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铁血大秦 >

第29章

铁血大秦-第29章

小说: 铁血大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剑如干将、莫邪等更是万金难求;而秦国对兵器控制极严,超长青铜剑也很少流入民间,所以诸人现在要亲眼看见这种超长青铜剑的铸造过程,不禁都是大为振奋。



众人围着几名聚精会神地打造着青铜长剑的工匠,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而工匠们虽看见扶苏等人,一则不知是谁,二则有严酷的军法管束,却也不敢稍停,只顾埋头工作。扶苏等人看了半天,也只是茫茫然不知所以,根本看不出到底秦剑为何锋利甲于天下的同时长度也竟然甲于天下。



没办法的扶苏只好走到一边的兵器架上取下一支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剑半成品,仔细地打量起来。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扶苏看了半晌郁闷地摇了摇头,毫无所得,而无伤等九人则好像若有所思的模样,但兴奋中却也带着一线茫然,看来他们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扶苏于是郁闷地问詟道:“工师,为何关东六国的青铜剑只能在二尺六寸以内(六十厘米),而我秦国的青铜长剑却可长达四尺以上(九十厘米)呢,这是何道理?”詟见扶苏迷惑不解,不禁自豪道:“那是当然,我国的青铜剑铸造技术是当世最先进的,也有不传之秘的。公子请看!”詟便给众人讲解了起来。



“铸造最好的秦剑,青铜和锡的混合比例是关键。刚才我已经给公子讲过了,四分青铜一份锡的比例下金水的坚硬程度和柔韧性将达到最完美的程度,这是秦剑锋利与否的先决条件。而要想秦剑超过一般常例,达到二尺六寸以上,秘密就在于秦剑的外形上,公子请看:从剑柄到剑锋处有二寸又二的长度,叫做剑格。可以看出,剑格比其它地方宽且厚,这种设计便是为了增强剑身根基的牢固性;而由剑格到剑锋处,兰叶形的剑身便逐渐变窄,两锋之间呈垂直的顶角,且剑身有八面。紧接着便是内凹的一个束腰,束腰之后又逐渐加宽。其中束腰对两刃八面的秦剑的长度十分重要,可以起到‘风槽’的作用,从而增强刺杀的速度和力量。同时,剑身宽的地方厚度减薄,剑身收束的地方厚度加大,宽同厚的程度可以说是按相反的方向来变化。这复杂的外形,既可以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了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也不会过于沉重,极有利于近身格斗。这便是我秦剑为何能够长达四尺以上的绝密技术了!”



“噢!原来如此!”众人一副明白了的表情:看来秦剑的制造技术还真是复杂得不得了啊!扶苏于是便将身旁的超长秦剑半成品取过,对准身边的一块废木块一剑劈下,“喀嚓”一声剑到木断,足有两寸多厚的木块在秦剑的威力下竟是如此的脆弱,要知道这还不是完全的成品呢。扶苏一行人不禁有点呆若木鸡。



“好剑,好剑,不输于一般的陨铁长剑啊!”扶苏和众人赞不绝口。要不是扶苏现在已经有了‘豪曹剑’,想必会挖空心思从这里捞几把最好的长剑带回去。扶苏心中忽地想道:历史上荆轲刺秦王时,相传秦王拔出青铜长剑来只一击就将荆轲击得重伤倒地,可见青铜长剑搏杀之利。显然目前秦国的超长青铜剑已经将青铜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攻击力自然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壮哉,巍巍大秦,铁血雄师!



众人又恋恋不舍的浏览了一遍秦剑匠房后,这才一步三回头的随着詟走向另一个匠房而去,众人一时都十分期待能够有新的惊喜。



******



第三匠房:弩箭房。



一进入第三匠房,众人不禁立即感觉到凉快了许多,显然是这间匠房不是打造那种大块头兵器的。众人抬眼一看,果然如此:房中上千名工匠也分成两拨,一拨在制造弩弓、一拨在制造箭矢。众人立时想了起来,秦弩之精同样甲于天下,它们究竟又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呢!?



