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同治皇帝 >

第85章

同治皇帝-第85章

小说: 同治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事事唯我独尊,别人对他的话只能言听计从,很少能够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久前的雉河集被围也是他没有听从儿子等人的劝解。他尽管错了,心里知错,表面上也不愿承认,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正确。

张乐行把儿子的建议认真分析一遍认为可行,但又觉得并不是什么最佳方案。西进陕南可以,这家乡周围的地盘是自己十几年的心血更不能放弃,否则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万一在陕南发展不利,又失去了老家这块根据地,那后果更不堪设想,自己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流寇,李自成的下场不能不引以为戒。

张乐行把陈大喜、邱远才、张学禹、张禹爵、任化邦等人召集到帐中,共同协商如何应付面前的困境,让捻军度过这一难关。

“今日召集大家到此,是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如今清兵大队人马向这一带汇集,有将我们皖北的捻军一举歼灭的意图,是去是留请大家表个态?”

众人都知道沃王并无离去的意思,这样说不过是照顾一下众人的情绪,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任化邦看看其他几人,又看看张乐行率先说道:

“以小弟之见,清兵几路人马共同汇集于此也不过四十万人,我们只要和蓝、白两旗的捻军汇合一处,五旗人马不下五十万人,再加上我们人熟地熟,就在这江淮一带同清兵捉迷藏,他们也奈何不了我们。”

张乐行不置可否地说:“当初雉河集会盟,推举我为‘大汉盟主’,把十八坛三十六支的捻子兄弟分为五旗,由于五旗总目人士变动,内部闹起分裂,蓝白两旗脱离总坛,如今再想联合起来恐怕不易。仅凭我们这些人马对付清军大队兵马实在难以取胜。”

“以沃王之见应当如何应付当前的形势呢?”任化邦又问道。

张乐行捻着下巴上的几缕胡须说道:“以我所见,走也不是最佳方案,留也不是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是也走也留。”

“沃王的意思是留一部分走一部分,兵分两路分头行动?”

“正是这样。”张乐行频频点头。

任化邦略为有点吃惊地说:“沃王这样做岂不是太危险了?本来我们的人马就不多,再兵分两路,西进一路给清兵一个孤军深入的机会,倘若清兵重兵堵截,这西进捻军就危险了。留下来的一支捻军也会由于主力分散兵力更弱给僧格林沁造成悬殊之势,被围困在这里。不可,万万不可,以小弟之愚见,要走都走,要留都留。”

“任兄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兵力分散变弱的一面,没有看到两支队伍互为犄角,彼此呼应,相互配合的另一面。我们的兵力一分为二,清兵一分的何止是两部分呢?他们要分出更大的兵力追随在两路捻军的屁股后。同时,我们分军两路后,暂时一明一暗,西路捻军为明,东部捻军为暗,先把僧格林沁的大队人马吸引过去,让清兵以为我们的主力全部西进了。待留守本地的捻军休养一段时间,扩充了人马后再由暗而明和清军周旋,这样将清兵拖来拖去,不打也给拖垮了。你们认为分兵两路的策略可行吗?”

众人一听张乐行这么分析,都私下盘算一会儿认为可行。究竟谁愿意留守淮北,谁又愿意西进陕南呢?

张乐行看看张宗禹、张禹爵又回头看看任化邦:

“愿意西进的人分兵西捻军,愿意留守的人分兵东捻军,你们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张宗禹明白叔父的意思,主动说道:

“叔父的这一决策比我和禹爵考虑得更加全面,就依叔父的策略行事,侄儿和禹爵率一部分人马组成西捻军,不知叔父还有何指教?”

“你们两还年轻,领兵打仗经验不丰富,让远才也随你们一同西征,不知远才有没有意见?”

“小弟听从大哥的吩咐!”

张乐行点点头,“你们三人所率的西捻军人马不必太多,但一定要是精锐部队,以骑兵为主,作战机动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几路清军的围追堵截与扶王与遵王的太平军会合。行动路线也要避开僧格林沁主力,从太和、项城一带直插汉中,打打走走,不可恋战。”

“请叔父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拖住僧格林沁主力,让他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进入河南的,给留守的捻军赢得充足时间。”

张乐行很满意地说:“只要你们能引走僧格林沁与瑞麟的人马,袁甲三与丁宝桢的部队就敢轻易南下。到那时,我和伍旗主再率军东进,给山东的清军一个迎头痛击,把僧格林沁从河南引入咱安徽,给你打西捻军争得机会。一旦我们东捻军有了压力,你们再东进打击河南一带的清兵,让活动在中原一带的清军首尾不能两顾,没有喘息的机会,到那时我们捻军的势力就会遍布整个中原了。”

张乐行说到兴奋之时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仿佛现在就已经登上九五之尊称起中原帝王起来。

夜幕降临了。

西捻军整装待发。

张乐行、陈大喜、任化邦等人来到队伍前面给张宗禹。张禹爵和邱远才送行。

张乐行走上前,紧紧握住儿子和侄儿的手,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又一时无从说起,认认真真地打量着儿子和侄儿,仿佛在审视两位从来也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一样,从头到脚,从脚到头,足足看了好久。张乐行理一理被寒风吹乱的头发,眼泪模糊地说:

“宗禹,你年龄稍长几岁,也有作战的经验,这西捻军就拜托给你了,禹爵也拜托给你了。”

“叔父放心,侄儿在西捻军就在,我和禹爵会尽力发展壮大西捻军的。”

张乐行又注视一下儿子,“禹爵,你不要太任性,听你宗禹哥的话,事事多和他商量一下,战场上要小心。”

张禹爵点点头,“父王,你苍老多了。我们不再这里,没人照顾你,你更要多当心啊!”

