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史 >

第234章

金史-第234章

小说: 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曰:‘县令非其人,百姓受其殃。’今若后官更劣,则为患滋甚,岂朝廷恤民

之意哉?夫守令,治之本也。乞令随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各举堪充司县长

官者,仍明著举官姓名,他日察其能否,同定赏罚,庶几其可。议者或以阂选法、

紊资品为言,是不知方今之事与平昔不同,岂可拘一定之法,坐视斯民之病而不

权宜更定乎。”诏有司议行之。

时哀宗为皇太子,春宫所设师保赞谕之官多非其人,于是素兰上章言:“臣

闻太子者天下之本也,欲治天下先正其本,正本之要无他,在选人辅翼之耳。夫

生于齐者能齐言而不能楚语,未习之故也。人之性亦在夫习之而已。昔成王在襁

褓中,即命周、召以为师保,戒其逸豫之心,告以持守之道,终之功光文、武,

垂休无穷。钦惟陛下顺天人之心,预建春宫。皇太子仁孝聪明出于天资,总制枢

务固已绰然有余,倘更选贤如周、召之俦者使之夹辅,则成周之治不足侔矣。”

上称善。未几,擢为内侍局直长,寻迁谏议大夫,进侍御史。

兴定二年四月,以蒲鲜万奴叛,遣素兰与近侍局副使内族讹可同赴辽东,诏

谕之曰:“万奴事竟不知果何如,卿等到彼当得其详,然宜止居铁山,若复远去,

则朕难得其耗也。”又曰:“朕以讹可性颇率易,故特命卿偕行,每事当详议之。”

素兰将行,上言曰:“臣近请宣谕高丽复开互市事,闻以诏书付行省必兰出。若

令行省就遣谕之,不过邻境领受,恐中间有所不通,使圣恩不达于高丽,高丽亦

无由知朝廷本意也。况彼世为藩辅,未尝阙臣子礼,如遣信使明持恩诏谕之,贷

粮、开市二者必有一济。苟俱不从,则其曲在彼,然后别议图之可也。”上是其

言,于是遣典客署书表刘丙从行。及还,授翰林待制。

正大元年正月,诏集群臣议修复河中府,素兰与陈规等奏其未可,语在《规

传》。是月,转刑部郎中。时南阳人布陈谋反,坐系者数百人,司直白华言于素

兰曰:“此狱诖误者多,新天子方务宽大,他日必再诏推问,比得昭雪,死于榜

笞之下者多矣。”素兰命华及检法边泽分别当死、当免者,素兰以闻,止坐首恶

及拟伪将相者数人,余悉释之。

八月,权户部侍郎。二年三月,授京西司农卿,俄改司农大卿,转御史中丞。

七年七月,权元帅右都监、参知政事,行省於京兆。未几,迁金安军节度使,兼

同、华安抚使。既而召还朝,行至陕被围,久之,亡奔行在,道中遇害。

素兰莅官以修谨得名,然苛细不能任大事,较之辈流颇可称。自擢为近侍局

直长,每进言多有补益。其居父丧,不饮酒,庐墓三年,时论以为难。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

年十一月,上章言:“参政侯挚初以都西立功,获不次之用,遂自请镇抚河北。

陛下遽授以执政,盖欲责其报效也。既而盘桓西山,不能进退,及召还阙,自当

辞避,乃恬然安居,至于按阅仓库,规画榷酤,岂大臣所宜亲。方今疆土日蹙,

将帅乏人,士不选练,冗食猥多,守令贪残,百姓流亡,盗贼滋起,灾变不息,

则当日夜讲求其故,启告陛下者也,而挚未尝及之。伏愿陛下特赐省察,量其才

分别加任使,无令负天下之谤。”不报。又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

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诏即罢

祥职,且谕规曰:“卿知臣子之分,敢言如此,朕甚嘉之。”

