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史 >

第232章

金史-第232章

小说: 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练国事,当邀赴省与议利害。”仍遣侍官分诣四人者谕意焉。

六月,晋阳公郭文振奏:“河朔受兵有年矣,向皆秋来春去,今已盛暑不回,

且不嗜戕杀,恣民耕稼,此殆不可测也。枢府每檄臣会合府兵进战,盖公府虽号

分封,力实单弱,且不相统摄,方自保不暇,朝廷不即遣兵为援,臣恐人心以谓

举弃河北,甚非计也。伏见前平章政事胥鼎,才兼将相,威望甚隆,向行省河东,

人乐为用。今虽致政,精力未衰,乞付重兵,使总制公府,同力战御,庶几人皆

响应,易为恢复,惟陛下图之。”

明年,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

尚书省于卫州。鼎以衰病辞,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

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

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申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

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诏答曰:“卿往在河东,残破孤危,殆不易保,卿一至而

定。迄卿移镇,敌不复侵。何乃过为嫌避?且君臣均为一体,朕待下亦岂自殊,

自外之语,殆为过计。况余人才力孰可副卿者?卿年高久劳于外,朕岂不知,但

国家百年积累之基,河朔亿万生灵之命,卿当勉出壮图,同济大事。”鼎奉诏惶

惧不敢退。是年七月,薨。

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

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侯挚,初名师尹,避讳改今名,字莘卿,东阿人。明昌二年进士,入官慷慨

有为。承安间,积迁山东路盐使司判官。泰和元年,以课增四分,特命迁官二阶。

八年七月,追官一阶,降授长武县令。初,挚为户部主事,与王谦规措西北路军

储以代张炜,挚上章论本路财用不实,至是降除焉。贞祐初,大兵围燕都,时挚

为中都曲使,请出募军,已而婴城有功,擢为右补阙。二年正月,诏挚与少府监

丞李向秀分诣西山招抚。宣宗南渡,转劝农副使,提控紫荆等关。俄迁行六部侍

郎。三年四月,同签枢密院阿勒根讹论等以谓“今车驾驻南京,河南兵不可易动,

且兵不在多,以将为本。侯挚有过人之才,倘假以便宜之权,使募兵转粮,事无

不克,可升为尚书,以总制永锡、庆寿两军。”于是以挚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

事,往来应给之。

挚遂上章言九事,其一曰:“省部所以总天下之纪纲,今随路宣差便宜、从

宜,往往不遵条格,辄劄付六部及三品以下官,其于纪纲岂不紊乱,宜革其弊。”

其二曰:“近置四帅府,所统兵校不为不众,然而弗克取胜者,盖一处受敌,余

徒傍观,未尝发一卒以为援,稍见小却,则弃戈遁去,此师老将怯故也。将将之

道,惟陛下察之。”其三曰:“率兵御寇,督民运粮,各有所职,本不可以兼行,

而帅府每令杂进,累遇寇至,军未战而丁夫已遁,行伍错乱,败之由也。夫前阵

虽胜,而后必更者,恐为敌所料耳,况不胜哉。用兵尚变,本无定形,今乃因循

不改覆辙,臣虽素不知兵,妄谓率由此失。”其四曰:“雄、保、安肃诸郡据白

沟、易水、西山之固,今多阙员,又所任者皆柔懦不武,宜亟选勇猛才干者分典

之。”其五曰:“漳水自卫至海,宜沿流设备,以固山东,使力穑之民安服田亩。”

