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

第279章

贵妃起居注-第279章

小说: 贵妃起居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欲扬声查问时,马十忽然一声咳嗽,他很含糊地低声说,“爷爷,是仙师……”

皇帝顿时恍然大悟,他不免微微露出冷笑,想了想,又懒于和一介女流计较,便不曾做声,加快脚步,很快就拐过了弯角。

到得殿内,太后这里议事的女史还未散去,皇帝进门时,一屋子人都是矮的,当下自然又是一番扰攘,不过,有皇帝参与,太后也很迅速地就把一些事项定了下来。

待得众人告退,母子两个对视了一眼,似乎均都在猜度对方的心情,只见对方都是若无其事样子,便都没多说什么,皇帝又给太后请了安,便退回往乾清宫去了。

他走出门时,心中忖度:看来娘根本不知道徐循来过……清宁宫事事忙乱,若得了一两个人照拂,这件事还未必能传得到她耳朵里。徐循能听她的话,连昭懿贵妃葬礼都不露面,以娘的性子,应该能够满足了吧?起码这几个月,是不会再找永安宫的麻烦了。

太后望着儿子的背影,也还算满意:自己压制贵妃也有段日子了,太后又何尝不清楚此事她不算占理?从强力压制贵妃的那一天起,她就等着皇帝来为她说情,毕竟,这也不是皇帝第一次为了自己的贵妾过来开口了。

不管是徐循没开口,还是皇帝选择了沉默,起码今日他并没有为贵妃说情的意思,哪怕自己这一筐梨送去,贵妃只怕是按捺不住,早就给皇帝递了话了。

毕竟情分还是不如孙氏,又或者说,在那次以后,皇帝也改了性子,懂得在宫里行事,也该讲宫里的规矩了——做婆婆的搓摩皇后的时候,他都没开口,这回为了一点小事就给贵妃出头,无疑就很不合规矩。

太后的唇角,不禁便微微上扬——对她来说,皇帝乐于讲规矩,总不是一件坏事。这宫里若是没了规矩,那才叫心烦呢。

至于徐循此刻的心情该是如何,她也多少能想得出来。要让一个人难受,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对症下药,让孙皇后难受,捧起个皇子养母便足够了,而要让徐贵妃难受呢……

说实话,在太后心里,徐贵妃一直是要比孙皇后更棘手些的,不是昭懿贵妃的死,她还很难恰到好处地宣泄掉心头的这口恶气。

自然了,她漫不经心地想——也不能太过分了,徐氏就算毛躁些,究竟也还是好的,起码,把她压得太厉害,孙氏就又该起来了……比起孙氏,她倒宁愿看徐氏得意。只是在这之前,要好好地磨一磨她的性子,教晓她明白事理罢了。

等丧事过后,若她懂得过来请罪示好,胡氏自然会为她说话的。就看在胡氏面上,这个下台阶,太后也没打算往外推,只不过到底什么时候往外走,就得看她的高兴了。

#

虽是盛夏,但昭懿贵妃的丧事办得到底还是很有条理,很有皇家的体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大灵棚就立了起来,祭坛也齐全了,祭文也齐全了,至于黄纸白幡、孝服麻冠之类的东西,也在一夜间全置办了出来。各外命妇入宫致祭时,一切早已经有条不紊,过去一夜的忙乱,压根没留下一丝痕迹。

不论僧道,皇家供养的出家人也自然到了个齐全,该做法事就做法事,该拜就拜,各外命妇每日侵晨入宫,至晚方回,虽然辛苦,却没有敢于怠惰不出面的。如今东厂横行,若是真病还好,若是装病,对景儿这就是天大的罪名。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比例。

如是劳累了七天,昭懿贵妃的陵址也选好了,不过起坟又是一件很缓慢的事了,七日后出大殡,棺柩暂时停于长陵庙中,待到金山陵成,再正式下葬。出大殡时少不得又要给全城百姓看了一番热闹,文武百官并外命妇均要参与路祭,凡是宫里有丧事辍朝的时间,泰半都不可能让朝廷官员闲着的,反正过去的七天里,总有好多礼仪要他们参与,态度亦是丝毫怠慢不得。

