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旧五代史 >

第194章

旧五代史-第194章

小说: 旧五代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来无驽壮皆集,而所售过常直,往来馆给,道路倍费。其每至京师,明宗为御

殿见之,劳以酒食,既醉,连袂歌呼,道其土风以为乐,去又厚以赐赍,岁耗百

万计。唐大臣皆患之,数以为言,乃诏吏就边场售马给直,止其来朝,而党项利

其所得,来不可止。其在灵、庆之间者,数犯边为盗。自河西回鹘朝贡中国,道

其部落,辄邀劫之,执其使者,卖之他族以易牛马。明宗遣灵武康福、邠州药彦

稠等出兵讨之,福等击破阿埋、韦悉、褒勒、强赖、埋厮骨尾及其大首领连香、

李八萨王,都统悉那、埋摩,侍御乞埋、嵬悉逋等族。杀数千人,获其牛羊巨万

计及其所劫外国宝玉等,悉以赐军士,由是党项之患稍息。其他诸族,散处沿边

界上甚众,然皆无国邑君长,故莫得而纪次云。

昆明部落,其俗椎髻跣足。酋长披虎皮,下者披毡。

于阗,其俗好事妖神。

占城,本地鸟之大者有孔雀。

牂牁蛮,其国法,劫盗者三倍还赃,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头乃得赎死。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案:《天文志序》原本阙佚,然其日食、星变诸门,事迹具存,较《欧阳

史·司天考》为详备。今考《五代会要》所载星变、物异诸门,与《司天考》互

有详略。盖五代典章散佚,各记所闻,未能画一也。参考诸书,当以是书为得其

实焉。)

日食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时言事者多引汉高祖末年日食于

岁首,梁祖甚恶之,于是素服避正殿,百官各守本司。是日,有司奏:“云初阴

晦,事同不食。”百僚奉表称贺。

末帝龙德三年,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唐庄宗同光三年,四月癸亥朔,时有司奏:“日食在卯,主岁大旱。”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二年,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三年,二月丁丑朔,日食。其日阴云不见,百官称贺。

长兴元年,六月癸巳朔,日食。其日阴冥不见,至夕大雨。二年,十一月甲

申朔,先是,司天奏:“朔日合食二分,伏缘所食微少,太阳光影相铄,伏恐不

辨亏阙,请其日不入阁。百官守司。”从之。

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乙卯,先是,司天奏:“正月二日,太阳亏食,宜避

正殿,开诸营门,盖藏兵器,半月不宜用军。”是日太阳亏,十分内食三分,在

尾宿十七度。日出东方,以带食三分,渐生,至卯时复满。三年,正月戊申朔,

司天先奏,其日日食。至是日不食,内外称贺。四年,七月庚子朔,时中书门下

奏:“谨按旧礼:日有变,天子素服避正殿,太史以所司救日于社,陈五兵、五

鼓、五麾,东戟西矛,南弩北楯,中央置鼓,服从其位,百职废务,素服守司,

重列于庭,每等异位,向日而立,明复而止。今所司法物,咸不能具,去岁正旦

日食,唯谨藏兵仗,皇帝避正殿素食,百官守司。今且欲依近礼施行。”从之。

七年,四月甲寅朔,是日百官守司,太阳不食,上表称贺。八年,四月戊申朔,

日有食之。

少帝开运元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二年,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三

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汉隐帝乾祐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周太祖广顺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月食

梁太祖开平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夜,先是,司天奏:“是日月食,不宜用兵。”

时王景仁方总大军北伐,追之不及。至五年正月二日,果为后唐庄宗大败于柏乡。

唐庄宗同光三年,三月戊申,月食。九月甲辰,月食。

明宗天成三年,十二月乙卯,月食。四年,六月癸丑望,月食。十二月庚戌,

月食。

晋高祖天福二年,七月丙寅,月食。五年,十一月丁丑,月食鹑首之分。

少帝开运元年,三月戊子,月食。九月丙戌,月食。

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月食。

周世宗显德三年,正月戊申,月食。五年,十一月辛未,月食。

◎月晕

唐明宗天成元年,十一月,月晕匝火、木。

◎彗孛

梁太祖乾化二年,四月甲戌夜,彗见于灵台之西。

唐明宗天成三年,十月庚午夜,西南有孛,长丈余,东南指,在牛五度。

末帝清泰三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长尺余,形细微,经天垒、哭星。

晋高祖天福六年,九月,有彗星长丈余。八年,十月庚戌夜,有彗见于东方,

西指,尾长一丈,在角九度。

周太祖显德三年,正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参角,其芒指于东南。

◎五星凌犯

梁太祖开平二年,正月乙亥,岁星犯月。

乾化二年,五月壬戌,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占曰:“心为帝王

之星。”其年六月五日,帝崩。

唐庄宗同光二年,八月戊子,荧惑犯星。三年,三月丙申,荧惑犯上相。四

月甲申,荧惑犯左执法。六月丙寅,岁犯右执法。九月己亥,荧惑在江东犯第一

星。(案《欧阳史》:九月丙辰,太白、岁相犯。是书不载,疑有阙文。)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癸卯,太白犯心大星。辛亥,荧惑犯上将。

