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乌合之众 >

第194章

乌合之众-第194章

小说: 乌合之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你有几层胜算?还需要我们干些什么?”不等巴列维国王开口,霍梅尼面便无表情的抛出一大堆问题。

        看着两个对自己恨之入骨的死对头,竟老老实实的接受自己的邀请。并服从自己的指挥,巴列维国王是热血沸腾。同时暗暗佩服起躲在土库曼斯坦边境的李浩来,因为向他们伸出橄榄枝的建议,是李浩一再提出的。

        为了让霍梅尼这个老混蛋彻底的上钩,巴列维立即回道:“阿亚图拉,我现在已经成功的迷惑住了英国人,而且这段时间正与美**火商进行谈判,争取在六个月里除欠到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军火。如果有二位的相助,我想我们应该有五层的胜算

        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军火!二人被巴列维这庞大的采购计划给吓坏了。对政府财政状况了如指掌的摩萨台,更是担心的问道:“国王陛下,我们哪来这么多钱买军火?这样会拖垮伊朗的。”

        “摩萨台先生,我说的是除欠”除欠您明白吗?只要石油公司能收回,几个月的时间,这些钱就能赚回来了。”巴列维斩钉典铁的解释道。

        大敌当前,同仇敌忾!霍梅尼不愿意在政府的财政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是直接问道:“政府军才十几万人,这么多军火你准备怎么使用啊?”

        霍梅尼的问题让巴列维一阵狂喜,立即说道:“正如阿亚图拉所说,政府军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军火,为了保证不打草惊蛇,所以政府也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扩军。除一小部分给政府军换装之外,其他军火我将全部交给您,请您组织伊斯兰武装作为政府军的辅助力量

        什么叫诚意?这就是诚意!在霍梅尼的眼中,巴列维要比他老子可爱多了。伊朗的伊斯兰什叶派不缺人手也不缺钱,缺的就是大妾制式装备。霍梅尼理所当然的认为,巴列维还是年轻,竟然就这样轻易的让自己掌握了武装力量。

        见霍梅尼还在那里沉思,巴列维趁热打铁道:“阿亚图拉,虽然不一定会引起战争,但我们还是要未雨绸缪啊。相对国家的利益而言  我们之间的恩怨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孰轻孰重,霍梅尼还是知道的,他严肃的点了点头,同意道:“好,既然你这么有诚意,那我代表什叶派所有宗教人士向你保证,在石油国有化行动中,会竭尽全力的配合你

        霍梅尼到底是个宗教人士,尽管他老谋深算但他还是个书呆子,哪里知道武器巴列维国王可以大量供应,但弹药却不一定能保证供应。内有伊朗王室卫队计算和控制弹药,外有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禁运核查,给他再多的武器也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一旦与英军发生冲突,后勤补给再出现一点问题,那霍梅尼的什叶派死忠分子,就要用血肉之躯去对付英军坦克了。

        就算石油国有化行动开始后,英国政府不发动侵略战争。这么多武器在什叶派极端武装分子手里,迟早会闹出点什么事来。那巴列维国王就有借口,进行一次“强化治安”行动,顺便把那些长期与自己作对的家伙一并收拾了。

        而霍梅尼想的却恰恰相反,他经过一翻盘算后发现,如果自己能武装起十万人的军队,再加上政府军内支持和同情什叶派的军人,那什叶派的军事力量,就会远远超过忠于国王的军队。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大敌当前,大家首先要对付的是英国人。

        “阿亚图拉,除了组织伊斯兰辅助部队之外,我还想请您在关键的时候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跑一趟,请这些国家的伊斯兰领袖,呼吁他们的政府,禁止英军经过他们领土来攻击我国。”巴列维接着说道。



正文第二零一章耶路撒冷               李浩所预料的那样,杜勒斯接到华莱十的电报后,“销则吼明白了怎么回事。()经过一番权衡,杜勒斯感觉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想在人家的地盘上设立一处军事基地,自己也必须得付出点什么。

        虽然美国国内红色恐慌方兴未艾,但华盛顿高层们对斯大林和苏联的看法已经改变,他们确信两者都是世间恶魔。

        要对付恶魔必须先了解恶魔!李浩建议他派人去那霸培苏联队员的消息,让对苏联情报工作一筹莫展的杜勒斯欣喜若狂。这意味什么?这就意味着苏联人把一支精锐部队送到了他的嘴里。苏联即将派往那霸湾的一千军人,在他的眼里就是一千只小白鼠。

        “我的朋友,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认为我们不能辜负了苏联朋友的好意,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好这批人道主义战士,您说呢?”杜勒斯激动的对自己老朋友史密斯将军笑道。

        史密斯先生是美**界的传奇人物,既没有在西点军校镀过金,也没有大学学历,而是一名从二等兵晋升到将军的杰出人士。二战期间他担任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北非和欧洲的每一场战役,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他不芶言笑,堪称艾森豪威尔的杀手。

        二战结束后,他前往莫斯科代替“遏制”专家凯南,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可以想象,一名职业军人很难胜任外交官的职位。于是他急流勇退的加入到中央情报组,成了老朋友杜勒斯的铁杆搭挡。

        “嗯,我想我们应该组织一个团队,对这些即将到来的苏联朋友,进行多方面的培。并利于一切机会,从他们身上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史密斯哈哈大笑道。