出过大殡还不算全部结束,之后七七、百日,都还要再加祭祀,宫里诸人引了成穆孙贵妃的例子,各藩王为昭懿贵妃服期年孝,至于皇帝和众妃嫔,自然更减上一等,服上三月大功孝,也就算是意到了。

当然了,不是父母热孝,肯定不会禁止行房,只要不闹得太过分,也不会有人出来约束。基本上,众人在出殡以后不久,也就恢复了日常生活,只不过原来宫里沸沸扬扬的内安乐堂一事,被昭懿贵妃的丧事一岔开,现在倒是暂时转入了低沉期,没有多少人再谈论这放人出宫的事。反倒是有人传言,说徐贵妃娘娘的病已经不大好了。

——理由也很简单,连昭懿贵妃的丧事,她都没出面,好歹皇后都在出大殡的时候出来了一次,贵妃娘娘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以贵妃娘娘的为人,若非病重,必不至于如此。

自古谣言,都是越惊悚越有市场,即使没有实证,众人也都愿听信——仿佛是为了证明此事的真实性,皇帝忽然下发了一道旨意,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以贵妃多年服侍勤谨,辅佐管宫有功,奉皇太后慈谕,从皇后所请,循太祖皇宁妃旧例,为贵妃再上嘉号,为皇贵妃。

216北斗

一转眼,皇后卸下宫务专心养病,也有快一年的时间了。年初的时候还病病歪歪,都瘦到影子成一条线了,才是将养了几个月,她削瘦的脸颊又丰满了起来。只是眼角唇边的皱纹,却难以随着线条的丰盈而消失无踪,即使有最为精致的脂膏呵护,岁月的痕迹,终究是悄悄地爬上了皇后的面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她对着黄铜镜子浩叹了一声,“朝如青丝暮成雪。我还记得十几年前,你还夸我头发又多又黑,亮得就像是一匹缎子呢,这才过多久啊?”

周嬷嬷眯着眼睛,仔细地在皇后的头发里寻找着白发的踪迹,闻言便随口道,“少年白也是有的,您就是这一窝都是白发,根儿在,拔了还长。奴婢也是一样,从十几岁起就有那么几根,永远都是白的。”

她仔细地又拔去了一根白发,方才松开手,“再没了——哪里就到什么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样子呢?拔了这一窝,一样还是缎子一样的。这几个月,您的头发亮得多了……”

“那是换着吃了太医院新进献的玉女养容膏,的确是好,我连着吃了几个月,觉得身上便觉清爽多了,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站起来,一用心劳累,就会头晕。”皇后和周嬷嬷闲聊,“听说清宁宫也在用这个方子。”

“是有这么一说,”周嬷嬷道,“老娘娘那儿好像也说这方子好,还传令赏了那几个太医呢。”

“嗯,是该赏。”皇后瞥了周嬷嬷一眼,见她面上有些隐隐的羡慕之色,便随口道,“嬷嬷年纪也大了,今日回去时,悄悄地取一盒走吧。毕竟是金贵东西,老娘娘尚且没有随意赏人,咱们也不好做得太过了。”

周嬷嬷面上顿时盈满了喜色——在她这个年纪,第二贪婪的才是钱财权势,第一贪婪的,自然是长寿康健了。

她跪下给皇后磕了头谢过赏,方才起身笑道,“看来,娘娘竟是真的看开了。”

“你是说永安宫的事啊。”皇后不免莞尔一笑,她道,“不是说她已在弥留之际了么,我和个快要死的人计较什么?”

她是开了个玩笑,不过周嬷嬷并没捧场,反而露出惊疑之色,皇后倒不禁真被逗笑,“罢了,嬷嬷,永安宫的情况还是你和我说的,如何我说一句话,你反而也就动摇了?”

