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338章

国策-第1338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基本国策之一。”

听王元庆说完,裴承毅长吸了口气。

“不可否认,经过四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共和国已经不是本世纪初的共和国,单纯以实力来说,别说击败美国,就算西方世界联手,我们也有八成胜算。问题是,国际斗争从来不完全由实力决定,不然美国也不会从伊拉克、阿富汗与伊朗撤军,我们也不会在中东战争中接受一个没有完全取胜的结果。”王元庆微微一笑,说道,“说到根本上,谁也不能回避道义,至少不能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抛开道义,完全靠实力说话。我不否认,你提到的事情也是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战争都会在两年之内爆发,而且再拖两年,局势很有可能变得对我们不利。只不过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立场与你稍有差别。既然战争不可避免,为什么一定要由我们来打响第一枪呢?”

“王老,你的意思是……”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也认为,俄罗斯是个很好的突破口。”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不管历史上我们与俄罗斯有多少恩怨,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只要我们或者俄罗斯不肯放弃称霸的野心,两个大国就很难并存。过去几十年,我们与俄罗斯相安无事,甚至能够一致对敌,不是我们与俄罗斯没有矛盾,而是我们双方都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当然,这些基本问题,我不说你也明白。回到现实问题上,既然我们已经无法与俄罗斯共存,就得有一方倒下,至少沦落为二流国家。毫无疑问,我们都不希望这是共和国。作为一个将国家安全建立在陆权基础之上的国家,我们不能忽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也不能把这个威胁看得过于严重。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头号对手在太平洋对岸,对付次要敌人,要比对付主要敌人简单得多,而且可供选择的手段也多得多。”

王元庆说到这里,裴承毅猛然明白了过来。

“看样子,你已经想明白了。”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既然你专程跑一趟,我还是要把话说透彻,不然出了问题,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野心更大,二是缺乏耐力。别看我们与美国闹得你死我活,不分出个高下绝不罢休,可是从根本出发,只要我们双方不肯承受过于沉重的战争负担与损失,就拿对方没有办法。换句话说,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以一种不完全的方式结束。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对战争结果的要求高得多,原因非常简单,我们与俄罗斯之间没有广袤的太平洋,不管战争打成什么样子,只要我们与美国没有分出高下,而俄罗斯又卷入了战争,那么在战后、或者在下一场战争中,俄罗斯都将成为我们的头号目标。对俄罗斯来说,那就意味着亡国,意味着永远沉沦下去。俄罗斯当局肯定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也就会拼命避免这样的结果,从而竭尽全力帮助美国。问题是,俄罗斯的战争潜力摆在那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即便不考虑我们与俄罗斯接壤,地面战争将是我们与俄罗斯的主要对抗手段。俄罗斯持续作战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即便乐观估计,俄罗斯也最多坚持三年,也许只能坚持两年。如果我们能够在战争初期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也许能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间击败俄罗斯。综合这两点,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

“俄罗斯会主动挑起战争?”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当局最理想的选择。当然,要让俄罗斯主动挑起战争,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裴承毅立即锁紧了眉头。

“很简单,让俄罗斯看到胜利的希望。”王元庆双手一叉,笑着说道,“俄罗斯与美国的秘密同盟条约算不上什么秘密,就算李存勋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情,我也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在明知道打不赢的情况下,别说让俄罗斯主动挑起战争,让他兑现同盟条约的可能性都不大。事实上,美国也拿俄罗斯没办法,等到美国要求俄罗斯兑现同盟义务的时候,离战败也就不远了。总而言之,只有在看到胜利希望之后,俄罗斯才有可能主动挑起战争,以此来实现国家利益。”

“问题是,有什么办法让俄罗斯看到胜利曙光呢?”

“这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了。”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换个角度,能看得更清楚一些。”见到裴承毅的神色变化,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单纯就实办而言,十个俄罗斯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以故意示弱的方式诱使俄罗斯主动向我们开战。事实上,在全面战争中,国家实力只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在某些时候,一个国家领导层的战争意志,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的态度会对战争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如果德国能够在击败法国之后,重点轰炸英国的工业城市,打击英国的战争潜力,而不是集中力量轰炸伦敦,也许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前,英国就会投降。对俄罗斯来说,胜利的曙光无非如此。俄罗斯要想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地位,迫使我们在没有取胜的情况下签署停战条约,并且承认俄罗斯在战争中获得的利益,从而确定俄罗斯在亚欧大陆上的地位。虽然这无法避免下一场战争,但是在两场战争之间的数十年间,俄罗斯完全能够利用取得的战果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国,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说直接一点,只需要让俄罗斯相信,他们有机会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并且取得重大胜利,战争就会爆发。”

裴承毅长出口气,听出了王元庆的意思。

“军事上的部署我不好说,毕竟我不是军人,甚至没有拿过枪。”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只有一点你要注意,军事决策永远都是政治决策的延续,或者说,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因此军事决策脱离不了政治决策。总而言之,军事决策上的分歧,在方法论的范畴之内,而政治决策上的分歧,则属于基本目的。要让俄罗斯相信有机会击败我们,就得让俄罗斯知道,我们没有一个既定的战争目的,或者说在战争目的上存在严重分歧,加上适当的宣传,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能让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出来跳几下,这场戏就完美了。”

