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双镯记 >

第30章

双镯记-第30章

小说: 双镯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迎出去,看见姜希婕边熟门熟路的把东西递给下人边快步走向里间。她连忙嘱咐下人,把姜希婕的东西送到她那间屋子去。“你来了。”姜希婕走过来便不管不顾的揽了她的肩看着她的人,“来了来了。怎么这一阵子不见你就瘦成这样!这么憔悴!伯母怎么样?”“我没事”,王霁月也不挣扎不反抗,疲倦的望着姜希婕,眼神有些涣散,“只是有点累。妈妈也看了能看的所有医生了,爸爸从南京那边请来的也没用。都说是年纪大了身体早就不行了,只是耗着。。。”说着眼眶便红了,“这么多年,她也不说。。。”
姜希婕抱着她,让她在自己怀里哭一阵。若非病倒,王霁月断然发现不了母亲的病,原先的嫌弃和埋怨陡然变作阻挡不住的愧疚。然而发现之时已经是药石无灵,一个个的郎中都建议他们家两件丧失一起办,灵堂都不必拆了,可能就是要把太夫人的棺材挪一挪。母亲在床榻上奄奄一息,听闻此语反而笑道,那不必了,我死了当即火化了便是,我是在家的居士,不要那些个劳什子。说罢更是一边咳喘一边笑了起来。
整个王家唯一一个对于大夫人要故去这件事不感到悲伤的就是,她本人。
“。。。走,我带你去看看妈妈。她时不时还念叨你一下。”“嗯?”“怎么?”王霁月一手抹着眼泪,一手牵着姜希婕就往里走。“念叨我?”“她见我回来,便问起你来。还老是说你好得很啊,好得很。”两人往里走。直走到施氏的床前,却看见王浩蓬跪在那里。施氏虽然和颜悦色,王霁月却听出来,王浩蓬挨骂了。“妈。希婕来了。”“哦。。。姜小姐来了。你下去吧,我和她们俩说说话。”王浩蓬颓丧而理亏的点了点头,从地上站起来,向姜希婕点个头之后便出去了。王霁月从旁边拿过凳子给姜希婕坐下,自己坐到床上把施氏扶起来。
“姜小姐,你好呀。”时隔不过半年,姜希婕被施氏蜡黄的脸色吓了一跳。前次两人还可以在月夜一起饮茶聊天,熬着夜的施氏也不显得病弱疲倦,让你觉得她一脸佛相定是长寿之人;哪像现在,蜡黄脸色,如同患了多年肝病,气息孱弱,好像肺痨多年:难怪这王家上下忙的几近人仰马翻,生怕一个没准备好,夫人明天就闭眼气绝。
“伯母,我来的迟了。不好意思。”“说的这是什么话,来了便是好的。来了就是来的时候,不会早,也不会迟。”姜希婕觉得施氏看她的眼神颇为慈爱,有点像小时候奶奶看她的眼神。又瞥见王霁月那带泪的眼睛,心下一酸,本想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却又词穷。“姜小姐啊,”倒是施氏先开了口,“我这个女儿一向承蒙。。。承蒙你的照顾,谢谢了。”“伯母,”“我这两个孩子。。。男孩子嘛,让他自己去闯便是。。。女孩子,我怎么都要担心她一点。”
施氏挣扎着偏过头抬着手,轻轻抚着女儿脸,“傻丫头。。。哭什么呢,为娘这可是要去西方极乐了。就是不能守着你了,真让人不放心。。。”姜希婕看不惯这样场景,反倒给施氏跪下了,“伯母你放心,我会照顾霁月一辈子的。我会一直陪着她,不论发生什么事情。”
王霁月睁着泪眼朦胧的双眼看着她,眼神里似乎有三分惊讶,三分不可置信,三分喜悦,还有一分她自己也看不透不明白的情绪。她似乎能猜到姜希婕会说出这番话,甚至于期待姜希婕说出这番话,可等她真的听到这样的承诺,还是在一个无论如何要作数的场合下说出来,她又觉得惊喜,乃至于轻微惊吓。
连接她们之间的桥梁,还差一座。
施氏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只是慈爱的微笑着,“好,好。。。看来我以前同你说的话,你都记得。”说完又如同火车般起哩哗啦的喘起来,下人们又来通报说老爷来了,三位姨太太也来了。王霁月听到那几个□□来了就有气,你们这些人这个时候倒晓得,
“霁月,你先带着姜小姐下去吧。别让他们看见。”施氏拍了拍王霁月的脸,她点点头,把母亲交到佣人怀里,带着姜希婕去自己屋里了。
