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同治皇帝 >

第43章

同治皇帝-第43章

小说: 同治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贵妃百感交集,一把搂住载淳,委屈地哭着说道:

“我的儿,还是你疼额娘!”

第二天早晨上路时,侍从人员催促懿贵妃上车,懿贵妃一看不是昨天所乘的那辆车,另换了一辆破车,他生气地喝问道:

“怎么重新换一辆旧的,本娘娘昨天乘坐的那辆车呢?”

“回贵妃娘娘话,昨天那辆车在早上检修时发现车轴裂伤,唯恐行驶起来对贵妃娘娘不安全,肃大人说重新给贵妃娘娘另换这辆车。”

懿贵妃看了看眼前这辆破车,知道是肃顺故意用旧车刁难自己。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只能把气向肚里咽。她冷冷地说道:

“这辆破车四面透风、行驶起来也必然颠簸得厉害,我倒没什么,怎样艰苦都能够吃得住,只是大阿哥如此年幼怎能经受住这破车的颠簸,还是请你们的肃大人给换一辆新车吧?”

“回娘娘话,肃大人已经安排妥当,大阿哥暂交皇后娘娘看待,与皇后娘娘同乘一辆车,请贵妃娘娘不必为大阿哥操心了。贵妃娘娘请上车吧?不然,我们要落在队伍后边的,贵妃娘娘的安全就难以保证了。”

懿贵妃一听,差点把肺给气炸了。但也没奈何,只得委曲求全上了这辆破车。

一声吆喝,车启动了,那吱呀吱呀的声音如催眠曲伴随懿贵妃一路,其中颠簸的苦楚就更难以诉说了。

一路上,懿贵妃咬牙切齿骂个不停,暗暗发誓,不把肃顺老儿置于死地,决不罢休。

一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离京出走。

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有恭亲王奕䜣。淳亲王奕誴、豫亲王义道、京城国防大臣贾桢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全庆、署兵部尚术赵光、刑部尚书瑞常、以及户部左侍郎、署步军统领文祥等人。

咸丰皇帝临行前授予奕䜣为钦差全权大臣。皇上一离开京师,奕䜣立即行动起来,他对待洋人的态度一直就是和为贵,如今独掌了大权更是推行议和谈判的政策。

奕䜣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率先派出恒棋、蓝蔚雯两人与英国特使额尔金、法国特使葛罗面议和局。

和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释放巴夏礼等英法战俘人员。

巴夏礼是英国驻广州领事,也是“亚罗号”事件的操纵者,更是侵略中国的主谋,在通州谈判时,他作为英法全权代表到通州同大清朝谈判。由于条件太苛刻,令咸丰皇上一气之下,下令扣押谈判代表,他是在潜逃中被俘的。

咸丰皇上未撤离京师之前,好多大臣一直联名上书要求处死巴夏礼,咸丰没有采纳众人意见,主张暂且监禁起来作为人质,制约洋人的攻城。

如今,皇上虽然受命奕䜣为全权大臣,是否释放巴夏礼他也拿不定主意。为此,奕䜣在圆明园召集了留守京师的工公大臣们,共商对策。

光禄寺卿胜保虽然身受重伤,仍然坚持参加了枢密讨论会,他慷慨陈词:

“巴夏礼是我大清的仇敌,在我大清的疆土上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理应斩首示众,鼓我士气,扬我军威,将士同仇敌忾誓与城共存亡,必能守住城池,保住祖宗的灵位免遭夷人践踏。我胜保虽身受重伤,仍可领兵作战。今胜保请战,有我胜保在,城就在!”

众人见胜保如此铁胆忠心,都为之感动。内阁学士、户部右侍郎袁希祖也站出来说道:

“光禄卿言之有理,斩杀贼首,振奋士气,以贼首祭天告祖,然后坚守城池,谅洋人也奈不了我们。京中尚有精兵数万、马步营、神机营数千人。何况京城池深水宽,墙厚城高。又有数千门大炮,易守难攻。只要坚守四门,皇上必然从各省调来兵马援救,内外夹攻,洋人必败。”

大学士桂良反对说:“自顺治爷人关进驻京城以来,已历二百余年,京师未曾遭过一枪一炮一马一卒侵袭。如今建筑雄伟、古迹比比皆是,又有祖宗牌位和一些未能撤出城外的亲王妃嫔。倘若守城有失,造成的罪责何人承担?事事应从大局着想,万万不可逞一时匹夫之勇而给后人留下千古骂名,让祖宗蒙羞、百姓遭难、妻女遭辱。”

刚才群情激昂的场面冷静下来,众人的一腔热血被桂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奕䜣权衡再三,最后叹息说道:

“大清积弱蓄空,外强中干已非一日,非个人能够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今日之势,战也败,和也败,同样的败,不如以和为上了,既能减少损兵折将,也能免去黎民百姓的涂炭之苦,又可保住宗庙社稷,这是一举多得的举措,为何不做呢?以本王所见,派人劝说巴夏礼,令他给攻城的洋人写信,以他的口气去说和可能性较大,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知道恭亲王和意早定,自己又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只好一致同意谈判议和。

和谈的背后是不平静的,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一方急调各路人马驻守京师四门以及各大要隘、另一方则火速运输军械粮响、补充军需。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

