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459章

国策-第1459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海战的战术来讲,如果等到第一主力舰队找上门来,就意味着美军彻底丧失主动权。

可以说,在海洋战场上,失去主动权就是战败的同义词。

因为第51舰队没有停止西进,所以张雪峰不可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1月11日23点45分左右,在关岛西面大约300公里处巡逻的一艘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就接收到了第51舰队发出的巨大噪音。虽然距离远到无法精确测量,而且美军舰队里的拖拽式噪音干扰系统扰乱了噪音源,使得潜艇上的被动声纳无法准确测向,只能大致测出美军舰队在关岛方向上,而且里面肯定有好几艘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型战舰。

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大约在1个小时后,也就是1月12日0点45分左右,这艘已经转向、并且向西北方向行了近30海里的攻击潜艇开始减速,并且释放出了一根长达20公里的拖线。大约在凌晨1点左右,该潜艇用拖拽式长波天线发出了一份非常重要的电报,即与可疑美军舰队在关岛西面遭遇的战术情报。

只用了5分钟,这份情报就送到了第一主力舰队旗舰的通信中心。

1月12日凌晨1点10分,刚刚到达司令舰桥的张雪峰就下达了转向命令。

摆在张雪峰面前的问题是,潜艇发现的那支可疑舰队是不是第51舰队。虽然在潜艇发出的报告中明确提到,舰队里至少有几艘身份不明的大型战舰,但是没有提到具体数量,也没有提到不明大型战舰的具体情况。作为潜艇部队出身的将领,张雪峰很了解前方警戒潜艇的处境,也就能够理解这份报告的含义。问题是,他也非常清楚,现代化的噪音干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被动声纳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不然攻击潜艇上也不会配备主动声纳,更不会配备性能先进的火控计算机。

如果美军要想欺骗对手,搞几艘“大型战舰”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仅仅迟疑了几分钟,张雪峰就没再多想,在作战参谋与军令长来了之后,他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没有理由将一支专门负责引诱第一主力舰队的诱饵舰队放在距离关岛那么近的地方。要知道,如果以引诱第一主力舰队上当为目的的话,诱饵就应该离关岛远一点,免得把第一主力舰队吓跑了。

与此同时,大约1300公里外,第51舰队也接到了一份紧急电报。

虽然发现第51舰队的攻击潜艇用的是低可探测性的长波电台(因为工作频率低,所以很难被准确测定方位),而且使用了频发技术,但是在距离关岛仅仅300多公里的海域发送电报,肯定做不到保密。准确的说,在共和国海军收到电报的时候,美国海军设在关岛与南面几座岛屿上的监听电台也收到了这份电报。虽然美军没有办法破泽电报内容,毕竟采用了电子加密技术的电报,除非得到原始代码,不然解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美军可以肯定这份电报是由共和国潜艇发出来的,还可以大致确定电报的发送海域,甚至能够及时向该海域派遣几架反潜巡逻机。

事实上,美军也没有必要破译电报内容。

结合当时的情况,谁都能够猜出电报的大致内容。正是如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收到警报之后,立即联系了第51舰队。

这个时候,摆在第51舰队指挥官面前的选择仍然是两个。

按照作战计划,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一是停止寻找第一主力舰队决战的作战行动,撤退到关岛东南海域,等待合适时机,再北上与第一主力舰队决战。二是在有把握找到第一主力舰队、并且抢先发起攻击的情况下,积极寻找第一主力舰队决战。

很明显,此时的情况与两个预案都不完全一样。

如果说受到威胁,第一主力舰队至少在1300公里之外、而那艘发送电报的潜艇远在大约300公里之外、护航战舰与反潜巡逻机均未发现附近100公里内有敌人的潜艇,也就没有理由说第51舰队受到了威胁。问题是,别说有把握抢先发起攻击,现在连找到第一主力舰队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第一主力舰队肯定就在不远处,在接到潜艇的战术情报后,肯定会调整战术,即主动迎上来。如此一来,天亮之前就将与第一主力舰队遭遇,而侦察机要在天亮之后才有可能找到第一主力舰队。也就是说,如果要与第一主力舰队在夜间决战,就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能指望其他部队。

可以说,这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因为无法确定第一主力舰队是否准确掌握了第51舰队的行踪,也就是无法得知那艘发出电报的潜艇有没有搜集到第51舰队的航行数据,所以只能考虑最坏的情况,即对方已经掌握了第51舰队的所有情况。

