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提琴隐逸 >

第2章

提琴隐逸-第2章

小说: 提琴隐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在等待时,总有百般愁绪,情感复杂,一旦事情来了,便又努力去解决而顾不上紧张忧虑。苏茉握紧准考证盯紧准考号码“134”,手在颤抖,心也跟着颤抖。而当她正拿着小提琴面对评委老师时,心里只想着怎么表现好。初试的内容是克莱采尔一首中小型乐曲,苏茉早练得滚瓜烂熟,她始终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千万不要慌。以你的实力正常发挥绝对没有问题”。一曲下来,她也不知道是正常了还是超常了,总之没有失常。走出考场,她长呼一口气,把先前压抑了许久的慌张忧虑一并呼出来。

走出一段路,苏茉猛抬头,看见校门口挤满了人。他们翘首以盼子女。有几个人贴在门上,双手紧抓门上栏杆。难阵势,怎么看有点像一群囚犯焦急地等待被释放!苏茉摇下头,算是否定刚才那个比喻。众里寻亲千百度,蓦然回首……苏茉被她爸拽着挤出了人群。

苏茉一家人风尘仆仆赶来学校看结果,一进门只见一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古时张贴皇榜,老百姓围着看着议论着差不多就是这情景。苏茉依仗自己身高矮的优势窜上窜下窜进去了。白纸上的哪里是黑字,简直是一排排的黑蚂蚁。苏茉后悔没带放大镜来。苏茉用比盯小偷还要犀利的眼神扫视“蚂蚁”。“134”映入眼帘。那一刻鼎沸的人声仿佛被隔离,周围特别安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苏茉就出了人群,飘到父母跟前,潇洒地抛出一句:“去交二试的报名费吧。”

二试就被安排在下午,连给人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当然,吃口饭,喝口水的时间还是有的。苏茉的舅舅领着他们到附近的一家饭店,主要是安排一家三口跟北京其他的亲戚见面,次要是庆祝她通过初试并预祝她通过二试。

一进包厢,苏茉就呆了:这是哪国的亲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苏茉真有种冲动走上前问他们:“怎么称呼啊?”

苏太太半吼:“还不知道叫人?”苏茉真是哑巴吃黄莲,一肚子苦水化作一肚子火。她看了她妈一眼,很隐忍地问:“叫什么?”

“阿姨”“姨夫”“大舅”“小舅”一连串的叫得苏茉头昏脑胀。末了,她还感叹一句:汉语言真是博大精深!

席间不断有人向苏茉敬酒,弄得她挺不好意思:应该是晚辈敬长辈啊。大人们几杯下去就满脸通红,竟嚷嚷着要开冷气。苏茉吓到了:天啊!这是几月份啊,天安门前的雪还没融化呢!

二试的内容不难,就算再难,在苏茉眼里也不过就是动动手指动动手臂的事。重要的是她要背谱演奏,因为这样胜算更大。来之前,她就被老师抓着背下两张协奏曲。苏茉并不怀疑自己的记性,就是怕考试时万一卡住,没接上就难办。吃饭的时候,苏茉拼命地回想五线谱,她看着盘子里的菜都像是满盘子的音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然已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当然是步步为营。这样看来像打仗。也没错,不是说考场如战场吗!苏茉有小提琴这把武器,而跟她正面交锋的评委并非她敌人。她不是要打败他们,而是要征服他们。苏茉虽然不是大胆上前,勇于表现的人,但也绝不缺乏自信。万事具备且不欠东风。须知正值冬末,春季在望……

第三章 飘若浮尘

 两天后的晚上,苏父把一家人召集起来郑重其事地说:“既然茉茉已经通过二试,那就还要过三天才能回到家。但是我们出来五天了,我单位已经打电话给我说有事,催我赶紧回去。那就你们两个留在这里,我明天就走。”

