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铁血大秦 >

第48章

铁血大秦-第48章

小说: 铁血大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政咳嗽了一声,笑道:“我知道王儿就是像我一样果敢,此次叫你来,便是要为你饯行的!此次你领军出征至番吾前线劳军,以你的身份就相当于如寡人亲临一般可以大大激励我军士气!希望你早传捷报,勿负我望!”“是,父王!”



秦王政亲手为扶苏斟上一杯酒道:“王儿年纪尚小,不能多饮,但我大秦铁血儿郎,当以豪饮为壮!来,父王亲自敬你一杯,望你旗开得胜,壮我大秦军威!”扶苏十分感动,率先一饮而尽。王后则在一旁,默默地为二人又斟上了一杯,幽幽地道:“少喝点,扶苏年纪还小,待会还得让他去向郑妃辞行呢!”扶苏闻听此言,只觉心中暖哄哄的,眼角都不禁有了一丝泪水……



不久,离开南书房后,扶苏便去向母亲辞行。与威严的老爹和大度的王后不同,郑妃则更像是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闻听扶苏要出征,不禁是泪流满面、心如刀绞,直把扶苏紧紧地抱在怀里舍不得放手,生怕扶苏一去就不回头相似。直弄得已经许久许久没有流泪的扶苏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自已哭得一塌糊涂的同时,还要安慰自己可怜的母亲。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当夜;扶苏又秘密求见了隐居已久的‘中隐老人’,在向老人告辞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绝密内幕……



******



八月中旬,正当夏日仍然散发出他那炽烈的威风时,一行万余人的骑队开始向番吾前线进发。



刚出咸阳,每日里扶苏就都可以看到数以百计的庞大车队从身边匆匆而过,像是一群忙碌而勤劳的工蚁般穿梭不停;而且车辆上都装载着大量的粮食、兵器、辎重等作战物资,明显是正在为战况激烈的对赵前线提供物资补给。



扶苏仔细观察:秦军用作大量运输作战物资的驾车跟战车的制造工艺差不多,只不过用于运输的车辆更宽大些也较为粗糙些而已。而且秦军的系驾方式也非常独特,他们往往把栓马的皮带系在马匹的肩胛和胸腹处,这样可以借用马匹肩胛和胸腹的力量来拉车,既使马匹快速奔跑时皮带也不会压迫住马匹的喉管。而扶苏却依稀记得,在西方一直到八世纪,系驾方式还是用皮带栓住马的咽喉来拖车的,结果一旦速度稍快,驾马就往往因为窒息而促死!想到此,扶苏不禁暗暗耻笑西方人的所谓先进历史传统!



更让扶苏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每辆驾车上的物资都堆得像座小山相似,估计起码也在一吨左右的重量;再加上车辆和御者的重量,恐怕秦军正常使用的双马拖拉式运输车正常的拖重大概都在一点五吨左右!这可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扶苏也计算过:他每天看到的运输车辆都在千辆以上,那么从咸阳到番吾就算以半月计吧,为前线四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补给的车辆总数也几达三万辆以上!!这是一个多么骇人的数字啊!



扶苏不禁深深地感觉到:秦军的后勤运输表现得是有多么的出色!拥有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也是秦国能够顺利击败六国的重要因素啊!这一点,不能不说得益于秦国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极度迷念于驾车的习俗。想到此,扶苏又不禁有些后怕,万一数月前的比试自己没有获胜,这车兵还能裁撤、骑兵还难建立起来吗……



******



于此同时,一路之上,扶苏也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景象:辽阔的森林、广袤的田野、无际的草原、高大的山峦、清彻的碧水……本色的自然,竟是如此的美丽而迷人,壮观而雄浑!由此想到日后的巨大环境破坏和污辱,扶苏不禁为现代人类感到了一阵悲哀!