九月庚午,荧惑犯右执法,已卯,荧惑犯左执法。十月戊子,荧惑犯上相。

十二月,荧惑犯氐。二年,正月甲戌,荧惑、岁相犯。二月辛卯,荧惑犯键闭。

三月,荧惑犯上相。六月辛丑,荧惑犯房。九月壬子,岁犯房。

三年,正月壬申,太白、荧惑合于奎。闰八月癸卯,荧惑犯上相。乙卯,荧

惑犯右执法。庚午,太白犯左执法。九月庚辰,镇、岁合于箕。辛巳,太白、荧

惑合于轸。十二月壬寅,荧惑犯房,太白、岁相犯于斗。四年,三月壬辰,岁犯

牛。九月丙子,荧惑入哭星。

长兴元年,六月乙卯,太白犯天樽。十一月壬戌,荧惑犯氐。十二月丙辰,

荧惑犯天江。二年,正月乙亥,太白犯羽林。四月甲寅,荧惑犯羽林。八月,辰

犯端门。十一月丙戌,太白犯键闭。三年,四月庚辰,荧惑犯积尸。九月庚寅,

太白犯哭星。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壁垒。四年,八月己未,五鼓三筹,荧惑近天

高星,岁星近司怪,太白近轩辕大星。(案《欧阳史》:九月辛巳,太白犯右执

法。是书不载。)

末帝清泰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右执法。

晋高祖天福元年,三月壬子,荧惑犯积尸。四年,四月辛巳,太白犯东井北

辕。甲申,太白犯五诸侯。五月丁未,太白犯舆鬼中星。六年,八月辛卯,太白

犯轩辕。九月己卯,荧惑犯上将。八年,八月丙子,荧惑犯右掖。十月丙辰,荧

惑犯进贤。

开运元年,二月壬戌,太白犯昴。己巳,荧惑犯天钥。四月丁巳,太白犯五

诸侯。七月甲申,太白犯东井。八月甲辰,荧惑入南斗。十月壬戌,荥惑犯哭星。

(案:此条《欧阳史》不载。)十二月,太白犯辰。二年,八月甲戌,岁犯东井。

九月甲寅,太白犯南斗魁。十一月甲午朔,太白犯哭星。

汉天福十二年,十月己丑,太白犯亢距星。

乾祐元年,八月己丑,镇星入太微西垣。戊戌,岁犯右执法。十月丁丑,岁

犯左执法。二年,九月壬寅,太白犯右执法。庚戌,太白犯镇。丁卯,太白犯岁。

十一月,镇星始出太微之左掖门。自元年八月己丑,镇星入太微垣,犯上将、左

右执法、内屏、谒者,勾己往来,凡四百四十三日方出左掖。三年,六月乙卯,

镇犯左掖。七月甲申,荧惑犯司怪。八月癸卯,太白犯房。庚戌,太白犯心大星。

十月辛酉,太白犯岁。

周广顺元年,二月丁巳,岁犯咸池。己未,荧惑犯五诸侯。三月甲子,岁守

心。己卯,荧惑犯鬼。壬午,荧惑犯天户。四月甲午,岁犯钩钤。二年七月,荧

惑犯井钺。八月乙未,荧惑犯天樽。九月辛酉,荧惑犯鬼。庚辰,荧惑掩右执法。

十月壬辰,太白犯进贤。三年,四月乙丑,荧惑犯灵台。五月辛巳,荧惑犯上将。

显德六年,六月庚子,荧惑与心大星合度,光芒相射。先是,荧惑勾己于房、

心间,凡数月,至是与心大星合度,是夜顺行。(案:此条《欧阳史》不载。)

◎星昼见

唐同光三年,六月己巳,太白昼见。

天成元年,七月庚申,太白昼见。

长兴二年,五月己亥,岁星昼见。闰五月己巳,岁星昼见。八月戊子,太白

昼见。三年,十月壬申,太白昼见。四年,五月癸卯,太白昼见。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

汉天福十三年,四月丙子,太白昼见。

乾祐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

周广顺二年,二月庚寅,太白经天。

◎流星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东方有流星如数升器,出毕宿口,曳光三丈余,

有声如雷。

唐长兴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东北方有小流星入北斗魁灭。至五鼓初,

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状如半升器,初小后大,速流如奎灭。尾迹凝天,屈曲似云

而散,光明烛地。又东北有流星如大桃,出下台星,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

灭。五鼓后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余,流注交横。

应顺元年春,二月辛未夜,有大星如五升器,流于东北,有声如雷。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而南流,尾迹长数丈,赤

色,移时盘屈如龙形,蹙缩如二铧,相斗而散。又一星稍小,东流,有尾迹,凝

成白气,食顷方散。

晋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后,东方有大流星,状如三升器,其色白,

长尺余,屈曲流出河鼓星东三尺,流丈余灭。

周显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后,东北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震骇,六

街鼓人方寐而惊,以为晓鼓,乃齐伐鼓以应之,至曙方知之。三月,高平之役,

战之前夕,有大流星如日,流行数丈,坠于贼营之所。

◎云气

梁开平二年,三月丁丑夜,月有苍白晕,又有白气如人形十余,皆东向,出

于晕内。九月乙酉,平旦,西方有气如人形甚众,皆若俯伏之状,经刻乃散。

唐同光三年,日有背气,凡十二。三年,九月丁未夜,遍天阴云,北方有声

如雷,四面鸡雉皆雊,俗谓之“天狗落”。是岁,日有背气,凡十三。是月,司

天监奏:“自七月三日阴云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后方晴,三辰行度灾祥,数日不

见。”闰十二月庚午,日有黑气,似日,交相错磨,测在室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方有赤气,如火焰焰,约二千里。占者云“不出

二年,其下当有大兵。”

长兴三年,六月,司天监奏:“自月初至月终,每夜阴云蔽天,不辨星月。”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贯日,是时闵帝遇害。

晋天福初,高祖将建义于太原,日傍多有五色云,如莲芰之状。二年,正月

丙辰,一鼓初,北方有赤气,向西至戌亥地,东北至丑地已来向北,阔三丈余,

状如火光。赤气内见紫微宫共北斗诸星,其气乍明乍暗。至三点后,后有白气数

条,相次西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