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同治皇帝 >

第87章

同治皇帝-第87章

小说: 同治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格林沁听罢,沉思片刻,又问道:

“以你所见,这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兆元急忙说道:“依卑职所见,应该马到成功,一举歼灭这股捻匪的主力,并且能够活捉匪首张乐行。根据潘贵山的报告,张乐行与任化邦的人马合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万人,又有潘贵新七八万人作内反,这样一算,与我们作对的匪徒也只有十二三万人。我们大军悄悄开往西阳集,双方共同协作,战果将比雉河集大捷还要辉煌。只要捉住张乐行,王爷可为朝廷立下大功,一定会受到两宫太后的嘉奖,望王爷不要错过这机会。”

僧格林沁琢磨琢磨李兆元所说的话,很有道理,心花怒放地说:

“本王见潘将军有一片赤诚之心,愿意投降本王,并为朝廷出力,本王答应他的要求,你速回去同潘将军商量好周密计划,力争一举歼灭捻匪,活捉张乐行,如果潘将军能够捉住张乐行就是头功一件。本王将上报朝廷免以前所有罪过,并加官晋爵,具体事和与李兆元联络。”

僧格林沁打发走信使潘贵山,又对李兆元说;

“具体事宜由李将军负责,待事机成熟上报本王,如果真的能够捉住匪首张乐行,你也是大功一件。如果是捻匪派来诱骗我大军的,后果怎样你应该清楚?”

“小的明白,请王爷放心吧!”李兆元恭恭敬敬地说道。

这李兆元如此自信,他当然明白潘贵新是什么样的人,和他自己一样都是捻军叛徒,参加捻军的目的根本不是为贫民百姓做事,只是想找个安身的地方。如今见捻军大势已去,只好出卖朋友,做叛徒换取官府对自己的信任。

三月的西阳集,虽然露出春的笑脸,但依然春寒料峭。特别是夜晚,峻峭的寒风仍然有些刺脸。

张乐行检阅一遍营房正要回营休息,迎面见陈大喜走来,上前问道:

“大喜,你还没有休息?”

“是沃王在检阅营房呀?”陈大喜边走过来边说,“我睡了一会儿却总睡不着,心里烦闷得很,总感觉好像有人要来偷营似的,就出来四下看看,再多加几班岗哨。”

张乐行笑了,“大喜,自从西捻军走后你总是疑神疑鬼的,小心中了邪,得了精神分裂症。这西阳集是任旗主的老营,周围防守严密,只怕一个苍蝇也飞不进来,怎会有人来偷袭呢?快回去好好睡觉吧,明天还要操练呢?”

陈大喜点点头,“沃王你也早一点休息吧。”

陈大喜目送沃王进入营房后自己也回去睡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陈大喜突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他猛地坐了起来,侧耳一听,果然是杀喊声。不好,真的有人偷袭营房,他心中边这么思考着边匆匆披挂整齐。

这时,两名将校冲进帐篷哭喊道:

“陈将军大事不好,不知何时,我们的营房被清兵包围了,已经杀向这里来了。”

“沃王那里情况怎样?”

“不知道。”

陈大喜急了,接过自己的战马冲出营房。

夜还是黑沉沉的,但四周都是铺天盖地的火把,人头攒动着,叫喊着,几乎分不清敌我。

陈大喜下令士兵向沃王营房那里冲去,他自己则一马当先冲在士兵前面。

哪里还有沃王的营房,到处是一片火海。哪里还有沃王的影子,士兵死伤过半。

陈大喜又急又惊,他不明白清兵是从哪里来的,又为何对他们的宿营地摸得如此准确。他拦住一个士兵问道: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沃王呢?”