经过二十余天的长途跋涉,大军越过太行山,进入赵国境内。



虽然说扶苏率领的这支骑兵部队目标相当庞大,但是实力也很强劲,经常数百乃至上千人一股的赵国游骑面对如此敌手也未敢妄动,所以一路之上扶苏等人到是平平安安。但是从进入赵国国境起,所见到的一幕幕惨景不禁让扶苏大为震惊:残垣断壁般被烧毁的村落,赤黑千里般被焚毁的草场,散满沟壑般死于战乱的人畜遗体……这一切的一切不禁让扶苏感到了一阵发自内心的剧痛:“都是中国的子民啊,何苦这般互相残杀呢!看来,必须要加快统一的步伐啊,不能再死人了!”



看看身旁的其他人,无心和火凤等人都是一脸的愤慨,显然是对秦这的暴虐非常的不满;而一众秦兵们倒是非常的自然,显然是他们都早已对这乱世中的惨景习以为常了,说不定他们自己也曾经亲自干过!看着已经变成野狗乐园的战火遗迹,扶苏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管,只是默默的加快了大军前进的速度,迅速赶往番吾前线。



没过几天,大军抵达番吾前线,在灰泉山下和李牧主营隔开二十里对峙的秦军大营里王翦率羌隗、王贲、蒙恬、李信等将迎了出来。远远地看见众人的身影,扶苏连忙跃下马来,步行上前。王翦给人见扶苏来,连忙下拜道:“臣等恭迎公子!”



扶苏急忙笑道:“老将军和诸位将军快快请起,扶苏的军中爵位也只不过是少上造,当不得诸位如此大礼!”王翦笑笑道:“公子身份特殊,至前线便相当于代大王巡视,臣等岂敢怠慢!”扶苏心中苦笑一声:“王老岳父一向是个老滑头,从来不肯落人一丝把柄,也难为他了!”



随即越过这个话题道:“王老将军,扶苏初来乍到,尚不了解前线具体军情,便请老将军为扶苏具体介绍一下可好!”“好好,公子里面请!”众位将军陪着扶苏便一起入了军营。而王贲和蒙恬则偷偷对扶苏眨了眨眼睛以做问好,扶苏也会意地点头一笑……



第三章 邀战



庞大的军帐内;面对一张硕大的军用地图;大将军王翦面色有些阴郁的开始亲自给扶苏讲解起来:“目前;我秦军和赵军在战场上的态势颇类似于上次的番吾之战:李牧以廉颇之子廉越率兵五万拒杨端和将军于漳水南岸;而其则亲率主力十五万人在番吾和灰泉山一线与我对峙!



而在整个战场之内;李牧则发动边民和民兵遍设烽火台;一旦我军稍有异动便会立即被赵军探知。李牧因此对我军的任何举动都了如指掌;不仅指挥如臂使指;甚至每每出击都能击我之虚;屡破我军。而我军面对赵军的烽火联防体系以及飘忽游骑却是苦无良策,虽有万千计谋却是无处可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无奈之下;老夫和众将也曾想过拔除这些烽火台;但是兵少则不足用;易被赵军游骑所歼;兵多则敌军放起烽烟后必望风而远遁;待我大军撤回后;烽火台又会死灰复燃。而我大军如要留小股兵力留守烽火台;又会被神出鬼没般的赵军游骑和民兵会而歼之;欲留大股兵力镇之;却又易分散兵力;恐被用兵飘忽的李牧各个击破.



所以;目前战场之上;我军兵力虽众却是守势;虽然不情愿;但赵军却是在李牧的率领下占了上风!”



众位秦兵将领闻言也是一时有些默然;显然是对李牧的狡诈和难缠深有感触;人人脸上都不禁露出了钦佩和尊敬的神色.



扶苏闻言心中暗道:“这李牧的确厉害,烽火联防体系组织得这般严密,真是甚得现代战争‘情报第一’的取胜精要!而且再辅以大量游骑和居民点互相配合联合防御,这一套防御体系在秦代的确可以堪称完美!不过对于拥有现代战争智慧的我来说,要破之确也不难!”