四年正月,上言:“伏见沿河悉禁物斛北渡,遂使河北艰食,人心不安。昔

秦、晋为仇,一遇年饥则互输之粟。今圣主在上,一视同仁,岂可以一家之民自

限南北,坐视困馁而不救哉。况军民效死御敌,使复乏食,生亦何聊,人心一摇,

为害不细。臣谓宜于大阳、孟津等渡委官阅视,过河之物,每石官收不过其半,

则富有之家利其厚息,辐凑而往,庶几公私俱足。”宰执以河南军储为重,诏两

渡委官取其八,二以与民,至春泽足,大兵北还,乃依规请。制可。

三月,上言:“臣因巡按至徐州。去岁河北红袄盗起,州遣节度副使纥石烈

鹤寿将兵讨之,而乃大掠良民家属为驱,甚不可也。乞明敕有司,凡鹤寿所虏俱

放免之,余路军人有掠本国人为驱者,亦乞一体施行,庶几河朔有所系望,上恩

无有极已。”事下尚书省,命徐州、归德行院拘括放之,有隐匿者坐掠人为奴婢

法,仍许诸人告捕,依令给赏,被虏人自诉者亦赏之。

四月,上言:“河北濒河州县,率距一舍为一寨,籍居民为兵。数寨置总领

官一人,并以宣差从宜为名。其人大抵皆闲官,义军之长、偏裨之属尤多无赖辈,

征逐宴饮取给于下,日以为常。及敌至则伏匿不出,敌去骚扰如初。此辈小人假

以重柄,朝廷号令威权无乃太轻乎。臣谓宜皆罢之,第委宣抚司从宜措画足矣。”

制可。

七月,上章言:

