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562章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562章

小说: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等考麦斯说下去,韩立洪打断了他,道:“考麦斯先生,没有但是,为了生存,即便他是魔鬼,我们也要与之打交道。只有**跟南京政府能够分庭抗礼,我们这些人才有机会,才会活的自在。”

    考麦斯吧嗒吧嗒嘴,韩立洪的理由绝对充足。

    实际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处于分裂的状态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所以,即便是统一后的中国倒向美国,美国还是乐见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

    国民党的根基是买办阶层,所以,国民党是美国的天然盟友,但即便是这样,只要有一线可能,美国还是不消中国统一。

    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只要统一就必定会有自己的意志,时间早晚而已,这不会为任何人所左右

    思索片刻,考麦斯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出到底是哪儿不对劲,于是道:“韩先生,虽然我非常不愿意你们跟**搞在一起,但我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有道理。”

    “考麦斯先生,谢谢你的理解。”顿了顿,韩立洪又道:“考麦斯先生,国与国之间说穿了就是利益二字,苏联是**,而蒋先生最恨得就是**,但现在,蒋先生还不是和苏联人打的火热。”

    为了借中国人的手消耗日本人的量,中日全面开战以来,苏联不仅赠送飞机,更派出很多自愿者直接参战。

    韩立洪这是在告诉他,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他如此,蒋介石如此,美国人更这样,没有例外。

    考麦斯先生是个诚实的人,他点了点头。

    韩立洪又道:“考麦斯先生,我想你在报告中还应该加一条。”

    楞了一下,考麦斯问道:“韩先生,加什么?”

    韩立洪道:“日本有可能对美国开战。”

    考麦斯兴,道:“韩先生,不可能,如果我要是按你说的把这个加进我的报告,我会受到耻笑的。”

    韩立洪没笑,他郑重地道:“考麦斯先生,你觉得日本人是不是疯子?在战略上,日本人愚不愚蠢?”

    这两个问题让考麦斯收起了笑容,沉思半晌之后,他道:“韩先生,我还是不能认同你的观点,这太疯狂了。”

    韩立洪兴,道:“考麦斯先生,这是一场赌博,赌输了,你受些耻笑,但要是万一赌赢了呢?”

    考麦斯怦然心动。

正文 二七五章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二七五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春节了,三七年的春节,延安过的格外红火。

    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延安无法大规模发展工业,但仅仅发展的这些,就足以让延安换了新颜。

    黑神军资助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过来,现在不用空运了,油料太宝贵,所以经山西,过黄河,都从陆路运过来。

    可以说,党中央上上下下的日子从没有过的这么舒坦。

    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在雪地里奔跑嬉戏。

    太祖站在雪地里,看着奔跑嬉戏的孩子们,眼里满是愉快的笑意。

    这时,老总走了过来,到了太祖身边,老总道:“老毛,人都到齐了,就等你了。”

    “呃。”太祖兴笑,道:“好,我们回去吧。”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张张长条桌上摆满了栗子、花生、糖块和苹果什么的。

    大家正说着笑着。

    今天初三,召开中央扩大军事会议,研究当前的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上海已经打了将近四个月,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四十万之众,而且还在陆续增加当中。

    如果不是两道花费了无数心血构筑的国防线,早就坚持不住了,但即便如此,放弃上海也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四个月的会战,我军固然损失惨重,但日本人同样如此,双方的伤亡之比是四比一。

    我军伤亡三十余万,而日军伤亡七八万。

    坐下后,太祖拿起桌上的黑神香烟,抽出一棵,点上,抽了一口,然后道:“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刚才吵得挺欢,这会儿没人吱声了,见没人说话,太祖开始点将,道:“贺胡子,你先说说。”

    贺老总是一二〇师长,听太祖点到自己头上,贺老总看着众人,笑眯眯地道:“我说说?”

    众人兴:“你不说谁说?”

    “中,说就说。”贺老总道:“主席,小鬼子占领上海苏杭之后,必然南下,跟关外的鬼子来个南北对进,所以,我认为徐州可能会爆发比上海规模更大的大会战。”

    太祖沉吟不语。

    这时,刘帅道:“因为苏联的存在,日本不会以举国之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现在,日本实际上已经很被动,占领上海之后,他们会不会谋求跟南京政府谈判?”

