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宋青书 >

第26章

重生之宋青书-第26章

小说: 重生之宋青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等等。”突然宋青书顿了顿,脑海之中像是有一道灵光闪过,喃喃自语道,“大理段家的武功也许不是那么不容易找到。”

你道宋青书为何如此,原来是想到了原著中,张无忌在昆仑山时,遇到的朱武连环庄。

大理段氏,一灯大师有四个弟子:渔点苍渔隐,樵书中没有给出名字,耕武三通,读朱子柳。

大理虽然被灭国了,大理段氏子孙再不显江湖,但是一灯大师的这四个弟子却是有传人在世。

那朱武连环庄的主人,朱长龄:便是南帝一灯大师的弟子书生朱子柳的后人,武烈:也是南帝一灯大师的弟子农夫武三通的后人。

虽然朱武连环庄的人,武功都不怎么高明厉害,但是学的却是大理《一阳指》和桃花岛的绝技《兰花拂穴手》。

《一阳指》就不说了,虽然也是当世绝技,但是不说武当派的武功不弱于他,就算自己得到了少林寺的《大力金刚指》和《大力金刚掌》就不弱于他,就更不用说是《龙象般若功》了。

但是《兰花拂穴手》就不同了,兰花拂穴手,是桃花岛的独门武功,原书中记载,拇指与食指扣起,余下三指略张,手指如一枝兰花般伸出,姿势美妙已极。讲究“快、准、奇、清”。尤以”清”字诀最难,需出手优雅,气度闲逸,轻描淡写,行若无事。

自己正在为徒儿周芷若寻找适合他的武功,《兰花拂穴手》岂不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虽然《兰花拂穴手》只是武技,不是内功心法,但是宋青书仍然十分高兴。

既然已经知道了《兰花拂穴手》的下落,宋青书那里还有心思耽搁,于是立马离了这处荒废的市镇,往昆仑山而去。

宋青书离开荒废市镇之后,即转而向西北方向,往昆仑山行去。

如今已经是蒙元至元五年,至元四年,江西农民起义首领周子旺,从其师彭莹玉以白莲教名义组织农民起义,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从者数达五千人,背心皆书以“佛”字,认为有“佛”字可以刀枪不入,号称“周王”,并改年号。不久为元军所镇压,他被俘牺牲。

虽然起义失败,周子旺牺牲,彭莹玉逃亡淮西。

但是如今元朝已经到了腐朽崩盘的地步了,天下大乱,在内,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统治者的腐朽。而在外全国各地到处不是起义军,就是盗匪横行。

赤地千里,人烟罕见,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宋青书一路行来,也着实手刃了不少他所遇到的正在行凶的蒙古兵士。不过也只是遇到小股蒙军,最多二、三十人的时候,遇到蒙军大队,他自知单人难敌,也只有强自忍了。

不是宋青书想要成为什么替天行道的大侠,而是这些蒙古士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看到的可谓是触目惊心。

当然还有一些就是那些不长眼的盗匪,居然将宋青书当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书生,既然自己找死,宋青书当然也不会心慈手软。

宋青书这一日行到贵州左近,路经一处村子时,又瞧到一队盗匪在村中大肆抢掠杀戮。村中百姓四散逃亡,哭爹喊娘,盗匪纵马直追。不论老少,全都残忍杀害。有的用箭射,有的用矛戳,有的直接纵马踏死,还有的把人用绳子套住在马后拖死,手段一个比一个残忍。还有不少盗匪执着火把四下里点火,杀人放火,直做尽了。当然正脱了裤子就地**的也不在少数。

宋青书瞧得义愤填膺,当即拔剑相助。

你说要是蒙古兵的话,宋青书还至于这么气愤,同为汉人,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居然还有人将屠刀用在自己同胞身上,当真是该死。

一名盗匪正大声狂笑地纵马追赶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要纵马将其踏死。宋青书尚还隔着一丈来远的距离,眼见那盗匪快要追到,马上就要将老者踏死于铁蹄之下,他急忙拔剑一挥,一道无形剑气激射而出。

“噌”然一声,骏马长嘶,那盗匪连人带马被斩作两半。

打通全身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后,蓄力一击,便可作到内力外放,打出劈空拳、劈空掌,或以刀剑挥出刀气剑气,隔空伤人。不过打出劈空拳掌或挥出刀剑气,太过消耗内力,刚打通全身经脉的人其实做不来几个,也不能及远,实用性较小。

宋青书如今已经练到《纯阳童子功》第七层,虽然还没有完全打通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这全身的经脉。但是借助兵器的助力,尤其是向三尺青锋剑这样的神兵利器,想要发出剑气这类的东西,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四十九章拔剑相助

第四十九章拔剑相助

宋青书一道无形剑气挥出,将那名盗匪连人带马斩作两段之后,立即从马背上飞身而起,身体如一道离弦之箭一般直射向另一名盗匪。只见青光乍现,那名盗匪的头颅便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从他失去了头颅的颈间喷出。

刚开始的时候,宋青书对于这种血溅五尺的场景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见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宋青书看也不看,即转杀向下一名盗匪。在这些残忍的盗匪之前,宋青书可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将快剑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身如闪电,剑似雷霆,身体如一道毫无重量的影子般在盗匪之间穿来窜去,手上剑光连闪,前一刻还在一名盗匪身前挥剑,下一刻另一名盗匪已经命丧黄泉。只瞧到人影剑影一闪而过,便有一名盗匪头颅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四溅开来。