“你好英雄气。”一进屋,王霁月给她倒上一杯热茶,挤出一丝笑容看着她,“以为自己是张生么?”“你非要这么说,我也没有办法。但我不是元稹写的那个,我是王实甫写的那个,我说的都是实话。而且我文武双全的,不管几个孙飞虎,我都能给他打走了,”姜希婕说着还想伸手,奈何天寒,手腕还是有些僵。王霁月见状连忙起身给她摁回椅子上,“得了。说俏皮话还带演武的。”
这居高临下的姿势,配上姜希婕雾蒙蒙的大眼睛,王霁月一下子沉迷于她的美,真是漂亮的太过了,简直不论男女,都想一亲芳泽。心里对姜希婕的依恋之情满溢出来,她是真想亲一亲这个妖孽的眼睛,
“小姐,老爷叫你。”门外徐妈的声音像一道雷,把她吓醒。“知道了,我就来。”
王绍勋坐在堂上,身边三个姨太太陪坐着。王浩蓬也站在一侧。他见到女儿,先跟她说,你娘睡下了。呷一口茶,顿一顿,又道,她跟我交待了一件事,我答应了,这里也当着你们姐弟的面说清楚。王霁月点点头,想来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涉及家产了。这么多年王家的这些祖产实际上全部在施氏的管理控制下,王绍勋在外的花销其实全部是他自己的薪俸和贿赂,鲜少动用祖产,现在祖宅的主人都要过世了,往后这房子怎么办?以后得找个人管啊,这三个姨太太会不会想着从里面分一杯羹?毕竟是个肥差,可以攒下私房钱啊。尤其是有绯闻在外的三姨太,她,
“好男不要家田地,浩蓬,你娘也跟你说了,家里的祖产是一分一毫都不会分给你的。你就是想要,也等到我死了,就归你。”王浩蓬点头,王绍勋也满意的点起一根烟。“但是,霁月。爹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娘说,她积攒的私房钱都留给你,供你随你安排你以后的日子,想留洋便去留洋,想工作就去工作,那笔钱都归你支取。这祖宅和乡下的田地,以后也归你管理。你爱委托何人便委托何人,这是你母亲的意思,我答应了她,就遵照她的意思办。”
王霁月不可置信的看着座上三个姨太太,她们竟然也是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不作声,毫无异议。“明白了吗?”“明白了。”王霁月看着父亲,看着一个有点陌生的父亲—他忽然很显老,也很疲倦,手里的香烟点着了却一口也没抽。
“待会儿我就让管家来告诉你怎么处理,你去安排就是了。”
施氏拖延而疼苦的病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快要撑不住了,王家上下每天都准备夫人一去世就举丧。这日忽然把姜希婕和王霁月叫到身边,并去别人,只留下这三个人。“霁月。”“在这。”王霁月把母亲抱在怀里,“把枕头底下那个。。。布包拿出来。”王霁月反手掏出布包,这哪是布包,这是绸子啊。施氏抖着手的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对玉镯。
姜希婕细细看去,她虽是不懂,也知道这对镯子是好货。一只镯子通体是又正又浓的翠色,光泽饱满;另外一只像是和田玉,通体凝脂,上面还带着一抹飞红。“这是外婆的?”施氏点点头,却又笑了:“何止。。。何止。。。都是老物了。。。想给你,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合适。。。”她虚弱地招招手,把姜希婕招过来。
“伯母。”“来。。。这个。。。给你。。。”施氏拿起白色的那只,抖着手套在姜希婕左手手腕上。又拿起翠色那只,套在王霁月的右手手腕上。“给你们俩。。。”施氏拉起两个人的手,摁在一起,
“给你们俩。。。”
几十年之后,两只玉镯早就碎了。王霁月打开包着那只碎了的和田玉镯子的布包,拿起来看了看,温和的光芒还在,可惜镯子早就没人戴的,更没处修补。她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也不管自己一把年纪,当着小辈们也不大适合这样多愁善感的哭。镯子摔成三截,细细看着那断裂的口,似乎防空警报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让人心悸,让人惊慌。可是想想,母亲当初又为什么要给自己和姜希婕一对镯子呢?难道母亲早就看出来她们缘定终生?