苏茉无所谓,起初她都打算一个人来的。况且她也知道他爸在局里的地位,不上不下正居中,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上面把事情往下推,下面把情况往上反映,不就苦了中间的。

苏太太发言了:“你要回去,我更要回去。我在我们公司还是临时工,不好请长假。”

苏茉一听,心里高兴,附和着:“就是。老妈也不好多待,你们干脆就一起回去。我在这边还有舅舅舅妈照顾,不用担心,就这样吧。”

第二天,苏茉主动请缨帮他们买车票,又很热心地提东西送他们。她父母心里清楚,没说什么,反正她难得这么积极帮忙,就享受一下。

从火车站回来,苏茉格外轻松,在大街上一步三晃,突然想起要帮叶欣买礼物的事。好在王府井就在东城区,苏茉赶过去逛了两圈却始终找不到符合心意的,不由得想起脑白金的广告词,心里着实想笑:送礼是难。

在一家饰品店里,苏茉看见一个小玻璃灯,里面印有长城远景——这简直是为她准备的。苏茉问了价钱,48。她一直听说北京人朴质,又看老板挺面善,就壮着胆子杀价:“40!”结果成交,老板还送她一个红色的小盒子。其实那灯就是还30也能成交。苏茉不敢还太狠,不是因为她口才不好,而是因为目睹她同学看见标价“65”的衣服还“25”结果被人从店里赶出来。苏茉吸取教训,害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苏茉也挺朴质的。

刚走出店门,苏茉听见有人叫她,转身便看见一张清瘦的脸。“李智!”苏茉惊喜地叫道。这几天过得怎么样,考试情况如何,还有多久回去……有一堆问题要问他。

李智环顾四周后问:“真是巧,就你一个人?叔叔阿姨没和你一起?”

“他们单位有事得提前回去。我刚送走他们。”

认识没多久的人说起话来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旧。有一种朋友,他们彼此很熟,无所不谈。底线是朋友,最高点是好朋友,永远无法超越这个界限。

苏茉跟李智聊了一大堆之后才终于切入主题:“你什么时候回去?”

“回去?”李智的表情像听了天方夜谭:“既然来了,当然要玩够再走。”

苏茉没多说什么,跟他互留手机号码后就匆匆赶回去。预支出来两个钟头,现在已超支,所以要节支。

三试的内容是苏茉最喜欢的视唱练习与乐理。长年累月地拉琴很苦,苏茉总是练得腰酸背痛手抽筋,所以她很乐意打拍子唱谱子。乐理也就是要记,这难不倒学文科的苏茉。她每天应付的是比这更难背的历史事件、政治原理、地理概念等等。

纵然如此,苏茉还是不敢轻浮,她最怕中途出了乱子,让她功亏一篑。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如何也得装满这最后一筐土。要是地球上没有,上月球也要弄回一筐。

苏茉候考时留心观察其他人,其实也没多少人供她观察。到最后一关,很多熟悉的陌生的面孔早就消失不见。苏茉规规矩矩地杵在那里,周围总有人踱来踱去。苏茉一时间错以为自己在医院,他们都在沉重地等待医生从急诊室里出来交待病人的情况。

“你好,你是哪儿的人呀?”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这个声音的主人长发飘逸,面容可爱。

“我是江西人,你呢,听你说话是北方人吧?”

“嗯,我家在山东济南。”

这个女孩叫汪泫,苏茉前两次考试都跟她一个考场,对她略有印象。苏茉心想着以后可能就是同学不如先混熟套套近乎。她正在心里琢磨着该说些什么,不巧,正好轮到汪泫,也只好说“加油”。千言万语就浓缩在这两个字里。

临分别,汪泫对苏茉说:“同学,希望咱们以后能再见。”

汪泫给苏茉的感觉不仅是可爱,还有开朗乐观,这些都是苏茉缺少的。“以后能再见”五个字苏茉早就想到了,可就是不能像汪泫一样洒脱地说出来。

苏茉回到舅舅家,往沙发上一倒:终于结束了。她歪着身子给她爸发条短信:“我这边搞定了,马上收拾东西。等买好票再通知你们。”合上手机盖,苏茉往牛仔裤口袋里一插,想想又抽出来。也不知道李智这两天怎么样,估计玩疯了。手指动动,屏幕上就出现一段话:“我明天买票回家,你什么时候启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你家里人肯定惦记你呢!”