佩服的扶苏面现凝重之色,微微点了点头道:“李牧作战守如铜墙铁壁、飞鸟难渡,攻若水银泄地、所向披靡,的确是一个可敬而且可怕的对手;当今世人恐怕没人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将他击败。而李牧的诸兵种联防体制虽是难缠;但只要扶苏想要破它;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能够破了李牧的联防体制,李牧不仅便失去了最有效的情报来源,而且也失去了对后方的有效保护,我军将尽挽目前颓势、至少和赵军维持一个不胜不败之平局!”



众秦将闻听骇然;王翦则眼睛一亮道:“公子有何良策?”扶苏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笑道:“李牧是个可敬的对手;击败他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想亲书一封与其劝降;若其冥顽不灵的话;再破之不晚!”众将闻言面上顿时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神色!



蒙恬忍不住摇头道:“恐怕公子要白费心机了;李牧向以忠义闻名,对赵国是忠心耿耿;肯定是不会理解公子一番好意的!”扶苏则慨然一笑道:“这一点扶苏不是不知;然而我终究不忍见这位千古名将为一位晕君而赴死;他这样的奇才不应该是这样的死法!我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怜其忠勇;使某日后心中无憾罢了!”诸将闻言默然;原本对扶苏欲劝降李牧还有一丝嘲讽的意味,现在却立时变成了一种尊重!毕竟李牧的确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对手!



于是;扶苏立即动笔亲书一封;交与王翦道:“老将军;请速派得力人等送与李牧!请他务必回复!”王翦苦笑一声道:“好吧;虽知无用;但也略尽仁心而已!”当下王翦便唤过一名亲侍;交待下去。亲侍领命出帐;打马而去;直奔灰泉山李牧主营而来.



******



这一日;李牧和司马尚正在灰泉山主营中商议近日军情;忽然间有亲兵入帐禀报:“启禀大将军;帐外有一名秦军信使说要求见大将军。请大将军定夺!”“噢!”李牧闻言想了想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请他进来!”“喏!”亲兵退下.



不一会儿;几名亲兵领着一名秦军信使入得帐来。秦使微一躬身道:“小人奉我大秦王长子扶苏和王老将军之命;有一封亲书送到;请大将军看后回复!”说着信使便将扶苏亲书呈上.



李牧有些纳闷地展帛一观;便见书帛上说曰:末学后进大秦王长子扶苏拜上赵国李牧大将军:中国大地;三千年风流;名将如雨;智将如云;但扶苏独敬将军。将军以一已孤单力;拳拳报国心;屡败我大秦铁军;可谓智谋天纵;古今罕有。我秦军诸将皆不及将军也!但将军可曾想过:六国腐朽日久;君晕臣庸;早已是外强中干之躯;不堪我大秦奋力一击。虽赵国有将军在;尚可苟延残喘片刻;但将军独臂又焉能擎天!?须知将军年已五旬;又操劳日久;一旦将军故后又有何人可以挡我秦国大军!?故扶苏斗胆请将军顺应天命大势归降我军;以使七国归一;早平战乱!这样将军虽数十年内不能得名;但千古之下必然留芳!是抗天命而遭横死;还是顺天命而福苍生;请将军定夺!”



李牧见信一时默然;虽然俊秀英武的面容没有什么变化,但儒雅修长的卧蚕眉却不禁轻轻一抖;显示出内心也是极不平静。良久;李牧微微一笑道:“久闻贵国公子扶苏自小聪慧过人;颇有大志。今日观其所书;果不负盛名!然秦国虽好却不是李牧故国;赵国虽庸却是李牧家乡!虽天下有一统之大势;但焉知不是我赵国所为!?所以;请贵使回报;就说:扶苏公子好意;李牧心领了;只是李牧生为赵国人;死为赵国鬼;恕不能从命!”秦使早知如此;闻言苦笑一声道:“好;小人一定带到;告辞!”“不送!”



秦使去了;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司马尚慨然一笑道:“大将军真的认为我赵国能够统一七国?”李牧也苦笑一声道:“此言骗自己都骗不过;如何可以瞒得过他人!?目下秦国国势之强;当世已无敌手;而我赵国朝野之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