其六曰:“近都州县官吏往往逋逃,盖以往来敌中失身者多,兼转输频并,民

力困弊,应给不前复遭责罚,秩满乃与他处一体计资考,实负其人。乞诏有司优

定等级,以别异之。”其七曰:“兵威不振,罪在将帅轻敌妄举,如近日李英为

帅,临阵之际酒犹未醒,是以取败。臣谓英既无功,其滥注官爵并宜削夺。”其

八曰:“大河之北,民失稼穑,官无俸给,上下不安,皆欲逃窜。加以溃散军卒

还相剽掠,以致平民愈不聊生。宜优加矜恤,亟招抚之。”其九曰:“从来掌兵

者多用世袭之官,此属自幼骄惰不任劳苦,且心胆懦怯何足倚办。宜选骁勇过人、

众所推服者,不考其素用之。”上略施行焉。

时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叛,累遣谍者间挚,挚恐为所陷,上章自辩。诏谕之

曰:“卿朕素知,岂容间耶。其一意于职,无以猜嫌自沮也。”八月,权参知政

事。俄拜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河北。先是,挚言:“河北东、西两路最为要地,

而真定守帅胡论出辄弃城南奔,州县危惧。今防秋在迩,甚为可忧,臣愿募兵与

旧部西山忠义军往安抚之。”制可,故是有命。十一月,入见。壬申,遣祭河神

于宜村。十二月,复行省于河北。

四年正月,进拜尚书右丞。尝上言,宜开沁水以便馈运,至是,诏有司开之。

是时,河北大饥,挚上言曰:“今河朔饥甚,人至相食,观、沧等州斗米银十余

两,殍殣相属。伏见沿河上下许贩粟北渡,然每石官籴其八,彼商人非有济物

之心也,所以涉河往来者特利其厚息而已,利既无有,谁复为之?是虽有济物之

名,而实无所渡之物,其与不渡何异。昔春秋列国各列疆界,然晋饥则秦输之粟,

及秦饥,晋闭之籴,千古讥之。况今天下一家,河朔之民皆陛下赤子,而遭罹兵

革,尤为可哀,其忍坐视其死而不救欤!人心惟危,臣恐弄兵之徒,得以藉口而

起也。愿止其籴,纵民输贩为便。”诏尚书省行之。

时红袄贼数万人入临沂、费县之境,官军败之,生擒伪宣徽使李寿甫。讯之,

则云其众皆杨安儿、刘二祖散亡之余,今复聚及六万,贼首郝定者兖州泗水人,

署置百官,僣称大汉皇帝,已攻泰安、滕、兖、单诸州,及莱芜、新泰等十余县,

又破邳州硇子堌,得船数百艘,近遣人北构南连皆成约,行将跨河为乱。挚以

其言闻于上,且曰:“今邳、滕之路不通,恐实有此谋。”遂诏挚行省事于东平,

权本路兵马都总管,以招诱之,若不从即率兵捕讨。兴定元年四月,济南、泰安、

滕、兖等州土贼并起,肆行剽掠,挚遣提控遥授棣州防御使完颜霆率兵讨之,前

后斩首千余,招降伪元帅石花五、夏全馀党壮士二万人,老幼五万口。

是年冬,升资德大夫,兼三司使。二年二月,挚上言:“山东、河北数罹兵

乱,遗民嗷嗷,实可哀恤,近朝廷遣官分往抚辑,其惠大矣。然臣忝预执政,敢

请继行,以宣布国家德信,使疲瘵者得以少苏,是亦图报之一也。”宰臣难之,

无何,诏遣挚行省于河北,兼行三司安抚事。既行,又上言曰:“臣近历黄陵岗

南岸,多有贫乏老幼自陈本河北农民,因敌惊扰故南迁以避,今欲复归本土及春

耕种,而河禁邀阻。臣谓河禁本以防闲自北来者耳,此乃由南而往,安所容奸,

乞令有司验实放渡。”诏付尚书省,宰臣奏“宜令枢府讲究”,上曰:“民饥且

死,而尚为次第何耶?其令速放之。”

四月,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破李全于密州。初,贼首李全据密州及胶西、高

密诸县,挚督兵讨之。会高密贼陈全等四人默白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愿为内应,

阿鲁答乃遣提控朱琛率兵五百赴之。时李全暨其党于忙儿者皆在城中,闻官军且

西来,全潜逸去,忙儿不知所为。阿鲁答驰抵城下,鼓噪逼之,贼守陴者八百人

皆下乞降,余贼四千出走,进军邀击之,斩首千级,俘百余人,所获军实甚众,

遂复其城。是夜,琛又用陈全计,拔高密焉。六月,上遣谕挚曰:“卿勤劳王家,

不避患难,身居相职而往来山堌水寨之间,保庇农民收获二麦,忠恪之意朕所

具知。虽然,大臣也,防秋之际亦须择安地而处,不可堕其计中。”挚对曰:

“臣蒙大恩,死莫能报,然承圣训,敢不奉行。拟驻兵于长清县之灵岩寺,有屋

三百余间,且连接泰安之天胜寨,介于东平、益都之间,万一兵来,足相应援。”

上恐分其兵粮,乃诏权移邳州行省。

九月,挚上言:“东平以东累经残毁,至于邳、海尤甚,海之民户曾不满百

而屯军五千,邳户仅及八百,军以万计。夫古之取兵以八家为率,一家充军七家

给之,犹有伤生废业、疲于道路之叹。今兵多而民不足,使萧何、刘晏复生,亦

无所施其术,况于臣者何能为哉。伏见邳,海之间,贫民失业者甚众,日食野菜,

无所依倚,恐因而啸聚以益敌势。乞募选为兵,自十月给粮,使充戍役,至二月

罢之,人授地三十亩,贷之种粒而验所收获,量数取之,逮秋复隶兵伍。且战且

耕,公私俱利,亦望被俘之民易于招集也。”诏施行之。

是时,枢密院以海州军食不足,艰于转输,奏乞迁于内地。诏问挚,挚奏曰:

“海州连山阻海,与沂、莒、邳、密皆边隅冲要之地,比年以来为贼渊薮者,宋

人资给之故。若弃而他徙,则直抵东平无非敌境,地大气增,后难图矣,臣未见

其可。且朝廷所以欲迁者,止虑粮储不给耳。臣请尽力规画,劝喻农民趋时耕种,

且令煮盐易粮,或置场宿迁,以通商旅,可不劳民力而办。仍择沭阳之地可以为

营屯者,分兵护逻,虽不迁无患也。”上是其言,乃止。

十月,先是,邳州副提控王汝霖以州廪将乏,扇其军为乱。山东东路转运副

使兼同知沂州防御使程戩惧祸及己,遂与同谋,因结宋兵以为外应。挚闻,即遣

兵捕之,讯竟具伏,汝霖及戩并其党弹压崔荣、副统韩松、万户戚谊等皆就诛,

至是以闻。三年七月,设汴京东、西、南三路行三司,诏挚居中总其事焉。十月,

以里城毕工,迁官一阶。四年七月,迁荣禄大夫,致仕。

天兴元年正月,起复为大司农。四月,归大司农印,复致仕。八月,复起为

平章政事,封萧国公,行京东路尚书省事。以军三千护送就舟张家渡,行至封丘,

敌兵觉,不能进。诸将卒谋倒戈南奔,留数骑卫挚。挚知其谋,遂下马,坐语诸

将曰:“敌兵环视,进退在我。汝曹不思持重,吾宁死于汝曹之手,不忍为乱兵

所蹂,以辱君父之命。”诸将诺而止,得全师以还,闻者壮之。十一月,复致仕。

居汴中,有园亭蔡水滨,日与耆旧宴饮。及崔立以汴城降,为大兵所杀。

挚为人威严,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又喜荐士,如张文举、雷渊、

麻九畴辈皆由挚进用。南渡后宰执中,人望最重。

把胡鲁,不详其初起。贞祐二年五月,宣宗南迁,由左谏议大夫擢为御前经

历官,上面谕之曰:“此行,军马朕自总之,事有利害可因近侍局以闻。”三年

十一月,出为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四年五月,改知京兆府事,兼

本路兵马都总管,充行省参议官。

兴定元年三月,授陕西路统军使,兼前职。二年正月,召为御史中丞。三月,

上言:“国家取人,惟进士之选为重,不求备数,务在得贤。窃见今场会试,考

官取人泛滥,非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