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659章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659章

小说: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岛自治,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台岛自治和内陆自治省不一样。台岛有很多日本人,而且,还不断的有日本人扮作中国人,移居台岛。

    显然,台岛自治的背后是美国人,如果没有美国人,台岛有个屁的自治运动。

    美国人什么打算,蒋介石心里门清儿,他和美国人的利益大部分是重叠的,但也有相悖的,台岛就是。

    台岛的事儿,黑神军不可能不知道,黑神军一定跟狼一样盯着呢,而一旦黑神军出手,卖国贼的帽子必定又得结结实实地扣在他的秃头上。

    这事儿,无解,只能坐等它爆炸。

    麻痹的娘希匹,美国人、日本人和黑神军都是打人的,就他一个受气包,除了等着挨揍,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第二件事儿,所谓检讨同黑神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限制甚至是打击黑神军的“经济侵略”。

    这事儿,蒋委员长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不说别的,单单黑神银行和黑神日报,那就绝对是蒋委员长的心头刺。

    银行代表了金融,报纸意味着新闻,这两样全都涉及国家安全,而黑神军的威望在老百姓眼里……一想到这个,蒋委员长牙疼,总之,事实就是,他们的银行和报纸全加在一起也干不过黑神军的一支脚丫子。

    这是不可容忍的,但是,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不好办。

    这事儿,背后也有美国人。

    想到美国人,蒋委员长就恨,麻痹的美国佬,你捅哪件事儿都行,但就是别一块来啊,这他**不是把他蒋某人绑起来,送到黑神军面前找揍吗?

    更可恨的是,他在美国佬的手心里攥着,美国佬根本不在乎他,他派入去跟美国佬商量,可美国佬竟然一口否认,否认参与其中。

    这他**不是欺负人吗

    这时,有人轻轻敲了敲门,宋美龄停手,轻声道:“达令,人到齐了。”

    蒋介石睁开眼睛,抬手轻轻拍了拍宋美龄的手,道:“谢谢夫人了。”

    说着,蒋介石站起身来,向房门走去。

    会议室里,军政大员尽在,汪精卫、陈果夫、陈立夫、张群、陈诚、何应钦、张治中、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在恭候蒋介石。

    蒋介石进来后,众人起来,蒋介石走到首位站定,抬手微尉意,道:“大家都坐吧。”

    全都落座之后,会议开始。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如何限制,甚至是打击黑神军的“经济侵略”。

    实际上,有关这事儿,早就“怨声载道”了,让黑神军挤垮的公司行号不知有多少,而且,黑神军是天字第一号的巨无霸,根本没法子竞争。

    大会小会、公开的私下的,有关对付黑神军的讨论不知有多少了,但不管怎么讨论,最后的结论都是没有结论。

    面对黑神军的“经济侵略”,受损害最大的是宋子文、孔祥熙、陈氏兄弟这些人,所以,他们都主张采取强硬措施,但是……

    蒋委员长的脑仁继续疼。

    就在争论有些激烈的当儿,门开了,戴笠慌慌张张没敲门就闯了进来。

    戴笠一向沉稳,蒋介石一见就知道又出大事了,小心肝就是一哆嗦,他沉着脸,问道:“雨农,怎么了?”

    “委座”戴笠咽了口吐沫,艰难地道:“委座,就在刚才,周恩来召开中外记者会,宣布昨日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轰的一声,戴笠的话就如一颗炸弹在会议室里爆炸了。

    ――――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在新疆的罗布泊成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怀仁堂里,掌声如海潮般经久不息。

    总理红光满面。

    台下,不仅有中外记者,还有许多各界社会贤达。

    七天前,苏联成功爆炸了原子弹,这给很多中国人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头,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七天后,他们自己也成功爆炸了原子弹

    这回,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中国,真的站起来了

    很多人流着热泪疯狂鼓掌。

    我们不对任何国家首先使用原子弹,绝不对没有原子弹的国家使用原子弹,这是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总理洪亮的声音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世界。

    中国,沸腾了

    ――――

    蒋委员长的精神很差,他,彻底绝望,熄了最后一丝成为国家领袖的念想。

    客厅里的灯光很暗,蒋介石靠坐在沙发上,完全是一个迟暮的老人。

    宋美龄心头酸楚,她走到蒋介石身旁坐下,轻声道:“达令,我们还有江南半壁,别太忧心了。”

    蒋介石睁开眼睛,轻轻拍着宋美龄的手背,笑道:“夫人,我没事儿,只是一时情绪有点低落。”

    宋美龄非常了解丈夫,在中国,谁都可以跟黑神军妥协,唯有她的丈夫不会,她问道:“达令,你下决心了?”

