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 >

第19章

人生六味茶-第19章

小说: 人生六味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陆绩的这种孝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是他的行为就像是发自本能一样。现在成人的诸位,看到好吃的、好穿的,可曾第一个想到生你养你的父母?

另一个例子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他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再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外出,就叫闵子骞驾车,在途中,闵子骞突然掉落了驾马的缰绳,父亲以为儿子太粗心,就责怪他的不是。谁知一接触儿子的衣服,才发现闵子骞穿的布袍里面,全是不保暖的芦花。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子不孝父之过

子女是否孝敬,其实在于父母的教导。不孝养成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骄宠:为人父母过分溺爱、娇惯自己的孩子,例如经常顺著孩子的个性,稍微不如他的意,他便不堪忍受了。经常让他占便宜,任随他安逸享乐,教他执劳奉养父母,他便不习惯了。在别人面前孩子稍有过失,父母不忍心斥责他们,而孩子却敢顶撞他们的父母。积下了这些骄纵的习气,在别人面前展不出手,却独在父母面前展得出手,于是就真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了!

第二是习惯:孩子的语言粗率惯了,便敢冲撞父母;行为简易惯了,便敢不守礼节,任意的作为;父母分甘食少惯了,孩子于是就不记得父母把美味食品留给他吃的恩德;父母抱病忍受病苦惯了,孩子于是就不再闻问父母的痛痒。

第三是乐纵:孩子见到同辈,就不胜意气风发,面对父母,就感到没有意思;进入妻子的房间,就露出千般的趣态;走进高大的厅堂,就感到闷闷不乐,甚至敢明白的表示,父子兄弟是俗物,不喜欢和他们见面;则他的心中,怎么还会有孝悌的想法呢?

第四是忘恩记怨:俗话讲:'恩习久则愈忘,怨习久则愈积。'受恩时间越久;越容易忘记;积怨越久怨气越重;人情如此。所以受了人家一次饭则感激不尽,若是吃久了;就会生起好吃不好吃的意见;头一次布施,受者感恩不尽,若经常接济,就会生起布施多或少的不满;人开始刚一见面都很热情,日子久了,就会生起猜疑嫌弃之心。况且是父母兄弟,天生就习以为常,把父母的教诲开导看作是难以忍受的琐碎唠叨,甚至还有称赞我而被我厌烦的时候呢!把父母的劳苦,对自己的保护以及家计的经营,都认为是极平常的事,何况还有强行叫我做,而我根本不愿做,事情被耽误而父母发怒的事呢!以为父母兄弟的亲爱,是必然不会变的,眼前父母的大恩,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可能还会想到十月怀胎生养的苦难、襁褓哺乳的辛劳,以及幼小体弱,病痛灾殃而使父母惊魂失魄的痛苦呀!所以人情有的时候,会显得至为颠倒,至为古怪,而且还不自觉;孩子对于父母,往往就会如此,因此不以恩而获怨的父母,就很少了啊!还有一些则是随着人长大,有了其他的欲求,就开始与父母之间有所争执了。

第五是私财:钱财到了我的手,就是我的了;若是在父母手上;又说应该把这些钱财给我才对。自己的钱财充足,就把父母亲忘掉了,若无钱财,就用希图的目光盯着父母的钱,要是得不到手;就怨恨他们。如果父母亲自己不能养活自己,要靠我来承担,那就更加厌弃老人。甚至只有一个独生儿子的,也因钱财而父子对立。那些兄弟多的,小的推给大的,大的又推给小的,互相推脱,将父母弃之不顾。应当想一想,我的这个身体是从哪里来的?我的钱财又是谁给的?我赤条条一文不带来到人世,而能够从婴孩不缺吃穿地长到今日,是谁所为呀!

六曰恋妻子:有了美味和钱财,就想取悦妻室、宠爱儿女;有良辰美景和欢乐的机会,就拥妻抱子前往。如此,承欢父母膝下,使其欢喜的念头也就渐渐淡薄了。为什么不想想,我爱我的儿女,而我又是谁的儿子?我是父母的亲生子,而我不顾及他们,那么今后我又如何能依靠我的儿子呢?夫妻和睦,固然是一家的乐事,但当我呱呱待哺、大小便溺不能分时,妻能照顾到我吗?当父母把儿拉扯成人,又给他娶了媳妇,自然是不胜欢喜。但为什么儿子有了妻亲近,反而使父母失去了儿子呢?

以上所说的几种,都是人之习情;然而子女未尝没有真性,只是积习久了,就不知道错误所在。要知道小不孝渐渐的积久了,就会变成大不孝啊!作为人子的,应当时时警惕,事事检点,念念克治。不要因为父母的慈爱之心,而自己原谅自己;不要因为世道的炎凉,觉得我比别人还好。这样一天比一天谨慎行持,自己成为一个很孝顺很有道德的人,难道还是很远的事吗?