众人立即在房中观察起来。在房间的东南一角,扶苏一行人发现了一排完成的弩弓成品,从大到小分成三种。小的弩臂和弩弓的长宽都只有四十多厘米;中等的长宽则都有近一米;而大型的就厉害了,完全是一个重型弩机的形状了,卧在那里简直就像一群盘踞的猛虎一样寒气森森。



扶苏精神上来了,拿起最小的一个弩弓,问詟道:“工师,这么小巧的弩弓射不了多远吧?也是我秦国所用?”詟闻言不敢发笑,只是恭敬地道:“确为我秦国所用,只不过这是骑兵弩而已。由于骑兵马上做战不便,当以轻巧为佳,所以工造才制造出这种小巧的骑弓弩供我国骑兵之用。公子不要小看此弩,此弩可以单手装箭并发射,极为简便。而且射程也可达到一百五十步之远(一步基本相当于一米吧)。端得是厉害非常,我国骑兵也是完全依靠此弩才能和赵国的游骑相抗衡!”



“噢,原来如此!”(今天,‘原来如此’这四个字是扶苏等人用得最频繁的词汇了。在秦国庞大绝密的兵器制造业面前,他们的见识太贫乏了!)扶苏为了掩盖自己的面红耳赤,不禁大感兴趣地端详起骑兵弩来。



看了一会儿,扶苏又拿起中型的弩,这回扶苏不敢再不懂装懂了,认真地问道:“工师,这种弩又是何弩,供何兵种之用?”詟回道:“此弩为单发步兵弩,供我秦国步兵弩手之用。此弩用双脚上弦、射程可达三百步之遥,是当今天下最为犀利的远程兵器!而且可有形状最为多变,有单发弩、三发连弩和十发连弩三个小类!不过用的最多的还是单发和三发弩!”



扶苏点了点头,又学到了一点知识。然后指着最大型的弩机道:“这个呢?”詟说道:“这个啊,叫做床子弩,一次一发,射程最远可达千步,一般为辎重兵使用,用于攻城和远程作战的。此种弩机穿透力之强世所罕见,百步之内,便是厚达二寸的坚固橹盾也可一击即碎!当今天下,也只有旧韩的弩机制造技术可以和我大秦稍稍比肩!”众人闻听不禁猛吸了一口气。扶苏心道:“乖乖,这么猛!要是人被射上一箭那还不死翘翘了!估计百步之内的话,射穿个三两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可是古代的终级远程兵器啊!”



忽地扶苏又发现了秦弩一个奇怪的特点。扶苏指着弩臂未尾一个突出的方状似的金属物体道:“工师,这是何物?”詟微微一笑道:“回公子,这个叫做望山,是弩手瞄准射箭时用的!”晕,扶苏狂汗中“:秦的兵器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先进的程度,连瞄准器都有了。不是做梦吧!”



扶苏睁大了眼睛,张大着嘴又问道:“那怎样瞄准?”詟笑笑道:“公子请看,这张步兵弩上有六条醒目的黑线,就是用于估算射击距离的远近的。射击时,弩手依照这六条黑线估算弩弓抬起的高度,然后将箭矢呈弧线射将出去。最后准确击中敌兵。这六条黑线便是:五十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二百步,二百五十步,三百步的瞄准线!”



众人傻了,这么厉害!怪不得当年赵括亲自率军长平突围时,史称秦军箭如雨发,几乎矢矢命中,便连那赵括也给射死在阵前。原来真的这般厉害啊!