    点了点头,蒋介石点了点头,道:“我们要跟黑神军斗,跟**斗,也要跟美国人斗,我们不能成为任何人手里的面团。”

    宋美龄心里轻轻叹了口气,丈夫说的简单,但,谈何容易

    美国人的打算很清楚,就是要分裂中国,即便不能让江南半壁完全独立,也要尽可能实现事实独立。

    如果能让各自治省全都独立,那就更好了。

    在这一点上,他们和美国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现在丈夫也下决心跟美国人合作,但又想在美国人那里尽可能保持独立,太难了。

    蒋介石道:“夫人,请文白过来。”

    在这些高层之中,反对搞分裂,张治中是坚决的。

    张治中反对搞分裂,这自然不为蒋介石所喜,但形势不一样了,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麻烦透顶。

    这要搁以前,要是谁不合他的意,放一边不理就完了,但现在,不行了。

    现在都在搞省自治,江苏、浙江等省虽然还掌控在手里,但控制力度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言,差多了。

    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在安徽有巨大的影响力,对张治中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安徽一省如何。

    而且,张治中的主张不仅仅是他各人的主张,张治中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

    张治中代表了两部分人,其中一部分人是那些虽与黑神军有严重的利益冲突,但又顾念国家整体利益,分裂是他们不愿见到的;另一部分人则是害怕事情闹大之后,要是黑神军强力反击,最后闹得不可收拾。

    何况,张治中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很多方面的建议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蒋介石很器重张治中,张治中打仗不怎么出彩,但在政事上很有一套。说服张治中,至少是取得张治中的谅解,是很重要的。

    不一会儿,张治中到了。

    “委座,您找我?”进到客厅,张治中恭敬地道。

    “来,文白,坐。”蒋介石很热情。

    坐下之后,张治中道:“委座,您找我来,不知有什么吩咐?”

    沉吟片刻,蒋介石道:“文白,还是黑神军的事儿,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治中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事儿确实是难。

    张治中道:“委座,无论如何,过激的主张我是坚决反对的。”

    看着张治中,蒋介石轻轻叹了口气,道:“文白,我也不主张过激,但是,主张采取激烈手段的人越来越多。”说到这儿,顿了顿,继续道:“尤其是,美国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张治中道:“委座,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江南的,您只要把握住这一点,那就万变不离其宗。”

    苦笑一下,蒋介石道:“文白,你说的很对,但是,美国人并不知道中国真的怎么回事儿,一旦黑神军对我们动手,他们不用一兵一卒可能就把我们都收拾了。”

    张治中默然,他知道蒋介石并不是信口胡说。

    做生意,至关重要的就是信誉,黑神军的信誉太好了,他们就是说鸡蛋是树上结的,估计也有很多人信,所以,不知不觉间,黑神军已经在各个自治省累积了极其庞大的量,其足以威胁各省的安全。

    忽然,张治中心中一动,他道:“委座,张新这个人您知道吧?”

    蒋介石道:“知道,是你的朋友吧?”

    点了点头,张治中道:“张新刚才北京回来,他昨晚上来看我,他说起了一件事儿。”

    蒋介石问道:“文白,什么事儿?”

    张治中有些兴奋,他道:“委座,张新跟我说,黑神军对南北进行了产业分工,让江南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建设民生工业,而江北则建设重工业。”

    蒋介石愣了,半晌,轻轻哼了一声,问道:“文白,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治中道:“委座,我也是刚刚才反应过来,张新可能是故意跟我说这些的。”

    蒋介石更愣了,问道:“他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

    张治中道:“委座,如果张新是受人指使的,那指使他的人必定是黑神军。”

    眉头皱起,蒋介石问道:“文白,黑神军想干什么?”

    张治中道:“委座,如果真是黑神军传递的信号,那就可能意味着有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

    ――――

    张治中走了,宋美龄进了客厅。

    蒋介石又靠坐在沙发上,闭目沉思。

    宋美龄走过来,蒋介石睁开了眼睛,问候道:“夫人,回来了。”

    宋美龄坐下,问道:“达令,我在外面碰到文白了,他好像很兴奋。”

    蒋介石不由咧了咧嘴。

    听蒋介石把事情说完,宋美龄的眉头也皱了起来,问道:“达令,你是怎么看的?”

    蒋介石道:“文白瞎想,这怎么可能?”

    是不大可能,宋美龄点了点头,然后,又道:“达令,你让文白去跟黑神军接触了?”

    点点头,蒋介石道:“不让他去不好,要是万一有什么收获,更好。”

    ――――

    张新是张治中的老乡,是那种富贵闲人,学识很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大的爱好是收集古董字画。

    两年前去北京溜达了一趟,随即,就带着老婆孩子,举家迁到了北京。

    张家是当地大族,是大地主、大商人,张新一家虽迁去了北京,但张家在当地依旧财雄势大。

    这次,张新是回老家,路过南京,顺道来看看张治中。

    张治中在见蒋介石之前没多想,但现在,他知道张新不是单纯来看他这个老朋友的。

    见到张治中来了,张新兴。

    指点着张新,张治中道:“你啊,你啊……”

    ――――

    九月十日,张治中到了北京。

    张治中不是秘密来的,光明正大的事儿,用不着避。

    “文白兄,你好啊”火车站,总理亲自迎接。

    总理和张治中不算是老朋友,但他们是老同事,在黄埔军校那会儿,总理是政治部主任,张治中是学生总队长和军官团团长。

    “周先生,你好,你好”

    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如老友重逢。

    在北京城,张治中的老朋友着实不少,跟着总理来迎接的,不下二三十位。

    九月金秋,正是京城一年最美的时刻。

    反正也不急,有的是时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