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

第9章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第9章

小说: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9节: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2)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这可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职场中,有很多人就像故事中的贾金斯一样,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而这样做损失的不仅仅是工作没有完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使你养成虎头蛇尾的工作习惯,而这将是个人最大的损失。
对一位积极进取的员工来说,有始无终的工作恶习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危险性。它会吞噬你的进取之心,它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使你永远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就是这个道理。
做事善始善终,力求彻底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会儿,在一个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条蛇溜出去为止。
很多人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有始无终并没有从实质上去解决问题。比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做一次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第40节: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3)
无论我们做的什么职业,做多久,我们都应该要以一种善始善终的专注心态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我们人格魅力的体现。
许多人有一种把工作做了一会儿,就放在一边的习惯。而且他们充分相信,他们似乎已经完成了什么。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样做,犹如足球运动员在临门一脚的刹那间收回了脚,前功尽弃,白白浪费力气。
做事不求彻底、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地做完一件事的人,最易失去信任。他们的工作最不可靠,一定是拖泥带水、纠缠不清,许多企业对这种人是非常感冒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做事需善始善终。因为只有这样,在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才不会被淘汰,才会有立足之地。如果一味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往往会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稳定性差的印象,我们就会永远处于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改善这种症状,首先要从“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打工心态中脱离出来,试着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中寻找兴趣与自我肯定。
因此,在工作中,作为一个公司员工,要尽量避免这种虎头蛇尾的做法。做工作就要从一而终,善始善终,以获得同事和老板的承认和赞赏。
善始善终地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成功的青睐。

第41节: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较真(1)
10。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较真
每个企业和组织里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究其原因,就是“打工嘛,反正不是为自己干,差不多就行,何必太认真呢。”这种典型的打工心态在作祟。
“差不多”已经成为人类各项事业的敌人,但是有一个他们的共同天敌,那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需要我们激发和唤醒的追求认真、完美态度的主人翁精神。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先生”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关于这类人的性格和状态,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于1924年6月28日在当时的《申报》发表《差不多先生传》,可谓把这种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第42节: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较真(2)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学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看了胡适先生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再对照一下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不禁令人汗颜。8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今天职场上的中国人仍然有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至于企业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基本”、“好像”、“几乎”、“大约”、“估计”、“大致”、“大概”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
在我们的企业、组织机关里,“差不多先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打包不方正,差不多就行了;检验疵点没标识,差不多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质量差点、成本高点、价格低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斤斤计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不是退货,就是索赔,使工厂失去客户,丢掉市场。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有其生存的广阔空间,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差不多”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既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因此,绝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必须想办法努力克服,彻底根除!
看似“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做事情如果有“差不多”、“大概过得去”、“还行吧”、“凑合”这样的心态,那是很要命的,殊不知“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差不多”心态,工作中才漏洞百出,产品才缺乏竞争力。因为“差不多”,我们的许多企业被拒之门外,我们的产品总是被打上二等货色的标签,与一等品只差一点,其实是差很多。

第43节: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较真(3)
很多时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都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注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100多万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方。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位“差不多先生”也只好背井离乡了。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远,无论是相差0。1mm还是0。1s,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s;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差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