    总理点头道:“伯承说的对,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思索片刻,太祖道:“日本人如果真正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他们该做的是全面停战,专心经营东北和朝鲜。但是,这个可能极小,所以,如果日本人要跟南京政府谈判,那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道,以放弃上邯条件借道。”

    太祖的话说完,大家的神色都凝重起来,因为如果真如太祖所说,日本人真这么干,那以蒋介石的为人,这种好事儿他一定求之不得,可这样一来,华北的局势就极其严重了。

    首先,日本的三十万大军可以毫发未损地长驱直入,与关外的日军实施南北对进;其次,华北的数十万中央军就会成为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让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沉默片刻,刘帅道:“如果南京政府真跟日本人媾和,那徐州就是一个关键点。”

    徐州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果没有媾和,南京政府就必然要在徐州组织大规模的会战。

    总理的眉头紧锁,一旦蒋介石罔顾民族大义,与日本人暗中媾和,对**而言,就处于了两难的境地。

    揭露蒋介石的卖国行径,就必然导致国家动乱,尤其是对华北的局势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但不揭露,局势同样握之极,因为如果约束不住中央军,那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必败无疑。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风云之才?但一时之间,谁都想不出破解之道。

    顿了顿,太祖转向彭老总,问道:“彭老总,冀察方面怎么样?”

    彭老总道:“没问题,如果在徐州大会战,关外的鬼子绝对到不了徐州。”

    太祖笑着问道:“这么有信心?”

    彭老总道:“至少在冀察两省,壕沟战绝对能把小鬼子挡住。即便小鬼子能突破长城防线,不用其他军队,就我们也能凭借壕沟把小鬼子缠住,让他们动弹不得。”

    任弼时问道:“老彭,真有这么厉害?”

    这时,邓公道:“确实厉害。”然后又解释道:“主要是壕沟太多,壕沟内又有孔道连通。说句不好听的话,藏身在壕沟里,就像是地老鼠,我看不出日本人有什么办法对付得了。”

    刘帅补充道:“确实,一层层密布的壕沟可以让我们随时聚散,既可以聚集重兵打阵地战,又可以随时散掉。日本人想要对付我们,他们也只能下壕沟,但这样一来,大家就扯平了。”

    彭老总道:“不是扯平,是我们占优势。”

    刘帅笑道:“是,确实是我们占优势。”

    **是打游击战的祖宗,这方面其他人是不论怎么巡学不到**的这种程度的,因为**打游击战,那是逼出来的,是在生与死之间磨砺出来的。

    何况,自己这一方熟悉地形,而小鬼子一下壕沟必定俩眼一抹黑,自然是处于劣势,而且是极大的劣势。

    贺老总道:“可惜,像这么大规模的挖壕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可以。”

    点了点头,太祖道:“这些壕沟还有很大心理上的重要性,像长城防线,一点被击穿,就容易引起全线的崩溃,但有了这些壕沟,全线崩溃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朱老总道:“老毛说的是。”顿了顿,又道:“是不是可以把关外的鬼子放进来打?”

    朱老总这么一说,众人都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儿,刘帅道:“我看要得。”

    一旦蒋介石跟日本人暗中媾和,那就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太祖微微点了点头。

    ――――

    南京大屠杀

    惨剧如何避免?

    这一直是悬在韩立洪心头的一根刺。

    要避免惨剧,就要从源头去寻求解决办法。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不是一个,不仅仅是日本畜生,还有,而且还不是一个,是两个。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除了日本畜生,还有两个人,两个该死的人,一个自然少不了我们的蒋委员长,另一个是唐生智。

    当时,淞沪会战,日军无法突破我军的正面防御,就从杭州湾迂回登陆,进而以重兵威胁和打击我军侧翼。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军被迫后撤。

    由于日军海空军量强大,机械化程度高,更由于蒋介石该杀的愚蠢,使得我军全面儡,以致一退再退,一气退到了南京附近。

    这样,防守首都南京的问题就提前摆到南京政府统帅部的日程上来了。

    南京是不能守的。

    南京在长江弯曲处,地形上背水,日军可由江面上封锁南京,从陆上也可由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由海陆空重兵攻击南京。

    何况,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极度混乱的长途后撤,已无战斗力,必须在后方经过长时期的补充整训之后才能恢复战斗力。

    因此,南京是根本守不住的。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因为南京是首都,不战而弃面子上不好看,因而所有人都主张,只能象征性地防守一下,然后主动撤退。在兵凉用上应该以十二个到十八个团、约三万人之间为合适,部队太多不利于机动。

    所有人都是这种主张,但两个人除外,这二位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唐生智,他们的理由是南京是首都,为国际所注目,又是孙中山总理的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何以对总理的在天之灵?因此,非死守不可

    一句话,死守南京不是从政治军事上考虑,而只是为了面子。

    那么,谁来守南京呢?没人愿意,最后,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部长官。

    就任之后,唐生智向新闻记者表示:“本人奉命崩南京至少有二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崩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十余万人,其中有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叶肇的第六十六军、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和徐源泉的第二军团以及宪兵部队。

    这些部队绝大多数是刚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没有受过训练,许多连枪都没放过,部队消耗很大,乒不堪,战斗力可想而知。

    但是,就是这些残军新军,面对的却是共约近五个师团及两个支队蹭有大量的重武器和飞机、军舰的十数万日本军队。

    不论是从兵力,还是从火力上讲,我军都处于极度劣势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