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342章

国策-第342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唯一线索。”刘晓宾拿起李存勋放在办公桌上的香烟,“按照003与的说法,谷树良平是策反的最佳目标。如果不能策反他,只能冒险秘密逮捕日本防卫省或者‘军部’地高级人员。问题是,我们需要完整的作战计划,除了防卫大臣与‘军部’总长,其他人都不可能掌握这么多东西,审讯不会有多少结果。话说回来,作战计划那么多,东机谷胜也不能完全记下来吧?”

“也就是说,必须把谷树良平弄过来。”

刘晓宾点上香烟,点了点头,说道:“正常渠道肯定行不通,朝鲜没有理由把日本间谍交给我们。如果我们表现出过高地兴趣,反而会使朝鲜情报安全机构知道我们有人在平壤活动,怀我们与日本暗中勾结。”

李存勋长出了口气,说道:“说得没错,不能用常规手段。”

“那就只能用非常规手段了。”

“你去联系项铤辉,让他尽快准备好一支特种部队。”稍微迟疑了一下,李存勋改口说道,“还是我去联系项铤辉,你去联系009,让他们尽快搞清楚情况。”

两人分头行动,李存勋先给项铤辉打了电话,随后赶往总参谋部。

“部队两个小时内就能做好出发准备。”因为李存勋发出的是红色警报,所以项铤辉非常重视。“由卢诚闻安排,具体行动由苏铭谨负责。”

“我联络了朝鲜那边的特工。”李存勋认识卢诚闻与苏铭谨,知道这两人的能力,“收到确切消息后,立即展开行动。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行动计划,才能安排我的人前去接应。”

“如果只是营救行动,我们有现成的计划。”

“这就好,到时候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项铤辉迟疑了一下,说道:“越境行动,需要上面批准。”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我知道,副元首已经回来了,我等下就去请示。”

“这样的话,我让部队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只要副元首批准,我们立即展开行动。”

李存勋没有多罗嗦,离开总参谋部就去了副元首官邸。

听完李存勋地汇报,王元庆也非常惊讶。

“谷树良平算得上是日本最出色地间谍,落入朝鲜情报安全机构手中,让我们非常意外。”李存勋点上香烟,叹了口气,“朝鲜情报安全机构从叛徒那得知了他地身份,知道他的价值。一般情况下,会将他送往某个偏远地区地审讯中心。我已经安排人员监视朝鲜情报安全机构的动静,确定关押地点后就能展开行动。”

“他的价值有多大?”

李存勋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能够策反他,就能获得日本的作战计划。”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别的选择了?”

“其他方法都考虑过,把握不是很大。”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沉思起来。

军情局同时在日本与韩国展开行动,轻而易举的获得了韩军作战计划的时候,却没能在日本取得突破。军情局不是没有尽力,而是遇到了麻烦。

“有多大把握?”

李存勋愣了一下,灭掉烟头,说道:“总参谋部全力配合,卢诚闻在后方指挥,苏铭谨率队行动,我们的人员提供配合。虽然说不上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及时展开行动,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有详细的作战计划吗?”

“只有预案,获得确切消息后才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

王元庆沉思一阵,说道:“可以展开行动,但是需要注意一件事。”

李存勋皱起了眉头。

“不要与我们扯上关系,最好转嫁给日本。安排行动地时候特别注意一下,比如让我们的特种兵使用日军的武器装备。”

“有这个必要吗?”

“肯定有。”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金哲男畏首畏尾,我们得给他点动力。反正军情局有不少日本军火,消耗点又不会倾家荡产。”

李存勋苦笑起来,说道:“好吧,我这么安排。”

“还有,确保人员安全。如果有必要,可以留下点证据,让朝鲜情报安全机构顺着线索追查下去。”

李存勋点了点头。“没问题,我尽快安排好。”

“行动开始前给我电话。”

答应下来后,李存勋离开了副元首官邸。

此时,平壤郊外,胡锐翔与周翔正驾车沿着高速公路向开城方向前进。接到刘晓宾的电话前,两人就尾随朝鲜情报安全机构地车队到了秘密关押谷树良平的地点。不多时,谷树良平再次被押解上车。

利用周翔遥控地小型无人飞机,两人既能严密监视车队动向,又不用靠得太近。

“他们准备去开城?”

“肯定是去开城,或者开城附近的某个城镇。”胡锐翔看了眼搭档,“为了图方便,朝鲜情报机构在开城有很多秘密审讯地点。就我所知,不下十处。”

“有这个必要?”

“当然,朝韩关系紧张的时候,朝鲜特种部队经常越境抓捕韩国军人。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普通军人知道些什么?把审讯地点设在开城,一来方便、抓回来就能审问,二来安全、开城驻扎了十多万官兵、间谍很难混进去。”

周翔苦笑了一下,说道:“局里不会让我们营救谷树良平吧?”

