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042章

执宰大明-第104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天走出饭馆时,一群骑兵正沿着街道行来,里面有穿着明军服饰的人也有身着东察合台汗国服饰的人。

“本王恭迎大汗!”李云天远远地就看见了被东察合台汗国骑兵簇拥着的蒙特大汗,于是走上前拦住了那些骑兵的去路,微笑着向蒙特大汗一拱手,躬身说道。

“忠武王!”蒙特大汗见到李云天后吃了一惊没想到在这里遇上李云天,他还以为李云天在府邸,随后面色一喜,连忙下马扶起了李云天,笑着说道,“王爷以后与本汗兄弟相称,勿需行礼。”

“大汗怎么提前来了,本王还想着出城迎接大汗。”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虽然蒙特大汗此言有笼络的意味,但两人的身份相当年龄也相仿,故而成为“兄弟”也显得顺理成章。

“王爷公务繁忙,本汗岂好打扰王爷。”蒙特大汗微微一笑,看似随意地说道,其实他此次前来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与李云天商议东察合台汗国战后重建的事宜。

东察合台汗国在这次西域的战事中受损严重,别失八里城更是被劫掠一空,蒙特大汗已经无力来承担战后重建的花费,唯有向大明求助。

当然了,大明与东察合台汗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自然不可能白白地把钱花出去。

因此,蒙特大汗在京城的时候正式向正统帝递交了国书,尊大明为宗主,使得东察合台汗国与朝鲜国一样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按例向大明进贡,其汗位也要经过大明皇帝测册封。

由此一来,大明也就能从法理上援助东察合台汗国,不至于师出无名。

值得一提的是,东察合台汗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后,大明将在别失八里城设立讲武堂的司务处,主导东察合台汗国的外交,并参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务,以及整编一支归讲武堂司务处统领的东察合台军队。

与明太祖创建的朝贡体系有所不同的是,李云天要强化大明对藩属国掌控,打造一个中央集权的大明帝国,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挂一个虚名,对各藩属国采用放任自流的策略。

蒙特大汗虽然心中并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东察合台汗国当时已经被帖木儿帝国占领,他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流亡的大汗,根本无力拒绝大明。

况且,大明承认并确保东察合台汗国王室的利益,这使得蒙特大汗心中的抵触情绪减少了许多。

京城的文武百官连关西都没有去过,更别说协助东察合台汗国重建了,再加上户部的国库中也没有这笔费用,故而东察合台汗国重建一事自然就落到了李云天的肩上,谁也没他对东察合台汗国了解。

张氏太皇太后已经向蒙特大汗承诺,届时皇宫的内库将会承担东察合台汗国一半的重建费用。

其实,虽然看起来东察合台汗国的地域挺大,但由于其位于山地,所以百姓的数量有限,再加上经济的落后,这使得大明对其的援助花费不了多少钱,几年间投入个五百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用五百多万两银子换取西域一个安稳,张氏太皇太后觉得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因此也没有催李云天回京。

第1142章归途

“王爷!”李云天与蒙特大汗寒暄着的时候,一个欣喜的声音从蒙特大汗身后传来,只见一名身穿蒙特大汗侍卫服饰的俊俏侍卫一脸兴奋地迎着李云天奔了过来。

“娜尔莎!”李云天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名女扮男装的侍卫是娜尔莎,双目浮现出了意外的神色,他还以为娜尔莎会陪着阿娜丽太妃,没想到竟然跟着蒙特大汗一起来了。

“王爷,娜尔莎想你。”娜尔莎一头扑进了李云天的怀里,紧紧搂着李云天,眼眶通红地说道,李云天在关西作战的时候她在京城时常担心得失眠。

“本王也想你。”李云天见状心中一暖,一脸怜爱的揽住了娜尔莎的纤腰,。

“蒙特大汗怎么对那个年轻人如此客气呀?”

“他是谁,竟然拦住了察合台大汗的去路!”

“你听见没有,那个年轻人自称是王爷。”

“咱们城里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如此年轻的王爷?”

“他好像是忠武王!上次官军进城的时候我见过。”

“你认错了吧,忠武王何等得尊贵,怎会来这里?”

……

望着眼前的一幕,围聚在街道两侧的百姓们私下里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暗自猜测着李云天的身份。

“王爷!”

很快,李云天的身份就得以确定,一群明军骑兵从城里的军营奔来,得到消息后前来迎接蒙特大汗,见到李云天后领头的骑士连忙翻身下马行礼。

“他就是忠武王!”这一下,顿时在街上的百姓们中引发了轰动,百姓们纷纷下意识地向前拥着,都想近距离地看看威名赫赫的大明忠武王的样貌。

见此情形骑兵们纷纷下马,在李云天和蒙特大汗的周围组成了几道人墙,阻止情绪激动的百姓靠近。

很快,城里的明军就赶了过来,在街上清理出了一条通向城南大营的道路,李云天和蒙特大汗并排骑马而行,边谈笑边向围聚在道路两侧那些高声欢呼着的百姓们挥着手,看的出来李云天深受百姓们的欢迎。

当李云天和蒙特大汗来到城南军营时,张昊、牛世豪和白安等明军的高级将领已经洗漱在营门前恭迎。

由于李云天需要确保河套地区的帖木儿帝国和北元军队投降,同时也是对西域诸国的震慑,故而留下了北征军,在关西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威慑。

