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569章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569章

小说: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如果继续打下去,就只能取南京,攻徐州,与华北派遣军施行南北对进。

    原本这个方案是备用的,是第二方案,第一方案是取南京,下武汉,迅速逼迫南京政府投降。

    现在,第一方案是绝无可能了,因为要想实施第一方案,只有在支那军队不堪一击的基础上才行。

    但是,就是执行第二方案,结果如何,这些位叫嚣三个月灭亡支那的帝国精英,现在心里也全都没底了。

    会议开的很沉闷,因为今天大家集体都没打鸡血,所以精神都有些萎靡不振。

    载仁亲王坐在一旁,神色看似云淡风轻,但心里实际上极为焦虑≈在,支那之战,已经势成骑虎,可这个局又必须破解。

    没有人想放手,但打下去,结果又实在堪虑。

    上海会战虽然胜了,但实际上,这是对帝国的一次重击,因为战果与原本的期望相差太远,而支那放弃南京不守,就是对帝国的第二次重击,这使得帝国失去了大量歼灭支那军队的大好机会。

    接下来,如果继续打下去,必然要进行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帝国虽然仍然占有巨大的优势,最终获胜也是必然的,但与上海会战相比,优势却又弱化了很多,而这也就是说,徐州会战要比上海会战更艰难,伤亡更惨重。

    支那有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而帝国不行,帝国消耗不起。

正文 二八〇章 形势陡变

    二八〇章形势陡变

    听了一会儿,载仁亲王便失去了兴趣,这些人的话全都没什么营养,他的目光落在了一直默默坐着,一言不发的石原莞尔脸上。

    这时,陆相杉山元刚刚发表完意见,载仁亲王开口了,他对石原莞尔道:“石原君,你的看法呢?”

    石原莞尔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给载仁亲王施了一礼,然后道:“殿下,卑职认为,这一仗必须打下去。”

    “哦。”载仁亲王吃惊地看着石原莞尔,问道:“石原君,理由呢?”

    这些人,除了石原莞尔,其他全都是支持征服支那的激进派。虽然形势所迫,不得不把调门放低,但心里对石原莞尔这样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是很反感的。可谁都没想到,现在,他们的气焰被打下去了,石原这小子却反而扛起了主战的大旗。

    人人都把目光盯在了石原莞尔脸上。

    石原莞尔道:“殿下、诸位大人,我以前之所以主张除了满洲,放弃所有在支那的利益,苏联并不是最根本性的因素。”

    包括载仁亲王,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最根本的因素是因为那时我认为支那不足虑,但现在,不一样了。”

    “石原君,你这是什么意思?”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问道。

    “阁下,”石原莞尔道:“支那这些年的经济虽然所有发展,但那都是皮毛的发展,不足为虑,因为支那没有发展重工业,一丝一毫都没有』有重工业,支那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不管他们从外国买回来多少武器,都不会对帝国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载仁亲王点了点头,他明白了石原莞尔的意思。

    石原莞尔继续道:“黑神军虽然是一群土匪出身,但他们极有战略眼光,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军事重工业上。他们从美国买了榴弹炮的技术,从我们这儿勒索了制药的技术,而这次,更是从英国人那儿勒索了全套的关键性的工业制造技术。支那人有了这些,只要给他们几年时间,支那就会成为帝国真正的对手。”

    “这种局面,是绝不能容许出现的”

    人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仿佛又打了充足的鸡血。这些人,没人愿意撤兵,但面对现实,他们又不得不低头≈在好了,石原莞尔这小子又给了他们把战争进行下去的理由。

    “但是,这一仗虽然必须打下去,可方式也必须要改变,而且要严格控制规模。也就是说,苏联依旧是第一位的,在摧毁支那发展军事重工业的能廉后,帝国在支那战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收缩。”

    眉头微微皱起,军令部部长伏见宫博恭王问道:“石原君,你这是什么意思?”

    石原莞尔道:“殿下,我们必须跟蒋介石,跟南京政府和解。”

    所有人都傻了,都不明白石原莞尔什么意思。

    “这一仗,如果就这么打下去,徐州会战必将极端惨烈,但如果我们跟蒋介石和解,或许就可以避免徐州会战。”

    微微点了点头,载仁亲王道:“石原君,你说下去。”

    石原莞尔继续道:“我们放弃上海,让蒋介石放我们去华北剿灭**跟黑神军。”

    很多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在日本,尤其是在高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长江观点,认为上海以及长江流域是支那的经济中心,掌握了上海也就掌握了支那。

    这个观念深入人心,现在终于夺取了上海,又让他们放弃,这如何舍得?

    众人不语,都想载仁亲王看去。

    沉思良久,载仁亲王抬起头,问道:“之后呢?”