“那可说不准,不过就算上面要营救谷树良平,也不会让我们两个人去。”胡锐翔呵呵一笑,“没什么好担心,情况调查清楚,局里肯定会找总参谋部帮忙。把消息发回去吧,目标地点在开城附近。”

周翔没再罗嗦,把消息发了回去。

收到最新情报,刘晓宾立即发给了卢诚闻。

升任总参特种部队司令官的卢诚闻一面给苏铭谨下达命令、准备执行作战任务,一面安排参谋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战计划。

此时,苏铭谨刚刚率领部队到达庄河航空兵基地。

在他向队员介绍情况的时候,一架空军的运输机将几名军情局地特工与几箱武器装备送了过来。得知必须使用军情局提供的武器装备、还是日制武器装备,苏铭谨等官兵都有点不爽,因为日制武器装备地性能比不上专门为特种部队研制的武器装备!

第26章 领袖

李存勋打来电话时,已经是9日凌晨。

王元庆没去军情局,也没去总参谋部,让焦魃山泡了一壶浓茶,等待最终结果。虽然王元庆不是军人,但是担任纪佑国的秘书时,多次参与军事行动、特别是秘密军事行动的策划与指挥工作。久病尚且成医,丰富的阅历让王元庆对特种作战行动多多少少有点了解,知道行动将在天亮前结束。

结果如何,王元庆没有多想。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日本特种部队”在开城附近与朝鲜军队交火,随后向停火线以南撤离,肯定会让半岛局势更加紧张。

安排工作的时候,王元庆考虑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王元庆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与纪佑国、赵润东相比,王元庆在处理涉及到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周边问题上,不但更加强硬,还更加积极主动。

在外人看来,这是因为王元庆与纪佑国、赵润东不是同一代人。

纪佑国与赵润东在20纪50年代出生,属于共和国的“第一代”。因为经历了共和国的几个主要时期,所以不管是纪佑国、还是赵润东、乃至一向强硬的彭茂邦与潘云生,处理周边问题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往往到无路可退的时候才出重拳。差别是,纪佑国把控大局的能力远远超过赵润东,即便被动应战,也能化被动为主动。

实际上,“代沟”不是主要问题。

作为20纪70年代出生地第三代共和国公民。王元庆经历了共和国地“大变革时期”。与前两代相比。王元庆这代人不但更有冒险精神、更善于开拓、更懂得追求。也更自信、更自强。思想观念非常开放进去。作为国家领导人。思想观念在处理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地国际事务时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政策地是国家实力。

可以说。纪佑国一直在为提高共和国地国家实力奋斗。赵润东做得也差不多。两人没有把重点放在周边问题上。更没有积极主动地扩大共和国地势力范围。两代领导人地艰苦努力。为后继者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组重要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2010年。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36万亿元、相当于5。4万亿美元。虽然是全球第三大经济实体。但是总量只有美国地26%;2017年。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接近72万亿元、相当于1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总量为美国地71%;2023年。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107万亿元、相当于24万亿美元。总量为美国地97%。如果2024年继续保持7。4%地增长率。共和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

2010年。共和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18700元、相当于2800美元。为美国地6%;2017年。共和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42000元、相当于7600美元。为美国地11%;2023年。共和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68000元、相当于15100美元。为美国地18%。按照最乐观地估计。到2050年。共和国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与美国持平;即便是最保守地估计。也将在2065年达到这一水准。

不论是总体国力,还是人均实力,共和国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可以说,纪佑国与赵润东为后继者留下了一笔丰厚地“家产”。

有了实力,才能办大事。

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共和国必须埋头苦干,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随着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共和国需要足够的资源与市场,仅仅重视国内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领导人都会调整国家的基本策略。

赵润东逐步把权力移交给王元庆,正是因为王元庆的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与实现国家利益,而不是身体状况让他不得不交权。如果王元庆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只要赵润东还有一口气,都不会这么做。

有了足够地实力,只是国家前进的动力。要想走上正确地道路,还需要非常明确的目的。

这一点,正是王元庆表现得比纪佑国与赵润东都要出色的地方。

不管做什么事,王元庆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去地方的时候,王元庆在广西试点工作中全力以赴,证明了自己的才能;返回中央,地位还未确定,处处避免与赵润东产生利益冲突;地位得到确定后,大展拳脚,很快得到包括赵润东在内的老一代领导人的认同与赏识。这些都证明王元庆早已确定目标,而且一直为之奋斗。

在对外政策上,王元庆的目标观念更让人惊叹。远的不说,朝鲜的李孝文变节事件之后的这段时间,王元庆处处表现得咄咄逼人,给人的感觉是,即便美日韩不主动挑起战争,他也会想方设法的引发战争。虽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错觉,但是完全能够体现出王元庆的主动性与目标观念。

既然战争迟早都会爆发,那么一切工作都以打赢战争为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就得为共和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比如在最合适的时候引爆战争,以最合理的方式参加战争,用最微小的代价赢得战争,在战后获得最大的利益。

王元庆的这些素质,正是赵润东的主要缺陷。不得不承认,纪佑国早就看出王元庆的特点,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共和国需要王元庆这样地领袖,才会为王元庆指明道路,在离任之前做好相关安排。

至于纪佑国有没有向赵润东施加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王元庆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