县南。

北济也,县故卫地也。《春秋·鲁昭公十三年》,诸侯盟於平丘,是也。县

有临济亭,田儋死处也。又有曲济亭,皆临侧济水者。

△又东过济阳县北。

北济也,自武父城北,阚骃曰:在县西北,郑邑也。东迳济阳县故城北。圈

称《陈留风俗传》曰:县故宋地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

汉景帝中六年,封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应昭曰:济川,今陈留济阳县是也。

△又东过冤朐县南。

△又东过定陶县南。

南济也。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东迳戎城北。《春秋·隐公二年》,公会戎

于潜。杜预曰: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是也。

济水又东北,菏水东出焉。

济水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南。吕后元年,封楚元王子刘执为侯国。王莽之

济平亭也。济水又东,迳秦相魏冉冢南。冉,秦宣太后弟也,代客卿寿烛为相,

封于穰,益封于陶,号曰穰侯。富于王室,范睢说秦,秦王悟其擅权,免相,就

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