也幸好这些人,只是盗匪,而不是蒙古兵,根本不懂得相互配合,否则想要快速的将他们杀死,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

不得不说,这种快剑不但用来对付高手十分厉害,在这种多人混战的地方更是如鱼得水。这些盗匪根本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就算是厉害的也不过是些垫底的三流人物,根本就没有高手。宋青书根本就不用施展什么精妙的招式,一柄快剑,身影如风,剑出如电,手下一剑一个,并无一合之敌。

这队盗匪共有三十多个,在宋青书遇到的盗匪中算人数较多的了。以前遇到的盗匪,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居然就敢在半道上喊什么‘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宋青书连杀了二十多个,终于给剩余的盗匪杀的胆战心惊。

既然是盗匪,虽然不乏什么被逼无奈的;毕竟生逢乱世,所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亡命之徒。

见到宋青书剑出亡命,也激起了这些人的凶性。既然近战不能够奈何你,我远战还不行吗?

于是纷纷躲到远处,想要用弓箭射杀宋青书。

可惜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宋青书修炼的《龙象般若功》虽然还没有练到大成,但是也是比自己的内功修为还要高。

如果是蒙古兵的正规羽箭,宋青书还会退避三舍,不过就这些垃圾弓箭,宋青书还不放在眼里。

宋青书挥剑在身前舞得几下,便将射来的十几支箭全部斩断或拨落,连他的衣角也未伤到。即使有人在背后暗施冷箭,射到宋青书身上也不过是射穿衣服,刺破皮肤罢了。同时脚下不停,已欺近这十来个盗匪身前丈许内。

这么近的距离,盗匪已来不及放箭,便各执兵器一起攻来,有的挥弯刀,有的刺长矛。

宋青书一招“旱地拔葱”,身法急转,从天而降,对着这十来个盗匪,手起剑落,一眨眼十数剑刺出,这些盗匪只感觉脖子一凉,便纷纷倒地,失去了意识。

村民们得救,有的惊吓过度,虽然得救,还是逃命似地直跑得不见踪影。有的则被吓得瘫软在地,半晌起不来。有的见亲人死在盗匪手里,现在正在鞭尸,但还留下来能够走动的,大部分都过来向宋青书拜谢救命之恩。

这些村民们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是听说过江湖中人,飞檐走壁,眼见得宋青书施展起轻功来脚不沾地,纵掠如风,一动起来犹似毫无踪迹,便知道宋青书便是江湖中人。都过来伏地磕头拜谢道:“多谢少侠救命之恩!多谢少侠救命之恩!”

宋青书连忙扶起领头的一位,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们的本分,何须道谢,大家快快请起,折煞小生了。”

看到一个个年过花甲的老者倒地向自己磕头,宋青书觉得百感交集,手忙脚乱的扶起众人。

“诸位,此处既然已经被地方发现,虽然已经被我杀了,但是焉知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要是我走后,他们同伙到来,恐怕又是一场灾难,所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大家还是另寻一处深山老林躲藏吧。”

“恩公说的是,咱们听恩公的。”

“对对对。”

“听恩公的。”

。。。。。。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宋青书等到村民们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在村中老者的带领下,向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行去之后,又在村庄中等待了许久,没有看到盗匪的同伙前来,这才安心的继续上路。

宋青书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马匹和盗匪的马匹因为众人的打斗,早就惊慌之下,跑得无影无踪了。

就在他感叹自己好人没好报,救了人,居然还把自己的马给丢了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头小黑驴。这当真是意外之喜。

为了感谢‘天无绝人之路’,宋青书还给小黑驴取了个名字,叫做‘黑炭’。

学着张果老,宋青书倒骑着小黑驴,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再一次上路了。

宋青书由马换乘了小黑驴,虽然没有了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是自己又不急着赶路,换乘了小黑驴后,到觉得更加自在了。

宋青书换乘了小黑驴后,便不再走官驿大道,转走乡野小道。

一路上倒是没有了那些盗匪肆掠,官兵纵横的场景,见到的都是山中美景。

冬日的山中没有了夏天的那一团黏稠得化不开,你根本看不清山的真容的绿。而是另一番别样的滋味,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的轮廓,尽收眼底。你甚至能看到那一棵棵疏疏落落的树木。那种清疏的感觉,带给你的是内心的一派明朗。最是黄昏时分,晚霞洒满山顶,远远望去,山在清疏中,溢一份烂漫。那一刻,对于一座山,你会禁不住产生一种神圣的向往。

宋青书行走在山间,不知不觉中似乎感觉这不是在乱世,而是在太平盛世。虽然这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但是一路行来,见到的都是杀戮,都是破坏,在这里心情难得的平静了下来。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行走在贵州大地上,到处都是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宋青书想要穿过贵州往西而去,自然是越走地势越高。

行走在山间,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要做好经常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心理准备。要时刻准备着风餐露宿。

要是前世,宋青书想也不敢想,不要说什么露宿野外了,就说这整天翻山越岭就不是自己能够胜任的。

这一晚,宋青书又走到了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好在野外将就一晚。

不过一路行来,经常性的露宿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