而熟悉的声音在厨房喊了一声,“你又在发什么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写了36章,11万字,才把信物给写出来!我也是服了自己了。眼看这篇文是要超越之前所有直逼新纪录。。。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二月一日湿冷的早晨。傅仪恒从华界的饭馆走出来,坐上黄包车,一言不发。那天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五个人被抓。那个时候起她就准备奔走营救。可是组织上不让她去,毕竟她已经是暴露了的人。短短不足一个月各种手段都使尽了,一点用都没有。她不是没有怀疑的{38},那天在东方饭店的会议,连她都不知道,是这群人内部自己组织的;可是开着开着,外面的几十个便衣警察又是哪里来的?分明是有人告密啊。
她自然不够资格去参加会议,她虽然是留洋的人,却不是留苏的,更不是那群莫斯科中央大学的校友。但她对会议上组织内部决裂的事情有所耳闻,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也使得她知道这群人成立了“非委”。她猜道他们要被整了,碍于压力没有警告,因为没想到会是这么恶毒的手法—直接把他们送给了敌人。现在一群人关押在警备司令部,找熊式辉自然不会有任何办法—他们只能说,这都是上面的意思。何况这是一群赤化分子!你怎么可以同情他们!
傅仪恒后悔自己早早的暴露了,即便像她这样的人暴露了才好办事,但是过早的暴露决定了她此刻甚至不能参与武装劫狱,只能“袖手旁观”。不流血的不是革命,她很明白。但是她只想知道,这件事,不是她的责任,否则她会有负罪感,她会愧疚。人生最可怕的感情,就是愧疚。因为愧疚是毫无疑问的憎恨自己。
回到自己的公寓,上海忽然下起了雨。她走到窗前,点燃一根哈德门香烟,悠长的喷出一口烟雾,好似颇为享受一般。然后打开了王婵月写来的信。最近太忙,堆了好几封都没有看。此刻她心烦意乱却什么也做不了,于是吸烟饮酒,如同逃避一般阅读起王婵月的信。
王婵月很活泼,很调皮,充满希望,就像曾经的自己,特别是24岁的时候,在巴黎的那个自己。在巴黎大学她结识了袁兰子,当时已经结了婚又出洋留学的才女袁兰子。王婵月总说,我只怕一辈子也追不上你。24岁的傅仪恒也这么想自己,她觉得自己一辈子也追不上精通中法文学的袁兰子。在巴黎的时候,傅仪恒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冰,里面燃烧着熊熊烈火。只要有人能融化这块冰,就能感受她沉寂的热情。
但是她遇上袁兰子的时候,她自己心里的火终于烧化了自己的冰壳,将自己彻底置于烈火之中。
她不曾告诉过兰子她的感情,她只是目送袁兰子在胡适之的邀请下回了国,然后去了武汉。巴黎一别,已经是四年。短短一年的痴恋,是她在巴黎最浪漫,或者说人生迄今唯一的浪漫记忆。她给袁兰子写信,跟随袁兰子的步伐走进文学的世界,她自己向自己确定道,你爱的就是袁兰子,看似违背所谓礼教人伦却实实在在就是你,你的意志,你的心。罔顾对方已婚,罔顾对方看待自己无非是看待一个小辈,罔顾对方对文学的兴趣大于对整个世界的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