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曾国藩家书 >

第11章

曾国藩家书-第11章

小说: 曾国藩家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恽廉访处,弟亦可寄信数次,为释前怨。

    《欧阳文忠集》,吉安若能觅得,望先寄回。·

                致九弟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湘乡本宅

        ·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余因本性倔强,做出许多不怒之
    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弟于敬字亦未尝用力,宜从此日
    致其功,勉强行之,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

        ·多年相好,求荐至营。余告以功牌可得,途费可赠,保举则不
    可必也。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三日安五等归,接手书,借知一切。抚、建各府克复,推吉安较迟,弟意自
不能无介介。然四方围逼,成功亦当在六七两月耳。

    家中四宅,眷口平安。十二日叔母寿辰,男女共九席,家人等三席。亦山先生
十四日来馆,瀛皆先生十五日来馆。澄侯弟子十二晚往永丰一带吊各家之丧,均要
余作挽联。余挽贺映南之夫人云:“柳絮因风,间内先芬堪继武(姓谢);麻衣如
雪,阶前后嗣总能文。”挽胡信贤之母云:“元女太姬,祖德溯二千馀载;周姜京
室,帝梦同九十三龄(胡母九十三岁)。”近来精力日减,惟此事尚颇如常,澄弟
谓此亦可卜其未遂衰也。

    杨家滩周俊大兄号少濂,与余同读同考,多年相好。频年先祖、先考妣之丧,
均来致情。昨来家中,以久试不过,欲投营博一功名,求荐至吉营。余告以功牌可
得,途费可保举则不可必。渠若果至吉营,望弟即回填功牌送之,兼送以来往途
费。如有机可假,或恰逢克复之日,则望保以从九县丞之类(若无机会,亦不勉
强),以全余多年旧好。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至今以
为诟病。近日揣摩风会,一变前志。上次有孙、韩、王之托,此次又有周君之托,
盖亦情之不得已者。孙、韩、王三人或保文职亦可,渠辈眼高,久已厌薄千、把
世。仙屏在营,弟须优保之,借此以吸引人才。余本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
至今以为大愧大恨之事。仙屏无论在京在外,皆当有所表见。成章鉴是上等好武
官,亦宜优保。

    弟之公牍信启仅大长进,上次谢王雁汀一缄,系弟一手所成?抑系魏、彭辈初
稿润色?祈复示。·

    再者: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弟现在上下交誉,军民咸服,颇称适意,不
可错过时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
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余生平于敬字无工夫,是以五十而无所成。至于
总字,在京时亦曾讲求及之。近岁在外,恶人以白眼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强,渐
近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怒之事,说出许多不怒之诗,至今愧耻无已。弟子
恕字颇有工夫,天质胜于阿兄一筹。至于效率,则亦未尝用力,宜从此日致其功,
于《论语》之九思,《玉藻》之九容,勉强行之。临之以庄,则下班加敬,习惯自
然,久久遂成德器。庶不至徒做一切话说,四十五十而无闻也。·

                 致诸弟  咸丰八月五月三十日湘乡本宅

        ·杜氏通典,马氏通考及本朝两通等书,皆革六经清史之精,该
    内圣外王之要,熟读即为有本有本之学。

        ·弟目下在营,不可看书。天气炎热,精神有限,宜全用于营事
    中也。

        ·外间讥议之辞,弟应得闻十一,使中可密及。

沅甫九弟左右:

    弟寄归之书皆善本,林氏《续选古文雅正》虽向不知名,亦通才也。如有《大
学衍义》《衍义补》二书可买者,望买之。学问之道,能读经史者为根抵,如两通
(杜氏《通典》、马氏《通考》,两衍义,及本朝两通(徐乾学《读礼通老》、秦
蕙田《五礼通考》),皆萃六经诸史之精,该内圣外王之要。若能熟此六书,或熟
其一二,即为有本有末之学。家中现有四通而无两衍义,祈弟留心。弟目下在营,
不可看书,致荒废正务。天气炎热,精神有限,宜全用于营事中也。余近作《宾兴
堂记》,抄稿寄阅。久荒笔墨,但有间架,全无精意,愧甚愧甚。·

    再:近日天气炎热,余心绪尤劣,愧恨交集。每中夜起立,有怀吾弟,不得相
见一为倾吐。外间讥议之辞,弟应得闻十一,便中可密及也。弟近日所事,仅会于
理,余甚欣慰。惟闻早间晏起,临事少庄敬之象,是亦宜速改者,至嘱至嘱。外江
西抚藩粮道信三件,次青信一件,即日专丁驰送。前杨、李、彭公信尚无复音,何
也?浙抚信一件,浙绅信一件,专勇飞送次青处,由次青派丁送杭州也。·

