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320章

执宰大明-第1320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诸将各司其职,严守军纪,不得有误!”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再度环视了一眼屋子里的众高级将领,神色严肃地说道。

“谨遵王爷军令。”听闻此言,在场的人齐刷刷地躬身回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色,谁都知道对倭国一战很可能是大明以后数十年里唯一的一场对外战争,故而都想抓住这次机会建功立业。

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闪过了一丝笑意,为了征讨倭国他前后筹谋了二十多年,自从讲武堂建立他就开始收集倭国的情报并且往倭国派遣探子,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东路军从山口港登陆的同时,从宁波港出发的西路军现在停留在大琉球岛上,也将从九州岛原萨摩藩的出水港登陆,在山口惠子的率领下挥师北上,扫荡九州岛上的地方武装势力。

大琉球岛的明军水师营地里已经堆满了军事物资,它是西路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经过讲武堂十余年的经营大琉球岛实际上已经跟大明的州府没有什么区别。

鉴于与大明之间的密切关系,琉球王已经准备给正统帝上书,希望也能像朝鲜国一样并入大明。

与东路军不同的是,西路军届时将分出一支舰队绕过萨摩半岛前去四国岛,从山口惠子在四国岛的领地伊予登陆。

由于四国岛只有伊予、土佐、阿波和赞岐四个国家,因此从伊予登陆的明军只需要击败土佐、阿波和赞岐三国就能平定四国岛,进而从背后给本州岛的倭军狠狠地插上一刀,这将使得本州岛的倭军被迫两线作战。

三天后,李云天在釜山港举行了盛大庄严的誓师大会,宣读了对庇护倭寇的倭国的战斗檄文,正式拉开了征讨倭国之战的帷幕。

李安民作为先头部队,率先率军攻占了壹岐岛,全歼了岛上没有丝毫防备的倭军,然后开始给当地百姓派发大米等粮食。

壹岐岛的倭人百姓原本对明军的到来感到万分惊恐,一百多年前蒙元军队两次东征时差点儿把岛上的人杀绝。

领到粮食后壹岐岛的百姓开始时根本不敢相信明军会给他们分发粮食,甚至以为粮食里有毒,直到明军士兵当着他们的面生火做饭,蒸出了倭国人最喜欢的吃的米饭团并且当众吃下后那些百姓们终于相信米饭团里没有毒,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香喷喷的米饭团。

由于倭国生活贫瘠,普通百姓根本就吃不上米饭团,只有那些地方上的权贵才能享用,这使得壹岐岛上的百姓们是万分激动,有的甚至热泪盈眶,对明军好感倍增。

鉴于倭国百姓生活贫苦的现状,李云天准备用“米饭团攻势”来收拢倭国百姓的人心,进而尽快稳定倭国的局势。

“木饭团攻势”的效果非常好,远远超出了李云天的预期,使得倭国的社会局面迅速就稳定了下来,从这件事情上倭国百姓知道明军此次前来并不是为了奴役他们的,否则根本不用给他们分发粮食。

拿下壹岐岛后,李安民把所率领的船队开到了九州岛肥前的博多湾,故意在海面上游弋,并且发炮驱离靠近的倭国船只,这使得沿海地带的倭人百姓顿时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中,不清楚明军水师意欲何为。

第1454章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九州岛,太宰府。

太宰府是倭国治理九州岛地方事务的部门,负责九州岛的防务及外交等一切政务,太宰府的最高长官为权帅。

实际上,太宰府大贰一职才是太宰府实质性的长官,由亲王担任的太宰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荣誉职务。

通常,太宰府的权帅作为大臣的流罪、左迁之职,筑前的大名武藤氏自镰仓以来代代出仕太宰大贰之职。

当大内政弘击败了武藤氏后,肥前的守护大名松浦氏成为了太宰大贰,大内政弘与少贰氏之间的争斗非常厉害。

太宰府的一间公房里,松浦太郎背着双手局促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主公,我们的船想要靠近但是被明军水师的火炮赶了回来,现在还不清楚他们的意图。”

这时,一名武士装束的中年人快步走进了房间,神色严肃地禀报道。

松浦太郎就是太宰府的太宰大贰,接到明军水师攻克了壹岐岛并在博多湾上游弋的消息后大吃了一惊,连忙派人前去查看,隐隐约约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什么?”松浦太郎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明军水师的这个举动很显然并不友善,随后急声问道,“他们有多少艘船?”

“回主公,有大小船只五十多艘。”那名武士闻言连忙回道,“从打着的旗子来看是釜山港的明军船只。”

“明军水师从未找过咱们麻烦,看来这次对方来者不善。”松浦太郎沉吟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传令下去,通知各国守护,紧急调兵增援,防止明军从博多湾登陆!”

