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088章

国策-第1088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瓜达尔港的路上,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虽然只在大马士革呆了几个小时,而且受夜色影响,没有好好欣赏这座拥有4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比共和国的任何一座城市的历史都要久远),但是叙利亚总统给裴承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裴承毅也给阿连德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而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47章 重生

回到瓜达尔港,裴承毅必须同时负责联合司令部与南线司令部的统筹建设工作。

因为有东方闻帮着处理烦琐事务,加上军情局想办法把杨少勇、胡荆安、龙宏恩等跟随裴承毅参加过印度战争与马岛战争的高级参谋找了过来,所以大部分麻烦事都不需要裴承毅操心,甚至不用他过问。

有一件事情必须由裴承毅亲自处理,那就是如何分配联合司令部的职权。

5月7日,伊朗陆军参谋长哈桑中将与革命卫队参谋长迈迪德中将以军事考察的名义来到瓜达尔港。

裴承毅为两位将军举行了接风宴,并且安排他们住进了战区司令部的豪华宾馆。

不管怎么说,瓜达尔港的战区司令部有伊朗人的功劳,让伊朗将军好好享受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次日,叙利亚陆军副参谋长塔林与空军副参谋长雷迪亚也来到了瓜达尔港。

与招待伊朗将军一样,裴承毅也设宴款待了两位叙利亚将军。

5月11日,联合司令部的最后一批成员,即伊拉克副总参谋长巴达林与革命卫队副总司令兰瑟姆才来到瓜达尔港。

不管怎么说,伊拉克是个独立国家,裴承毅给了两位伊拉克将军同等的待遇。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所在地,伊拉克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700年,伊拉克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了巴比伦王国与亚述帝国,随后的数千年中,伊拉克先后被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并且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13与14世纪受到蒙古人统治、在16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区”。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在英国的保护下建立了费萨尔王朝。1954年,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先后两次发动政变,推翻了卡赛姆政权与阿里夫政权,由复兴党军官集团的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贝克尔因病辞职,萨达姆·侯赛因接任总统。次年,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两伊战争爆发,再后来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1世纪20年代的伊拉克独立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与叙利亚非常相似。

虽然伊拉克的国土面积是叙利亚的2倍多,拥有非常惊人的石油储量(21世纪初探明的原油储量超过1000亿桶,仅次于沙特与伊朗,为全球第三大石油储备国),但是作为一个仅有2250万人(2027年的统计结果)的国家,伊拉克没有强大到足以称霸中东地区,也没有弱小到会被其他国家轻易消灭。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与随后的海湾战争就能证明,伊拉克没有征服邻国的能力,而长达20年的伊拉克战争证明,伊拉克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轻易征服。

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所有强国都对伊拉克垂涎欲滴。

也同样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成为了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

因为美国在可控聚变反应堆方面的研究进度远不如共和国,到21世纪20年代初仍然见不到实用的可能性,其主要能源仍然是石油与天然气,所以在伊朗战争之后,美国并没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而是利用扶持的亲美政权对付此起彼伏的“独立斗争”。作为事物的另外一面,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在美国从胡齐斯坦省撤军之后,也就是美国正式承认在伊朗战败之后,伊朗当局提出了称霸海湾地区的方针,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伊拉克发动圣战,让占伊拉克人口半数以上的什叶派穆斯林掌权执政。也就是说,在21世纪20年代初,伊拉克变成了美国与伊朗的战场。这场一直持续到2027年的战争,被伊拉克当局称为“独立战争”,而在外界看来,这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内战。

内战的双方就是由美国扶持的库尔德人与逊尼派穆斯林,以及由伊朗暗中支持的什叶派穆斯林。与抵抗外族入侵的战争相比,内战不但更加残酷,造成的破坏也更加巨大。别的不说,根据伊拉克前政府的调查结果,2020年的时候,伊拉克的人口数量已经恢复到了伊拉克战争前的2500万左右,而到2027年则只剩下了2250万。也就是说,在这短短7年间减少了250万人,除掉逃亡到邻国的大约150万难民,至少有100万伊拉克人死于内战。按照国际新月会与国际粮农组织做的调查,伊拉克在2027年的实际人口数量应该不到2000万,死于内战的平民在350万到500万之间,其中大部分都是逊尼派穆斯林与库尔德人,还有150万到250万伊拉克人流亡海湾。

总而言之,这场持续近5年的内战,让伊拉克元气大伤。

用某些西

方媒体的评论来说,5年内内战造成的创伤,至少需要50年才能弥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伊拉克都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许这就是伊朗得到的最大好处。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伊拉克内战爆发前,伊朗当局打算通过控制伊拉克、威胁科威特与沙特,达到控制国际原油价格的目的,从而利用石油报复美国。如果伊朗当局达到了目的,把油田国有化之后推高油价,美国肯定会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失世界霸主的宝座。正是如此,在伊朗积极策动伊拉克内战的时候,共和国并没加以阻止,甚至暗中给予支持。不管怎么说,如果伊朗能够搞垮美国,最大的受益者绝对不是伊朗,