那士兵哭着说道:“任化邦当了叛徒投降了清兵,夜半突然偷袭营房,把沃王抓走了。”

陈大喜破口大骂,一边组织士兵整顿队伍,一边冲进杀来的清兵。突然,围攻的清兵好像背后遭到攻击,纷纷撤退,陈大喜指挥将士随后冲杀。

清兵完全败退了,天也亮了。陈大喜这才发现从清兵背后袭击敌人救援自己的正是任化邦所率的大军。

陈大喜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破口骂道:

“任化邦,你好卑鄙,作了叛徒还在此假装好人,快交出沃王!不然,我陈大喜一刀劈死你。”

任化邦急忙抱拳解释说:“陈将军息怒,你误会了,我任化邦就是变成猪狗也不会做出投敌叛变的不仁不义的事来,是我有眼无珠用错了人,收留了潘贵新这个奸贼。万万没有想到,他早已投降了清廷,暗中将我们出卖了,昨晚上引清兵来偷袭我西阳集。不是几位将士救护及时,我的脑袋早已被他割下了。”

“他人现在在哪里?”

“据士兵亲眼所见,他带他的那帮匪徒投靠清兵去了,随僧格林沁的兵马撤走了。”

“沃王呢?”

任化邦欲言又止,叹息一声说道:

“沃王也被清兵掠走了,恐怕凶多吉少。我对不起沃王,对不住各位捻军兄弟,请陈将军把我杀了向各位捻军兄弟谢罪吧?”

任化邦说着,泪流满面。

陈大喜欲哭无泪,仰大大叫一声:

“沃——王——,我对不住你!”

说着,就要拔刀自刎,几个士兵急忙上前抱住了他,一齐劝阻说:

“陈将军冷静些,陈将军冷静些!”

“我们先想想办法救回沃王才行!”

陈大喜摇摇头,痛哭流涕地说:

“一切都晚了!我对不住沃王,也对不住禹爵,我曾答应禹爵,代他保护沃王,可是……”

一声催春的婉啭鸟鸣把慈禧太后从深深春梦中惊醒,她伸了个懒腰向室外轻唤一声:

“小安子,快服侍本宫更衣。”“来一啦一”

安德海哼喝一声小跑进屋给慈禧穿衣,边穿衣边聊天。

“太后这么早就起床去哪儿?莫不是去郊野会情人吧?”

慈禧在安德海鼻子上狠狠刮了一下,“你这个千刀杀的龟孙羔子,就会拿老娘开心,会你奶奶的头。”

“那太后起这么早干什么?”

“老娘要去上书房检查一下皇上的学习情况,不知为何,皇上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许多应该会背诵的却不会背,应该做的文章也没有做,我要看看皇上在读书时间内都做些什么。”

“太后对皇上要求有点太严格了,皇上必定才十几岁,少年贪玩贪睡也是人之常情,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皇上呢?奴才有时见皇上读书实在辛苦,想逗皇上玩耍一下,又怕太后怪罪。”

慈禧在铜境面前转悠一下,叹口气说:

“我又何尝不知道皇上辛苦呢?他还是个孩子,每天要读许多的书,也够难为他的,母子连心,皇上是我的一块心头肉呀。话又说回来,不这样对待皇上能行吗?将来这大清的全部家当都要由他支撑呢,不熟读圣贤书怎么行呢?唉,要做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呀!”

吃罢早点,在安德海的陪同下,慈禧来到了弘德殿上书房。

慈禧走进上书房,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丝毫的读书声,气便不打一处来。四处看一看不见皇上的影儿,连几位师傅也一个不在,慈禧更气了。

慈禧进了内室。嗬,皇上正趴在书上呼呼大睡呢?嘴张着,口水流到御案上。

慈禧紧走几步上前一把抓住同治的耳朵狠狠一拧,骂道:

“睡死鬼变出来的,太阳一丈高了,还呼呼大睡。我叫你困,叫你困!”

慈禧边训斥边把同治的耳朵拧多长。

同治疼得直叫喊:“额娘饶过皇儿,皇儿今后一定用心读书,再也不敢偷懒了。”

慈禧瞪了一眼同治,又喝斥道:

“站起来,额娘考考你最近的学业如何?”

她拿出同治手中的书本,从中选几篇让同治背诵,同治一篇不会背诵。慈禧气得把手中的书向地上一摔,喝斥道:

“给额娘跪下,老实交待这一段时间做什么来,为何学业毫无进展?如此下去将来怎能够胜皇上之职呢?”