陛下以上圣宽仁之姿,当天地否极之运,广开言路以求至论,虽狂妄失实者

亦不坐罪。臣忝耳目之官,居可言之地,苟为缄默,何以仰酬洪造。谨条陈八事,

愿不以人微而废之,即无可采,乞放归山林以惩尸禄之罪。

一曰责大臣以身任安危。今北兵起自边陲,深入吾境,大小之战无不胜捷,

以致神都覆没,翠华南狩,中原之民肝脑涂地,大河以北莽为盗区。臣每念及此,

惊怛不已。况宰相大臣皆社稷生灵所系以安危者,岂得不为陛下忧虑哉。每朝奏

议,不过目前数条,特以碎末,互生异同,俱非救时之急者。况近诏军旅之务,

专委枢府,尚书省坐视利害,泛然不问,以为责不在己,其于避嫌周身之计则得

矣,社稷生灵将何所赖。古语云:“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又曰:“谋之欲众,

断之欲独。”陛下既以宰相任之,岂可使亲其细而不图其大者乎。伏愿特同睿断,

若军伍器械、常程文牍即听枢府专行,至于战守大计、征讨密谋皆须省院同议可

否,则为大臣者知有所责,而天下可为矣。

二曰任台谏以广耳目。人主有政事之臣,有议论之臣。政事之臣者宰相执政,

和阴阳,遂万物,镇抚四夷,亲附百姓,与天子经纶于庙堂之上者也。议论之臣

者谏官御史,与天子辨曲直、正是非者也。二者岂可偏废哉。昔唐文皇制中书门

下入阁议事皆令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国朝虽设谏官,徒备员耳,每遇奏事皆令

回避。或兼他职,或为省部所差,有终任不觌天颜、不出一言而去者。虽有御史,

不过责以纠察官吏、照刷案牍、巡视仓库而已,其事关利害或政令更革,则皆以

为机密而不闻。万一政事之臣专任胸臆、威福自由,或掌兵者以私见败事机,陛

下安得而知之。伏愿遴选学术讠夹博、通晓世务、骨鲠敢言者以为台谏,凡事关

利害皆令预议,其或不当,悉听论列,不许兼职及充省部委差,苟畏徇不言则从

而黜之。

三曰崇节俭以答天意。昔卫文公乘狄人灭国之余,徙居楚丘,才革车三十两,

乃躬行俭约,冠大帛之冠,衣大布之衣,季年致騋牝三千,遂为富庶。汉文帝

承秦、项战争之后,四海困穷,天子不能具钧驷,乃示以敦朴,身衣弋绨,足履

革舄,未几天下富安,四夷咸服。国家自兵兴以来,州县残毁,存者复为土寇所

扰,独河南稍完,然大驾所在,其费不赀,举天下所奉责之一路,顾不难哉。赖

陛下慈仁,上天眷佑,蝗灾之余而去岁秋禾、今年夏麦稍得支持。夫应天者要在

以实,行俭者天必降福,切见宫中及东宫奉养与平时无异,随朝官吏、诸局承应

人亦未尝有所裁省。至于贵臣、豪族、掌兵官,莫不以奢侈相尚,服食车马惟事

纷华。今京师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于旧,俱非克己消厄之道。愿陛下以

卫文公、汉文帝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节,罢冗员,减浮费,戒豪侈,禁戢明

金服饰,庶皇天悔祸,太平可致。

四曰选守令以结民心。方今举天下官吏军兵之费、转输营造之劳,皆仰给河

南、陕西。加之连年蝗旱,百姓荐饥,行赈济则仓廪悬乏,免征调则用度不足,

欲其实惠及民,惟得贤守令而已。当赋役繁殷、期会促迫之际,若措画有方则百

姓力省而易办,一或乖谬有不胜其害者。况县令之弊无甚于今,由军卫监当进纳

劳效而得者十居八九,其桀黠者乘时贪纵,庸懦者权归猾吏。近虽遣官廉察,治

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伏乞明敕尚书省,公选

廉洁无私、才堪牧民者,以补州府官。仍清县令之选,及责随朝七品,外任六品

以上官各保堪任县令者一员,如他日犯赃并从坐。其资历已系正七品,及见任县

令者,皆听寄理,俟秩满升迁。复令监察以时巡按,有不法及不任职者究治之,

则实惠及民而民心固矣。

五曰博谋群臣以定大计。比者徙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于河南,虽革去冗滥而所

存犹四十二万有奇,岁支粟三百八十余万斛,致竭一路终岁之敛,不能赡此不耕

不战之人。虽无边事,亦将坐困,况兵事方兴,未见息期耶。近欲分布沿河,使

自种殖,然游惰之人不知耕稼,群饮赌博习以成风,是徒烦有司征索课租而已。

举数百万众坐糜廪给,缓之则用阙,急之则民疲,朝迁惟此一事已不知所处,又

何以待敌哉。是盖不审于初,不计其后,致此误也。使初迁时去留从其所愿,则

欲来者是足以自赡之家,何假官廪,其留者必有避难之所,不必强遣,当不至今

日措画之难。古昔人君将举大事,则谋及乃心,谋及卿士、庶人、卜筮,乞自今

凡有大事必令省院台谏及随朝五品以上官同议为便。

六曰重官赏以劝有功。陛下即位以来,屡沛覃恩以均大庆,不吝官爵以激人

心,至有未满一任而并进十级,承应未出职而已带骠骑荣禄者,冗滥之极至于如

此,复开鬻爵进献之门,然则被坚执锐效死行阵者何所劝哉。官本虚名,特出于

人主之口,而天下之人极意趋慕者,以朝廷爱重耳。若不计勋劳,朝授一官,暮

升一职,人亦将轻之而不慕矣。已然之事既不可咎,伏愿陛下重惜将来,无使公

器为寻常之具,功赏为侥幸所乘。又今之散官动至三品,有司艰于迁授,宜於减

罢八资内量增阶数,易以美名,庶几历官者不至于太骤,而国家恩权不失之太轻

矣。

七曰选将帅以明军法。夫将者国之司命,天下所赖以安危者也。举万众之命

付之一人,呼吸之间以决生死,其任顾不重欤?自北兵入境,野战则全军俱殃,

城守则阖郡被屠,岂皆士卒单弱、守备不严哉,特以庸将不知用兵之道而已。古

语云:“三辰不轨,取士为相。四夷交侵,拔卒为将。”今之将帅,大抵先论出

身官品,或门阀膏粱之子,或亲故假托之流,平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