                 致九弟  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江西省河下

        ·十二月到湖口,廿一日可抵章门。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
    猪亦内政之要者。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觇人家兴
    衰气象。

        ·季弟生意,不宜再做,亦不宜多做,仍以看书为上。

澄、季两弟左右:

    兄于十二日到湖口,曾发一信,不知何时可到?胡府之奉江西耆中丞之命接我
晋省,一行于十七日至湖口。余因于二十日自湖口开船八省,北风甚大,廿一日可
抵章门也。杨厚庵送至南康,雪琴径送至省,诸君子用情之厚,罕有伦比。浙中之
贼,闻已全省肃清。余到江与管中丞商定,大约由河口入闽。

    家中种蔬一事,干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
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现人家兴衰气象,望时
时与朱见四兄熟商。

    见四在我家,每年可送来(攸+右下月)钱十六千,余在家时,曾面许以如延
师课读之例,但未言明数目耳。

    季弟生意颇好,然此后不宜再做,不宜多做,仍以看书为上。

    余在湖口病卧三日,近已全愈,尚微咳嗽。癣疾久未愈,心血亦亏,甚颇焦急
也。久不接九弟之信,极为悬系,见其初九日与雪琴一倍,言病后元气未复,想比
已全痊矣。甲五近来目疾何如?千万好为静养。在湖口得见魏前庭,近况尚好。馀
详日记中。·

                    致诸弟  咸丰八年八月廿二日弋阳

        ·养鱼养猪种竹种蔬,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虽多花几个钱,多请几个工,总是无妨。

        ·在家教子弟习字极好,不持学生有益,亦可教学相长。每日临
    桔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

        ·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

澄侯、季洪两弟左右:

    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
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虽多花几个钱,多请几个工,但
用在此四事上总是无妨。

    澄弟在家教科一、厚七、旺十习字极好,不持学生有益,亦可教学相长。弟近
年书法远逊于昔,在家无事,每日可仍临帖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
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也有益,于身于家皆有益。

    明年请师,仍请邓寅皆先生,人品学问,皆为吾邑第一流人,若在我家教得十
年,则于侯皆有成矣。

    季弟远隔紫甸,余总不放心。汤家屋场之业及各处田业,余皆不愿受。若季弟
能在近处居住,或在老屋之上新屋之下中间择买一屋与季弟安居,我则愿寄钱文至
家办成此事。否则,余守旧规不敢少改也。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长其骄惰之气。一
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建昌

        ·祸福由天,善恶由人。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
    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

        ·吾有过失,三弟各进箴规,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
    相箴规惩改。

        ·泽六老爷之孙,明年不可再来投效,来则决不再收。

澄侯、沅甫、季洪老弟左右:

    九弟于廿二日在湖口发信,至今未再接信,实深悬系。幸接希庵信,言九弟至
汉口后有书于渠,且专人至桐城三河访寻下落,余始知流甫弟安抵汉口,而久无来
信,则不解何故。岂余近日别有过失,沉弟心不以为然耶?当此初闻三河凶报,手
足急难之际,即有微失,亦当将皖中各事详细示我。

    今年四月,刘昌储在我家请乩。乩初到,即判曰:“赋得候武修文得闲字。”
(字谜败字)余万讶败字不知何指,乩判曰:“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余又
讶九江初克,气机正盛,不知何所为而云然。乩又判曰:“为天下,即为曾名言
之。”由今观之,三河之挫,六弟之变,正与“不可喜也”四字相应,岂非数皆前
定耶?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生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
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
运:

    第一,贵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致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
戒。凡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
箴规而惩改之。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
妻妾儿女及兰蕙二家。又父母坟域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可过执。第三,
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写销帐。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
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莱。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
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
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恨,是以谆谆言之。

    [又十二月十三日书云:]

    温弟之事,家中不知如何举动?至今无手信,尚忍言哉?希庵接霍山王令信,
言迪庵及筱石遗骸业经寻得,兹抄付归。不知我温弟尚能返葬首邱否?吾往年在
外,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去年在家,兄
弟为小事争竞,今日温弟永不得相见矣。回首前非,悔之何及!

    洪弟明年出外,尚须再三筹维,若运气不来,徒然怄气。帮人则委曲从人,尚
未必果能相合;独立则劳心苦力,尚未必果能自立。如真能受委曲,能吃辛苦,则
家庭亦未始不可处也,望与沅弟酌之。

    泽六老爷之孙葛培因昨归于玉山解围案内保举主簿,兹将饬知付回,望专人送
去。并望写一信,言明年不可再来投效,来则决不再收,须切实言之,使通境皆闻
也。古人言今日之恩窦即异口之怨门,其理深矣。·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建昌

        ·迪公饬终之典,至隆极握,备极哀荣。温弟与之同一殉难,而
    遗骨莫收,气象迥别。

        ·自古皆有死,死节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