洋人突然改变战术,撕毁和谈协议,派遣先头部队猛攻城北德胜门、安定门,暗袭僧格林沁、瑞麟的后路。此时,清军已成惊弓之鸟,被洋人的气势吓倒了,马队闻风而逃,步兵也望影而窜,清兵不战自退,英法联军如人无人之境,杀人外城,直扑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园林建筑最光辉的杰作,素有万园之园的称号。它是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从康熙年间开始重新修整扩建的,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建造成今天如此恢宏壮观美不胜收的奇特景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国组成,方园二十多里,占地五六千亩。园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阁。谢、楼、堂、殿、轩,集中了全国各地园林建筑的精华,吸取了历代宫殿的优点,又融人西洋园林的技术。园中阵列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珍贵墨宝和各种金银玉器与出土文物,实在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瑰宝。

一场人类文化史上的空前绝后的劫难开始了。

英法侵略军闯人这人间仙境般的园林之中,他们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不堪一击的东方民族竟有这样的能工巧匠修建这些叹为观止的建筑群落,不是亲眼所见,是不敢相信的,比《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得还胜几分。相形之下,这些英法联军的将士们心底不由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嫉妒心,无论是凡尔赛宫,还是白金汉宫都相形见绌。

这些人类文明的强奸者,在惊叹之后就是一种自愧弗如的报负心与破坏心。他们一哄而上,成群结队地把无数奇珍异宝掠为己有。

一队又一队,一批又一批,去了一趟又一趟,圆明园被洗劫一空了,这些侵略者的帐篷里堆满了奇珍异宝,到处五光十色,摧班夺目。

英国侵华全权大臣额尔金来到法国特使葛罗的帐篷,见他正在欣赏抢掠来的珍宝,便饶有兴趣地说:

“大使阁下,你对这些珍宝有兴趣吗?”

葛罗一边玩弄手中一件玲挑剔透的玉器,一边赞不绝口地说:

“真是巧夺天工,我要带回法国放到凡尔赛宫的陈列室内,再送给波拿巴王几件。”

葛罗见额尔金对他的话并不感兴趣,十分不解地问:

“额尔金大使,你难道不为这些艺术品而赞叹吗?不为我们这次来中国的收获而骄傲吗?”

额尔金笑了笑,“葛罗大使,用句中国话说,你们抢到的这些珍宝对于中国人只是小菜一碟,我感兴趣不是手中玩弄的一件件艺术品,而是整个圆明园,整个北京,整个中国,你懂吗?”

葛罗不解地问:“你对圆明园、北京、中国感兴趣有什么用?你又不能把它们搬到你们英国去?”

额尔金仰天大笑,“哈哈,葛罗大使,你说得对,我无法把它们搬到英国。”额尔金马上又正容说道,“我们英国有的,其他国家可以没有,而我们英国没有的,我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拥有。”

额尔金稍稍停顿片刻,把手中的烟蒂一扔,咆哮道:

“我无法把圆明园搬到英国,我可以把圆明园给毁掉,甚至把北京,把中国给毁掉!我要让东方民族的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创伤!”

葛罗也被额尔金的精神感染了,他站了起来,一脚踩碎刚才玩赏的那件玉制品,赞同地说:

“额尔金大使,你不愧是大英帝国的全权大臣,实在高人一筹,我佩服你的胸怀和勇气,我代表法兰西王国全力支持你,彻底摧毁圆明园,摧毁北京,让这座象征古老东方文明精华的园林彻底从地球上消逝,这标志着我们先进的西洋文明对东方落后文明的摧毁,也给中国人心头留下一个带血的伤疤,让他们的王公大臣、皇上皇后、王子王孙们在这个伤疤面前胆战心寒!”

两双罪恶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

在额尔金与葛罗的指挥下,英法侵略军再次大规模地开进了圆明园。这一次,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能带走的全部带走,能砸毁的全部砸毁,不能带走的,不能砸毁的,他们就放火把它们烧掉。

侵略者们重兵把守着,让圆明园在大火中化为一片灰烬,一堆瓦砾。

这些侵略者们毁掉一个圆明园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接下来又抢掠了万寿山、王宗山、香山等地的金银珠宝与文化遗产。

消息传到了法国,当时法国著名作家维多克·雨果在一封斥责英法侵略军焚掠圆明园的罪行信上,沉痛地写下这样几行文字: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劫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部都瓜分掉。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在那里不仅藏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金银制品……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都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

我们欧洲人总是把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对于我们说起来,中国人都是野蛮人。看!文明就是这样对待野蛮的。

在历史的审判台面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天高云淡;

秋风瑟缩。

茫茫的原野上枯草遍地,远处山坡上的枫树仿佛被夕阳点燃了,一片通红,又似熊熊的烈火在山林中焚燃着。

也许是这火红的枫林真的像火,林间的小动物们纷纷向原野上逃去,一个个膘肥体胖的猎物们在草丛间笨拙地奔跑着,甚至就从咸丰脚下掠过。

可是,这一切“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游猎之趣一点也提不起咸丰帝的精神。其他大臣们也只得小心翼翼地远远跟着,尽管身边都是左带弓右佩箭,但谁也不敢我行我素,享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的雅兴。

几只南飞的大雁从头上飞过,不时发出幽凄的孤鸣,更衬托出这木兰围场的萧条冷落。

咸丰稍稍挪动了几步,站得更高远一些,想把整个木兰围场尽收眼底,甚至想把大清朝的万里江山尽收眼底。

这避暑山庄,是大清朝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行宫,依山面湖,风光秀丽,实在是游乐围猎的理想所在。这承德府北四百里为木兰,本属蒙古翁牛特部、康熙爷年间,蒙古王公为了表示对皇上的一片忠诚之心,把此地进献给康熙爷做围场。周围一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