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09章

执宰大明-第309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骁武军也因为黑牛镇的勇武表现,一跃成为了大明军中响当当的精锐,李云天这次之所以带着那五千名骁武军来乐安,就是因为宣德帝要检阅这支创造了奇迹的部队。

在此以前,李云天一直生活在周征的光环下,每当外界提起他,尤其是朝中那些勋贵,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是周征的女婿。

不过随着李云天在平叛中的精彩表现,他已经逐渐被朝廷的文武官员们认可,成为了大明官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现在,人们再提起李云天的时候,率先想到的是他在山东战场上的那些漂亮的战绩。

原本宣德帝让李云天坐镇济南城是为了抵御叛军的袭击,不成想李云天先是出人意料地攻克了青州,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进攻青州的陈朗和杨勇,进而稳定了青州的局势,彻底切断了叛军东部和西部的联系,并趁机通过陈朗收复了登州,迫使莱州之敌龟缩于一隅。

值得一提的是,当汉王在黑牛镇大败的消息传到青州后,镇守青州城的靳荣就派出了一支一万人的兵马,会同了登州陈朗的部队,兵不血刃地就迫使莱州城的叛军投降。

如果说青州的战事只是李云天小试牛刀的话,那么黑牛镇一战则是令外界感到惊艳,李云天在黑牛镇不仅粉碎了沧州城叛军的夹击,而且还击溃了汉王的四万叛军精锐,堪称一个奇迹。

另外,德州的叛军之所以会投降,汉王在黑牛镇的惨败是重要的诱因。

如此一来,青州、登州、莱州、沧州和德州的收复直接或者间接与李云天有关,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就平定了山东的战局,战功赫赫,无人能出其右。

随着汉王困守乐安城,武安县城里的那些文武官员都知道汉王发起的这场叛乱即将结束,届时李云天绝对会被宣德帝重赏,因此自然要抢着交好李云天。

第二天上午,宣德帝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驾临武安县城,小小的武安县城顿时热闹了起来。

城里的居民纷纷走上街头,饶有兴致地聚集在路边伸长脑袋向进城的队伍中张望着,都想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目睹大明天子的龙颜。

可惜宣德帝坐在御辇内,百姓们并没能看见他的容貌,不过即使这样众人也非常满足,至少他们见到了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京城文武大员,足够以后用来吹嘘和炫耀。

晚宴后,宣德帝将杨士奇、杨荣、张昊和李云天等近身重臣传到书房议事,商议着如何解决乐安城之事。

虽然张昊率领大军将乐安城团团围住,并且向城里的汉王喊话劝降,但是汉王却丝毫不予理会,摆出了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这使得宣德帝异常头疼。

很显然,宣德帝并不想强攻乐安城,除去会带来大量伤亡不说,他还要兼顾居庸关和真定府的战局,倘若能迫使汉王开城投降,那两地的战事毫无疑问会随之平息。

另外,如果汉王投降的话,无疑将极大提高宣德帝的声望,这正是年轻的宣德帝所迫切需要得到的东西,在那些朝中重臣面前他感到一股难以言语的压抑。

为了早日结束山东的战事,宣德帝决定第二天亲自前往乐安城劝降。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困扰着宣德帝,十一月初的时候交趾传来战报,成山伯王通被叛乱的匪首黎利大败,伤亡数万人。

尤为令人感到意外和震惊的是,参赞军务的军阁次辅陈洽被敌军围困后自杀殉国,成为了黎利叛乱以来战死的最高级别的大明官员。

交趾的战败使得宣德帝大为震怒,他想不到小小的交趾竟然会使得明军接连两次落败,而且还搭上了陈洽的性命。

因此,商议完山东的战事后宣德帝又提起了交趾的事情。

经过众臣的商讨,宣德帝决定任命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安远候柳升为征虏副将军,接替王通担任交趾总兵,待山东战事平定后带兵前去交趾平叛。

张辅当年征交趾时,柳升是他的副将,立有不少战功,对交趾的地形地势和风土民情都颇为了解,故而是平叛交趾的最佳人选。

李云天默默地坐在下首处的座位上,眉头微微皱着,虽然他也觉得柳升是平叛交趾的不二人选,可从历史上来看柳升无疑还是失败了,否则交趾将成为了大明的第十四个布政使司。

次日一早,宣德帝的御辇从武安县城启程,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向乐安城而去。

此时,乐安城的四个城门已经被明军团团围住,城外的营帐连绵不绝,将乐安城围得水泄不通。

北门外的空地上,数十门铸铁打造的重炮一字排开,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乐安城,气氛无比萧杀。

这些重炮有一个名字,名叫“大将军”,是大明最为厉害的火器,能够发射实心弹和开花弹,既能攻城也能大量杀伤敌军。

重炮的后方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三千名背着火铳的火铳手,一个个衣甲鲜亮,神情严肃。

这些火铳手和重炮就是大明大名鼎鼎的神机营的全部家当,也是大明皇帝对外征伐的杀手锏。

当年永乐帝北征蒙古的时候,神机营的重炮和火铳手让蒙古骑兵吃尽了苦头,打得那些骑兵人仰马翻,心惊胆颤。

大明的京军分为三大营,即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神机营是火器营,三千营是骑兵营,五军营则是驻扎在京城的京卫。

神机营和三千营可谓是皇帝的近卫部队,担负着守护皇帝的重任,通常跟随皇帝行动,由皇帝信任的勋贵掌管,只有皇帝才能调动他们。

北门城墙上的叛军士兵神情惊讶地望着那些重炮和火铳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神机营的火器,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城内,汉王府。

汉王独自在后院的大厅里喝着闷酒,神情落寞,两鬓出现了不少白发,短短二十几天仿佛老了十几岁。

让汉王万万想不到的是,仅仅四个多月他就在山东被宣德帝逼进了绝境,牢牢地困在了乐安城,简直犹如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其实,汉王本有机会离开乐安前往真定府与鲁仲乾会合,鲁仲乾手中还有十来万大军,虽然比不上叛军精锐,但只要经过时间的磨砺一定也能成为悍勇之师。

如果汉王是普通人的话,或许他就悄悄出城潜往真定府找鲁仲乾,可惜他是大明堂堂的汉王,他的尊严和孤傲不允许他灰溜溜地离开山东。

况且汉王的家眷都在乐安城,他无法将他们带走,只能将妻儿老小都留在乐安城给明军,届时将成为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以后即使时夺得天下又有何意义?

