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 >

第32章

人生六味茶-第32章

小说: 人生六味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余回甘】

清汤绿叶,似雪白花,茶香袅袅,花香幽幽,这一杯茉莉花茶,是否让你梦回江南,看到那水色烟波,浆声灯影。茉莉花茶的清爽口感,芬芳滋味,确实和爱情有许多可比之处。我们可以说,人生是茶,有了爱情,就如同茶中加了花,给人生增加了许多甜蜜美好。也可以说,茶是男人,茉莉花是女人,男人的明朗似茶,女人的温柔如花,两者的结合多么让人欣慰。还可以说,茉莉花茶清香雅淡,如同成为夫妻之后,二人细心呵护的婚姻,不会甜言蜜语,如胶似漆,却会一生恩爱,不离不弃。茉莉花茶适合比喻细水长流的爱情,因为淡淡的给予芳香,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一生伴随;因为这芳香来自纯美的花朵,才经得住世人的询问,是一颗真心。茉莉花茶,汤色纯净,香气隽永,丝丝真情,悠悠回荡。在茉莉花茶里,我们细品爱情;在茉莉花茶里,我们寻找幸福。


第六篇 白茶佳一品人生不老法


【茶之章】

说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名白茶。白茶的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所以能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而且,白茶往往特别美观。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古代白茶是采自〃白茶树〃的鲜叶制成的。据《大观茶论》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三、四家,生者不过一、二株……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据报道,近年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乡南大溪村横坑坞有一白叶茶树,系清乾隆年间即有,其嫩叶洁白如玉,鲜叶除叶脉两侧是绿色外,余皆白。待春茶老后始白绿相间,至夏呈全绿,采制后产品称〃安吉白茶〃。传统白茶鲜叶采自适宜的茶树品种,以独特的〃不炒不揉〃工艺制成,品质别具一格。传统白茶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含页眉、寿眉)。

白茶外形素雅,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垂卷,芽叶连梗。色泽灰绿或翠绿,内质毫香显露,叶鲜爽甜醇,汤色杏黄或澄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绿,叶脉微红。白茶鲜叶原料除安吉白茶采用白茶树鲜叶外,传统白茶选用多毫的大叶品种,主要有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福建水仙种、江西大面白等。传统白茶制法不炒不揉,因而汤色与滋味清淡。大叶茶品种茶树新梢叶毫肥壮,内含物丰富,成茶身骨重实,增加了茶汤滋味的浓度和耐泡程度。

白茶是发酵茶中发酵程度最低的一类茶,主要产于福建声福鼎,政和等地,是我国特种茶类之一,近年来白茶的价格在每千克2000元左右,有经验认为白茶具有防暑,消毒,治牙痛等作用,尤其是千年白毫银针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著名的白茶有:白毫银针(是首届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牡丹、贡(寿)眉、新工艺白茶等等。


评茶


 白茶性清凉,自古民间认为可治热病,被海外侨胞视为珍品。传统白条为不揉不炒的片状茶,形态自然,茸毛不脱,白毫满身,故名。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政和、福鼎、松溪、建阳等地。品种可分:大白、小白、水仙白、白银等,尤以政和出产的'白毫银针〃为白茶中之极品。白毫银针芽叶略瘦长,茸毛略薄,光泽较差,但香气清鲜,汤色黄而甜醇,滋味浓厚。系采用大白茶种抽芽精制而成。白毫银针遍披白色茸毛,色白如银,银光闪闪,状似针而得名。该茶有天然香味,冷性强,有健胃提神、祛湿退热、〃降肺火〃之功效。因而产地群众常用之为治热症之便药。

白茶的独特之处是特别耐泡,可连续冲泡十多次后,色、香、味仍有残留。该茶随着不断地冲泡,茶叶香气由毫香而药香,而青花香,而嫩香,最后才是一般茶香。而滋味由毫味而药味,而微甜,最后才平淡。经十多次,甚而近二十次冲泡均无苦涩味,药味虽浓,但过喉爽快。因白茶药理作用也更大,祛湿退热之功效更强。