温都抵达河套后,除了也先和古晨率领着约两万余北元卫拉特部的士兵外,帖木儿帝国、大帐汗国的士兵以及北元剩下的兵力全部向明军投降。

也先和古晨在温都到达河套后就意识到形势不妙,故而带着手下的亲信士兵匆忙向北方逃去,想要穿过漠南地区前去漠北。

为了消灭也先和古晨,温都与明军合作率领三万帖木儿帝国骑兵和蒙古骑兵前去追击,这将成为温都在大明的最后一战。

在李云天看来,对付古晨这种级别的对手唯有温都才能将其擒拿。

为了表示对蒙特大汗的敬重,李云天晚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由于现在已经进入了西域的雪季,因此蒙特大汗准备在青龙城里待到明年春天再启程返回别失八里城。

在此期间蒙特大汗要跟李云天商议大明对东察合台汗国的援助、讲武堂司务处的设立以及大明派往讲武堂司务处的官员等事宜,这些事情都需要李云天来做出决定。

李云天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大的权力,不仅是因为张氏太皇太后对他的信任,还因为朝廷里的官员都不愿意介入到西域的事情中去,没有油水不说还要承受奔波之苦。

故而,张氏太皇太后也只能对李云天委以重任,别人来办这件事情她也不放心,毕竟这是大明第一次大规模介入藩属国的军政事务,她可不希望搞砸了。

李云天派往别失八里城的官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关西的青龙城抽调的,与内地的官员相比青龙城的官员能更快适应东察合台汗国的生活和工作,另外一部分从当地招募,李云天希望讲武堂的司务处能融入当地而不是被当地人排斥。

正统五年春,蒙特大汗启程离开了青龙城,李云天亲自率人将其送到城外。

娜尔莎陪着阿娜丽太妃一起前往别失八里城,准备在别失八里城小住一段时间就返回青龙城陪伴李云天。

随着蒙特大汗动身的还有大明派往别失八里城的讲武堂武官,以及数百名负责安保的关西士兵,他们将在别失八里城建立起大明讲武堂司务处。

四月份,又有一批讲武堂的武官从青龙城出发,率领着两万余关西部队前往吐鲁番地区,准备前去接管吐鲁番地区的政权,吐鲁番地区将成为大明新的西部边界。

六月中旬,娜尔莎从别失八里城赶回青龙城与李云天团聚,协助李云天处理手头与东察合台汗国有关的事务,她的到来使得忙碌的李云天轻松了许多。

自从嫁给李云天后娜尔莎就开始学习讲武堂的课程,在京城的时候雷婷对她又进行了辅导,故而现在能帮上李云天的忙。

作为李云天的女人,娜尔莎知道她要走一条与普通女子完全不同的道路,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仅为了李云天,同时也是为了东察合台汗国,有她介入的话无疑能保证东察合台汗国王室的权益,这也是蒙特大汗和阿娜丽太妃所希望看见的。

让娜尔莎介入到东察合台汗国的事情里并不是李云天对娜尔莎太过溺爱,而是对蒙特大汗和阿娜丽太妃的一种安抚,有些事情由娜尔莎与东察合台汗国的人沟通的效果会更好。

八月初,李云天率领张昊、牛世豪和白安等关西明军踏上了归途,返回京城向正统帝复命,他将在兰州会合忠国公周征,与其一同进京。

得知李云天要走的消息后,青龙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给李云天送行,不少人为之失声痛哭,舍不得李云天离开。

如果不是李云天的话青龙城的百姓们恐怕就要死在战乱中,而且战后的生活不会如此快地就得以恢复,一切都是李云天运筹帷幄的结果。

其实,李云天本想再在青龙城里留一个月处理完手里的事务,然后再去追返程的大军。

不过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张昊和牛世豪等人的反对,李云天是此次出征的明军主帅,他要是不走的话那么关西的明军又如何能离开。

万般无奈下,李云天唯有顺应民意与张昊等人一同离开,他总不能让关西的明军将士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为了能镇住关西的局势李云天把娜尔莎留了下来,娜尔莎不仅是他的妃子而且还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公主,足以威慑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虽然李云天并不愿意让娜尔莎在青龙城抛头露面地处理一些事物,但为了关西和西域的稳定他唯有把娜尔莎留在这里,即便是娜尔莎什么也不做也能用她忠武王侧妃的头衔镇住局面。

就像雷婷坐镇京师讲武堂一样,雷婷的官阶在京城其实并不高,但即便是五府都督和六部堂官都要对她以礼相待,这自然与她是李云天的妃子有关,在京城代表了李云天。

明军一路上浩浩荡荡地行进着,沿途的百姓们得到消息后纷纷准备了酒水和瓜果前来送行,军民鱼水之情已经显现,使得李云天颇为欣慰。

将士们离家已经好几年早就归心似箭,因此大军行进的速度比李云天预料的要快,提前两天抵达了嘉峪关。

经过一年多来的修建,嘉峪关又重新恢复了昔日的雄伟,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进行过一场无比惨烈的攻城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峪关关外的一座山脚下立着一个数丈高的墓碑,墓碑上写着“无名碑”三个大字,在攻打嘉峪关中死去的百姓和士兵都被帖木儿帝国和北元的将领集中起来埋葬在了山脚下。

由于已经无法分别出单个的骸骨,明军唯有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陵墓,立上了这么一个无名碑,以供死者的亲属祭奠。

在嘉峪关关内的一座山上,有着一排排的墓碑,在战争中死去的明军将士被安葬在了这里,李云天特意率领着张昊等高级将领前去祭奠,没有这些将士的奋勇拼杀帖木儿帝国和北元的军队早就闯过了嘉峪关,这样周征根本没有时间布置兰州防线。

李云天也不清楚嘉峪关之战中到底死了多少人,保守估计在十五万以上:

虽然特知道明军的死伤情况,但攻城一方的伤亡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因为帖木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