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16章

水经注-第16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唐城东。

瓒注《汉书》云,尧所都也。东去彘十里。汾水又南,与彘水合,水出东北

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也,即霍太山矣。上有飞廉墓。飞廉以善走事纣,恶

来以多力见知。周王代纣兼杀恶来。飞廉先为纣使北方,还无所报,乃坛于霍太

山,而致命焉。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汝石棺以葬。死遂以葬

於霍太山。有岳庙,庙甚灵,乌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又有灵泉,以供祭

祀,鼓动则泉流,声绝则水竭。湘东阴山县有侯昙山,上有灵坛。坛前有石井,

深数尺,居常无水,及临祈祷,则甘泉涌出,周用则已,亦其比也。彘水又西流,

迳观阜北,故百邑也。原过之从襄子也,受竹书于王泽,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

亲自剖竹,有朱书曰,余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反灭智氏,

汝亦立我于百邑也。襄子拜受三神之命,遂灭智氏,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

世谓其处为观阜也。彘水又西流,迳永安县故城南,西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

南,迳霍城东,故霍国也。昔晋献公灭霍,赵夙为御,霍公求奔齐,晋国大旱,

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奉祀,晋复穰也。盖霍公求之故居也。汾水

又迳赵城西南,穆王以封造父,赵氏自此始也。汾水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

山。发源成潭,阔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

△又南过杨县东。

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西南迳霍山南,又西迳杨县故城北,晋大夫僚安之邑

也。应劭曰:故杨侯国。王莽更名有年亭也。其水西流入于汾水。汾水迳杨城西,

不于东矣。《魏土地记》曰:平阳郡,治杨县,郡西有汾水南流者,是也。

△西南过高梁邑西。

黑水出黑山,西迳杨城南,又西与巢山水会。《山海经》曰:牛首之山,劳

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

北迳浮山东,又西北流与劳水合,乱流西北,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又南,

迳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

晋,害怀公于此。《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三年,智伯瑶城高梁。汉高帝十二年,

以为侯国,封恭侯郦疥于斯邑也。

△又南过平阳县东。

汾水又南,迳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今平阳郡治。

汾水又南,迳平阳县故城东,晋大夫赵晁之故邑也。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

舜并都之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

友为侯国,王莽之香平也。魏立平阳郡,治此矣。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

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永嘉三

年,刘渊徙平阳于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二寸二分,龙纽,其文曰:有新

宝之印,王莽所造也。渊以为天授,改永凤二年为河瑞元年。汾水南与平河水合,

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尚书》所谓壶口治梁及岐也。其水东迳狐谷亭北,春秋

时,狄侵晋取狐厨者也。又东,迳平阳城南,东入汾,俗以为晋水,非也。汾水

又南历襄陵县故城西,晋大夫郤犨之邑也,故其地有犨氏乡亭矣。西北有晋襄公

陵,县盖即陵以命氏也,王莽更名曰干昌矣。

△又南过临汾县东。

天井水出东陉山西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即钘隥也,《穆天

子传》曰:乙酉,天子西绝钘隥,西南至监,是也。其水三泉奇发,西北流,

总成一川,西迳尧城南,又西流入汾。

△又屈从县南西流。

汾水又迳绛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五年,绛中地坼,西绝

于汾。汾水西迳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径五尺,裁

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败也,又西迳魏正平郡南,

故东雍州治,太和中,皇都徙洛,罢州立郡矣。又西迳王泽,浍水入焉。

△又西过长修县南。

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故沟横

出焉,东注于汾,今无水。又西南迳魏正平郡北,又西迳荀城东,古荀国也。

《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于汾。汾水又西南,

迳长修县故城南,汉高帝十一年,以为侯国,封杜恬也。有修水出县南,而西南

流入于汾。汾水又西迳清原城北,故清阳亭也。城北有清原,晋侯蒐清原作五军

处也。汾水又迳冀亭南。昔臼季使,过冀野,见郤缺耨,其妻馌之,相敬如宾。

言之文公,文公命之为卿,复与之冀,京相г唬航窈佣な舷赜屑酵ぃ胖

国所都也。杜预《释地》曰: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即此亭也。汾水又西,

与华水合,水出北山华谷,西南流,迳一故城西,俗谓之梗阳城,非也。梗阳在

榆次,非在此。按故汉上谷长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仓颉之后,逾殷历周,各以

氏分,或著楚、魏,或显齐、秦,晋卿士蒍,斯其裔也。食采华阳,今蒲坂北亭,

即是城也。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汾水又迳稷山北,在水南四十许里,山东西二

十里,南北三十里,高十三里,西去介山一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

《春秋·宣公十五年》,秦桓公伐晋,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是也。

△又西过皮氏县南。

汾水西迳鄈丘北,故汉氏之方泽也。贾逵云:汉法,三年祭地汾阴方泽。

泽中有方丘,故谓之方泽,丘即葵丘也。许慎《说文》称,从邑,癸声。河东临

汾地名矣,在介山北,山即汾山也。文颖曰:介山在河东皮氏县东南。其山特立,

周七十里,高三十里。颖言在皮氏县东南则可,高三十里,乃非也。今准此山,

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