周嬷嬷这才惊觉,她讪讪地一笑,为自己分辨了几句,“您是不知道,如今宫里传得,有眉有眼的,说是连寿材都预备好了,这老奴心里,难免也有几分嘀咕……”

不过,身为坤宁宫的高层,周嬷嬷在永安宫还是有点人脉的,不说别的,曹宝林、吴婕妤的服侍人里,有不少都是坤宁宫过去的嫡系,和坤宁宫里的大宫女,也是有着枝枝蔓蔓的亲戚关系。她当然清楚真相:徐贵妃的身子骨可好着呢,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连着几个月不能出门,使得她有些烦闷。每天下午都要带着两个孩子到后花园里溜达,同两个宫嫔聊聊闲篇,在后花园里打打秋千。

也正因此,她对皇后的好心情的确是有些不解,毕竟皇帝下发旨意里,虽然写了皇后上表,但起码就周嬷嬷所知,皇后事前压根都不知情,这是直接把话往她嘴里塞。——不管被册封的是不是徐贵妃,皇后娘娘起码都会因为不被尊重,而有少许的不悦吧?

皇后也看出了她的疑惑,她不禁微微一笑,和声道,“你还是不懂,我这心里,最担心的又怎是她受宠……”

但她并未多说什么,而是颇富深意地转开了话题,“清宁宫这几天可有什么动静?老娘娘的身体,还安康吧?”

现在皇后、贵妃告病,每逢朔望,惠妃都会带领众人往清宁宫请安,就是昨日,罗嫔刚随众请安回来。

“听罗嫔说,老娘娘没见她们,只是让对椅子行个礼就回来了。”周嬷嬷道。

“那太子呢?”皇后又问,“这几日过去了没有?”

这几年来,随着太子逐渐长成,皇帝定期也会带他去祖母那里,太后有时亦打发人过来接他过去玩耍,太子和祖母的关系也不会比弟弟更生疏。

“没呢,说来也有七八日没接过去了。”周嬷嬷皱眉道,她也发觉一点不对了,“算来,是比平时都晚了几日……”

她侧头看了皇后一眼,“难道,连太后娘娘事前都不知道——”

她不是不懂得宫里的局势,只是没想到皇爷居然会如此……如此……

如此什么呢?周嬷嬷又说不出了。

谁让皇爷是口含天宪的天子?只要他情愿,天上地下,哪有他做不到的事?要废后时,老娘娘就不曾情愿,说到底还不是废了?今日不过是晋封个皇贵妃,多大件事?皇爷又还会顾忌什么?

“大哥此举,肯定是被老娘娘刺激出来的。”皇后唇角含笑,徐徐地道,“老娘娘千错万错,最错就是未经大哥,给永安宫送了那两回新下来的水果……头一次,大哥也许还能忍下,这第二次,却是太过分了一点——这个度,她永远都把握不好。已经是错过一次了,却是不思悔改,还要再错一次。”

第一次犯错的结果,便是让宫里的后位顺利完成了更迭,起码是顺利地把胡氏从皇后的宝座上踢了下来。而这第二次错误,便是让宫里多了个皇贵妃——你太后不是压制徐氏吗,就因为徐氏无意冒犯了你的权威,被迫交权不说,憋屈到连昭懿贵妃的葬礼都不能出面。做儿子的也不和你争论什么,只是你能压,我就能捧,贵妃算什么?往上还有一级皇贵妃呢!

圣意如北斗,嘿,在这宫里,即使是以太后之尊,也不能不看着皇帝的脸色行事,否则,清宁宫和后宫之间,本来就隔了重重门扉,只要皇帝一个念头,一重门就是一重天阙,太后就是再尊贵,又何能干涉到后宫之中?

周嬷嬷正是把这几个消息带给皇后的人,毕竟贵妃的称病,的确惹人疑窦,坤宁宫不能不追问个水落石出。即使皇后没有明言,她现在也渐渐地反应过来了,不由亦露出微笑,“只怕此后,清宁宫也要安分好一阵子了,娘娘正可安心养病。”

“你道我是为了这个高兴的么?”皇后扫了周嬷嬷一眼,心中不期然又泛起了几分轻蔑、几分孤寂。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老娘娘终究是大哥的亲娘,再怎么样,大哥也不会和她撕破脸的……她要揉搓我、揉搓徐氏,只要别过了线,大哥也顶多在别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