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14章

水经注-第14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秋经》书:筑台于秦者也。河水又东北,迳委粟津,大河之北,即东武阳县

也。左会浮水故渎。故渎上承大河于顿邱县而北出,东迳繁阳县故城南。应劭曰:

县在繁水之阳。张晏曰:县有繁渊。《春秋·襄公二十年经》书:公与晋侯、齐

侯盟于澶渊。杜预曰:在顿邱县南,今名繁渊。澶渊即黎渊也,亦谓之浮水焉,

昔魏徙大梁,赵以中牟易魏,故《地理志》曰:赵南至浮水繁阳,即是渎也。故

渎东绝大河故渎,东迳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矣。京相г唬航

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今属顿丘县。浮水故渎又东南,迳卫国邑城北。故

卫公国也,汉光武以封周后也。又东,迳卫国县故城南,古斟观。应劭曰:夏有

观扈,即此城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年,齐田寿率师伐我,围观,观降。

浮水故渎又东,迳河牧城而东北出。《郡国志》曰:卫本观故国,姚姓,有河牧

城。又东北,入东武阳县,东入河,又有漯水出焉,戴延之谓之武水也。河水又

东,迳武阳县东,范县西,而东北流也。

△又东北过东阿县北。

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

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河水右历柯泽。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孙文子败公徒于阿泽者也。又东北,迳东阿县故

城西,而东北出,流注河水,枝津东出,谓之邓里渠也。

△又东北过茌平县西。

河水自邓里渠东北,迳昌乡亭北,又东北,迳确磝城西。《述征记》曰:

确磝,津名也。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其城临水,西南崩于河。宋元

嘉七年,到彦之北入,拔之,后失。至二十七年,以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

河,平确磝,守之。都督刘义恭以沙城不堪守,召玄谟,令毁城而还。后更城

之,魏立济州,治此也。河水冲其西南隅,又崩于河,即故茌平县也。应劭曰:

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王莽之功崇矣。《经》曰:大河在其

西,邓里渠历其东,即斯邑也。昔石勒之隶师懽,屯耕于茌平,闻鼓角鞞铎之

声于是县也。西与聊城分河。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

东迳东阿县故城北,故卫邑也。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魏封曹植为王国。大

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

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县出佳缯缣,故《史记》云:秦王服太阿

之剑,阿缟之衣也。又东北迳临邑县,与将渠合。又北迳茌平县东,临邑县故城

西,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北流,迳西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

渎口。河水东分济,亦曰泲水受河也。然荥口石门,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东北

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

故有四渎之名也。昔赵杀鸣犊,仲尼临河而叹,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济,命也

夫!《琴操》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余

按:临济,故狄也。是济所迳,得其通称也。河水又迳杨墟县之故城东,俗犹谓

是城曰阳城矣。河水又迳茌平城东,城内有故台,世谓之时平城,非也,盖茌、

时音相近耳。

△又东北过高唐县东。

河水于县,漯水注之。《地理志》曰:漯水出东武阳。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

阳县东南,西北迳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

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内,有一石台。大城西门名冰井门,门内曲中,冰井犹

存。门外有故台,号武阳台,币台亦有隅雉遗迹。水自城东北,迳东武阳县故城

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也。然则漯水亦或武水矣。臧洪为东郡

太守,治此。曹操围张超于雍邱,洪以情义请袁绍救之,不许,洪与绍绝。绍围

洪。城中无食,洪呼吏士曰:洪于大义,不得不死,诸君无事空与此祸。众泣曰:

何忍舍明府也。男女八千馀人,相枕而死。洪不屈,绍杀洪。邑人陈容为丞,谓

曰: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绍又杀之,士为伤叹。今城四周,绍围

郭尚存。水币隍堑,于城东北,合为一渎,东北出郭,迳阳平县之冈城西。《郡

国志》曰:阳平县有冈城亭。又北迳阳平县故城东。汉昭帝元平元年,封丞相蔡

义为侯国。漯水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春秋·桓公十六年》,卫

宣公使伋使诸齐,令盗待于莘,伋、寿继殒于此亭。京相г唬航裱羝窖羝较乇

一十里,有故莘亭,阸限蹊要,自卫适齐之道也。望新台于河上,感二子于宿

龄,诗人《乘舟》,诚可悲矣。今县东有二子庙,犹谓之孝祠矣。漯水又东北,

迳乐平县故城东,县故清也。汉高帝八年,封空中同于清。宣帝封许广汉少弟翁

孙于乐平,并为侯国,王莽之清治矣。汉章帝建初中,更从今名也。漯水又北,

迳聊城县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币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