说得准确一点,美军指挥官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至少应该停止向西航行。

等到美军指挥官想通这层道理的时候,已经是1点30分左右了。

因为第51舰队在此之前仍然在向西北方向航行,而第一主力舰队则在大约20分钟前将航向转到了 130度,即以70节的速度朝着关岛前进,所以在美军指挥官下达转向命令的时候,双方的距离不是1300公里,而是大约1200公里。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大约5分钟,张雪峰正式向全舰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根据第一主力舰队的作战记录,1点27分,舰队里的8艘巡洋舰与8艘多用途驱逐舰就按照作战预案,向潜艇报告的可疑舰队可能到达的海域发射了上千枚“侦察炮弹”。按照每枚“侦察炮弹”精确探测与搜索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计算(炮弹在距离海面50公里处转入滑翔飞行阶段,并且启动传感器,沿着弹道方向对一片长方形区域进行搜索,并且在飞行高度降低到30公里的时候结束搜索,只需要让传感器的视场宽度保持在5度左右,就能搜索大约1200平方公里的海域,除掉重复搜索区域,平均每枚炮弹搜索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并不是什么难事),1000余枚“侦察炮弹”能够搜索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以关岛为核心,半径600公里的整片海域。当然,实际作战的时候不可能以这种平均的方式分布搜索力量,而是应该按照敌舰队出现的概率分配侦察力量,即对敌舰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海域进行重复搜索,而对不大可能出现的海域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派侦察力量。即便如此,上千枚“侦察炮弹”也能搜索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如果不是潜艇的报告不明不详,第一主力舰队也不会动用如此多的“侦察炮弹”。

要知道,如果按照价值计算的话,1000多枚“侦察炮弹”相当于同等数量的重型反舰导弹。

这还是为了找到第51舰队,而不是攻击第51舰队。

当然,在舰炮的射程范围内,找到第51舰队就是攻击第51舰队的开始。

因为“侦察炮弹”是由巡洋舰与驱逐舰发射的,飞行速度稍微慢一点,在到达弹道顶点的时候还得使用火箭助推发动机加速,以延长在外层空间的飞行距离,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没有能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这些“侦察炮弹”最终都得沿着抛物线弹道回到大气层内。受此种种因素影响,“侦察炮弹”的飞行速度要比其他没有采用增程技术的炮弹慢一点,因此飞行时间更长。

只不过,对于平均飞行速度在20马赫的炮弹来说,飞行1200公里只需要200秒,也就是3分钟多一点点。

也就是说,美军指挥官做出转向决定的时候,“侦察炮弹”已经到达第51舰队上空。

受电离层影响,第51舰队的被动探测系统没有发现飞行高度在60公里以上的“侦察炮弹”,直到这些炮弹进入俯冲弹道,即到达电离层下方,并且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以高压缩数字信号的方式发射回去的时候,美军战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才接收到了电磁信号源,而且是繁星般的、出现在夜空中的、成百上千的电磁信号源。同时处理这么多电磁信号,肯定是件麻烦的事情,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花上一点时间。事实上,在计算机得出分析结论之前,有经验的舰队指挥官就应该知道,出现在舰队上方的电磁信号源就是“侦察炮弹”,而且是敌舰队投射的侦察炮弹。

当然,美军也不是完全被动。

得益于全球数一数二的计算机技术,美军战舰上的超级计算机绝对不会比共和国战舰上的差,在判断出危险之后,美军战舰的超级计算机立即启动了应急防御作战机制。因为那些“侦察炮弹”对战舰没有构成直接威胁,所以美军战舰没有启动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完所有电磁信号源、及其运动轨迹之后,第51舰队旗舰上的超级火控计算机能够结合已经掌握的情报,比如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迹”、其主炮的最大射程等等,大致分析出第一主力舰队此时所在的方位。虽然这种粗略分析不可能作为攻击数据,但是能够成为用“侦察炮弹”进行搜索的参考数据,从而降低“侦察炮弹”的使用量,确保在用掉最后一枚“侦察炮弹”之前找到第一主力舰队。

整个分析过程只持续了1分钟,第51舰队旗舰的火控计算机就给出了“反制”的参考决策,即用“侦察炮弹”搜索第一主力舰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海域。

美军指挥官没有拒绝这个提议,而是让计算机以最佳方式进行“反制”。

以当时的情况,不管美军指挥官有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都应该知道,留给第51舰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抓紧!

第88章 闪电般的战斗

与美军指挥官一样,张雪峰也将战术指挥与火力控制交给了旗舰与各艘战舰上的火控计算机,而与美军指挥官不一样的是,张雪峰是按照作战守则设置为自动交战模式,而不是在得到计算机的提示之后做出决策。

这种细节上的差别,既体现出了交战双方的主动与被动关系,还决定了交战结果。

必须承认,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战争中,人脑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人类的反应速度已经成为限制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因素之一。可以说,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空、乃至外层空间,几乎在所有空间战场上,人类都需要计算机提供的支持,特别是在战术决策与控制上的支持与协助。

就拿这场人类历史上由电磁炮在1000公里之外决胜负的海战来说,计算机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海军舰队官兵。

在下达了攻击命令之后,张雪峰就将战术决策权交给了旗舰的中央计算机。

虽然作为舰队司令,他随时可以取消计算机的决策权,改成人为决策,但是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以往的推演与演练都证明,在舰队炮战中,人的决策速度根本满足不了作战要求。

按照共和国海军的战术交战程序,旗舰的中央计算机会将战术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即侦察与搜索、攻击、以及甄别,而后两个阶段可以重复进行,即在甄别出目标没有被摧毁的情况下,将重复攻击,直到将目标摧毁。虽然这一战术决策程序非常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非常复杂。

如同前面提到的,中央计算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护航战舰发射“侦察炮弹”。

发射“侦察炮弹”是小事,可是要同时控制这么多的“侦察炮弹”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别的不说,建立1000多个高速通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