“王爷,神机营已到,皇上可能要来了!”就在汉王在那里黯然神伤的时候,原乐安州知州、现被汉王任命的伪兵部尚书和后军都督府大都督的朱恒从门外走进来,向汉王一拱手,沉声说道。!^!

第371章负隅顽抗(三更)

“朱瞻基来了?”汉王闻言,端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将杯中少许酒水洒在了桌上,随后一饮而尽,重重地将酒杯放在桌面上,冷笑着说道,“他是来看本王笑话的吧!”

“王爷,下官觉得皇上此次前来好像是想劝降的。”朱恒沉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说道。

“劝降?”汉王眉头微微一皱,嘴角随后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一脸傲然地望着朱恒,“本王从来不知道‘降’字如何写,朱瞻基想要让本王向他投降,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王爷不如先答应皇上,以麻痹城外的驻军,晚上的时候下官等人护送王爷从城南突围。”朱恒知道汉王已经抱着与乐安城同归于尽的心思,神情严肃地望着他,“王爷,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王爷与威国公会合,必能够东山再起!”

在朱恒看来,宣德帝留给汉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汉王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前往真定府,鲁仲乾的麾下还有十几万叛军,足够汉王安身立命。

“朱尚书,你的好意本王心领了,本王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岂可抛家弃子独自逃生?”汉王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笑容里充满了苦涩,神情黯然地望着朱恒,“本王靖难的时候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可惜了你们这些跟随本王的人。”

“王爷,我等既然追随王爷,就已经想到了这么一天,虽九死而无悔。”朱恒连忙冲着汉王一拱手,神情坚毅地回答。

“本王现在真后悔,当时如果听从了你的建议挥军南下,抢占南京,也就不会落得如今的这个地步!”汉王见朱恒对自己忠心耿耿,心中顿时五味陈杂,不无懊恼地说道。

举兵造反前,朱恒向汉王提议先行抢占南京,在南京祭拜先祖后登基称帝,然后与宣德帝隔长江对峙,形成二龙逐日的局面。

朱恒的这个建议从战略上来说是一步绝佳的好棋,不仅使得汉王远离了宣德帝控制的北直隶,而且足以在礼仪上与宣德帝相抗衡。

退一步来说,即使汉王不在南京称帝,那么凭他的声威很快就能控制住江南地区,进而有了稳固的后方,然后就能与宣德帝周旋。

可惜的是,汉王当时踌躇满志,根本就没有将“懦弱”的宣德帝放在眼里,在鲁仲乾、白德祥和赵王等人的夹击下,他根本不相信宣德帝能扛得住这种局面。

“王爷,现在为时未晚,只要王爷和威国公攻克南京,那么南方的各位王爷必将群起响应,届时王爷仍可与皇上一较高下!”

朱恒的脸上闪过一道黯然的神色,随后向汉王一拱手,沉声劝慰道。

“不要提那些唯利是图、胆小如鼠的小人,如果他们应约举兵的话,如今天下已经是本王的了!”不提那些藩王还好,一提起来汉王不由得面色一沉,咬牙切齿地说道。

本来,汉王举兵前已经与赵王、宁王等藩王约好,让他们相继在藩地举兵,等到汉王夺取天下后就遵从洪武皇帝的旧制,将各位藩王被永乐帝削掉的军政大权都还给他们,以屏藩中央。

那些藩王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可如今包括赵王和宁王在内,竟然没有一个人响应汉王举兵,使得他孤军奋战,被宣德帝全力围剿。

如果说赵王是因为距离北直隶太近,被牛世豪和刘方一上一下看得死死的,没有办法举兵,而宁王等人可是远离北直隶,完全可以举兵与汉王相呼应。

尤其是宁王,按理说是最应该响应汉王的藩王,毕竟当年的老宁王被永乐帝摆了一道,做梦都想要回军政大权。

要是宁王在南昌造反,进而率兵北上进入河南,那么就能破了牛世豪和刘方对赵王的夹击,使得赵王顺利举兵。

咚咚……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了沉闷的鼓声。

“朱瞻基来了,跟本王前去会会他!”听闻鼓声,汉王的双目凶光一闪,起身向院外走去。

天子驾临时的奏乐有一套特殊的礼制,包括亲王在内,如有人敢擅自僭越,那就是谋反的大罪,故而汉王一听到那通鼓声就知道宣德帝来了。

乐安城城北锦旗招展,人头攒动。

宣德帝的御辇停在了那些火铳手的后方,被文武百官和侍卫簇拥着,周围聚满了密密麻麻的亲兵,声势浩大,气势惊人。

城墙上的叛军已经看见了御辇,不由得在那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神情慌乱,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的天子。

不久后,汉王领着朱恒、王斌和右军都督府大都督盛坚等人登上了城门楼,与宣德帝遥相对视。

王斌非常幸运,在亲兵们的拼死保护下逃回了乐安城,虽然他打了败仗,但是汉王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