白茶茶色清澈,属于不发酵茶类,喝罢能清热气,茶性与绿茶相似,却不寒凉,夏天时饮用可消暑驱热。寿眉、白牡丹等都是白茶,寿眉更有化痰功效。

中国古代茶名称很多;最初称〃荼〃;还有其他别名,直到唐代才称〃茶〃。宋代人好斗茶;以〃茶色贵白〃(宋蔡襄《茶录》)。宋沈括《梦溪笔谈》,〃今茶之美者……,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惟芽长者为上品。〃南宋王观国《学林》,〃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宋代庄秀裕《鸡肋编》,〃茶树高丈余者极难得,其大树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长半寸许,〃迸雷时值惊蛰,指明白茶为早芽种。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更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一曰白叶茶……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品茶说】


 宋代徽宗皇帝赵佶著有一本茶书叫《大观茶论》,书中〃白茶〃一节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闸,其叶莹薄……运度得宜,则表里昭砌,如玉在璞,他无与伦也……〃

白茶,是一种低温情况下产生叶绿素缺失的一种遗传变异体,是茶树中的特异性品种。我国各地一些地方均有发现,如浙江安吉白茶。由于这种茶树代谢机能的特异性,低温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但显著的提高了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达9%。这时其他一般绿茶品的含量只有2%4%。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由20多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这种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到目前为止,除一种中有少量发现外,其余动植物中均未发现。

最近《美国科学院学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干扰素是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原因是茶叶中有一种叫做〃茶氨酸〃的物质,这种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又能调动为〃伽马德耳塔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能更大的提高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据此研究成果认为:喝茶就能使血液免疫细胞干扰素分泌量提高5倍。已经知道,安吉白茶的茶氨酸含量要比一般茶叶高12倍,因而多喝安吉白茶对抵御病毒侵害很有好处。

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毫升的杯子,只要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5℃以上,等冲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到茶盅上,即可饮用。第二冲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45次。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寒〃性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大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要用〃功夫茶〃的饮用工具和办法,效果当然更好。饮用白茶用量一般的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成了〃物极必反〃,反而得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提醒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形象。

茶又宜兼饮,不宜偏饮,由于茶叶产地、品种采摘时机和加工方法不同,所含有营养及各种有效成分也有所不同。因而,饮茶应多样化为好。经保健专家介绍一般安排:春饮绿茶、夏饮白茶、秋饮花茶、冬饮红茶(或乌龙茶)。茶宜常饮,不宜间断,茶的保健作用要细水长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功效。故有三国名医华陀的《食论》提出的〃茶久食,益意思〃的论断。

茶又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饮用。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而饭前与临睡前这段时间,就不宜再饮茶。


【茶中道】


 白茶具有显著清凉解毒、防癌治病之功效。茶叶中的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以白茶功效最好。饮茶不仅可以提神益思,还能消食去腻,明目清心,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茶叶在抗衰老、防癌症、健身益寿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一般正常人来说,茶叶已成了一种理想的长寿饮料。

饮茶对长寿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我国唐代刘禹锡、白居易,宋代苏东坡、陆游等都是古代著名的文豪;他们不仅撰写了许多与品茗有关的诗词,而且都酷爱饮茶。有趣的是,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物质水平低下,人的平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他们的寿命都较长:刘禹锡活到70岁,白居易活到74岁,苏拭活到65岁,陆游则活到85岁高龄。

茶叶中所含的芳香物质、生物碱、类黄酮等成份能减低人体中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和降低血脂浓度,具有较强的解脂作用;同时茶叶中的脂多糖物质可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造血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同,另外,茶叶中的重要成份茶多酚是一种天然优质抗氧化、抗辐射、防突变、防癌生理活性物质。茶叶已被证明是人类的长寿饮料,正常的成年人若能养成合理而科学的饮茶习惯,这对防癌、健身、长寿是会大有好处的。

俗话说:〃常饮香茗助长寿,长寿得益品茗中〃是有道理的。

思考该如何养生,又该如何养性?

【人间茶话】

寿眉生理养生四道

寿眉,有时称作贡眉,乃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主产区在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量占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优质寿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养生以长寿。中国人历来是注重养生的民族,如何养生的学问在典籍中也是浩如烟海,我们在这里重点讲两类养生之道: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

养生的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道:一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劳〃、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这种单纯生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