杨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於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

禹于龙门。《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隐于是山,

即实非也。余按介推所隐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介推田,号其山为介山。

杜预曰:在西河界休县者,是也。汾水又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

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叙》曰:祖乙圮于耿杜预曰:平阳皮氏县东南耿乡,

是也,盘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乃自耿迁亳。后晋献公灭耿,以封赵夙。后

襄子与韩、魏分晋,韩康子居平阳,魏桓子都安邑,号为三晋,此其一也。汉武

帝行幸河东,济汾河,作《秋风辞》于斯水之上。汾水又西,迳皮县南。《竹书

纪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孙爰率师伐我,围皮氏。翟章率师救皮氏围,疾西

风,十三年,城皮氏者也,汉河东太守番系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县。故渠尚存,

今无水。

△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

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

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男子公孙祥望气,

宝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帝于水获宝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

即此处也。

○浍水

△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

浍水东出详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迳翼城南。按《诗谱》言,晋

穆侯迁都于绛,暨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

里,又命之为绛。故司马迁《史记·年表》称献公九年,始城绛都。《左传·庄

公二十六年》,晋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是也。其水又西南,合黑水,水导源东北

黑水谷,西南流,迳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乱流西南,入浍

水。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竹书纪年》曰:庄伯十二年,翼侯焚

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也?又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又有高

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趣浍交,注浍。又南,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遁

甲开山图》曰:绛山东距白马山谓是山也。西迳荧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乾河

合,即教水之枝川也。《史记·白起传》称,涉河,取韩安邑,东至乾河,是也。

其水西与田川水合,水出东溪,西北至浍交入浍。又有女家水,出于家谷。《竹

书纪年》曰: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有范

壁水出于壁下,并西北流至翼广城。昔晋军北入翼广以筑之,因即其姓以名之,

二水合而西北流,至浍交,入浍。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俗谓之白水,非也。

水出绛山东谷,寒泉奋涌,扬波北注,县流奔壑,一十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

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其水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盖

以故绛为言也。《史记》称,智伯率韩魏,引水灌晋阳,不没者三版。智氏曰:

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今乃知之。汾水可以浸平阳,绛水可以浸安邑。时韩居

平阳,魏都安邑。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以亡。

鲁定公问:一言可以丧邦,有诸?孔子以为几乎,余睹智氏之谈矣。汾水灌平阳,

或亦有之。绛水浸安邑,未识所由也。

△西过其县南。

《春秋·成公六年》,晋景公谋去故绛,欲居郇瑕。韩献子曰:土薄水浅,

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又谓之绛,即绛阳也,盖在绛浍之阳。

汉高帝六年,封越骑将军华无害为侯国。县南对绛山,面背二水。《古文琐语》

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於浍上,见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犬貍身而狐尾,随平

公之车。公问师旷,对曰:首阳之神有犬,貍身狐尾,其名曰者来,饮酒得福则

徼之。盖于是水之上也。

△又西南过虒祁宫南。

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构也。时有石言于魏榆,晋侯以问

师旷,旷曰:石不能言,或凭焉。臣闻之,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

物言也。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石言,不亦宜乎?叔向以为子野之言,君子矣。

其宫地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也。《竹书纪年》曰:晋平公五年,浍绝于梁。

即是水也。

△又西至王泽,注于汾水。

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

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遗无恤。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王泽也。

○涑水

△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

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清野山,世人以为清襄

山也。其水东迳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又西合涑水。郑使子产问晋平公疾,

平公曰:卜云,台台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子产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