行矣。东门侧有层台,秀出云表,鲁仲连所谓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者也。漯

水又东北,迳清河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甘陵故清河。清河在南一十七

里,今于甘陵县故城东南,无城以拟之。直东二十里有艾亭城,东南四十里有此

城,疑即清河城也。后蛮居之,故世称蛮城也。漯水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

东北,迳博平县故城南,城内有层台秀上,王莽改之曰加睦也。右与黄沟,同注

川泽。黄沟承聊城郭水,水泛则津注,水耗则辍流。自城东北出,迳清河城南,

又东北,迳摄城北,《春秋》所谓聊摄以东也。俗称郭城,非也。城东西三里,

南北二里,东西隅有金城,城卑下,墟郭尚存,左右多坟垅,京相г唬毫某窍

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今此城西去聊城二十五六里许,即摄城者也。又东迳文乡

城南,又东南迳王城北。魏泰常七年,安平王镇平原所筑,世谓之王城。太和二

十三年,罢镇,立平原郡,治此城也。黄沟又东北流,左与漯水隐覆,势镇河陆,

东出于高唐县。大河右迤,东注漯水矣。《地理志》:桑钦曰:漯水出高唐。余

按《竹书·穆天子传》称:丁卯,天子自五鹿东征,钓于漯水,以祭淑人,是曰

祭丘,己巳,天子东征,食马于漯水之上。寻其沿历迳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

氏所言,盖津流所出,次于是闲也。俗以是水上承于河,亦谓之源河矣。漯水又

东北,迳援县故城西,王莽之东顺亭也。杜预《释地》曰:济南祝阿县,西北有

援城。漯水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东。昔齐威王使肸子守高唐,赵人不敢渔于河。

即鲁仲连子谓田巴曰: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者也。《春秋左传·哀公十年》:

赵鞅帅师伐齐,取黎及辕,毁高唐之郭。杜预曰:辕即援也。祝阿县西北有高唐

城。漯水又东北,迳漯阴县故城北,县故黎邑也。汉武帝元狩三年封匈奴降王昆

邪为侯国,王莽更名翼城。历北漯阴城南,伏琛谓之漯阳城。南有汉沇州刺史

刘岱碑。《地理风俗记》曰:平原漯阴县,今巨漯亭是也。漯水又东北,迳著县

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请老于崔者

也。杜预《释地》曰: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漯水又东北,迳东朝阳县

故城南。汉高帝七年封都尉华寄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南阳有朝阳县,故

加东。《地理志》曰:王莽之修治也。漯水又东,迳汉徵君伏生墓南,碑碣尚存。

以明经为秦博士,秦坑儒士,伏生隐焉。汉兴,教于齐、鲁之间,撰五经《尚书

大传》。文帝安车徵之,年老不行,乃使掌故朝错受《尚书》于徵君,号曰伏生

者也。漯水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古邹侯国,舜后,姚姓也。又东北,迳东邹

城北。《地理志》千乘郡有东邹县。漯水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汉高帝七年,

封娄敬为侯国。应劭曰:临济县西北五十里,有建信侯城,都尉治故城者也。漯

水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间,汉帝高六年以为千乘郡,王莽之建信也。章帝建初

四年为王国。和帝永元七年改为乐安郡,故齐也。伏琛曰:千乘城在齐城西北一

百五十里,隔会水,即漯水之别名也。又东北为马常坈,坈东西八十里,南

北三十里,乱河枝流而入于海。河海之饶,兹焉为最。《地理风俗记》曰:漯水

东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则通津委海,水耗则微涓绝流。《书》:浮于济、漯。

亦是水者也。

△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

《地理志》杨虚,平原之隶县也。汉帝文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庐为侯国

也。城在高唐城之西南,《经》次于此,是不比也。商河首受河水,亦漯水及泽

水所潭也。渊而不流,世谓之清水。自此虽沙涨填塞,厥迹尚存。历泽而北,俗

谓之落里坈,迳张公城西,又北,重源潜发,亦曰小漳河,商、漳声相近,故

字与读移耳。商河又北,迳平原县东,又迳安德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昌县故

城南,又东,迳般县故城南,又东,迳乐陵县故城南。汉宣帝地节四年,封侍中

史子长为侯国。商河又东,迳朸乡县故城南。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刘辟光

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张乡也。应劭曰:般县东南六十里,有朸乡城,故县也。

沙沟水注之。水南出大河之阳,泉源之不合河者二百步,其水北流,注商河。商

河又东北流,迳马岭城西北,屈而东注,南转,迳城东。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

越斩汲桑于是城。商河又东北,迳富平县故城北,《地理志》曰:侯国也。王莽

曰安乐亭。应劭曰:明帝更名厌次。阚骃曰:厌次县本富平侯车骑将军张安世之

封邑。非也。案《汉书》昭帝元凤六年,封右将军张安世为富平侯,薨,子延寿

嗣。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陈留风俗传》曰:陈留尉氏县安陵乡,故富平县

也。是乃安世所食矣,岁入租千馀万,延寿自以身无功德,何堪久居先人大国,

上书请减户。天子以为有让,徙封平原,并食一邑,户口如故,而税减半。《十

三州志》曰:明帝永平五年,改曰厌次矣。案《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

帝六年,封元顷为侯国。徐广《音义》曰:《汉书》作爰类。是知厌次旧名,非

始明帝,盖复故耳。县西有东方朔冢,冢侧有祠,祠有神验。水侧有云城。汉武

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刘信为侯国也。商河又分为二水,南水谓之长丛沟,东

流倾注于海。沟南海侧有蒲台,台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齐略记》曰:富城东

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于台下繙蒲系马,至今每岁蒲生,萦委若有系状,

似水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