裴承毅这么一说,王元庆笑出声来。

“看来,我们以前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裴承毅没有笑,他也没有心情笑,“如果不是王老的一番点拨,恐怕我就要走上歧途了。”

“以你的能耐,断然不会在如此简单的问题上犯错。你不是来寻求答案,而是来验证答案。”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既然做出了决策,就要敢于去做。当然,在动手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王老,跟我回京吧,这个时候……”

“这事肯定不行。”王元庆摇了摇手,打断了裴承毅的话,说道,“别说军无二帅,即便在和平时期,我也不会操这份心。说实话,不是你亲自找上门来,而且天还没亮就赶了过来,我不会跟你说这些事情。不管怎么说,你才是共和国的最高统帅,我只是享受特殊待遇的普通公民。如果没别的事情,你就先回去吧,我还要去爬山锻炼。”

“王老……”

没等裴承毅开口,王元庆就起身离去了。

看着王元庆的背影,裴承毅暗自叹了口气。如果说王元庆不关心国家大事,肯定是在骗人,不然王元庆也不会提出如此重要的建议,帮助裴承毅解决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只是在重大问题上,王元庆非常有分寸,绝不做一个前任领导人不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裴承毅也非常清楚,王元庆最多帮他拨云见日,绝不会跟他前往新都。大战在即,共和国需要上下齐心,而不是让一老一新两位国家领导人唱双簧。

返回新都的路上,裴承毅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

对他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按照王元庆的提点,给心怀叵测的俄罗斯一点点希望。

第15章 论争

虽然身在深山,久不闻政事,但是王元庆判断局势的能力仍然无与伦比。

他在餐桌旁与裴承毅讨论国际局势的时候,数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由俄罗斯总统保尔金·伊万诺维奇·契力亚科夫亲自召开与主持的俄罗斯军政高层秘密会议已经持续了近10个小时,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参加这次会议的,至少都是部长级官员,或者少将以上级别的军人,而且个个身居要职,其中有副总统乔德诺维奇、总理伊柳申科、国防部长杨基奇、外交部长奥尔加科夫、俄军总参谋长乌里杨诺夫大将、副总参谋长普罗维茨金上将、陆军司令切尔温斯基上将、海军司令索诺科夫上将、空军司令克拉丘夫上将、天军司令杜可夫上将等人。从与会人员就看得出来,这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高层会议,而是以军事为主要话题的战前会议。值得关注的是,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不是众多将军,而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俄罗斯总统契力亚科夫。

在俄罗斯,契力亚科夫绝对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早在2018年,20岁出头的契力亚科夫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前往伊朗,先后在阿巴丹、阿瓦士与安迪梅什克协助伊朗军队作战,三次荣获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亲自颁发的“伊斯兰荣誉勋章”。可惜的是,这些经历并没对外公开,更不为俄国人所知。

2022年,契力亚科夫光荣回国,并且荣升俄罗斯陆军上校,成为近10年来,俄军中最年轻的上校。因为在伊朗的出色表现,以及精通两门外语(波斯语与英语),所以回国的第二年,契力亚科夫就被俄罗斯国家安全局(苏联解体之后,由KGB改组而来的俄罗斯头号情报机构)看中,成为情报人员。

必须承认,每个人都会受命运左右。2023年7月,也就是契力亚科夫加入俄罗斯国家安全局之后不到2个月,第三次车臣战乱爆发,得到CIA、MI5、SAS等西方情报机构秘密支持的车臣叛匪卷土重来,在10天之内控制了格罗兹尼,攻占了郊外的俄军军营,毙伤俘俄军官兵近千人。因为在伊朗参加了数场城市战,而且在伊斯兰国家生活了好几年,所以契力亚科夫在8月初跟随第一批内务部队赶赴车臣。从此开始,这位“伊朗英雄”登上了俄罗斯的历史舞台。

第三次车臣战争打得很激烈,却并不惨烈。虽然美国当局摆明借此打击俄罗斯,报伊朗战争的一箭之仇,遏制俄罗斯的崛起势头(随后爆发的半岛战争则针对共和国),但是美国当局却挑错了时间。暂且不说俄军中有不少官兵参加过伊朗战争,特别是部分中层军官与军事顾问的身份,协助伊朗军队打了好几场战役,对城市战有了新的认识,以当时俄罗斯的国内局势,即俄国军民的奋发图强、共同抵抗大萧条的斗志,就算美国情报部门提供全面支持,车臣叛匪也难成气候。

对契力亚科夫等一大批俄罗斯少壮派军人来说,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仅在契力亚科夫的这届政府中,参加过第三次车臣战争的就有总理、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与四军司令,副总统与外交部长当年也参加了与第三次车臣战争有关的外交谈判。在契力亚科夫之前的历届政府中,大部分高级官员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