李智很快回复:“什么云乐?!我没有乐不思蜀,明天和你一起去买票,我也走。”

看见李智果真出现在车站,苏茉急忙问他:“不是说玩够了再回去吗?”

李智用他百年不变的温和语气答:“一个星期也足够了。”顿了顿,又说:“昨天我班主任打电话给我催我赶快回去上课。”

“哦!”苏茉偷笑一下,“原来如此,你真是个乖学生。”

苏茉看着房里的行李,叹口气:“来时一家人,去时一个人。”然后抚摸她的宝贝琴,轻轻地说:“辛苦你了。”

又是在别克里,苏茉说了一堆客套话,主要是感谢——谢谢您这些天的照顾;谢谢您对我的款待……颇像影后在获得金X奖后发表感言。感言就是感谢的语言。她舅舅端坐着开车,到底是长辈,总有个样子,很家长地地嘱咐苏茉回去好好读书。

苏茉一下车就看见李智站在门口等她。他手提行李四处张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小孩跟他父母走丢了呢!苏茉又像在跟他说话,又像在自言自语:“没想到,我们一起来,现在又一起回去。”

李智听见,闪着一双有神的眼睛:“这么说我们算有缘分?”苏茉丝毫不避讳;“人与人相遇,结识就是一种缘分。你看,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所以最不缺缘分的就是中国人。”

李智头脑清醒,没有被她绕口令般的话绕晕:“中国地方也大,不是随便走到一个地方随便碰见个人就能结识成为朋友的。”

苏茉愣了愣,一时接不上话,只好点点头:“是。”

等车一般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自杀是痛苦的。所以,结论出来了:等车原本就是件痛苦的事情。

苏茉本来打算看看杂志消磨时间,可现在能聊就聊。要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候车室,苏茉真怀疑不用戴耳塞也能睡着。

上火车后,李智先帮苏茉放好箱子再回过去安置他那堆小山。李智看见苏茉一直背着小提琴问她要不要放下来也搁到上面去。苏茉摇头:“我怕拿下来时会摔到它。”

苏茉掏出手机,告诉她爸第二天晚上六点多到。关上手机后她看见李智还是那么安静的坐着就说:“你怎么也不跟你家里人联系一下?只跟泰山一样坐着。”

李智郁闷地回答:“我手机被偷了。”

“啊?”苏茉的眼睛睁得比十五的月亮还要圆:“昨天我们不是还发过信息吗?被偷?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买完车票回去的路上。我在地铁里,衣袋上的拉链没关。好在钱包没有丢。”

苏茉本想安慰他手机丢了没关系,反正是身外之物。但又觉得如果说出这样的话真太别扭。沉默了一阵,苏茉想起什么:“那你回去买了新手机记得告诉我号码。”

“嗯。”

回去。这些天苏茉频繁地说出和听到这两个字。但是回去之后的生活到底会有多大变化,苏茉没有细想。这段日子里,她像浮尘,飘来飘去。一旦回到学校,就是回到稳定学习的状态。想到这里,苏茉就不愿去过那种极有规律的生活。规则地运行完成一项一项任务,那是被装载了程序的机器吧。

第四章 驿站

 北京之行像一场梦。不,这绝不是梦,苏茉告诉自己,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让她把梦想变为现实。苏茉去过的地方,尤其是学校,都印在她脑海里,一草一木都那么清晰。

走进阔别已久的校园,苏茉有种陌生感。她静静地走进教室,静静地坐回位置,静静地看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