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355章

国策-第1355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机构,专门负责对俄援助,并且根据俄罗斯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援助计划的具体项目。

在契力亚科夫提出具体要求后,杜奇威当场就做出了答复。

虽然按照美国的政治体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如果没有得到国会支持,就算杜奇威做出了保证,也很难兑现。但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支持正在遭受苦难的英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说服国会,出台了《租借法案》,为对外军援提供了法理依据。因为这部法案牵涉到了众多国家,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不但没有被废除,还多次的到修改与加强,成为了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石。说直接一点,只要杜奇威觉得走正常法律途经过于复杂,而且对美国国家利益有害,就可以根据该法案,以租借的方式为俄罗斯提供援助。重要的是,杜奇威首先得搞定最高法院的几位大法官,到时候就算与国会闹翻脸,只要最高法院做出的司法裁决对白宫有利,国会就很难推翻杜奇威的决策。

正是如此,杜奇威的答复非常直接,那就是在年底之前见到实效。

10月10日,杜奇威派出的特使,也就是国家安全顾问鲍布里奇就到了莫斯科,亲手将美国制订的援助计划送到了乔德诺维奇手中,并且让乔德诺维奇转告契力亚科夫,如果战争威胁迫在眉睫,白宫甚至会考虑实物援助,即为俄罗斯提供军火。

从时机上看,鲍布里奇来得正是时候。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鲍布里奇带来的“礼物”,在克里姆林宫的高层会议上,乔德诺维奇也不会如此信心满满,更不会处处强硬,不把契力亚科夫,以及与契力亚科夫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切尔温斯基放在眼里。

在乔德诺维奇看来,共和国拉拢欧盟,就是俄罗斯主动出击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任何同盟关系都不可能在签署条约之后就变得牢不可破,共和国要想与欧盟联手围剿俄罗斯,除了签署同盟条约、并且使条约生效之外,还得建立实质上的同盟关系,比如强化双边军事交流,交换战略信息等等。这些工作,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

虽然契力亚科夫早就提出,即便没有欧盟的支持,共和国也能单独打垮俄罗斯,与欧盟缔结准军事同盟条约,只是为了让欧盟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但是乔德诺维奇坚信,既然公开与欧盟缔结盟约,共和国当局就不会拿此事儿戏。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完全可以根据共和国与欧盟缔结的盟约在战争期间威胁欧盟,迫使共和国当局在做出战争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欧盟的安全问题。如此一来,不管共和国当局是否愿意接受,在未来几个月内,至少在2057年之内,不大可能主动进攻俄罗斯。

换句话说,只要俄罗斯能够赶在年底前做好准备,就能打共和国一个措手不及,甚至能够迫使共和国在战争初期以战略防御来应对俄军的战略进攻,从而让出主动权。对俄罗斯来说,即便不指望取胜,要想坚持到战争结束,最需要的就是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按照乔德诺维奇的估计,只要俄军能够在开展后的一年之内掌握主动权,就能把胶着期延长到四年左右。加上一年左右的防御期,俄罗斯至少能够支撑六年。显然,一场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世界大战很难持续六年,能够持续四年就非常了不起了。如此一来,俄罗斯就能坚持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当然,这不会是一场获得了完美结果的战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乔德诺维奇还提出了一套办法,即在主动进攻共和国的时候在西部地区陈设重兵,威胁欧盟。

也就是说,拿欧盟要挟共和国,使共和国投鼠忌器,不敢全力对付俄罗斯。

只要能够迫使共和国把矛头转向美国,将美国拖入战争,俄罗斯受到的压力就将大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在乔德诺维奇等一批主战派要员看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虽然俄罗斯不可能击败共和国,但是能够通过战争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国际威望,为全面振兴创造机会。

这也正是包括契力亚科夫与切尔温斯基在内的众多主和派追求的最高目的。

第28章 战略围剿

俄罗斯当局能将生死存亡的威胁当成民族复兴的机会,共和国自然不会例外。

10月14日,裴承毅结束了为期3天的马德里之行,乘坐“共和国一号”回国,并且计划在回国途中顺道访问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坦。

毋庸置疑,这一顺道访问立即被美俄认为是共和国全面围剿俄罗斯的重要步骤,因为拉拢欧盟后,只需要完成南翼侧面包抄,共和国就全面包围了俄罗斯,为此就得拉拢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巴基斯坦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加上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一条东起朝鲜半岛,经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欧、东欧,西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不是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的对俄战略包围圈就初具规模,对俄的战争部署基本到位。

按照美国新闻媒体的说法,裴承毅在此时访问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目的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问题是,共和国需要拉拢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吗?