看着扶苏等人发愣,詟显然是面有得色地继续道:“其实啊,这望山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公子请看,秦弩的发射机构有大小七八个部件组成,而像韩弩等关东六国的弩弓却只有一半的部件。为什么?难道我秦国的弩弓制造技术不如他们?不是的,其实真相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弩弓射击时,弩手要完靠依靠手指的力气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月牙,这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的瞬间,弩弓肯定会有极大的抖动,这样射击精确性就很差。而我秦弩呢,射击机构虽然复杂,但是在射击时只要轻轻一扣扳机,就将通过精巧、灵活的射击机构将箭矢射将出去,抖动极其微小,所以秦弩的威力和准确性当为七国之首!而这望山也可以在箭矢射完,重新上弦时,将扳机自动拉回到击发位置。因为为望山也是和精巧的射击机构相连的!”



第三章 兵器三



扶苏听得从内心里呻吟了一声:“天啦,秦国的这些老祖宗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简直已经把杀人的机器做到了最最完美的地步!最完美的兵器,再加上最勇猛的战士,怪不得六国都会被打得望风而窜呢!”忽地扶苏想了起来,问詟道:“那秦弩制造得这般复杂,是不是还有防止他国仿造的意图呢?”詟得意的点了点头道:“公子所言甚是,我秦弩休说是草原蛮夷抢了去,便是关东六国偶尔所得,也是绞尽脑汁而难以复制!”



扶苏暗挑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日后和草原蛮夷打仗时,就用秦弩射他娘的,保证射得他们哇哇叫,别别跳!” 忽地,扶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实道:“工师,为何只看见弩,而没有弓呢?”詟笑笑道:“我们秦国基本上很少用弓来做战!主要是因为弓的射程太近,而且准确性也比较差!但是一些将领和特殊作战时还是要用到的,不过我们工造却并不生产弓!”扶苏挠了挠头,看来弓这玩艺在秦国没有什么市场,干不过弩啊!



弩弓讲完了,众人继续向前,很来到了制造箭矢的地方。扶苏拿起一个刚刚制成、甚至还有些滚烫的小箭头,仔细打量起来:箭头呈现三棱形状,各个剖面光滑异常,切口也非常锋利,显得寒光闪闪。制造绝对精良。



扶苏有些吃惊道:“工师,这些箭头为何全是三棱形状?”詟笑道:“禀公子,相比其它形状的箭头来说,三棱形状在射击时飞行更加平稳,而且在击中敌兵时拥有巨大的穿透力,可以轻易击穿铠甲、侵入人体!这是我国匠师历经无数次试制才确定下来的!”



扶苏忽地想了起来:现代的子弹头不也是三棱形状的吗,秦军对箭头的设计思想竟和现代的子弹有异曲同工之妙。厉害,太厉害了!现在的扶苏只有吃惊的份了!



于是,兴奋不已的扶苏又捡起了几个小箭头,放在手中打量起来。忽地扶苏感到奇怪,急忙拿起两个箭头将三棱的各个剖面对接在一起,竟然完全合缝。于是,惊喜的扶苏一连拿了十数个箭头相试,结果不仅每个箭头的三个剖面大小、外形完全一致,就是不同的箭矢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异。扶苏从内心里再次大大地呻吟了一声,脑袋里冒出了三个斗大的字:标准化!



扶苏有些颤抖地问詟道:“这类箭头怎么会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怎么会一点没有误差?”詟有些奇怪地道:“这没有什么啊。不仅仅我们这个工造的所有兵器大小都绝对一样,而且所有秦国的兵造制造的兵器大小也是完全一样的!”扶苏睁大了眼睛道:“这怎么可能?”扶苏不敢、也不肯相信!



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真的公子,小人哪敢骗您啊!大秦所有的兵器其大小、形状、重量等等都是有明法归定的。一般来说,每一样兵器出现时,我大秦都会选择设计最好的一件、以律法的形式将他的大小、形状、重量固定下来,然后发到全国各地的兵造,让各兵造依法制造。如果有制造失误、不合要求者,那可是轻者鞭刑,重则杀头乃至灭九族的大罪啊。谁人敢马虎半点!”



张大着嘴的扶苏现在已经感受不到多少惊讶了,今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