        杜勒斯点起了烟斗,深吸了一口,点头说道:“史密斯,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一千人中,发展几个我们的内线。”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组织可靠的人手进驻维和公司基地。想想就令人兴奋,我们竟然可以与那些人朝夕相处,甚至能与他们交朋友!”史密斯一脸兴奋的附和起来。

        “非常正确!史密斯”我的朋友,我现在的人手不够,我想请你跑一趟冲绳,把这件事负责起来。你是军人,而且与苏联人打过交道,我想这项工作非你莫属。”

        战争结束后一事无成的史密斯,当然不会拒绝杜勒斯的请求,但还是说道:“杜勒斯,我跑一趟完全没问题。不过我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还需要足够的经费。”

        刚刚从美国几大军火商手里讹诈了一大笔钱的杜勒斯,一口答应了史密斯的要求。二人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决定成立一支八百人的教官队伍,对即将到达那霸的一千只小白鼠进行培、分析、研究和拉拢。

        为了感谢李浩给自己送来的这份礼物。杜勒斯很难得的大方一次,托史密斯带了张一百万美元的支票,请他转交给那霸基地的段正华。作为教官队的场地费。

        梅林先生这段时间是风光无限,他率领着联合国超豪华“乞丐团”。横扫了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看着一叠善款统计报告,梅林等人简直是乐开了花。恨不得这样的“以援助换和平”行动,一年来上一次,不!最好是半年搞一次!

        特使访问团的人数,也随着访问的国家不断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几个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人士们,纷纷要求加入到这项和平事业中来,便自告奋勇的担任向导,有计划小有目标的进行募捐行动。

        不得不承认,这些热心人帮了梅林特使的大忙。他的筹款行动,比预计时间整整提前了五天,便宣告完满成功。        五千三百美元,整整五千三百多万美元啊!梅林等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重复了不知道有多少次。

        树大招风,由于他们的行动实在是太张扬,再加上李老板安排维和部队研究中心,别有用心的大肆宣传,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梅林特使手里捏着大把的钞票。

        穷的快发疯的赖伊秘书长,得知这个惊人的数字后,立即派自己的亲信伯尔曼秘书赶赴中东,从梅林先生手里“借”走了六百万美元建联合国大楼,并承诺一旦联合国的财政状况好转便立即归还。

        刚刚送走了伯尔曼秘书,国际红十字会这个老牌机构就找上了门,并声称他们也要加入到这项人道主义事业中来。考虑到红十字会的历史悠久,再加上曾经接济过穷困潦倒的国际卫生组织。梅林特使不得不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慷慨的付出了三百万美元作为红十字会的经费。

        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就得见者有份了。夏尔特在很多场合多次暗示,这次发财的机会是维和部队创造的,梅林特使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四大公益组织的大佬经过一番研究,还是很义气的给维和部队提供了三百万美元的经费。

        就这样,大巴勒斯坦共荣共存计划还没有开始,募集而来的善款就被几大组织瓜分了一小半。梅林先生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立即带领众人浩浩荡荡的开赴耶路撒冷,开始“以援助换和平”的人道主义行动。

        由于布斯曼将军的大部队还需要五天才能抵达,梅林先生不得不求助于驻巴勒斯坦英军司令哈里将军,请他派部队保护联合国官员们的安全。哈里将军很婉转的拒绝了梅林先生的求助,他可不想在撤离前的五天里再有人员伤亡。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跟随四大组织抵达耶路撒冷的各国宗教人士们,立即与城内的同行联系,组织了一千多衣服破破烂烂,武器五花八门的阿拉伯人,雄赳赳气昂昂的开赴机场,把联合国以及红十字会的大员们迎进了耶路撒冷老城。

        财大气粗的梅林先生,将耶路撒冷久负盛名的花园酒店包了下来,作为联合国托管办事处。并立即组建了犹太援助委员会,和阿拉伯援助委员会两个官方行政机构。同时邀请巴勒斯坦的几个犹太组织领导人和阿拉伯宗教人士,参加明天的援助委员会第一

        酒店太大,人员太多,《中队根本就无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海因茨中尉不得不把警戒范围缩小到酒店三楼,仅负责梅林特使等重要人物的绝对安全。

        花园酒店的大堂,现在成了联合国托管办事处的办公厅。大家趴在耶路撒冷地图上,紧张的进行讨论研究。试图用最合理和最安全的方式,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隔离开来。

        从特拉维夫匆匆赶来的古里安先生,立即找到了老熟人海因茨中尉,急着求见手握大权的梅林特使。

        “古里安先生,特使先生现在非常忙,如果您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打搅他。”海因茨对着面前这位犹太老头,冷冷的说道。

        “中尉,我是维和部队的朋友,您不能这样对我。我现在必须要见到特使先生,还是麻烦您通报一下吧古里安焦急的催促道。

        考虑到自己是德国人,如果执意的阻拦古里安见梅林特使,很可能会让犹太人误解自己对他们有种族歧视。所以海因茨中尉还是网开一面。违反原则的将古里安带进了梅林特使办公室。

        “特使先生,欢迎您来到巴勒斯坦古里安对梅林并不陌生,但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曾经穷困潦倒的人道主义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