兄良弟悌

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与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根本。孝向社会外延是忠(君臣关系),向横引为悌(兄弟关系)、信(朋友关系),即孝、悌、忠、信。

今天的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兄弟姐妹济济一堂的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所谓〃上阵亲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种血缘性的兄弟关系已经逐渐被外化,推广到朋友、盟友关系上去了。不过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兄弟情谊,我们还是应该谨记于心,体会其中三味。

看两则兄弟之间的情谊故事,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兄弟之情。

颜含,字弘都,费县方城镇诸满村人,东晋著名大臣。颜含四代祖颜盛为东汉尚书郎,黄初年间,任青徐二州刺史东迁,卜居华县城郊,因代传孝恭,号其居处为孝悌里。颜含父颜默,曾任汝阴太守,封护国将军。颜含兄弟3人,排行第三,因双兄早亡无传,成为颜氏大宗。

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死于医家,家里人迎丧,在回来的路上,忽然招魂旗缠树不开、领丧人跌倒在地,口称畿言说:〃我命不该死,只是服药太多,伤害了五脏,还能复活,千万别埋葬我呀!〃家里人都想打开棺材看看,颜默不许。当时颜含还很小,慨然对父母说:〃不寻常的事,古来有之,开与不开棺材,痛苦一样大,为什么不打开看看?〃父母见他说的有道理,令人开棺,果真有气息微存。颜畿长期卧床不能言语,家人侍养都生倦色,颜含却绝弃一切事务,辛勤侍护,数年如一日。他对哥哥这种友好,古代叫〃悌〃。江南富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甘旨〃以表敬意。

颜畿死后,颜含的二嫂樊氏患病失明,为治疗嫂子的眼病,颜含费尽心机,备受煎熬,终于治愈。为了侍养父母兄弟,颜含十几年足不出户。

汉代以后推行〃举孝廉〃做官制度,颜含孝悌出名,本州推举他当官,不去上任。一直等到父母、两兄全部去世,才走出家门到东海王司马越处作太傅参军,后出补开阳令。司马炎镇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命他为参军。公元307年随司马炎过江,居住南京,屡任要职。曾被委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颜含回答说:〃国家年年打仗,民不聊生,户口减少,南北富豪互相竞争游民,搞得国家穷困,个人暴富。这是掌权人的忧虑啊!应当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出,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恢复。〃虽因故未到任,但其言切中时弊,王导甚为敬服,此后,又任侍中、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升光禄勋。退休时,晋成帝赞扬他的品行,特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并派朝官四时致膳,他都一一谢绝。

他为人正直,不媚权贵。王导是皇帝的老师,名位隆重,满朝大臣认为应该降礼,派人争取颜含意见,含说:〃王公虽重,礼无偏敬,降礼之言,是你们的事,我老了,不识时务!〃随后对别人说:〃我听说讨伐一个国家不问仁人,有人问佞于我,难道我有邪德吗?〃他拒绝强权人物桓温的通婚要求,说他盛满之后会走下坡路,故不能联姻。有人请他评论江南群士优劣,他回答说:〃除了周伯仁正义,邓伯道清廉,卞望之气节,剩下的吾不知也。〃表示对现实人物胡吹海侃行为的蔑视。

颜含注重行实,反对浮伪,生前留下遗嘱:死后素棺薄殓。反对当时套棺厚葬,挥霍浪费的恶劣风气。颜含去世后,由江夏人李阐撰碑文述其生平,曾孙颜延之作铭。400多年后,颜含十四孙颜真卿罢抚州刺史,途经南京,为颜含重新立《颜含大宗碑》。

从颜含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经典观点在人生上的最佳诠释。此人,为人孝悌,由此得官,坚守仁义,为官清廉,忠诚刚正,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儒家君子的代表人物。这也是〃孝悌〃观的基本含义〃为人孝悌〃也就能做到〃忠〃、〃仁〃等等为人的道德标准。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庾衮,晋朝人,他有三个哥哥。有一年,村中发生流行性瘟疫,庾衮的两位哥哥都因为罹患瘟疫而不幸病逝,就连二哥庾毗也在垂死边缘。

家中的亲友,及庾衮老迈的父母亲,为了避免被传染,也纷纷远走他乡,整个村里,除了生病和病亡的人之外几乎都离开了。庾衮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二哥,正独自一人面对病魔的折磨,深刻感受到二哥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心想:「二哥在这个正需要有人陪伴、关怀的时候,我怎能弃他而去!」庾衮留下来亲自为二哥调理汤药,日夜不眠地照顾他。由于当时人心慌乱,因病身亡的家人只好先放置在家中,庾衮想到未能妥善安葬两位哥哥感到十分哀伤,他常常抚摸着棺木悲泣不已。

如此过了好几个月,疫情慢慢缓和下来,远走的亲人也渐渐返回家中。大家发现庾毗在庾衮悉心的照料下竟然痊愈了,庾衮也丝毫未受感染,健康如昔。大家都对庾衮在瘟疫的弥漫中竟然没事,感到很惊讶,纷纷询问他庾衮回答:〃我只是一心一意的希望二哥的病能够赶快好,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