巴基斯坦不用多说,作为共和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别说一同对付俄罗斯,就算向美国开战也不会有丝毫迟疑。

虽然伊朗与共和国的关系不是太密切,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但是在对俄问题上,伊朗当局一直不含糊,特别是在共和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不会像美国那样,通过扶持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干预中东事务之后,伊朗就将北面的俄罗斯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原因很简单,在共和国控制了中亚与南亚的区之后,俄罗斯要想南下印度洋就只能走高加索…伊朗这条地面通道,即便以俄罗斯的实力,短期内很难把南下由理想变成现实,可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俄罗斯发展壮大,就将继续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女皇未尽的伟业,获得一段温水海岸线。事实上,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全面投靠美国,就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在遭到美国全面封锁的情况下都没有投靠苏联,仍然与苏联的野心有关。直到前苏联解体,外高加索地区与中亚地区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俄罗斯与伊朗不再接壤,两国关系才有所改善。这一友好关系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俄罗斯进军外高加索地区,以及在中亚地区兴风作浪而烟消云散。伊朗在中东战争之前积极与共和国改善关系,除了应付来自美国与以色列的威胁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抗衡俄罗斯在的南下行动。总而言之,就算伊朗不会帮着共和国攻打俄罗斯,也会倾向于共和国,阻挡俄罗斯南下。

事实上,在针对俄罗斯的战略封锁链条中,吉尔吉斯斯坦最为重要。

从地理位置上看,吉尔吉斯斯坦处在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位于天山山脉西段,全境多高山,地形崎岖复杂,与塔吉克斯坦一同被称为“中亚屋脊”。与艰险地形相对应的,就是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地形上看,吉尔吉斯斯坦不是大兵团作战的理想战场,仅是崎岖复杂的地形就能让任何一支军团望而却步。相对而言,中亚大平原、以及里海北面的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冲积平原才是用兵之地。问题是,共和国要想进军中亚,就得控制吉尔吉斯斯坦,或者说以从吉尔吉斯斯坦顺势而下。同样的,俄罗斯要想守住中亚、特别是地形平坦的哈萨克斯坦,就得夺取吉尔吉斯斯坦,将吉尔吉斯斯坦打造成不可突破的战略防线。再把眼界放远一点,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战略铁路线就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面200多公里处,共和国西北的伊犁河谷、以及以喀什为中心的西疆地区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俯瞰之下,即便从保证本土战略安全出发,共和国也要全力控制吉尔吉斯斯坦,而俄罗斯要想迫使共和国在战争中以战略防御为主,放弃战略进攻,更得不遗余力的打下吉尔吉斯斯坦。

由此可见,这三个国家确实是完成对俄战略包围的重要环节。

可是有一点却非常值得商榷,即以这三个国家跟共和国的关系,有必要让裴承毅亲自跑一趟吗?

即便在美国新闻媒体眼里,巴基斯坦、伊朗与吉尔吉斯斯坦都是共和国的盟国,就算裴承毅为了彰显这三个国家的重要性,也没有必要亲自跑一趟,完全可以让国防部长或者国务院总理代为出访。

因为需要为这三个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所以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官员前去,反而更有价值。

当然,没人怀疑裴承毅的行政能力。

作为当了5年国防部长、5年安全副总理、5年副国家元首的领导人,裴承毅的行政能力绝对不在国务院官员之下。

正是如此,很多人看来,裴承毅肯定会在德黑兰、伊斯兰堡与比什凯克开出援助大单。

事实是,裴承毅乘坐的专机到达德黑兰之前,重大事情就发生了。

与以往的“共和国一号”相比,在2052年投入使用的这架“共和国一号”(实际上总共有3架,1架为元首专用,1架为副元首专用,还有1架备用)不但速度快了许多,内部空间也更加宽敞,最大载客量超过300人。一般情况下,元首出访的各类陪同人员不会超过100人,所以能够承载部分记者,充分利用旅途中的空闲时间。

这次,裴承毅没有会见记者,而是把时间留给了装扮成外交部工作人员的刘晓宾。

“前两天收到的情报已经得到证实,这是最新报告。”刘晓宾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份还没来得及润色的绝密报告递给了裴承毅。

“大致什么情况?”裴承毅拿起老花眼镜,翻开了纸质文件。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已经能够治愈视力疾病,而且几乎没有危险与副作用,但是像裴承毅这一代人仍然习惯使用眼镜来改善视力。不是说裴承毅担心手术失败,当过兵的人,没有人会害怕一个小小的手术,而是手术后有1个月的康复期,在此期间内,每天至少需要休息12个小时,而作为国家领导人,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与我们之并猜测的一样,俄罗斯终于不甘寂寞了。”

裴承毅微微皱起眉头,目光转向了刘晓宾。

“最近两个月,美俄交往频繁,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史塔克访俄之后,美国参联会主席计划在下旬访问莫斯科,由洛马、波音、克莱斯勒、诺思罗普等公司牵头的美国军事与制造业联合商贸团也将在下个月月初前往俄罗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该商贸团很有可能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签署好几笔意义重大的买卖。”

“有没有得到美国当局的支持?”

“这就是最关键的地方。”刘晓宾掏出香烟,点上抽了两口才说道,“众所周知,美国要想拉俄罗斯下水,就得拿出诚意。在技术转让、基础援建与人员培等方面,俄罗斯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没有解决这几个问题,俄罗斯肯定不会积极主动。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当局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早在五年前,住在白宫里的还不是杜奇威的时候,美国当局就采纳了杜奇威的建议,制订了对俄援助方案,并且以季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