“主公,是否通知藤堂大人?”那名武士向松浦太郎一躬身后沉声问道,他口中的“藤堂大人”自然指的是山口惠子,谁都知道山口惠子与大明关系密切。

“不,她与萨摩藩都不要通知,让肥厚藩陈兵边境,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松浦太郎这时才想起山口惠子的特殊身份,眉头皱了皱后说道,“另外,速派人过海向幕府禀告此事。”

“小的遵命。”那名武士闻言躬身后急匆匆地离开,前去传达松浦太郎的命令。

“希望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对于攻占壹岐岛的明军水师,松浦太郎感到有些心神不宁,不由得暗自说道。

他之所以要加强博多湾的防守,是因为当年蒙元两次东征倭国都是从博多湾登陆,这是最有效的进攻九州岛的方式,所以当然要集结兵力进行防守。

而且,松浦太郎很有信心守住博多湾,想当年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规模比第一次大上很多,除忻都、洪茶丘及高丽主将金方庆率领的左路军三万人外,还有由范文虎统率的江南军七万多人为右路军。

蒙元的右路军也是由宁波港出发,据史料记载有战船近四千艘,不过李云天怀疑这个数字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否则一艘船上才有十来个人,很显然这不可能,但是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元军队的船只并不大。

依据蒙元军队左、右两路军的约定,他们应在七月于壹岐岛合师,然后合军并力进攻倭国。

这与李云天制定的南北夹击九州岛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李云天耗费了二十多年谋划攻打倭国的事宜,不仅在大琉球岛上建了水师营地以作中转,还让山口惠子在九州岛南部打下了一块大大的地盘,使得明军可以顺利登陆作战。

尤为重要的是,倭国现在处于东军和西军混战的末期,参与交战的大名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之交战双方的不信任,很难在第一时间调集军队来应战。

其实,当年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左路军蒙古将领忻都贪功,自忖轻舟熟路提前从合浦,拥千艘战舰率先打下了壹岐岛,然后不等右路军的到来径自扑向了博多湾,贻误了战机,这次东征胜负难料。

等忻都到了博多湾这才发现日本人早已在沿海滩头砌筑了层层石坝,战舰根本靠不了岸,无奈之下只有下令强攻志贺岛,得手后却发现志贺岛并没有什么用处。

由于补给困难,再加上疫病流行,忻都只得又撤回壹岐岛,准备与右路军会师后伺机再战。

六月上旬,右路军的南方舰队抵达了壹岐岛,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后开始登陆作战,遇到了早已经准备妥当的倭军有组织的抵抗,倭军以修建的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蒙元军队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

倭**队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将领也相继阵亡。

据悉,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

在李云天看来,这是蒙元军队的最大败笔,明明可以猜到倭人会严阵以待而且还修建了用以阻挡蒙古骑兵的石墙,可蒙元军队的统帅还是下令强攻,这岂不是正中倭国人的下怀?

等到了七月下旬,蒙元军队的粮草和箭支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倭国人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一次相同,会以蒙元军队的撤退收场。

然而,进入了八月份后,海面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剧烈的风暴持续四天,蒙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而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这场飓风也就是倭国人所称的“神风”。

见此情形,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逃离了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统帅也吓得乘残存的几艘船逃离。

此时此刻,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蒙元军队,由于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倭军的防线只能死战。

三天后倭国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蒙元军队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

据史料记载,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倭国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也就是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了当地的部民,也就是贱民。

时至今日,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很可惜,松浦太郎这次面对的对手并不是从草原上起家的蒙元,而是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大明,其水师更是世上无双。

因此,李安民之所以出现在博多湾不过是诱敌之计罢了,与蒙元军队不同,釜山港明军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九州岛的博多湾,对位于博多湾后面的太宰府没有丝毫虚拟光驱,他们的目的地是本州的山口港,控制本州岛西端的长门和周防。

如此一来的话九州岛就失去了与本州岛的联系,而四国岛很快也会被西路明军攻克,届时九州岛将成为一座孤岛,与本州岛失去联系。

然后,李云天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地收拾九州岛上的倭军,逐一将其歼灭。

虽然兵力上占据了优势,但李云天并没有丝毫轻敌的意思,根据当年参加了第一次蒙元东征的将士回忆,倭人作战非常勇猛,其凶悍程度还从没有遇见过。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当时的倭国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壮参战。

双方的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二十多天,倭人的战术较为落后,开始时伤亡惨重,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

相持了几天后倭国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由武士组成的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元军,与元军贴身近战,这使得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

元军在折损大半兵力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由于伤亡惨重,再加上箭支和给养都即将用尽,无力继续守住阵地的元军只得上船撤退。

如果当时元军能在大琉球岛和釜山港设立后勤基地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充足的补给,战争的进程或许就会被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回高丽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到了风暴的袭击,虽然损失了一些船只,但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脱险,不像第二次东征时的运气那么差,搞得差一点整个船队覆没。

松浦太郎等了几天,可博多湾的明军船只只是在海面上游荡,并没有进攻登陆的意思。

与此同时,接到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