而是共和国。伊朗当局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向伊拉克扩张的时候,根本没有理会海湾国家的反对声,甚至没有照顾俄罗斯的感受。因为俄罗斯也是石油出口大国,从厉害关系上讲,俄罗斯更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推高油价,而不是让伊朗蛮干,更不愿意让伊朗控制国际油价。

问题是,共和国并没直接支持伊朗。

原因很简单,当时王元庆已经回到中央,主要负责外交事务,而他并不看好伊朗。说直接点,随着可控聚变反应堆技术日渐成熟,离大规模商用的日子越来越近,石油的战略重要性很快就将土崩瓦解。虽然在化工领域,石油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考虑到成本之后,石油比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原料更加适合化工工业,但是不再作为能源使用的情况下,全球石油产量必将严重过剩,而且全球石油储量足够化工工业使用数百年,其稀缺性自然就不存在了。别的不说,21世纪30年代,在“化肥王子”的带动下沙特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化工工业体系,该国生产的化肥就能满足全球60%的需求,并且为全世界四成以上的企业提供化工成品。事实上,即便对共和国这类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来说,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用煤炭作化工原料。由此可见,只要能源问题得到解决,不管由谁控制国际油价,都很难从中获得好处。受此影响,王元庆肯定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伊朗身上,甚至没有与伊朗结盟。

总而言之,当伊朗在伊拉克打了胜仗的时候,石油已经不重要了。

对伊朗当局来说,在2027年之后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操控油价,而是如何摆脱伊拉克这个包袱。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贾德能够上台,与伊拉克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内贾德上台之前,伊朗当局迫于“面子与道义”,不得不持续援助伊拉克,仅仅为了解决2000多万伊拉克人的生存问题,伊朗当局每年就要拿出近5000亿里亚尔(按照2027年的币值计算,约合500亿人民币,或者130亿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开支,要知道,2027年的时候,伊朗的年均国民产值不到20万里亚尔,相当于每个伊朗人要将每年收入的5%送给伊拉克。虽然5000亿里亚尔只占伊朗政府开支的10%左右,对增加赋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内贾德竞选总统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太多的对外援助导致伊朗的赋税居高不下,严重降低了国民生活水平,政府的职责是帮助所有选民找到工作、改善民众生活,再不是去全世界搞伊斯兰革命。而内贾德举的例子就是援助伊拉克的行动。事实上,援助伊拉克的5000亿里亚尔只占伊朗对外援助的一半左右,比如当时伊朗每年还为黎巴嫩真主党提供大约2000亿里亚尔的援助,为非洲大陆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提供上千亿里亚尔的援助经费。如果算上伊朗当局提供的各种实物援助,按照CIA在2030年提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伊朗每年的对外援助费用在15000到20000亿里亚尔,也就是300亿到400亿美元之旬(2027年到2030年间,里亚尔严重贬值)。而2030年的时候,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3000亿美元出头,也就是说,伊朗当局将10%以上的国家财富送给了别人。

不管怎么说,伊朗当局的这一做法都有点过火。

更重要的是,伊朗的这些援助并没有起到太明显的作用。

2027年,亲美的伊拉克联合政府被推翻之后,伊拉克的经济并没迅速好转,反而在全球经济逐渐向好的大背景下迅速恶化。用一些西方记者在伊拉克采访后的感受来说,短短数年间仿佛2000万伊拉克人将再次回到游牧时代一样,国家百废待兴,却没有多少人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事实上,这一情况也与伊朗当局有关。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帮助伊拉克人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伊拉克重建工业体系,为伊拉克人民创造劳动的机会与劳动的条件。

如同共和国在印度搞的战后重建一样,重点必须放在基础建设与投资上,只要把基础搞好了,投资进来了,国家自然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伊朗当局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不想这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朗当局害怕伊拉克再次强大起来。不管怎么说,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而伊朗是波斯人,两个国家除了什叶派占多数之外,其他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按照伊朗当局的想法,伊拉克最好永远一蹶不振。

无底洞般的伊拉克,最终导致高举改革旗帜的内贾德成为了伊朗总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伊拉克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内贾德上台后就兑现了竞选承诺,即逐步减少对外援助,而首先削减的就是提供给伊拉克的援助款项。2040年,伊朗当局就不再为伊拉克提供援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断奶”是件好事。

从2035年开始,伊拉克当局就开始寻找伊朗之外的出路。美国肯定不可能,不管怎么说,现在的伊拉克政权是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上台的,而且其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推翻了投靠美国的卖国政权,就算美国愿意与伊拉克重修旧好,伊拉克当局也不可能在民众还没有忘记伤痛的情况下与美国重续前缘。欧洲也走不通,因为以德国、意大利为首的几个欧洲国家一直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