“皇儿心烦,不想学那些枯燥无味的文章,皇儿也不想当上皇儿,干脆让给他人好啦!”

同治顶撞了几句,慈禧气得手颤抖,面色发白,她猛地甩开胳膊向同治的脸上打去。

“啪——”

重重的一巴掌打在同治白净的脸上,那白净的脸马上由白变红,又由红变白,上面留下五个红红的手指头印记。一丝血迹也从同治的嘴角缓缓滴下。

同治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太后息怒!”

一声颤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慈禧转过身,见李鸿藻正慌慌张张地走进来。李鸿藻紧走几步,上前扑通跪倒,略带恐慌的语气说道:

“臣李鸿藻问圣母皇太后圣安!”

慈禧也不让他站起来,冷哼一声问道:

“现在什么时辰了,李大人该不会不知道吧?是否需要本宫每天派人抬轿去李大人府中请?”

李鸿藻连叩几个响头,“卑职不敢,卑职不敢。卑职今日来迟实在是贱内昨晚得了急病,折腾一夜,天明十分才得以合眼,不想竟多睡了一会儿,求太后发落!”

“哼,本宫不管你是什么原因误了时辰,宫中的规矩是任何人也破不得的。来人——”

“喳——”安德海急忙从旁边蹿了出来。

“摘去李尚书三眼花翎,罚半年薪俸。”

安德海走到跪在地上的李鸿藻跟前,二下五除二摘去帽上顶戴。

李鸿藻心中的委屈只能憋在心中,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也不敢让它流出来。这处罚也有点太重了,俗话说打了不罚,罚了不打,慈禧这是既打又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罚款与降职处分同时并用。

其实,李鸿藻也并没有来晚,只是比平时稍稍来迟半个时辰,他平时总是提前来半个时辰。也是该着有事,他夫人昨晚又偏偏得了急病,搅得他一夜几乎没睡着,只在天明时分小睡一会儿。而慈禧今天偏偏起得较往日早一些。如果同治起来后在那里大声读书也不会发生这件事,恰恰同治默读一会儿,又不知不觉睡着了,正好被慈禧撞个正着。

这时,惠亲王绵愉和他的两个伴读的儿子奕洋、奕洵也来了。其他几位先生祁寓藻、倭仁、翁同新也都陆续来了,一看眼前的架式,虽然没有听说缘由也都明白几分,一个个乖乖地跪在地上。

慈禧翻眼瞧瞧绵愉,不冷不热地说道:

“惠亲王督责皇上读书可不能有丝毫偏心,谁主谁次要分个清清楚楚。”

按辈份,绵愉是慈禧的叔辈,让侄媳妇这么一抢白心中老大不快,但这是太后训斥,他也不敢说半句怨言。

实在太巧,奕䜣来宫中奏报军情,顺便从弘德殿走一趟,正赶上慈禧训斥惠亲王绵愉。心中道:你虽然贵为皇太后,但惠亲王毕竟是叔辈,也不能像训斥一般廷臣那样没有轻重。

奕䜣心中老大不快,话一出口自然带有一丝不满:

“请圣母皇太后息怒,一个人的错也不能累及众人受罚吧?就是皇上偶有一次两次没有完成学业也是正常的,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

慈禧一听奕䜣当着众人的面向自己说这几句不软不硬不疼不痒的话,心中很不是滋味,刚刚消下去的火苗又从心底蹿了上来,她也毫不留情地说道:

“六爷身为弘德殿行走,负责督察皇上课程,皇上学业荒废到这种地步为何从来也没有听过六爷的奉报呢?是六爷知而不报,还是六爷身兼多职事务繁忙,来不及督察皇上的课程?倘若是这后一种,六爷还是少兼一些职吧。不然,六爷忙里忙外会累坏了身子骨的。”

慈禧这几句话看似轻巧,实在是话中有话,责怪奕䜣犯了几大罪状。一是对皇上督察课程不尽力是严重失职;二是责怪他知而不报是欺瞒太后。暗含其中的意思还有:如果你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