“你都这么大了,父王能不走吗?”

“叔父,万一这里维持不下去,你也带兵西进吧,有我和禹爵在一定会协助叔父成就大业的!”

张乐行点点头。

粗犷的军号声响起,张乐行松开两人的手。

“你们快上马吧。”

张宗禹与张禹爵扑通跪倒在地,重重叩个响头:

“父王保重!”

“叔父保重!”

两人站起来翻身上马,向马屁股上重重抽了一鞭,两匹马腾地一声跑开了。

张乐行看着两人消失在夜幕中,两行清泪慢慢流下,也许这就是生离死别。

“沃王,外面太冷,回大营吧?”陈大喜催促说。

张乐行无声地迈动着脚步走了回去。

张乐行草草吃了点饭就上床休息了,刚躺下,就有亲兵进来报告说,陈大喜求见,他立即传令让陈大喜进来。

陈大喜既是自己的部下又是亲密战友,自从人捻以来就跟随着自己,无论走南闯北,一步也没有离去。与自己一起征战了十多年,经过无数战斗,出生入死,也立下许多战功。几次救了自己的命,没有他自己这条老命不知死了多少次了,他对大喜比亲生儿子还亲。这次捻军分兵,他本来准备留下禹爵或宗禹,让陈大喜到西捻军中去。最后权衡再三还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一是大喜与自己相处多年配合默契,二是大喜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相比之下,分兵后的两路捻军,留守的东捻军处境更加危险,需要陈大喜这样忠诚可靠的人作帮手。

陈大喜进来了,张乐行披衣而坐。

“大喜,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有事吗?”

“睡不着,特来坐坐,想和沃王谈谈心。”

张乐行一边让陈大喜坐下,一边命人献上杯茶。

“大喜,我让你留这里你该不会有什么怨言吧?”

“沃王吩咐我怎会有怨言呢?我随沃王十多年了,视沃王如父兄,就是沃王不让我留下,我也会主动请求留下来的。”

“大喜,你我私下谈话就不要客气了,还是叫我大哥吧,我喜欢你这样称呼我。”

陈大喜点点头,“张大哥,你对咱东捻军的下一步活动有何打算呢?”

“我想在这西阳一带整顿兵马,再扩充一下军队,一方面静候清兵动向,一方面侍机北上,深入到滩溪、淮北一带山区活动。”

“大哥有在此长住下去的意思吗?”

“怎么?你想立即离开这里?由于我们的主力受挫,人马又分出一部分,势力大大削弱,再四处走动十分不利。这西阳集一带有任化邦的十几万人马,清兵不敢轻举妄动,我们何不借他的势力在此休整一下呢?”

陈大喜顾虑重重地说:“大哥现在不同于往日,咱人马少了许多,任化邦能否容我们还很难说呢?我担心大哥长久在这里恐怕遭人欺辱,不如趁早北上,边走边扩招人马,有大哥的声望还愁没人跟着咱们干吗?”

“任化邦还是一位忠诚厚道之人,也非常讲义气,咱住在人家地盘上万万不能胡乱猜疑,传扬出去对咱们不利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与化邦交往非一日,他不会出卖我们的。”张乐行很自信地说。

“大哥说得对,任化邦不是那样的人,但我私下打听出任化邦手下有一名得力干将叫潘贵新,此人出身占山为王的徒匪,一向不服管教,做事手段毒辣,因清兵剿灭无法立足的情况下投奔了任化邦。由于他人多势众,虽在任化邦手下当一名干将,实际上过着一种半独立的日子,很少听从任化邦的调遣,任化邦几次想管教他都因人多兵强没敢下手。有人私下向我报告,说潘贵新几次向任化邦建议吞掉咱们的队伍,但任化邦都没有答应,是任化邦从捻军五旗同兄弟的情份上不愿这样做,还是任化邦自知未必能打过我们没敢轻举妄动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危险了,如今咱的人马减去将近一半,势力上弱于任化邦,他若有吞并大哥之心这后果——”

陈大喜没有直接说下去。

张乐行经大喜这一提醒也慎重思考起来,但他很快摇摇头:

“大喜不必多疑,咱捻五旗之间虽有些疙疙瘩瘩,但这只是内部小小误会,对外还是同仇敌忾。如今大敌当前的形势逼迫着每一支捻军的安危,内讧的形势决不会发生,这不同于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请王之间的不和。此种想法万万不可有,若让任化邦知道岂不以为你我兄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能够和睦相处的也会反目成仇。”

陈大喜马上说道:“请大哥放心,咱这只是私下说说,小弟怎会胡乱说与他人听呢?就是对于属下也决不会提半个字。小弟只是提醒大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怕就怕任化邦经不住潘贵新的挑唆产生二心。”

张乐行也点点头,“你提醒的也对,今后多提防一些,对任化邦军队的动向多了解了解,能有个暗线更好。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咱们在这里也不会停留太久,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准备四五月份就北上濉溪一带。”

“大哥对西捻军此次西行有何估计呢?他们会不会遭到僧格林沁大军的追赶和驻扎在河南的瑞麟人马的阻截?”

张乐行略一思索便说道:“这一点我也考虑了。由于西捻军是由此向西南方向进发,从僧格林沁大营以南近几十里的方向西进,一定会惊动僧格林沁追赶,但由于西捻军以骑马为主,行动迅速,僧格林沁决不可能追上。如果宗禹他们有胆略的话再回头杀过来还会给僧格林沁一个措手不及,就是清军不败也要受到震惊,再也不敢妄动。至于瑞麟的人马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