    石原莞尔笑道:“殿下,之后华北就是帝国的,只要我们不再冒进,不扩大战事,华北就能为帝国所用。”

    又沉思片刻,载仁亲王点了点头。

    ―――――

    黑神军强剃英国人的头,最关心这事儿的自然少不了谢晋元和他手下的四百多弟兄。

    虽然被英国人软禁在租界里,但谢晋元依然严格要求部队,每日的训练都一丝不苟。

    寝室里,谢晋元沉默不语,在他对面,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此人叫赵国礼,是谢晋元的同乡,他来找谢晋元是衔命而来,为的是劝谢晋元带着手下将士回归国民政府军的行列。

    谢晋元和手下这一营士兵本就是国民政府军,回去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很多人对国民政府很失望,所以不愿回去,而想去参加黑神军。

    实际上,知道黑神军动了英国人之后,争论就开始了,而谢晋元一直没有表态。

    这事儿很快就让蒋委员长知道了,于是,蒋委员长亲自下令,务必不能让这些人去参加黑神军,因为要是这些人真的加入了黑神军,蒋委员长的这张脸就又得被揍个鼻青脸肿。

    谢晋元是陆军第八十八师的,师长是孙远良,赵国礼不仅带来了孙远良的亲笔信,也带来了蒋委员长的亲笔信。

    谢晋元的心里很不好受,他们被英国人软禁之后,不论是蒋委员长他这位校长,还是孙远良这位长官,都一直对他们不闻不问,可现在倒好,一下子全都来了。

    而最令谢晋元心头愤懑的,还是蒋委员长和南京政府对外国列强卑躬屈膝的态度。

    还有,跟着蒋委员长打仗,能把人急死,更能把人恨死。

    赵国礼苦口婆心劝了半天,腮帮子都说木了,谢晋元最终还是没表态。

    赵国礼无功而返之后,谢晋元这儿就热闹了,真是门庭若市。最后,几天的功夫,他就从旅参谋主任一路升到了少将师长。

    升官发财是连在一起的,除了升官,还有重奖,奖金高达五十万法币。

    谢晋元越来越失望,如果说一开始他很犹豫,但随着官、财一路狂飙,他心里的犹豫越来越少。

    谢晋元清楚,蒋委员长之所以如此卖力,唯一的原因是他们去黑神军会给蒋委员长脸上抹黑。

    三月二十九日,当英国人来询问他们的去向时,谢晋元表示要去黑神军。

    黑神军虽然没有来人,但英国人既然来问他们的去向,这也就表明黑神军跟英国人提了,去哪儿让他们自己选择。

    四月三日,谢晋元带领二百八十九人登上了英**舰坎姆斯号,而其他人则选择回第八十八师。

    ―――――

    “娘希匹”蒋委员长脸又气青了。

    谢晋元是黄埔第四期的毕业生,而黄埔毕业生,只有前四期才是分量最重的,也只有前四期的学生,才有资格称呼他为校长。

    所以,谢晋元的行为在蒋委员长看来,那就是背叛

    蒋委员长很生气,但没什么后果,所以他就更生气。

    蒋委员长正气的不行呢,小委员长陈诚来了。

    坐下之后,陈诚压低声音道:“委座,大河桥作刚刚来找过我。”

    蒋介石知道大河桥作这个人。

    大河桥作是生意人,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属于民间外交人士。

    所谓民间外交人士,就是官方不方便出面的时候,这些民间外交人士往来穿梭,为两国政府穿针引线。

    日军占领上海,却迟迟没有动静,蒋介石正奇怪呢,所以一听大河桥作去找了陈诚,就立刻问道:“他想干什么?”

    陈诚道:“他说日本政府并不想与我们为敌,之所以中日之间爆发大战,完全是黑神军、**挑唆宋哲元等人造成的。所以,他们想报复的不是南京国民政府,而是**、黑神军和二十九军。”

    眉头紧紧皱起,蒋介石问道:“辞修,他们什么意思?”

    陈诚道:“委座,大河桥作说日本政府可以把上海归还给我们。”

    在整个中国,蒋委员长心中,就没有比上海更重要的地儿了,所以一听日本人要把上海还给他,心眼立刻就活了起来。

    陈诚继续道:“而且,委座,日本人还可以放弃租界,以及在华的一切利益。”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何况是日本人,又何况是这种事儿,蒋介石问道:“条件呢?”

    陈诚道:“日本人要去华北消灭**,消灭黑神军,他们消我们能给他们让路。”

    听到这儿,蒋介石的心彻底动了。

    打死日本除外患,打死杂牌除内患,这一向是他的中心思想,何况这次,日本人打的不仅仅是杂牌,而且还是他的死对头**和黑神军。

    这真是做梦都梦不着的好事儿,但是,慢着,这是不是日本人耍的诡计,日本人会不会骗他?

    沉思半晌,蒋介石抬起头,看着陈诚,问道:“辞修,你怎么看?”

    陈诚道:“委座,日本人所谓的让路也就是不想我们进行徐州会战,而进不进行徐州会战,完全是战略决策的事儿。”

    思索片刻,蒋介石点了点头,日本人即便是欺骗他,后果也不严重。何况,日本人欺骗他实在没什么好处,如果日本人欺骗他,那他也会调动军队跟日军作战。

    看来日本人这次应该是真心的。

    ―――――

    李克农脸色严峻,急匆匆地走进了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正在看报告,李克农进来,总理一抬头,楞了一下,问道:“克农,发生了什么事儿?”

    李克农把一封电文递给了总理。

    看过电文,总理的两道浓眉皱了起来。

    电文的内容是蒋介石放弃组织徐州会战。

    ―――――

    屋子里,气氛相当压抑。

    形势真是急转直下,原来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一番商讨过后,朱老总道:“叶挺他们麻烦了,得要他们早作准备。”

    日本突袭上海之后,**跟国民党谈判,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